张旭《肚痛贴》带给大家的学书启示

文|夏绍毅

导言:张旭是唐代杰出的草书大家,因其勤奋好学,秉性狂放,嗜爱喝酒, 与李白、贺知章等八位好友同时入选唐代“饮中八仙”,其中李白排第六,而张旭排在了第七。并由此形成了狂放大胆,纵横豪放的书风,与同样是以草书名闻天下的怀素,合称为“颠张醉素”。本文试从

张旭《肚痛贴》用笔出发,详细分析张旭草书创作带给后世的学书启示。

关键词:张旭;草书;肚痛贴;书法;笔法;学书启示;



张旭《肚痛贴》带给大家的学书启示

张旭画像

一、张旭非同寻常的书学渊源考究。

现存关于张旭史料非常少,不管是五代的《唐书》还是北宋时期后来又编写的《新唐书》,都对张旭的生平经历记载、考证较少。仅记载他喝醉酒后,创作狂草书法以及传授笔法这两件事情,且只言片语,一带而过。


张旭《肚痛贴》带给大家的学书启示

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人在《旧唐书》中记载张旭是这样的:“时有吴郡张旭,亦与知章相善。旭善草书,而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时人号为张颠。”后来北宋欧阳修等人编撰《新唐书》时,将张旭的情况交代的稍微详细了一些:“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旭,苏州吴人。嗜酒,每大醉……旭自言,始见公主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意,观倡公孙舞剑器,得其神。后人论书,欧、虞、褚、陆,皆有异论,至旭,无非短者。传其法,惟崔邈、颜真卿云。”基本上交代了张旭的笔法来源是他从“担夫争道”、“公孙大娘舞剑”才得到的,这实际上有一定的传奇性质,并不足以相信。


张旭《肚痛贴》带给大家的学书启示

新唐书

将《新唐书》和《旧唐书》联系起来,考察在张旭生平活动期间的交往,就会很清楚的发现。张旭的书法,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魏晋时期的书法家,比如张芝。在《晋书王羲之传》中,王羲之说他的书法和张芝相比不相上下,可见张芝书法的成就之高,而且张旭母亲的身世也很值得推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而陆、虞二人皆是王羲之书法的门徒。尤其是虞世南,他的老师,叫做智永。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后代。智永得到了二王书法的真传,那一点都不为过。

所以,真实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的,智永和尚自然是王氏家族的笔法传承者。他已经出家做了和尚,所以笔法外传于虞世南,虞世南和他的外甥陆柬之又因为张旭母亲的原因,很有可能将笔法传给了张旭,况且张旭不可能在这样的书香门第里面,放过这样一个学习书法的好机会。另外,张旭对张芝的书法研究也将促进他更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到魏晋笔法的神韵。

二、张旭《肚痛贴》浅析。


张旭《肚痛贴》带给大家的学书启示

张旭《肚痛贴》碑文

张旭《肚痛帖》,全帖六行共30字,高34厘米,宽41厘米,北宋嘉祐三年摹刻,明代重刻,如今在西安碑林。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冷哉?”


张旭《肚痛贴》带给大家的学书启示

张旭《肚痛帖》高清

此贴虽然只有30字,但整幅作品给人一种洋洋洒洒一气贯之的感觉,非常精彩。此贴说的是他忽然肚痛难忍,想服药的事情,属于常用的便签信札一类。从帖中可以看出,写此幅字时他蘸饱一次,写数字至墨竭干枯为止,再蘸一笔,接着写。这样做可以保持字与字之间的气贯,还可以出现笔墨的粗细轻重、浓淡枯湿的变化,使整幅作品神采盎然、气韵生动,产生“神虬出霄汉,夏云出嵩华”的气势。明王世贞跋云:“张长史《肚痛帖》及《千字文》数行,出鬼入神,倘恍不可测。”


张旭《肚痛贴》带给大家的学书启示

张旭《肚痛帖》高清局部01

作品开头的“忽肚痛”三个字,写得比较规整,重笔浓墨,厚实饱满,字与字之间是断开的,显得凝重但不呆板,可以看出他写这三个字时,其心态是平和的、从容不迫的。但从第四个字开始,由于笔头水分在前面三个厚重的字时耗去一大半,水分少了。于是笔画由粗壮厚实的笔道立马提笔转为劲健的细笔,开始出现回环连带,一笔书写多个字,如涓涓细流,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后面越写越快,越写越狂,特别是最后的三个字“非冷哉”(有人译为非临床),字形超过了前面五行中的任何一个字,刚健雄强,粗壮泼辣,并出现了飞白。可见当时用笔是多么的疾速和粗野,其用笔与当时的肚痛情景合二为一,心手相忘,这是用笔的极高境界。充分表现出当时肚痛难忍时内心的诸多无奈,最后果断服用了“大黄汤”。


张旭《肚痛贴》带给大家的学书启示

张旭《肚痛帖》高清局部02

仔细批读此贴,可以让人感到这样的气息:通篇千转百回,一气呵成,神采飞扬,波澜壮阔,将草书的情境表现发挥到了极致。开头三个字和最后三个字虽然同样具有浓墨重笔笔效果,但是心情却不一样,开头时平和从容的,而后面是急迫难耐的,于是笔下的线条质感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从整幅作品来看,张旭的线条质量非常过硬,圆润厚实,力透纸背,节奏感非常强,变化极其丰富,浑然天成。其流畅的线条,苍润的笔墨,娴熟的草法,精准的用笔,缘于他长期的勤学苦练,已经达到心手合一的自由境界。


张旭《肚痛贴》带给大家的学书启示

张旭《肚痛帖》高清局部03

三、张旭《肚痛贴》带给后学哪些学书启示?

《肚痛帖》线条的质感和用笔方法表现出极强的骨力,如“折钗股”、“屋漏痕”、“锥画沙”,方圆兼备,回环流转,气势雄强,书写节奏非常明快,如同在美妙的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一般,让人看得如醉如痴。虽然只有短短6行30字,但对于学习草书来说,从它的用笔、结字、章法布局等方面给了大家很多的启示,对于学习和研究草书都是很好的借鉴。

1、对书法的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师承,这往往被人忽视。有的人学书法,今天练习这家,明天临习另外一家,到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正确的做法是,选取历代最优秀的书法大家作为临习对象,反反复复的探究。特别是魏晋笔法,值得一辈子研究,米芾曾说“书不入晋终是野”。因为魏晋书法是平和典雅的,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所以,要想在书法上取得一定的成就,那必须就得从魏晋下苦功夫。

2、与同行互相切磋交流也必不可少。

当然和近现代同行互相切磋交流也必不可少。

3、加强自身文化修养也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唐代张旭的书法之路即是如此,值得大家好好学习。张旭诗文造诣非常高,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山中留客》就是张旭诗词:“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4、张旭虽为草书大家,但他的其他书体,如楷书功底也不低。可见对于真正的书法爱好者来说,加强其他书体楷书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5、善于从身边事物上找到学书灵感。

张旭观“孤蓬自振、惊沙坐飞”而悟笔法,从“担夫争道”、“公孙大娘舞剑”身上得到学书启示。颜真卿观“屋漏痕”,怀素观“夏云多奇峰”、“飞鸟入林、惊蛇出草”而悟笔法等等,都是一样的思考方式。这些都给后世学书这极大的启示作用,那就是平时的长时间苦苦专研,突然遇到一些事情,往往会豁然开朗,长期未琢磨明白的东西一下子就开悟了。如果没有长时间的临池训练和思索,那么在美妙的事情也不会引起心中的联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