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山书法 民族艺术精华 永恒美的象征-张旭《草书古诗四首》


王树山书法 民族艺术精华 永恒美的象征-张旭《草书古诗四首》

《古诗四帖》为张旭传世的狂草孤本,是今草向狂草演变的实物例证。墨迹本,五色笺,凡四十行,一百八十八字。是张旭狂草代表作,极为珍贵,此作品为唐代文物。纵26.5厘米,横34厘米。 张旭草书,得笔法,后传崔邈、颜真卿。旭言:"始吾见公主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神。旭饮酒辄草书,挥笔而大叫,以头韫水墨中而书之,天下呼为"张颠"。醒后自视,以为神异,不可复得,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张旭《草书古诗四首》古意蓬勃、篆意迭出、字势纵横、激荡挥洒,有着长江、黄河的浩荡之势,有着壶口瀑布般的奔涌,有着气吞万里如虎的威慑,有着囊括万殊的包容。该帖有着行神如空、吞吐大荒的浪漫自由精神,有着荡气回肠、藐视天地、笑傲王侯的气魄,是盛唐最辉煌一面的真实写照。《古诗四帖》是张旭全部生命的结晶,是天才美和自然美的典型,是民族艺术的精华,永恒美的象征。

《古诗四帖》录文为四首诗赋。前两首是南北朝庾信的《道士步虚词》之六和之八,后两首是南朝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

王树山书法 民族艺术精华 永恒美的象征-张旭《草书古诗四首》

王树山书法原文 一、

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飘飖入倒景,出没上烟霞。春泉下玉霤,青鸟向金华。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棘(原诗为枣)花。应逐上元酒,同来访蔡家。

释文

庾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新野)人。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 ,父亲庾肩吾为南梁中书令,亦以文才闻名。

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自幼随父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文学风格被称为“徐庾体”。累官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侯景之乱时,庾信逃往江陵。后奉命出使西魏,因梁为西魏所灭,遂留居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临清县子,世称其为“庾开府”。时陈朝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有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庾信在北方,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最终在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老死北方,年六十九 。有《庾子山集》传世,明人张溥辑有《庾开府集》。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却结出“穷南北之胜” 的文学硕果。他的文学成就,也昭示着南北文风融合的前景。

王树山书法 民族艺术精华 永恒美的象征-张旭《草书古诗四首》

“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太阳与月亮升起的东方,撑开如灵芝模样的伞盖,象烛光熹微的北方极地,行驶五彩缤纷的车辆。九芝,即九芝草,叶如灵芝,隐有紫气,泛指灵芝草。《汉书·武帝纪》:“ 甘泉宫内中产芝,九茎连叶。”

如按道教观念,应有不同的解释。如北烛仙人,应为仙人名。《汉武内传》:“墉宫玉女王子登,是西王母紫兰宫玉女,常传使命,往来扶桑。昔出配北烛仙人,近又召还,使领命禄,真灵官也。”而五云,即五云山,为西湖群山中的第三座大山,因有五色云彩盘旋山顶且经时不散而得名。另有一说,山顶建于五代的真迹寺内有五口井,从井中看天上云彩倒影,形状各异而得名。

“飘飖入倒景,出没上烟霞”。时高时低,忽快忽慢的飞翔,进入倒影中,出没在烟雾彩霞之上。飘飖,飞翔貌状。阮籍:“焉得凌霄翼,飘颻登云湄。”元友直:“继续游蜂聚,飘颻戏蝶轻。”欧阳修、范仲淹:“颉颃紫霄垠,飘颻沧浪浔。”又,形容轻盈、洒脱。柳泌:“照彻圣姿严,飘颻神步徐。”梁辰鱼:“花馆贮多娇,冠当筵风度飘颻,纤歌飞处,柳外乳莺春晓。”倒景,即倒影。

王树山书法 民族艺术精华 永恒美的象征-张旭《草书古诗四首》

“春泉下玉霤,青鸟向金华”。春天的泉水沿着琉璃瓦屋檐顺流而下,翠绿的鸟飞向金华这个好地方。霤,屋檐的流水,下流的水。玉霤,同玉溜,指冰柱,清泉或流水。青鸟,青色的禽鸟。张衡:“翔鶤仰而不逮,况青鸟与黄雀。”江淹:“青鸟海上游,鸒斯蒿下飞。” 刘良注:“青鸟,海鸟也。”李白:“益愿狎青鸟,拂衣栖江濆。”金华山,即金华市区的北山,与南山相夹的“金衢盆地”为最富饶的土地。层峦迭嶂,林木参天,岩洞奇特,有水石、风雾和洞天奇观。

按道教解释,又,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青鸟,会说话的鸟,曾告诉在衡山修道八十多年的缑仙姑,她“是南岳夫人使者,受命来作伴”。又,借指春季。陈子昂:“嘉青鸟之辰,迎火龙之始。”又,青鸟氏,“乌”字之讹,指青乌子,古代堪舆家公,彭祖的弟子,在华阴山潜心修学四百七十一年,经过十二次试验,喝金液升天为仙。

王树山书法 民族艺术精华 永恒美的象征-张旭《草书古诗四首》

“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棘花”。汉武帝注视着桃核,齐侯讯问棘花。桃核,蟠桃核。西汉元封元年,西王母降临汉武帝殿上,赐给汉武帝七枚蟠桃,自吃二枚。汉武帝本想保留这桃核,西王母说:“这桃子是世间所没有的,三千年才结一次。”棘花,妖艳、诱人的花。庾信将“棘花”改为“枣花”,是为平凡之花,取“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之意。

“应逐上元酒,同来访蔡家”。应是赶上正月十五日上元节的时候,一齐来造访蔡家。蔡家,蔡姓人家。庾信诗将“同来访蔡家”改为“来向蔡经家”,道教色彩则非常浓厚。蔡经,是神仙,汉桓帝时的姑苏人。葛洪《王远传》写了仙人王远和麻姑同降于蔡经家的故事。《神仙传》载,王远(字方平,东汉中散大夫)、麻姑得道飞升后,于三国时游仙姑岩,过蔡经家,对蔡经说:“汝有仙骨而未知道,以金丹铒之。”蔡经死后,棺无其人。四年后的七月七日,蔡经邀王远与麻姑“驾五色云至家”,“遍饮家人以酒,尽室上升”。上元,即上元夫人。汉武帝元封元年七月七日,西王母降临武帝宫中,迎来统辖所有仙籍的三天真皇之母上元夫人。她说武帝胎性太粗暴、贪淫、残酷、险诈,五害常驻五脏之内,纵使好道术、求长生,也只怕徒劳无功”,这就是“上元训帝”的典故。

王树山书法 民族艺术精华 永恒美的象征-张旭《草书古诗四首》

王树山书法原文 二、

北阙临丹水,南宫生绛云。龙泥印玉简(原诗为策),大火练真文。上元风雨散,中天哥(原诗为歌)吹分。虚(原诗为灵)驾千寻上,空香万里闻。

释文

“北阙临丹水,南宫生绛云”。宫殿北面的门楼临近丹水,南面的宫殿为此升起红色的云彩。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为宫禁或朝廷的别称。丹水,又名点心河,源出湖北省长阳县西堡镇附近山区,东流经贺家坪、高家堰等地镇,在长阳县津阳口注入清江。《水经注》卷二十漾水、丹水:丹水出京兆上洛县西北冢岭山,一名高猪岭也。丹水东南流,与清池水合,水源东北出清池山,西南流,入于丹水。

庾信诗将“丹水”改为“玄水”,玄水,传说中的北方水名。《庄子·知北游》:“知北游於玄水之上,登隐弅之,而适遭无为谓焉。” 陆德明释文引李颐云:“玄水,水名。”泛指北方之水。谢灵运的祖父名谢玄,当然不可能在诗中犯讳。唐人害怕犯唐玄宗的讳,一般也是将“玄”字改为“元”字,而非“丹”字。

庾信诗将 “坐绛云”改作“生绛云”,也是出于道教理念,西周“八士”之一的南宫适曾坐在绛云之上。南宫,西汉初年始置县,因南宫适曾封邑于此,汉高祖刘邦取其复姓命县名,以示“尊周礼、敬贤人”之意。

王树山书法 民族艺术精华 永恒美的象征-张旭《草书古诗四首》

“龙泥印玉简,大火炼真文”。用龙印泥钤玉制的简札,大火锻炼真理文章。龙泥印,在封缄的印泥上打上的龙纹印章。玉简,玉质的手版,指珍籍,如《玉简金镂》,帝王封禅、诏诰用的文书,相传羲皇授予大禹的玉尺。南朝宋刘义恭:“金牒封梁父 ,玉简禪岱山 。”

庾信诗将“玉简”改为“玉策”,玉策,即玉册,为玉质的札,指道家的符箓。将“大火”改为“天火”。天火,为道教六味真火。“真文”也道教化了,如唐代有精美的文字的“镇陵石“上真文为:“黄中总炁,统摄无穷,镇星吐辉,流炼神宫。”

“上元风雨散,中天哥吹分”。上天的风停雨散,中天声音也已分离。庾信诗将通假字“哥”更改为“歌”。

“虚驾千寻上,空香万里闻”。凭虚驾空在千寻之上,或闻到万里天空的芬芳。徐霞客:“岩之以凭虚驾空为奇者,阳朔珠明之外,此其最矣。”庾信诗将“虚”改为“灵”,变成神仙的灵驾,显得更符合道教思想。

王树山书法 民族艺术精华 永恒美的象征-张旭《草书古诗四首》

王树山书法原文 三、

谢灵运王子晋赞

淑质非不丽,难之以万年.储宫非不贵,岂若上登天。王子复清旷,区中实譁(衍文)嚣喧.既见浮丘公,与尔共纷繙(翻)

释文

⑴谢灵运 (385-433) :南朝宋诗人。小名客儿,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移籍会稽(郡治在今浙江绍兴)。东晋名臣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入宋,任永嘉(今浙江温州)太守、临川内史。在永嘉,他“封锢山林”,经营别墅,过着一方豪门的生活,后被杀。诗作多写山水名胜,以模山范水,刻画逼真见长。他开创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流派。有《登池上楼》、《登江中孤屿》等名篇。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⑵王子晋:即王子乔,传说中的仙人。按:汉人《列仙传》载: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伊水、洛水、嵩山,均在今河南境内。

王树山书法 民族艺术精华 永恒美的象征-张旭《草书古诗四首》

“淑质非不丽,难之以万年”。好的体质不是不英俊。淑质:美好的资质,指体貌美及美善的品质。善良贤惠、公道正直的气质并非不美丽,难的是要经受一万年的考验。徐坚、韦述等的《初学记》将“难之以万年”更改为“难以之百年”,百年好合,道教认为只要坚持修炼百年就可以登仙。百年,万年,皆言多,长寿之意。

“储宫非不贵,岂若上登天。”储宫:太子所居的宫室。借指太子。身为太子储君并非不高贵,岂能超越飞升天界。《谢灵运集》为“登云天”。喻指得道成仙。云天:高天,神仙所处的仙境祥云缭绕。

“王子复清旷,区中实嚣喧”。王子晋本来就想返回清明旷达的仙境。复清旷:《谢灵运集》原文为“爱清静”。复[復]:返,还,恢复。清旷:清朗开阔,清明旷远。 区中实嚣喧:尘世中充满着喧嚣烦杂。区中:人世间,道家指尘世社会。按:《张旭书古诗四帖》此句中写有“譁”字。譁,音“华”。此为衍文。衍文,校勘学术语,即误增的文字。嚣喧:吵闹,纷杂。喻为名利辛苦争夺。此句疑取义于《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王树山书法 民族艺术精华 永恒美的象征-张旭《草书古诗四首》

“既见浮丘公,与尔共纷繙。”既然见到了浮丘公,就同他过上自由自在的神仙生活。既:《谢灵运集》为“冀”。既,已经。冀,希望。浮丘公:又称浮丘伯、浮丘道人。相传在广东南海县之浮丘山得道成仙,后隐居于安徽繁昌县之浮丘山(隐玉山)。纷繙:《谢灵运集》为“缤翻”。繙,同“翻”。缤翻:缤纷,自由翻飞起舞状。

这是一首写给西周末年毅然抛弃“王子”生涯而终于得道升天的“晋”的赞辞。赞辞说:(西周王子晋的)身材气质不是不潇脱俊美,但难以达至万年长生之境;他当上太子不是不尊贵,但怎能同登上云天的神仙相比呢?王子本来就清明旷达,不喜欢人间的烦杂喧闹。既然见到德行修养甚高的浮丘公,(便毅然抛开一切俗物)与其一起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诗中表达的绝尘远俗的情怀与志趣,是官场上无法展露心志者的精神归宿,但作者没能达到目标,反而死于非命。

王树山书法 民族艺术精华 永恒美的象征-张旭《草书古诗四首》

王树山书法原文 四、

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

衡山采药人,路迷粮亦绝。过息岩下坐,正见相对说。一老四五少,仙隐不别可(墨迹旁有倒置符号,应为“仙隐不可别”).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

释文

岩下一老翁四五少年:此为神话故事。刘敬叔《异苑》载:“湘东姚祖,太元中为郡吏,经衡山,望岩下数少年并执笔作书。祖谓行旅休息,乃枉道过之。未至百步,少年相与飞扬,遗一纸书在其坐处,前数句古时字,自后皆鸟篆。”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八十一》:“湘中记曰:永和初,有采药衡山者,道迷粮尽。过息岩下,见一老公四五年少对执书,告之以饥,与其食物,如薯蓣,指教所去,六日至家而不复饥。”

王树山书法 民族艺术精华 永恒美的象征-张旭《草书古诗四首》

衡山采药人,路迷粮亦绝:衡山有位采药的人,迷了路又没了吃的。衡山:五岳之一,南方的镇山,在湖南省中部。

过息岩下坐,正见相对说:经过岩下坐下来休息时,恰巧见到有数人相对交谈。过息:路过休息。正见:恰好见到。正:副词,恰,正好。对说:交谈;对答。

一老四五少,仙隐不可别:有一位老者和四五位少年,无法辨认是仙人还是隐士。“仙隐不可别”书写时写成“仙隐不别可”,但“可”字旁边有“对勾”标志更正。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其遗留下来的纸书不是当今社会上教育传授过的,他们必定是贤哲之人。非世教:不是当今社会上教育传授的。贤哲:贤明睿智的人。

王树山书法 民族艺术精华 永恒美的象征-张旭《草书古诗四首》

谢灵运此诗,赞咏了一个超世脱俗的传说:

南岳衡山深处有位采药人,迷了路又没了吃的。经过岩下坐下来休息时,恰巧见到有人相对交谈。当中有一位老者和四五位少年,分不清他们是仙人还是隐士。(他刚上前打探,这些人忽然就不见了)。遗留下来的纸书,不是当今社会上教育学习的文字,看来他们必定是贤哲之人了。

王树山书法 民族艺术精华 永恒美的象征-张旭《草书古诗四首》

张旭的狂草《古诗四帖》是神品,精美绝伦。他书写的这四首诗,意境幽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奇葩。书法艺术美,诗的意境美,融为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

王树山书法 民族艺术精华 永恒美的象征-张旭《草书古诗四首》

张旭(658年至747年),字伯高,一字季明,吴县人。唐代著名书法家。初任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故人称“张长史”。善诗。

张旭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陆柬之的外孙,自幼得其传,工书法,精通楷书,最善草书。他把当时流行的“今草”书体,发展为笔法放纵、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狂草”书体,是书坛“狂草”的奠基人。自言“观公主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意,观孙大娘舞剑器而得其神”。他那变化万千、奇状莫测的草书,达到了“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境地,被后人称为“草圣”。

王树山书法 民族艺术精华 永恒美的象征-张旭《草书古诗四首》

他是当时长安城里的“八仙”之一,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赞道:“张旭三杯草圣传”。韩愈曾说:“旭善草收,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

书焉发之。”揭示了张旭用充满激情的书法语言抒写心头奔腾澎湃的情感。其传世作品有《古诗四帖》、《千字文》、《郎官石柱记》等。其书法开启了中唐的浪漫主义写意书风,展示了唐代书法全盛时期风采,唐文宗李昂曾下诏,将李白的诗歌、裴曼的剑舞和张旭的草书定为“三绝”。

王树山书法 内容源自网络 请书友鉴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