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封城第16天:戰勝病毒離不開這五種人


昨天,新冠狀病毒疫情“吹哨人”李文亮醫生離開了我們,令我們扼腕痛惜。他用行動捍衛了醫師的高尚人格,他的身上,散發著一股股正能量。

就在今天,除了湖北武漢,孝感市、黃岡市確診病例突破兩千;全國確診人數依然在上升。一串串數字令人恐慌,牽動著億萬人民的心。

疫情,考驗著每一個人。有的人自亂陣腳,陷入恐慌;有的人散播謠言,人云亦云,唯恐天下不亂;有的人我行我素,到處添亂。

董卿說:槍響之後,沒有贏家。此次疫情之下,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說:“這是一個需要事實,而不是恐懼的時刻。這是一個需要科學,而不是謠言的時刻。這是需要團結,而不是羞辱的時刻。”

這是一個需要保持冷靜和理性的關鍵時刻,是一個需要心中向陽、慎行慎思的時刻,是一個需要保持正能量、不再添亂的時刻。

心若向陽,無畏悲傷;心若向陽,萬物生光。魚渴求水,樹渴望光,疫情面前渴望正能量。

正能量就如同一顆定心丸,更是戰勝病毒魔鬼的良方。

武漢封城第16天:戰勝病毒離不開這五種人


01.做一個自律的人。

自律,最基本的就是管得住自己的言行。在這個特別“加長版”的春節,省去了走訪親戚的喧鬧,宅在家裡,不出門、不聚會、不添亂,為疫情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可是,緊急時刻,偏偏有人不信邪,不聽勸阻,存在僥倖心理,隨意外出,串門聚會,感染病毒,成為了行走的“感染源”。

1月28日,湖南永州5人聚餐後,確診為新冠肺炎。

1月29日,安徽合肥的一場同學聚會,6名參與者同時確診感染上肺炎。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相互感染概率有大有小,可一旦發生,不就是百分百?一個人的不自律,最終一傳十,十傳百,這不是給家庭添負擔,給醫院添壓力,給社會添麻煩嗎?

於是,有人開始呼籲:少吃一餐飯,親情不會斷;聚一起吃飯,給社會添亂。

此時此刻,第一個潛伏期已經過去,第二個潛伏期已經開始。一個人的安危,關乎身邊人的安危。一個人的言行,關乎他人的健康。

陳道明曾說:做人的最高意境是節制,而不是放縱。一個連最基本的自律都難以做到,又何談節制呢?

此時此刻,從最基本的自律開始,少出門,不聚會,出門帶口罩。不管有病沒病,做好“隔離”防護,可以遏制病毒的“魔爪”再次伸展。

武漢封城第16天:戰勝病毒離不開這五種人


02.做一個心理堅強的人。

從2003年SARS到現在已經過去了17年,那個時候,網絡沒有盡今天的發達,社交也沒有那麼廣泛,接收信息的方式主要停留在報紙和電視上;如今,網絡媒體發達,社交工具、新聞網站上時刻滾動著關於新冠狀病毒的信息,各種真假消息讓人恐慌,更有一些別有用心只認,製造各種謠言,更是雪上加霜。

此時此刻,恐慌會令心靈脆弱的人帶來心理傷害,甚至會大於疫情本身的實質性傷害。

一旦恐慌,人往往會失去自我判斷能力,行為習慣會很大改變。

比如在這十幾天裡,前後掀起了四股搶購狂潮:第一次是搶口罩,第二次是搶菜,第三次是搶雙黃連口服液,第四次是搶消毒液。

一次次的哄搶,讓我們發現,群體的內心原來如此脆弱。

實際上,這次的疫情,對許多人來說是一次考驗,特別是生活在底層,靠每天忙碌的工作予以支撐生活的人,他們,或是普通工人、出租車司機、餐館飯店小個體戶,還有一些小企業主,對他們來時,這次疫情是“生死一線”的考驗。

可是,在這種天災人禍面前,個體的悲歡是在太渺小了;在疫情面前,又是那麼無能為力,只能等。等待的過程,正是考驗一個人心理承受能力的過程。

每一個人,每一個組織機構,都在接受這種心理考驗。

武漢封城第16天:戰勝病毒離不開這五種人


03.做一個會思考判斷的人。

疫情之下,人心惶惶,謠言四起,流言橫飛。

在信息的洪流中,在各種焦慮的情緒中,人們看到的都是各種假象和妄想,看到的都是各種情緒,而不是真相。

缺乏獨立思考的人越是在恐慌的時刻,一個人的獨立思考能力越重要。不盲目從眾,不相信謠言,不隨大流,保持清醒,客觀理性看待各種事情。

看起來容易,能做到的人寥寥無幾。

比如這次疫情,各種謠言都出來了,很多人看到這些信息就複製轉發,根本不求證。很多人情緒被煽動,看到相關消息就轉發,不思考也不做任何求證

人一到群體中,就會為了獲得群體的認同感,而拋棄思考性和獨立性,去換取那份讓人感到安全的歸屬感。個體一旦將自己歸入某個群體,就會被群體的盲目所淹沒。這就是羊群效應”。而互聯網又加劇了信息的傳播,從而加劇了這種效應。

從表面上看,如今信息傳播高度發達,每個人都能隨時隨地獲取各種信息。實際上,越是在這樣一個似乎什麼都能看見的時代,我們越是什麼都看不見。

一個人是否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能否獨立思考,能否對外界的諸多信息加以甄別,而不是聽風是風聽雨是雨。

如果我們單獨去分析每一個人,都是理性且聰明的,但是他們只要聚合在一起,就會變的盲目又不理性。

謠言起於“制者”,止於“智者”。特殊情況,不傳謠、不造謠,就是一種貢獻。疫情面前,我們要學會做一個會思考會判斷之人。

武漢封城第16天:戰勝病毒離不開這五種人


04.做一個擔當責任的人。

疫情是一面照妖鏡,照出了人性,也照出了現實的許多真實。

有的人藉機賴賬,逃離躲避,有的人卻選擇主動面對問題。

有的企業藉機裁員、減薪,轉嫁危機,也有的企業卻選擇主動扛起責任。

有的房東藉機收回了房子,也有的房東主動給房客免租。

有趁機發財的商人,也有默默捐款的普通百姓。

武漢封城,有人自覺留守,主動隔離,也一定有人趁機逃脫,幸災樂禍。

同是醫生,有人奮勇請戰,視死如歸,也一定有人恐懼絕望,抱怨崩潰。

面對疫情,有人相信國家,積極配合,也一定有人散播恐慌,趁火打劫。

人性使然,個人一旦成為群體的一員,這時每個人都會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約束的一面。

關鍵時刻見人心,也能檢驗一個人和企業的責任。

這個時候,我們要特別感恩那些主動承擔責任的人,以及主動幫社會排憂解難的企業。

疫情當前,我們看到了萬眾一心的凝聚力;看到了無數普通人的偉大;看到了自己的生命狀態。儘自己所能,做一個擔當之人,驅散病毒的陰霾將指日可待。

武漢封城第16天:戰勝病毒離不開這五種人


05.做充滿正能量的人。

有一則這樣的故事:兩個人同時走在沙漠中,都只有半瓶水。樂觀的那個想,我還有半瓶水,一定能走出去。悲觀的那個想,我只有半瓶水了,一定走不出去了。

結果顯而易見,樂觀的成功走出了沙漠,悲觀的則葬身荒漠中。

心態不同,一切大不同。西漢名相陳平年少備受欺辱仍奮發圖志成就功名,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遇到困難與其怨天尤人不如找尋出路,與其發問“為什麼是我”不去思考“我能從中得到什麼”。

這次疫情,考驗著你我每一個人。你是在恐慌中自暴自棄,還是在困境中走向強大。

羅曼羅蘭說:痛苦就像一把犁,它一面犁破了你的心,一面掘開了生命的新起源。

而困境,往往也是一個人真正走向強大的開始。

逆境讓人成長,絕境讓人醒悟。人在絕境中,最容易徹悟。

人世間,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當你面對即將失去一切的那一瞬間,甚至是你在面對生死的那一瞬間,人往往最容易悟到真理,看透生死,從而變的非凡。

經歷這次困境,你也會變得更加強大。

武漢封城第16天:戰勝病毒離不開這五種人


“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 靠山山會倒,靠水水會流,太陽也會東昇西落消散光芒。做一個正能量的人,成為自己永不落的太陽。

做一個正能量的人,不彷徨,不沮喪。從自律做起,不斷強大自己的心理,學會思考和判斷,勇敢承擔責任,從此之後,萬事萬物,相生相剋,一切在你心裡來去自如。

正能量是光,是水,是生命的滋養。正能量,是戰勝病毒魔鬼最好的良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