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十多年前,得知泰國有個長頸族,專門安排了一次去拜縣的旅程。去探尋那個有著神秘感的部落。這次的泰國清邁行程在做攻略的時候發現在清萊附近也有長頸族部落。那就再去探訪一次,帶著女兒一起去看看這個還保留著的部族。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這個離清萊十多公里的長頸族村裡面有多個少數民族聚集在一起,門票會有點貴,不過一次可以看到幾個不同的少數民族,每個少數民族的點還會有舞蹈表演。不過大多人還是衝著長頸族來到這個山裡的村落。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長頸族是由泰國北部與緬甸邊界的一個少數民族喀倫族(Karen)的一支巴東(Padaung)族所組成的。長頸族人以脖子長為美。孩子從5-6歲起,就在脖子上套銅圈,一年一個銅圈,使脖子拉長。最長頸者脖子達70釐米。洗浴時,長頸人只能把稻草塞進銅圈內拉鋸般擦洗。為了生活,她們套上了沉重的枷鎖,向世界展示著殘酷的美。

克倫族原本是一支緬甸山區少數民族,在緬甸東部生活了幾個世紀,向來居住在深山密林裡,以耕種自給自足,而且族裡女人一直都保持著在頸項套上銅環的傳統習俗。1948年他們遭到若開族人的侵略和壓迫,為了避開內戰與尋求更安定和美好的樂土,十多年前,一群為數二三十人的長頸族人,翻山越嶺走了幾天幾夜來到泰北落戶,把湄宏順的山窩當成了第二故鄉。他們雖然住在泰國北部的難民營裡,但仍在努力保持本民族的語言和傳統。讓女人在脖子上戴上銅項圈就是長頸族的典型習俗。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有些人說長頸族女人這樣打扮是為了使自己看起來像長頸龍,這種龍被長頸族人視為天地萬物之父。另一些人則說這種怪異的裝扮是為了嚇跑在森林裡轉來轉去的飢餓的老虎。還有人說克揚族男人是故意把他們妻子的脖子弄長的,為的是不讓她們被敵對部族擄走。

還有一種說法是,這種裝束是男權主義思想遺留下來的,因為男人只需取下一隻銅圈,就可以立刻輕而易舉地殺死他的妻子。不過多數人都認為這種說法不對。如今長頸族人生活在母系社會中,沒有人再去探究這種習俗的由來,因為人們已主要把這看成是美麗與財富的象徵。也正是為了這個原因,長頸族人繼續在小女孩年滿5歲時開始為她們戴上銅項圈。

然而還有另外的說法,據傳說,以前居民惹怒了神靈,就派了老虎來吃女人。因此他們決定所有女孩都戴銅頸環以自衛。不過,也有傳說,這些喀倫人原住在緬甸東部,以務農為生,與世無爭。但外人對該區的天然資源有意併吞而引發戰爭。男人出去打戰,女人就把貴重金屬品鑄成金、銀或銅環,戴在頸上或腳上,這風俗就流傳下來。

每個長頸族女人都懂得用草藥來清洗頸項,她們一生中只有幾次把頸上的銅環取下來,那就是結婚、生子以及去世。通常她們不輕易讓外人看到取下銅環的樣子,即使親如丈夫也不例外。

儘管歷史學家和民俗學家對於“長頸女”纏繞銅圈這一習俗的來源眾說紛紜。但有一點人們已達成共識:“長頸女”延續不絕的原因是金錢。自10餘年前因戰亂逃離故鄉後,數百名巴東部落成員一直在泰國北部和緬甸交界的難民營裡生活。他們雖然是非法移民,卻因為有獨具魅力的旅遊價值,而得以在泰國立足,日子比其他部族難民好過得多。長頸女郎經營各種紀念品,她們完全靠旅遊業生存的。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按照他們的風俗女孩在5歲的時候就要在頸及四肢套上銅圈帶上1公斤的銅環,這個過程並不複雜。女孩接受了幾個小時的推拿按摩之後,就由精通此道的人在她脖子上纏上銅圈,銅線截面直徑可達1.5釐米。這個儀式完成後,女孩的家人要請全村人一起來熱鬧慶祝一番。此後的幾個月裡,女孩要一直戴著那些銅圈,靜待脖子發生變化。

等脖子適應了這些銅圈後,就要把它們換成更緊的銅項圈,而且要多加上幾隻。長頸族女人最多可以戴25只銅項圈,重量在5公斤到10公斤之間。這些銅項圈可以藉助鎖骨的支撐來拉長脖子,直到女孩長到青春期、身體完全定型為止。

十歲開始便每年在頸上多加一個,一直至到二十五歲為止。長頸族覺得女子頸越長便越美,所以她們由五歲開始,這些環只能往上添,不能往下拿,終生都要佩戴。晚上睡覺的時候只取下後面的豎環,而其它環也不取下來,幾天洗一次澡,幾個人互相幫助,用布在環和脖子間搓洗。


長頸族女人認為這種習俗完全可以接受。“一開始是又疼又重,不過最後總能適應。”長頸族人莫波說,“最苦的是在天熱的時候,銅圈熱得燙人。這種時候我們只有到河水裡泡一泡,才能給銅圈降降溫。假如不這樣做,即使天氣涼快下來,被陽光烤熱的銅圈仍會把一陣陣熱浪傳到全身。”

很多書上寫因為這些環的支撐慢慢的把脖子拉長其實是不對的,事實上脖子的長度並沒有太多變化,這些環的作用是靠重力把肩膀壓低,顯得脖子長。 [2] 所以當她們需要看醫生等不得不臨時摘下的時候她們的脖子也會縮回,而不像有些書上說的會死掉。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村落裡的其他幾個少數民族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再探長頸族(泰國清邁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