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沒有新陳代謝活動,沒有老化過程,它是怎樣凋亡的?

銀河系護衛


科普需要人人參與,轉發彙集你我大眾。

什麼是病毒?它是怎麼繁殖的

病毒是一種體積微小,結構簡單,有擔當“指揮官”的遺傳物質和充當“鎧甲”的蛋白質外殼構成,一般只有一種遺傳物質——DNA或RNA,也就是病毒繁殖的“指揮官”,指導病毒在合適的“土地”(宿主細胞,比如動植物細胞)上生長,繁殖。

實際上,病毒接觸宿主細胞後,通常只有指揮官(也就是DNA或RNA)能夠進入細胞,從而利用宿主細胞的各種“加工廠”(內質網、核糖體、高爾基體等)合成新的病毒所需要的“鎧甲”(蛋白質外殼),但是,光有“鎧甲”是不夠的,於是病毒的“指揮官”在宿主細胞核中產生更多的“指揮官”,分配到各個鎧甲之中,最後成百上千的裝配好的病毒離開細胞佔領下一個細胞。

病毒如何凋亡?

實際上,病毒結構簡單,“指揮官”只能指揮繁殖,不能指揮凋亡(病毒那麼聰明怎麼可能把自己弄死,而且他壓根也沒這功能啊),“鎧甲”也只是件蛋白質做成的衣服,是被識別的基礎,其他啥用沒有!

可以說,病毒的存在就一個目的:找到合適的土地繁殖。

所以,這麼看來,想讓病毒自然凋亡,是不太可能。

病毒一直存在,為什麼有時候不會引起人發病呢?

病毒確實一直都存在,有時候地球上的生物感染了病毒,但沒有發病。

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

  • 有天敵:宿主細胞有對應的抗病毒物質能消滅或者抑制它們繁殖(所謂一物降一物,這個也是容易理解的),大家有興趣可以去了解一下“基因沉默”(真核細胞徹底的抑制RNA的指揮作用)。
  • 土壤不合適:宿主細胞沒有病毒繁殖所需要的物質,所以沒法裝配,甚至因為沒有鎧甲連細胞都沒法離開,只能等待被細胞清除
  • 病毒遊蕩過程中,環境抑制其活動,甚至被殺滅:比如部分病毒在低溫條件下可以存活,只是活躍度(活性)不高,不足以進入宿主生物致病,高溫條件下,可以被滅活,徹底失去活性(指揮官瓦解,鎧甲支離破碎)。有的病毒可以被紫外線,臭氧以及化學物質(藥物)殺滅。

歡迎點贊、關注、轉發,推廣科普知識,需要人人參與。

彩蛋:你可以私信我,直接發送你的問題哦


藥師說藥事兒


病毒的死亡和增殖就是“新陳代謝”,只不過不能獨自生存,在空氣中的病毒關鍵物質可因較高溫度、紫外線等因素而變性,失去了感染的能力,也就是“死亡”了。

細胞生物體內都有一套調節細胞分裂以及衰亡凋亡的機制,當細胞功能異常時,動物體內就可能分泌某些生物因子,促進細胞的分裂凋亡,然後被巨噬細胞吞噬。病毒是一種“隨波逐流”的特殊物質團,它們沒有細胞結構沒有鞭毛,更沒有手足,甚至也可以說不是生命,只能靠自然力而傳播,通常的模式是病毒在進化的過程中和某種生物達成了特殊的類似於“共生”的狀態,兩者相安無害,隨著動物的運動到處排散,死活看天,絕大多數的病毒在這個過程中都死掉了,但是病毒在這個過程中因為在中間宿主等生物體內不斷地繁衍也可能變異出新品種,而若在病毒未死之前恰好接觸到了合適的宿主就可能造成感染。

若病毒暴露在空氣中,基本上只有三種結果:

①幸運地飄蕩到了一個合適的宿主身上,病毒衣殼蛋白的特殊位點可以識別動物細胞表面的抗原,能夠結合,然後將核酸注入生物體內,利用細胞增殖自己,造成感染和疾病;

②不幸地漂盪到一個它識別不了的動物體內,則會因為細胞內的分子識別,而被溶酶體等結構吞噬溶解,就像消化的過程一樣;

③沒有找到宿主,也沒有漂盪到可以暫時保存性命的環境中,則會因為紫外線照射、氧氣作用、缺水、高溫等因素引發蛋白質和核酸的變性,變性後的衣殼空間構造改變,它們就沒有了黏附細胞並注入核酸繁殖的能力。

在漫長的進化中,人類的免疫系統識別了很多病毒,也獲得了很多病毒的抵抗力,甚至將一些逆轉錄病毒的基因納入自己的核酸鏈中,使這些病毒基因成為內源性的病毒基因,被鎖死了,不能再發揮作用。但病毒在其他動物體內傳播的時候,可能變異導致感染能力的變化又重新獲得感染人的可能,這也是不讓隨便捕捉處理野生動物的原因,它們也都和人一樣,可能攜帶著對自己無害而對別的動物有害的病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