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如果政见跟天皇不合,他能否自行其是不搭理天皇呢?为什么?

山东夏津赤脚大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日本作为战败国,施行了新的和平宪法,根据和平宪法规定,天皇是该国象征,地位由日本国民意志为根据。天皇实际上已无实权,皇位继承需要有国会议决的皇室典范作为根据;天皇能够根据法律行为对其国事行为进行委任,但必须获得内阁的承认,内阁对此负责;天皇无国政职能,只能依据和平宪法规定行使相关国事行为。

可见,实权掌握在日本首相和他的内阁手里,因此如果首相和天皇政见不合,他是不需要经过天皇的,反而天皇的一些象征性行动,需要经过首相的内阁承认。这是一种君主立宪制的体现,天皇作为虚位元首,仅具备象征性。

事实上,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就不怎么讨已经退位的明仁天皇喜欢,但是明仁天皇也不可能公开去批评首相,因为这相当于他干涉国政了。对于安倍晋三的种种举措,明仁天皇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安倍晋三也深知天皇的象征性,所以在公开场合,也不会说天皇什么事,甚至2013年安倍晋三在参加所谓“主权恢复日”仪式时,还趁着天皇夫妇到场的机会高喊了一波“天皇陛下万岁”的口号。安倍晋三真的认为“天皇陛下万岁”吗?肯定不是,他只不过是在消费天皇的象征地位,给自己拉口碑而已。不过那一次,安倍晋三受到了大量指责。


白虎堂


按照日本的政治文化,一般天皇和首相,不会互相撕破脸,互相给对方难堪。因为双方心知肚明,这样对自己只会不利,也难以给国民交代,甚至还会对国政产生影响。鉴于此,双方就是心照不宣,坚持己见,但互相留有余地。


比如这方面例子最明显的莫过于安倍与现任的明仁天皇了。


安倍的政治观点,其实路人皆知。上台之初,他参拜靖国神社,给日本与东亚邻国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遭到了强烈反对。同时,还启用一众秉承右翼观点、美化侵略战争的人入阁,担任内阁大臣。此外,还企图给自卫队松绑,修改《和平宪法》。


那么,天皇是怎么想的呢?


2015年,在二战结束70周年时,,日本明仁天皇在一年一度的年终讲话时,这样表述:

本年は終戦から70年という節目の年に当たります。多くの人々が亡くなった戦争でした。各戦場で亡くなった人々,広島,長崎の原爆,東京を始めとする各都市の爆撃などにより亡くなった人々の数は誠に多いものでした。この機会に,満州事変に始まるこの戦争の歴史を十分に学び,今後の日本のあり方を考えていくことが,今,極めて大切なことだと思っています。


意思就是:在70年这个结点上,那场战争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包括各个战场死亡的人,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东京大轰炸等,死亡的人众多。借这个机会,我们要学习始于满洲事变的这场战争的历史,思考未来日本存在的方式,我觉得非常重要。


2016年,明仁天皇再次在年终讲话时表述,去年(2015年)是战后70年的纪念年,很多人对战争寄托了哀思。(昨年は戦後70年という年に当たり,多くの人々が先の戦争に思いを致した1年でした。)


由此可见,天皇与安倍的想法是截然不同的。可以理解为,天皇有反省战争的表态。


不过,由于日本国宪法规定,天皇是名义国家代表,掌握实权的是首相。天皇不能干涉实际政治。所以就算天皇对安倍有不满,也只能委婉表达。安倍听后就算有不爽,也只能竖着耳朵听着,而不能公开反对。维持一种表面上的和,这就是日本政治的实际。


从大的方面来说,安倍基本上是自行其是,对天皇的苦口婆心充耳不闻,装聋作哑罢了。



北京不冷东京热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美国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为了借助天皇的余威和影响力更好地控制日本,因此顺应日本民意,允许国家“吉祥象征”的天皇保留下来。

1952年,日本基本完成民主改造和经济重建,美国留下驻军后,麦克阿瑟返回美国,天皇也失去了利用的价值,极少受到社会关注。

1973年5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违反《和平宪章》,暗中向裕仁天皇汇报工作,以示忠诚,而宪章是不允许天皇参政干政的。当时,裕仁天皇表示:“在增强自卫队计划中,不要学旧军队不好的地方,要吸取好的地方。”

不曾想,此事被维护《和平宪章》的内阁防卫厅长官增原惠吉给透露给了媒体。瞬间,裕仁天皇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人们的质疑之声不断。如:难道想要打破《和平宪章》的束缚,重新恢复军国主义吗?

至此,72岁的裕仁天皇再也不敢参政,最终在“看来,我只能是一个纸糊的摆设了”的感叹声中,结束了自己88岁的罪恶生命。

可见,日本天皇是根本没有权力干预首相的政治主张。

那么,难道日本首相是可有可无的存在吗?

当然不是。因为,日本皇室的起源长达3000多年,而史实考证的时间就有1500多年之久,历经126代天皇,且皇室王朝依旧源远流长,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可以说,天皇是日本人的一种精神象征,因此日本民众才强烈要求美国人保留下来天皇的精神地位,并在《和平宪章》中规定,天皇有权处理“礼仪性外事活动、授予荣誉称号、认证大赦、特赦、减刑、免除执行刑罚、国家典礼和救灾宣言等”事项。例如:2004年,明仁天皇出席各类仪式和典礼80多个、接见约见有功于国家的民众100多人次、在皇居接见访日外国友人约50人次、为赴任日本的外国大使馆官员批准许可40人次等。

当然了,美国为了更好地控制日本,也给予了天皇一些适当的权利,以便制衡和牵制首相,又在《和平宪章》第七条“天皇的国事行为”中规定天皇权利:“任命内阁总理大臣(首相),批准法律、政令及条约,召集国会,批准国务大臣的任免,解散众议院,公告举行国会议员的选举,认证国务大臣和法律规定其他官吏的任免、全权证书以及大使、公使的国书等。”

但是,到了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加“主权恢复日”仪式结束后,究竟对着明仁天皇夫妇离去的背影举手高呼 “天皇陛下万岁”,不但引发舆论轩然大波,还引起了明仁天皇的警惕与反感。因为,有传言安倍晋三想借此事将天皇“绑架”在自己政治野心的“战车”之上,欲行“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事。

因此,许多人猜测明仁天皇的匆忙退位,就是与安倍晋三的野心有关。


祥子谈历史


日本天皇曾经是具有实权的,在明治维修到二战结束这一段时间,天皇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首相根本不能抵触天皇,因而当首相和天皇的政见不合时,首相只能顺从于天皇。

不过二战以后,随着日本的战败,以及美国对日本的改造,天皇变成了日本的象征,名义上是日本的国家元首,但是实际上已经没有实权了。而日本首相,则成为了二战以后日本的实际首脑,真正的实权人物。

因此,天皇和日本在政见上根们没有冲突的机会。在天皇具有实权的时候,日本首相不具备和天皇对着干的实力,当然,也不敢;而当天皇失去实权以后,天皇已经不能介入日本政坛了,更不能影响首相的内政外交了。

日本天皇虽然已经成为象征,但是在日本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巨大的,也是受到日本人骨子里的尊崇的。日本首相虽然权力巨大,但是日本首相也是对天皇非常尊重的。同时,由于天皇并不过问日本的政事,天皇和首相的矛盾基础也就完全不存在,双方也没有必要刻意为难对方,其关系自然也是不错的,双方各司其职,天皇继续保持皇统延续,而其他的大事则交给首相了,两两相安无事。

不过,日本天皇和首相的现状,其实是在驻日美军的高压下逐步形成的。日本天皇在历史上曾多次掌握大权,也曾多次被剥夺实权。现阶段的日本,如果跳出了美国的控制,或者说日本已经有了挑战世界其他他国的实力,那么在日本拥有最广泛影响力的天皇,随时都是一颗炸弹。


苏绽


在现行日本宪法下,不存在首相和天皇政见不合的情形——因为不管是日本天皇,还是英国女皇,都不能对治理发表意见

就如同现在的英国脱欧,不管英女皇对一心要赢脱欧的约翰逊如何的不满,也还是得乖乖的任命约翰逊为英国首相。英女皇也只能说一句:

“我想不明白为什么有人想要做首相这份工作呢“

英女皇不能在脱欧事务上公开进行支持或反对脱欧的表态,否则就是违宪。

从1947年日本和平宪法实施开始,日本天皇也就是一个国家首脑象征而已,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议会通过的法律草案上签个字,连多问一句的权力都没有。

首相和天皇的关系,就类似东汉末年的董卓和汉献帝或曹操和汉献帝的关系:

你就安心坐你的皇位,其他的事情我来搞定。

内阁总理大臣纹章五七桐花纹

首相是政府最高长官,也是最高军事指挥官

首相是中文的简单称呼,正式称呼是内阁总理大臣。虽然从形式上来看,首相的任职是需要天皇任命,但天皇无权反对或拒绝任命,只能是不管是谁都要任命。

首相除了是政府最高行政长官外,还是自卫队最高统帅,由于首相是国会执政党党首,因此首相控制立法、行政、军事三个方面。

日本天皇

天皇一词来自中国道教、儒教中的天帝,即天皇大帝。日本自称天皇是公元689年日本第40代天武天皇确定的:

主要是受唐高宗李治自称天皇的影响,加上崇尚道教的北斗信仰,因此选定天皇一词作为专称。

现今天皇的职责有:任命内阁总理大臣,即内阁(形式上)、批准法律、政令、条约(签名而已,别多想)、召集国会、批准国务大臣的任免、出席礼节性外交事务和国家典礼等。

简单的理解就是:

历史上的傀儡皇帝,都是今天日本天皇、英国女皇的样板。吃喝玩乐你来干,治理国家我来干。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楼主此言有误,因为现代的日本天皇对于政治来说就是一个吉祥物,谈不上有政见

日本是亚洲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公认的十八个发达国家之一。日本的政体是君主立宪议会制度,这个制度和日本的历史有关。当年日本人被美国舰队轰开国门后不得以实行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改革,因为改革是天皇推动的,日本的权力自然还是需要在皇室手里,所以当时的明治天皇选择了英国德国采用的君主立宪制,后来二战日本战败,美国人出于自己的利益保住了天皇,但是为了给世界人民一个交代,用和平宪法将天皇架空,以议会实际负责国家行政权力,所以又称为君主立宪议会制

那么在这种制度下,天皇的权力还剩下多少呢?

答案是什么也没剩下。战前的日本天皇不单是国家元首,还是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集财政权,政权,军权,外交权为一身,是不折不扣的皇帝,可是战后,按照和平宪法规定,日本天皇只是日本国的标志,是日本国民整体的标志,其地位以主权地点的全体日本国民的毅力为依据。

天皇只能行使本宪法所规则的有关国务行为,并无关于国政的权能;

日本天皇摄政:依据皇室模范的规则设置摄政时,摄政以天皇的名义行使有关国务的行为,在此场合准用前条第一项之规则。天皇依据国会的提名录用内阁总理大臣;天皇依据内阁的提名录用担任最高法院院长的法官。 说白了日本天皇有关国务的一切行为,必须有内阁的建议和供认,由内阁负其责任。所以就算天皇和安倍不和,那也没有丝毫的抵抗能力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这个话的前提就是错的。日本推行的是虚位元首机制,也就是天皇只是形式上的国家元首,不负责实际的国家管理。在现实当中天皇不会公开发表政治观念,也就无从谈起政见。而且日本天皇也不会干预日本的政治运作。日本首相是日本最高的文职官员,也是日本真正意义上的最高权力者,他不需要向天皇交换意见,获得天皇的认可。换句话说,在形式上是永远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的。

不公开发表意见,不代表天皇本人没有政治理念或者没有政治倾向。现在的日本老天皇,明仁,曾经亲身经历过二战,对于战争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因此对于日本右翼势力始终保持距离。他在继位以后从来没有参拜过靖国神社,因此还受到过不少右翼人士的非议。

那么日本首相从法律上面能不能绕开天皇做事呢?其实从法律上来讲没有这种必要。原因很简单,虽然从形式上面讲,日本的法律必须要经过天皇签署以后才能正式生效,但是这只是一种形式,天皇本人没有驳回法律的权力。从历史上看,这种情况从未发生。天皇必须签署首相交给的法案。天皇对日本首相是没有节制的权力的。按照日本在战后制定的宪法以及所形成的政治习惯,天皇是不干预日本政治运作的,所以日本首相没有必要来对日本天皇的行为进行节制。

对于大部分日本首相来说,维护好和天皇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种工作需要,同时也是自身权力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这里就必须说一下,日本右翼在日本政治当中的影响力。1955年,日本泛右派的各个党派联合起来组建了自民党,也就是现在日本的第一大党。所以自民党从产生一开始就和右派以及右翼有着说不清道不完的暧昧关系。日本右翼是一个极端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政治力量。在他们的政治理念当中,天皇具有重要地位。一个首相没有得到天皇的支持,就是不合格的。日本历届首相除了少部分以外,绝大部分都是自民党出身的。作为右派政治力量的总头目,在遵从天皇这个方面当然要以身作则,成为典范。现任首相安倍晋三,又是自民党这个派系林立的政党当中偏右派的代表性人物。他至少在形式上还是非常强调对于天皇的尊崇的。最近新天皇继位,他高呼万岁,就不难证明这一点。


用户4325101516


天皇曾经有一段时间是日本的实际统治者,在那个时候,他的话语是有着绝对的力量的。


日本天皇享有实权的时限并不长久,不过百来年时间。在日本的历史上,经历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这三个幕府时期,在这三个时期,天皇几乎是没有实权的,原因很简单,这些年的天皇都被架空了。

1867年,倒幕派发动了王政复古,推翻了原来的幕府制度,德川幕府被迫宣布奉还大政,就此天皇才真正的走向了日本的政治舞台。而这时候掌握大权的天皇,就是民治天皇,在此之后,天皇的权利就像是神权,对日本是有着绝对的控制力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天皇的地位我们也是可以看到,在那些个日军的心中,他们的天皇就是他们的神,多少日军是为了日本天皇倒在了战场上,相信没人能够统计,可见天皇在这些日军心中的地位,也由此可见他在国家中的地位。


在这一时期,日本天皇就是绝对的,所以要是和首相有所争执,最终决定权肯定还是在天皇的身上。

但是天皇这样的地位很快又再次被终结了,那就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虽然为了顺应日本军民的民意,日本天皇被保留了下来,但是他们的地位却早已不在,美国迫使日本的昭和天皇向世界宣布,天皇与平民无异,只是受国民拥戴的国家象征。从此日本天皇就没有太多的实权了。

现在的日本天皇,他的主要职责就是任命内阁总理。批准法律,条约,召集国会主持国家典礼等,日本也成为了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


众森淼


日本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皇帝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只是一个摆设,政府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以首相为代表的内阁,首相是政府首脑。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主要是根据宪法规定皇帝作为国家名义上的元首可以千秋万代为一个家族所有,但皇帝却不能参与到国家的政治事物中来。

于是,皇帝作为国家的象征,他可以代表国家出访或接待外国元首,而首相则代表着政府出访他国或接待他国政要。由于宪法规定,无论由谁组建内阁都要保证天皇作为国家元首的象征,天皇不会被其他家族取代,天皇也落得个“无官一身轻”的清静,世代过着全国人民供养的无忧无虑生活。因此,只要首相不违反《宪法》,天皇和首相不存在政见不和的情况。


若愚趣谈


这种假设其实根本不可能出现。任何一个国家除了法律条文所规定的制度外,还有文化上的潜规则。在日本这样一个东方文化国家来说,这种潜规则更是非常强大,强大到很多时候它的权威甚至要高于法律。在日本文化中,天皇享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尊严,这种地位和尊严是绝大多数日本民众赋予的。日本作为一个议会民主制的国家,如果首相与天皇不和,抛开天皇自行其是,无异于得罪全体民众,无异于丢掉民众的支持,那么执政党还如何维系自己的执政地位?所以即便是首相真的与天皇不和,也必须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妥协方式,绝对不可能与天皇撕破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