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從麥城突圍成功的話會是怎樣的結局?

Wiil_wei


實際上,關羽突出重圍基本上不可能,但既然這個問題是假設,我們就可以信馬由韁想象的回答這個問題了。

關羽突出重圍只能回成都見劉備。

關羽義氣當先,是有仇必報的人。我猜想,關羽緩過勁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殺不發救兵的劉封、孟達,而且還是親自殺。事實證明,劉封不發救兵的事惹怒了劉備,劉封被賜死,兔死狐悲,嚇的孟達連夜投降了曹操。第二件事,以關羽恃才傲物剛愎自用的性格,守公安投降的傅士仁、守南郡投降的糜芳死期到了。

處理完了這幾件事,關羽一定會討伐關健時刻在背後捅刀子的孫權。

關羽其實平日裡就看不起孫權,口口聲聲的一口一個“江東鼠輩”,但礙於兩家聯盟的關係,關羽雖然是看不上孫權,不得以也得裝裝面子。這一次,關羽突出重圍,死裡逃生,孫權是背後捅刀子偷襲荊州的人,兩家既然已經撕開了臉面,關羽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提一精銳之師,攻打看不上眼的“江東鼠輩”了。

關羽率領荊州之師,攻打曹操的樊城,斬龐德擒于禁,威震華夏,曾經讓曹操都有了遷都的想法。況且,曹操佔據北方大半個華夏,兵精將猛,尚且想避開關羽,而孫權和曹操比起來各方面顯然還不在一個檔次上,孫權不過佔據著江東險峻的地理優勢稱王稱霸。

一雪前恥的關羽肯定是不會放過孫權的,況且,劉備“恢復漢室”的“隆中對”戰略方針中就有“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要實現霸業,必須要收復荊州作為前提條件,所以,國家戰略和關羽的私恨結合起來,估計孫權凶多吉少。

誠如是,三國曆史就得重新改寫。


智者無疆風清揚


如果關羽突圍成功,自己首先很大可能也不會有太好的結局,另外還有可能引起蜀漢集團內部大震盪,甚至劉備稱帝也有可能放緩。

關羽雖然生卒年不詳,但基本上史學界普遍認可的死亡年紀是60歲左右,這在當時已經算是高壽了。60多歲,人老氣衰,狼狽逃亡之後心情肯定更加壓抑。尤其是關公自來性情高傲,經過這一場大敗之後,必定又氣又惱、悲憤難平,在蜀漢官場中更加難堪。想想劉備夷陵之戰大敗後,不也一年之後就駕崩嗎?所以,二爺即便成功回蜀,恐怕也心理上的創傷很難輕易撫平。

其次,如果回到成都,如何處理這個敗軍之弟,也是令劉備頭疼的問題。以關羽的地位來說,受到重罰可能性不大,但這場失敗足以令他在劉備心中被打上負評。未來兵權肯定是沒了,最多給個高俸祿的虛職給他。

第三,關羽的兵敗肯定會引起蜀漢集團內部震盪。荊州派肯定會跟劉備施壓,畢竟關羽可是丟了他們的老家,要求處罰關羽;益州派也看到了權力重新分配的希望,畢竟二號人物兵敗,他們更有理由索要更大的權力。以關羽的性格,不跟這兩派鬧起來可就真是怪了。這就會讓劉備很難辦,罰也不是,不罰也不是。不要忘了,關羽兵敗之時,劉備還未稱帝,如果經此一鬧,劉備再想稱帝可就不一定有那麼好的大選支持率了。

另外,關羽回川之後,肯定會對荊州一戰中背後捅刀子的人秋後算賬。首當其衝就是劉封孟達,其次是糜芳的哥哥、蜀漢文官之首的糜竺,都是蜀漢集團的大佬,這要鬧起來可不好收場。

所以,可想而知,如果關羽回蜀,很大可能會引發一輪內部震盪,當然,他自己隨著年紀的增大,肯定也是越來越不好混。唯一稍感安慰的是,關平如果也突圍成功,倒是中生代中一個靠譜的大將,未來有望挑起大梁,不過經過荊州慘敗後,他的心理治療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


阿蒂夫


關羽如果在麥城突圍成功會有兩個故事發展線:

第一條線:關羽率殘部退往上庸,因為上庸離得近,歷史上關羽曾經派廖化去求救。由於關羽丟失了荊州,辜負了劉備的重託,為此,關羽有可能會拒絕返回成都去面見劉備,反而會自作主張重整旗鼓(帶上庸的兵)去奪回荊州。結果肯定是可想而知……大敗。如果關羽僥倖臉皮厚不自殺,有可能會退回成都去請罪了。然後就是接第二條線。

第二條線:關羽直接去成都請罪,劉備肯定不會怪罪關羽,由此讓他戴罪立功,夷陵之戰依舊會打響,不過不是為了給殺關羽報仇,而是為了奪回荊州而戰。個人揣測,諸葛亮這次依舊不會同意。關羽向來狂妄自大,加上劉備,結果估計和正史夷陵之戰差不多……關羽因奪不回荊州自殺或者惱羞成病,病逝。劉備也可能因為失敗而病逝……然後接正史發展線……


史學夾Louis


如果關羽突圍成功,那絕對是帶兵回來報仇雪恥的,在這種情況下,戰前準備極有可能是匆忙的,不充分的,主將關羽的心態也絕對是急躁的,所以諸葛亮是否還是如夷陵之戰那樣不隨軍出征就變得至關重要。歷史上,關羽北伐諸葛亮為何不派兵協助以及夷陵之戰諸葛亮為何不隨劉備出征,很多專家學者都進行過討論,結果莫衷一是,不過有一點應該可以肯定,就是諸葛亮不隨劉備出征,跟劉備剛拿下益州不久,根基不穩有很大關係,至少諸葛亮應該就是以此說動劉備的。但是如果關羽跑回去向劉備要兵復仇,那劉備自可以守成都,而要諸葛亮隨軍,諸葛亮不可能推辭掉。所以說,如果關羽逃回成都,必然是帶兵復仇,而諸葛亮必然是隨軍出征。如此,曹魏的行動至關重要,如果孫曹聯手,關羽估計還是會大敗。如果曹魏從合肥一帶對孫吳用兵,那搞不好孫權要亡國也未可知。


文死賤武死顫


關羽突圍後,如果沒有重傷還能活命的話,三國的大勢也已經發生改變,荊州這個天下中樞已經失去,蜀漢政權只能暫時偏於川蜀。不過這種情況下,也許張飛不會被手下殺死,劉備集團也許會伺機再次拿下荊州,不過北方的曹操就會得到長久的發展。拿下荊州是諸葛亮三分天下的計謀必須要達成的,失去了這個強力跳板,蜀漢政權就只能暫時龜縮在川蜀一隅。雖然別人打不進去,但是他們也打不出來。這個不妙的局面一旦形成,蜀漢政權將長久處於不利的局面。因為如果劉備去奪取失去的荊州(其實是一部分,並不是荊州全境),如若成功,曹魏必定聯合孫吳,而如果不成功,曹魏必定會重擊孫吳,劉備最多得到喘息的機會,想要再次東山再起,恐怕時間會較長。再補償一點劉備大意失荊州最主要的負責人應該是關羽,關羽的領兵才能和剛愎自用正好應驗了他先勝後敗的不爭事實。再者劉備想不到,也來不及救援關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