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哪些國寶級科學家?

鄭瑞文2015


中國國寶級的科學家有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他們臨危受命,帶領著醫護人員,奔赴武漢,抵抗疫病,為祖國,為人民再立新功。




水金304


中國的頂級科學家,真心來說,確實不多。這個頂級科學家的“頂級”,必須是拿到國際學術界比較也得有一席之地的人物。如果認為“中國的”科學家,指的是加入中國國籍的話,那實在是鳳毛麟角。我記得一位科研工作者曾經和我聊過,他說,中國目前在世的頂級科學家,所有領域加起來,大概不超過400個人。也就是說,這400個人算是中國科學界的領頭人物,頭面人物。

如果是諾貝爾獎得主的話,目前僅為兩個人夠資格。一個是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創始人楊振寧教授,一位是李遠哲。關於李遠哲,可以自行搜索他的事蹟。

此外,比較知名的科學家,有施一公、饒毅、顏寧。顏寧雖然遠赴他鄉,去了普林斯頓,但是她依然是中國籍。所以,顏寧也是中國科學家。她的學術水平,普遍都認為達到了諾貝爾獎級別,所以她也是頂級科學家。



還有,北京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張海霞教授,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專家趙南元教授,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劉奕群副教授,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王小云教授,翁徵宇教授,崔薈教授,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姚期智教授,中國食品毒理學學科開創者陳君石教授,遺傳育種學家張啟發教授,這些都算是中國的頂級科學家。


懷疑探索者


從網上最近的評選結果來看,前20名依次是:錢學森(著名空氣動力學家,“工程控制論創始人”);鄧稼先(著名核物理學家);華羅庚(著名數學家,解析數論、典型群、矩陣幾何學、自守函數論與多元複變函數等學科的創始人);李四光(著名地質學家、地質力學奠基人)袁隆平(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茅以升(土木工程學家,橋樑專家,工程教育家);錢三強(核物理學家);于敏(核物理學家);王淦昌(中國實驗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線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錢偉長(中國近代力學、應用數學奠基人之一);蘇步青(傑出數學家、是中國微分幾何學和計算幾何學的王者);李政道(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竺可楨(著名地理學家,氣象學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奠基人);童第周(著名胚胎學家,卓越生物學家);趙九章(著名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和空間物理學家);陳景潤(著名數學家,“陳氏定理”創始人);周培源(力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楊振寧(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侯德榜(傑出化學家,“候氏制鹼法”創始人”);張文裕(中國宇宙線研究和高能實驗物理創始人之一,核科學、奇特原子物理專家)


來取笑


來自官方的第三次邀請,怎麼感覺悟空在往別的領域帶偏我呢哈哈

咳咳,說正事說正事,嚴肅點。

既然問題問道“國寶級”這三個字,肯定是對我們國家有過特殊貢獻的人,下面就來盤點下都有哪些吊炸天的人。排名不分先後。

1.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  

生於上海,祖籍浙江杭州人,我國著名物理學家,世界著名火箭專家。1934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博士學位,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教授,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1958年4月起,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2.鄧稼先(1924-1986)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勳”。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後,鄧稼先又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領導並親自參與了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實驗工作,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作出了重要貢獻。

3.袁隆平(1930.09-)

江西九江德安縣人,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作技術中心主任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客座教授、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湖南省科協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協副主席。1981年6月6日,袁隆平獲第一個特等發明獎。1987年11月3日,聯合國向袁隆平頒發科學獎。2006年4月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他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4.屠呦呦(1930.12.30-)

生於浙江寧波,女,藥學家,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在醫學院藥學系生藥專業學習。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後曾接受中醫培訓兩年半,並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期間前後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藥學家,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

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2017年1月9日,屠呦呦獲得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5.華羅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祖籍江蘇丹陽。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華羅庚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與多元複變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並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 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

歡迎補充......

碼了一個多小時的字,看完點個贊再走啊哈哈^_^


娛樂報童


只說新中國成立後著名的中國科學家,不計加入外籍的。

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核物理學家),趙九章(地球物理學家、氣象學家),郭永懷(空氣動力學家),錢學森(流體動力學家、導彈之父),錢三強(核物理學家),王大珩(光學專家),彭桓武(理論物理學家),任新民(火箭發動機專家),陳芳允(電磁學家),黃緯祿(自動控制和導彈專家),屠守鍔(火箭技術與結構強度專家),吳自良(材料學家),錢驥(氣象學家、航天專家),程開甲(核爆專家),楊嘉墀(自動控制專家),王希季(衛星專家),姚桐斌(導彈與航天材料專家),陳能寬(材料與工程專家),鄧稼先(核物理學家、兩彈之父),朱光亞(核物理學家),于敏(核物理學家、氫彈專家),孫家棟(衛星專家),周光召(粒子物理學家)。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數學家:華羅庚,蘇步青,陳景潤,吳文俊。

地質學家:李四光。

材料與結構力學家:錢偉長。

核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已返回中國籍)。

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已返回中國臺灣籍)。

醫藥學家,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屠呦呦。

王小漠(空警2000雷達設計師),黃旭華(中國核潛艇之父),潘建偉(量子通信專家),馬偉明(電力、電磁專家),楊偉(殲20總設計師),戚發軔(長征火箭總設計師),侯靜(光電與網絡專家)。


中華保護全球


看到上面的回答,我覺得說的都挺好,但是大家卻忽略了一位地質學家,他去世不久,他是享譽世界的科學家,2009年放棄海外高薪,在碩果累累的時候回到了祖國,他說要把畢生所學全部奉獻給祖國,他的回國,“讓美航母艦隊後退100海里”,什麼意思呢?就是他的技術(地球物理探測技術),能探測出美國航母艦隊的位置,美國艦隊不得不後退100海里。

他就是黃大年,為什麼說他是國寶級科學家,第一,他掌握的科學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第二,他的愛國精神值得我們每個國人去學習!

為了紀念他,我們的祖國特地拍了一部電視劇,叫《黃大年》大家可以看一下,我相信,很多人都會被感動,他當之無愧的被稱為國寶級科學家。他的回國,完全是那顆赤子愛國之心

他從英國回國,7年間,他沒日沒夜的工作,就連自己女兒的婚禮都沒來得及參加!他在生病期間,忍著疼痛去工作,多次昏倒在辦公室!他在這期間帶領400多名科學家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為我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多項技術空白!

他這麼拼命的工作,就是不想讓中國和發達國家相差太多,並且勵志要彎道超車,超過發達國家的科技水平,就在國外嚴格禁運和技術封鎖的情況下,短期內獲得一系列重大突破,為深地資源探測和國防安全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在航空移動平臺探測技術裝備項目上,他和團隊用5年時間完成了西方發達國家20多年走過的路程。在尖端裝備重力梯度儀的研製上,就數據獲取的能力和精度,我國與國際的研發速度相比至少縮短了10年,而在算法上,則達到了與國際持平的水平。


錦繡科學


我認為中國可以算得上國寶的科學家有:楊振寧和李振道、趙忠賢、潘建偉等。

楊振寧和李振道因為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的理論獲得了諾獎,他們當之無愧可以稱得上是偉大的科學家。很多人會說,楊振寧是美國國籍,他是前兩年才換回的中國國籍。但實際上楊在獲得諾獎的時候還是中國國籍。


趙忠賢院士也是國寶級了科學家了,他帶領的團隊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發現了高溫超導體,但因為種種原因沒能獲得諾獎。但他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給國家帶了的貢獻也是很大的。當時他把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了人民日報上,轟動了全國。

潘建偉相對於前面介紹的前輩年齡要稍微小一些,比如楊振寧先生是1922年出生的,李政道是1926年,趙忠賢院士是1941年,而潘建偉老師是1970年。他在量子通信領域的成果使得我國在這個領域處於了世界領先地位,這為我國未來的量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強大的基礎。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意見,大家可能還有一些其它人選,可以在評論區交流一下。


量子驛站


1、錢學森,2、鄧家先3、李四光,、4、華羅庚,5、周光召,6、錢偉長,7、錢三強,8、茅以升,9、朱光亞,10、袁隆平。


奇妙65628115


提起林俊德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印象。

林俊德工作照

沒錯,2012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第一位就是他。林俊德——一位將軍、一位中國科學院院士。

林俊德:感動中國評語

從1964年我國的首顆原子彈成功引爆到1996年我國進行的最後一次核試驗,這之間我國共進行了45次核試驗,而科學家林俊德竟全部都參與其中,就連其妻子黃建琴也參與了其中9次!

林俊德與同事們的合影

羅布泊核試驗的工作性質與工作條件,自是不必多提。由於長年累月的勞疾與惡劣的環境因素,2012年5月4日科學家林俊德被查出罹患膽管癌晚期而住進了解放軍總醫院,但為了不影響原本的科研進程,他拒絕了手術治療,選擇在病房裡繼續工作。

林俊德在病房中依然堅持工作

5月26日,林俊德的病情突然惡化,陷入深度昏迷,被轉進了重症監護室。搶救轉醒後的林俊德在得知自己僅有一個月左右的生命後,堅持把自己從重症監護室移回普通病房,繼續辦公。病危的林俊德戴著氧氣面罩,全身插滿了二十多根管子,卻依然艱難地在電腦前敲下一段又一段文字。是啊,多年以來他將重擔全部扛在了自己身上,雖然生命將要走向終點,但只有他自己明白電腦裡還有幾萬個文件等著他整理、幾十個學生的畢業論文還等著他校檢。

林俊德在病房中依然堅持工作

在最後的十幾天,科學家林俊德的家人每天都在勸解老人,讓他安心休息。逝世前一天,林俊德先後十幾次拒絕家人的建議,“不要強迫我。我的時間非常有限了,你們不要打擾我,讓我專心工作”林俊德如是說。

林俊德患病前的會議照

羅布泊52年的堅守、科研生涯75年的奉獻。林俊德、黃建琴夫妻二人隱姓埋名,深藏荒漠半個世紀,絕密的工作內容與封閉的實驗環境,使夫妻二人早就明白他們不屬於彼此、不屬於家庭,他們只屬於國家和民族。

林俊德妻子黃建琴代替丈夫領獎

2012年5月31日20時15分,林俊德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妻子黃建琴握著故去愛人尚有餘溫的雙手,黯然說道:老林,你終於屬於我了......

林俊德,我心中百分之百的國寶級科學家!


魔金石科技


人類能發展到如今這個在地球上無所不能的地步,完完全全是科學家的功勞,如果沒有科學家,人類雖然也能統治地球,但是再面臨重大的自然災害時,人類將沒有自保之力,但是如今的人類不僅能在重大的自然災害面前自保,人類甚至能飛上月球!如今全世界一共有4000多名的頂級科學家。不久前,一個外國組織對4000名世界知名科學家的分佈情況進行了調查。從調查中我們得知,美國科學家的數量最多,達到了全球科學家總數的一半還多,有2639人,這已經相當於總人口的65%了。中國排第二,有482人。

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核物理學家),趙九章(地球物理學家、氣象學家),郭永懷(空氣動力學家),錢學森(流體動力學家、導彈之父),錢三強(核物理學家),王大珩(光學專家),彭桓武(理論物理學家),任新民(火箭發動機專家),陳芳允(電磁學家),黃緯祿(自動控制和導彈專家),屠守鍔(火箭技術與結構強度專家),吳自良(材料學家),錢驥(氣象學家、航天專家),程開甲(核爆專家),楊嘉墀(自動控制專家),王希季(衛星專家),姚桐斌(導彈與航天材料專家),陳能寬(材料與工程專家),鄧稼先(核物理學家、兩彈之父),朱光亞(核物理學家),于敏(核物理學家、氫彈專家),孫家棟(衛星專家),周光召(粒子物理學家)。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數學家:華羅庚,蘇步青,陳景潤,吳文俊。

地質學家:李四光。

地質學家:李四光。

材料與結構力學家:錢偉長。

核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已返回中國籍)。

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已返回中國臺灣籍)。

醫藥學家,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屠呦呦。

王小漠(空警2000雷達設計師),黃旭華(中國核潛艇之父),潘建偉(量子通信專家),馬明偉(電力、電磁專家),楊偉(殲20總設計師),戚發軔(長征火箭總設計師),侯靜(光電與網絡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