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节,在传统上又是什么节日?为什么?

絳煙惠脂


每年中国的春节之后迎来的第一个节日就是元宵佳节。还有就是道家的三元节中的上元节。

元宵节一般民间的意义就是吃元宵。看灯笼,耍龙舟,猜灯谜,作对子。前几年还可以看花展。晚上看放烟花。其实都是一些民间习俗,别有一番风味。

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何须劳心。

人生有三样东西无法挽留。生命,时间,和爱。你能做的就是珍惜。








周勇8796


元宵节。也可以叫上元节。

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


大叔小眼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因该日为道教三元日中上元之日,故又称上元佳节。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道教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

道教崇奉天官、地官、水官,认为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天官大帝神诞为正月十五日,地官大帝神诞为七月十五日,水官大帝神诞为十月十五日。至南北朝时“三官”与“三元”相结合而为三位天帝,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亦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

天官大帝,道称“上元九炁赐福天官曜灵元阳大帝紫微帝君总真应见天尊”,隶属玉清境,居宝阙下上元覃恩宫。总主上真自然玉虚皇皇上帝、诸天帝王、上圣大神。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成。

据南北朝所出之《因缘经》等所载:“正月十五日,上元宫主一品九气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于是日……同下人间,校定罪福也。”每逢正月十五,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亦是天官大帝圣诞。据《洞玄灵宝六斋十直圣纪经》记载,此日为天官大帝出巡,会同地官、水官大帝检校人间罪福之日。最宜献供、焚香、诵经、忏罪,为过去洗濯愆尤,为将来祈祷祥瑞。


河北承德道教九玄道长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因该日为道教三元日中上元之日,故又称上元佳节。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道教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

道教崇奉天官、地官、水官,认为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天官大帝神诞为正月十五日,地官大帝神诞为七月十五日,水官大帝神诞为十月十五日。至南北朝时“三官”与“三元”相结合而为三位天帝,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亦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

天官大帝,道称“上元九炁赐福天官曜灵元阳大帝紫微帝君总真应见天尊”,隶属玉清境,居宝阙下上元覃恩宫。总主上真自然玉虚皇皇上帝、诸天帝王、上圣大神。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成。

据南北朝所出之《因缘经》等所载:“正月十五日,上元宫主一品九气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于是日……同下人间,校定罪福也。”每逢正月十五,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亦是天官大帝圣诞。据《洞玄灵宝六斋十直圣纪经》记载,此日为天官大帝出巡,会同地官、水官大帝检校人间罪福之日。最宜献供、焚香、诵经、忏罪,为过去洗濯愆尤,为将来祈祷祥瑞


小小梓涵520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中国人素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一方出品


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也叫做 上元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的习俗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释会霖


元宵节又叫上元节,来自道教的“三元说”。

根据《岁时杂记》记载,道教把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由这三个节日组成了道教的“三元说”。中元节则是鬼节,下元节是水官解除日,而上元节就是今天的元宵节。

汉末道教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正月十五是天官的生日,七月十五是地官的生日,十月十五是水官的生日,这三位神仙都在自己生日这天完成自己的职责: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正所谓: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天官全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主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





灵动易名馆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的习俗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直在努力的民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的习俗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候鸟百灵


  元宵节为什么叫元宵

  之所以有元宵节,这是由中华民族的民俗传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俗文化慢慢形成的。元宵节就是农历每年的正月十五。因为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简介: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