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戰“疫”先鋒丨最“美”偵探阮菁如

近日,《廈門日報》刊登了《中共廈門市委 廈門市人民政府關於對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表現突出的先進個人(第一批) 給予通報表揚的決定》,市委市政府對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線作出突出貢獻和優異成績的第一批30名先進個人予以通報表揚。其中便有2位我區的戰“疫”先鋒,他們是:

▷ 阮菁如 思明區疾控中心副主任醫師

▷ 阮德記 思明區梧村街道辦事處衛計辦主任

今天 讓我們走近

戰“疫”一線最“美麗”的英雄,

看她如何與疫情搶時間、掐著秒“破案”!


1月22日,正在浙江老家探親的阮菁如接到疫情命令,連夜搭飛機趕回廈門,和同事們一起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她身先士卒,冒著被感染的風險,與患者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為疫情決策提供科學依據。除夕夜萬家團圓,她“逆行”疫情現場通宵未眠。作為疫情防控戰役的重要領軍人,她還承擔起大量工作,制定思明區疾控中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組織架構,開展防控技術規範培訓,規範疫情調查報告路徑等,與領導同事群策群力,築牢控制疫情擴散的重要防線。


對於疑似患者,要醫學隔離,避免與他人接觸。而思明區疾控中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流行病學調查組組長、思明區疾控中心副主任醫師阮菁如和她的團隊,卻偏偏“逆行”,和患者近距離接觸。

從1月22日以來,連續15天

阮菁如和她的團隊每天都忙到半夜

已經完成35位疑似患者的流行病學調查

其中包括我市已經確診的

13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


思明戰“疫”先鋒丨最“美”偵探阮菁如

思明區疾控中心副主任醫師阮菁如(中)和同事一起工作。

流行病學調查,簡單說,就是搞清楚每一個病例的來龍去脈,怎麼被感染的,可能傳染給誰。阮菁如和她的團隊要用各種手段,真實還原病患發病前14天一直到入院就診時的所有行動、生活軌跡,把密切接觸的人群找出來,“這關係到生命,任何蛛絲馬跡都不能放過。”


還原活動軌跡

--患者幾點起床到過哪裡都要一一瞭解

看似簡單,難度卻不小,“要把個人生活細節全都扒出來,細緻到早上幾點起床,在哪吃的早餐,吃了什麼,去了哪,見了誰,交流了多久,兩人間的距離有多近,乘坐什麼交通工具。”阮菁如直言,如此細緻,旁聽的小護士都直呼受不了。遇上不配合的患者,還得先進行心理疏導。和患者交流,常常一談就是兩三個小時。

患者狀態通常不好,邊咳邊回答,回憶時常出現偏差,或是記不清了。大部分遊客對廈門並不熟悉,記不清去過的店叫什麼,只記得 “附近”“周邊”這樣含糊的地點。阮菁如和她的團隊想出辦法,說服對方提供手機的電子支付憑證,通過消費記錄,還原患者活動軌跡。

有位遊客怕連累同行的朋友,堅持說就一人前來,哪都沒去。阮菁如不放心,和隊友找到這位遊客所住酒店的前臺核實,得知和這位遊客一同入住的有6人。阮菁如立即與其同行的親友取得聯繫,確認患者發病前的活動範圍,到廈門後的行程,並協同市疾控中心的同事,再次到醫院與病人複核患者發病時間, 進一步確認可能接觸的人群。

有位患者認為發熱就是發病時間,阮菁如核查發現,對方前一天曾到藥店買過藥,詢問為何買藥,對方才想起來,前一天已有流鼻涕咳嗽,這位患者的發病時間被提前了一天。“別小看這一天,它可能就會導致一些密切接觸者被錯漏了。”


調查中有溫情

--一疑似患者要照顧生病母親她專門在報告中提及


思明戰“疫”先鋒丨最“美”偵探阮菁如

阮菁茹深夜仍在核查信息,整理資料

“流行病學調查,有時就像破案,患者24小時裡的行動軌跡都得銜接得上,每個細節都儘量不缺失。”阮菁如說,患者只要在相對密閉空間裡呆滿超過一個小時,這個空間裡的每個人便都是密切接觸者。阮菁如和同事甚至調取監控,掐著秒算患者與人接觸的時間。

在流調中,也有溫情。一位疑似患者,按規定需轉移到專門酒店隔離,但他還要照顧長期臥病在床的母親,若被隔離,母親無人照顧。阮菁如在報告中專門提及這點。最後,在有關部門支持下,允許這位疑似患者居家隔離,由社區居委會、片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 責看護,每天監測身體狀況,送生活必需品。

要快,要準,在阮菁如看來,每次流調都是在與疫情搶時間。每個流調完成後,都要在4小時內完成調查報告提交,阮菁如和同事經常忙到凌晨三四點,“只有用最快時間,才能防止更多感染。”

阮菁如:“流行病學調查的目的,是給城市的疫情防控策略提供依據,我和同事們只是做了本職該做的事,真正的戰疫,還要靠政府各部門和一線大眾。從事疾控工作34年,我心裡越來越篤定,因為我們的團隊越來越成熟、經驗越來越豐富、信息越來越透明。這麼多年,我和同事參與過非典、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等疫情的流調工作。在一次次實戰中,我們明白,面對疫情不用恐慌,只要嚴格做好防護,執行好每一個防範措施,傳染病也是可防可控的。我們要有信心,這場戰疫一定是會贏的。”


思明戰“疫”先鋒丨最“美”偵探阮菁如

夜深了,他們仍在戰鬥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還有許多這樣的戰士,他們沒有武器,他們也沒有超能力,但他們秉持著一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戰鬥著,在我們的身前,築起最高最堅強的生命堡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