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比特幣在經歷一次次暴跌後還能夠漲起來?

原文於2020年2月4號首發於簡書,作者是IPSE的創始人兼首席架構師謝建懷(Silver),也是一位連續創業者,區塊鏈技術整合者,技術Geek,經作者授權發佈。

在過去10年中,如果要我選一個傳播最為成功的價值觀念,我會毫不猶豫選擇比特幣,而不是什麼普世價值,民主自由。
比特幣在我剛開始走出校園的時候,還是一個非常弱小的共識,而且共識群體也不是很大,但比特幣死忠粉,也就是比特幣極大主義者的比例反而是最高的,那時候比特幣的價格波動非常大,但是經過幾年發展,比特幣的共識已經變成了一個非常強的共識網絡,價格也平穩了很多。

比特幣作為數字貨幣中共識最大的幣種,其地位是非常特殊的,也是目前唯一的SoV(Storage of Value)數字貨幣,這個判斷是有絕對的數據支撐的,從數字貨幣市值佔比及長遠技術來看,未來的DeFi基石將是SoV(Storageof Value),而全球加密貨幣總市值,比特幣佔比達到7成。

這裡涉及到一個非常根本性的思考,比特幣的市值佔比為何呈現週期波動性,最低到過4-5成,過幾年又會回升到7成,為何數字資產的價值會迴流到比特幣身上?

為什麼比特幣在經歷一次次暴跌後還能夠漲起來?

從黃金到比特幣

讓我們站在一個火星人的視角來看比特幣極大主義者的基礎理論,我總結為:比特幣將主導人類最大的共識轉變,到目前,人類最大的共識還是黃金,為何大家都熱愛黃金?

縱觀人類金融史,從重金屬本位,到黃金本位,隨著黃金本位奔潰,建立了布林頓森林體系,讓黃金和美元掛鉤的美元本位,然後和黃金脫鉤後的美元還是有戰略儲備黃金支撐的,所以目前人類最大的共識還是黃金,那麼這個人類最大的共識轉變是什麼呢,在比特幣極大主義者看來,黃金共識轉變成比特幣共識,就是人類最大的共識轉變。

為什麼比特幣在經歷一次次暴跌後還能夠漲起來?


其實出發點也是極其簡單的,黃金在人類上萬年的開採歷史中,其開採成本都是線性上升的,隨著相對容易開採的黃金被開採出來,其開採難度也是線性增長的,但是比特幣的開採成本是指數增長的,而且其增長是沒有外在干擾因素的,一切遵循數學原理。

大家都知道比特幣是每4年產量減半,減半行情將會讓礦主們惜售,從而會帶動一波行情,即便礦工在4年不擴張比特幣算力,比特幣的開採成本每4年就會翻一倍,但前提假設是不成立的,因為每4年比特幣的算力將擴展好幾倍,所以每4年比特幣的價格翻好幾倍都是有支撐的。

我們假設,持有比特幣的人就是一個比特幣信仰者,每4年持有比特幣的人數翻倍,在指數函數的推動下,這個共識群體很快就會超過黃金的持有人數,根據目前持有比特幣的人數,只需要簡單的數學推導就能算出來這個時間拐點在什麼時候。

我簡單推算後,到2043年,全球持有比特幣的信仰者數量將超過黃金持有人數,也就是人類最大的共識轉變將在23年後到來。


比特幣為何抗跌?

不知道大家聽過“比特幣硬度”這個說法沒有,接下來我分享下“比特幣硬度S2F理論”和“醉漢回家理論”,從理論上做一些驗證,為何人類最大的共識轉變將發生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

S2F(Stock to Flow)模型,庫存/產量,即年供應增長率的倒數,用來量化資產稀缺性的指標,可以稱為資產的“硬度”(hardness)。這個道理其實大家都明白,有這樣一個共識,如果你想投資房產,首先考慮的是什麼?地段,地段,還是地段,因為大家都明白,只有地段才是相對最稀缺的。

人類歷史上,很多貨幣的硬度是明顯不夠的,很容易掉進“廉價貨幣陷阱”中,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白銀,在明清帝國時期,典型的白銀帝國,歐洲人在跟東方帝國貿易過程中,大量消耗白銀,白銀價格就會上漲,但是隨著美洲白銀的發現和開採,

白銀產量大幅提升,年供應量越來越大,白銀的硬度不斷降低,價格下跌螺旋出現了,白銀逐漸退出了本位貨幣。

為什麼比特幣在經歷一次次暴跌後還能夠漲起來?

但是黃金就不會掉入這個“廉價貨幣陷阱”中,黃金價格上漲,其產量也不會大幅上升,保證了黃金的硬度。同樣,比特幣也不會掉入“廉價貨幣陷阱”,而且隨著比特幣價格上漲,其產量不僅不會上升,而且還會下降,這樣比特幣的硬度會越來越大。


但是比特幣價格和其S2F硬度是一種什麼關係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比特幣S2F硬度不斷增長是其內在屬性,是數學上定義好的,永遠都不會改變。從上面圖中可以看出,比特幣硬度和其總市值符合線性迴歸,要搞清楚為何比特幣總市值總落在這條迴歸線附近,就好比要弄明白一個醉漢為何總躺在回家的路上。

醉漢理論是股票市場中非常經典的解釋模型,股票價格就像醉漢走路一樣,其路線是彎彎曲曲不可預測的。


我這裡說是醉漢回家理論,這個醉漢同樣是走路,走的路同樣是彎彎曲曲的,但是醉漢是知道如何回家的,長期來看,醉漢走的路就是有跡可循的,換成通俗易懂的話是:比特幣價格短期不可預測,長期看,隨著比特幣硬度不斷增長,比特幣硬度就像比特幣價格回家的路,這條路是非常清晰的,歷史數據符合這樣的線性迴歸,那麼根據線性迴歸就可預測未來的價格。



為什麼比特幣在經歷一次次暴跌後還能夠漲起來?

根據模型推斷,2020年,比特幣將迎來減半行情,減半後,在接下來的4年,比特幣價格將衝到7-9萬美金,中間經歷的波動,就是醉漢走的路,這個線性迴歸就像醉漢回家路的指引。


比特幣還能上漲嗎?

上面是從理論上進行推演,從現實層面來看,也能讓人深思。我給大家一個獨特的視角來看問題,我稱之為“數字資產體量和話語權嚴重不對等”。
下圖是各種資產的對比圖,比如全球房地產總額200多萬億美金,而全球加密數字資產才0.2萬多億美金,也就是說加密數字資產僅僅是房地產資產的千分之一。

大家會驚呼,原來整天咋咋唬唬的加密數字資產才這麼點體量,對的,數字不會說謊,大家從新聞上看比例,絕不是1000條房地產新聞才有一條加密數字資產的新聞吧。
但這個世界總有一些隱秘的法則,體量和話語權還是基本對等的,加密數字經濟的發展是增量系統,而眾多不動產是存量系統,但經濟活力來源於增量。

為什麼比特幣在經歷一次次暴跌後還能夠漲起來?

說了這麼多,接下來要解答上面的一個疑問,那就是加密數字資產為何會有“萬劍歸宗”的趨勢,隔幾年就會歸到比特幣這個共識幣上來。而我們都知道,比特幣只是一個具有先發優勢的簡單PoW幣,其為何能把無數優秀的後發項目的價值吞噬掉呢?

比特幣11年一路風風雨雨,從一個弱小共識走到如今的強共識,在變強的過程中,不斷吞噬一切加密貨幣的市值,我總結為不敢正視比特幣淫威的,終將被比特幣所吞噬,最終都會淪為大餅的背影。

其實大餅共識強化的最核心一條是其價格不斷上漲,甚至在比特幣極大主義者眼中,比特幣沒有價格,或者說比特幣的價格就是1BTC=1BTC,如果沒有價格不斷上漲,哪怕是最硬核的比特幣極大主義者,也會懷疑自己的信仰。

想要大餅一路上漲,其實只要一個簡單的道理,那就是比特幣的流通比例要不斷降低,比特幣每天都會產出,但是真正流向二級市場進行買賣的又不會很多,為什麼呢?


主要是兩方面原因,第一,比特幣極大主義者持有比特幣和定投比特幣,第二,每個人的認知是有成本的,很多新進場資金很難去認識五花八門的幣,很多就是直接投比特幣。

所以比特幣雖然每天產出幣,但流通比例是不斷降低的,這就造成比特幣的價格階段性上漲,而減半行情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為什麼比特幣在經歷一次次暴跌後還能夠漲起來?

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加密數字資產的規律大家應該多少明白了,比特幣作為“萬劍歸宗”的那個祖宗幣,總是隔三四年就會回過頭來吞噬掉其他加密數字資產的市值。其實背後的邏輯也是很簡單的,只要想清楚了,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比如目前大家所使用的互聯網,你使用的和我使用的,就是同一個互聯網,不會說美國人使用互聯網A,中國人使用互聯網B,並不會有這樣的割裂,這背後的邏輯就是互聯網是一個網絡,網絡價值最大化的要求就是大家都成為網絡中的節點。

比特幣作為新的價值網絡,跟信息網絡有著相同的網絡效應,只有大家成為這個網絡的節點才能發揮整個網絡最大的價值。

所以那些打出自己是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區塊鏈技術的項目,基本都是分割網絡效應的項目,所以其價值會被吞噬掉也符合常理。如果有項目不會分隔網絡,那大家都要高看一眼。

上面這個是共識由弱變強的根本邏輯,明白道理很重要,但光明白道理又沒什麼用,比特幣弱共識變強的邏輯很多人都能總結出來,

但是這個過程完全是自然形成的。


中本聰一開始只是有一些基礎的設想,比如一個通貨緊縮的貨幣能夠抗衡通貨膨脹的法幣,既然是自然形成的,那就很難複製出另外一個比特幣,各種初始條件和邊界條件都不一樣,所以,想要自然形成這樣一個弱共識變強的邏輯,幾乎是不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