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无人售菜机生意有机会吗?

流浪帆舟


【灵兽山】观点:个人认为无人售菜机前景并不见得好,有几个原因可以探讨。首先,虽然此次疫情在结束后,会对生鲜电商发展以及线上购物有推动作用,但效果怎样还不可控。其次,是无人售菜机是无人零售的范畴,无人零售的几个业态在近三年内基本都已失败告终,这包括阿里等巨头投资的项目,是已经验证过的伪命题。另外,生鲜蔬菜是一个高损耗高周转的品类,对运营有极高的要求,不是简单的打包、保鲜陈列、销售补货就可以完成的。

一、面对的竞争者是线下实体,其难以改变线下生鲜消费习惯

现在有一种看法,在疫情过后在线业务会得到更好地发展,这个一点没错。其中生鲜商品在线购买的习惯也会加速养成,这对线下生鲜实体店是有一些影响的,但这个影响有待评估,从我个人来看影响不会太大,回归正常可能性更大。

可预见的是,无人售菜机和生鲜电商成长无关,还是要与农贸市场、社区菜店、生鲜超市、大卖场来竞争的。从生鲜产品的特性来看,消费者更习惯从实体购买,以确保新鲜低价,消费习惯很难改变,尤其对中老年更是如此,他们尤其重视关联品类的购买,同时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无人售菜机虽然有一些技术和便利优势,但锁定一定的客群并不容易,除了蔬菜的单一性,消费习惯才是最难改变的。从目前看品牌生鲜电商也有心无力。

二、消费场景不丰富,难以保证蔬菜高周转的量贩化

无人售菜机是需要找地方陈设的,比如一些社区,便利店、人流交汇处、或者集中在地下停车场等等。不过蔬菜这类商品有几个要素,包括新鲜度、周转速度、补货速度、计量包装、品质等级等。消费场景连接较弱,能否实现大量贩卖,实现高周转率不可控。

另外,相比较早期的无人货柜、无人便利店等,无人售菜机去也缺少品类丰富度,曾经很多无人零售业态,都是生鲜品和预包装商品同时经营的,不仅关联性更好,以更易于管理。

三、没有规模化和资本的支撑,盈利能力有限缺乏持续运营能力

规模化永远是生鲜商品的基本能力,其代表供应链议价和物流配送能力,否则很难打造出盈利能力。目前一些生鲜电商也多是在这方面的问题,导致运营能力的缺失和失败。

生鲜板块是一个烧钱的领域,规模化和资本都是不可或缺的,对消费习惯养成的持续支持是最大的门槛,也是最需要时间的。而当这些做不到,运营也就更不上了。

或许有小规模投入无人售菜机的想法,但这个同样也是受限于周转及品质管控,蔬菜就不是一个小规模运营的模式,除非去菜市场摆摊。

四、建议与结语

无人售菜机不能量化会缺乏竞争力,现在生鲜电商多是线上订货,线下自提或者配送到家,比如在社区开店做为前置仓,而无人售菜机却是面对线下的。而线下消费习惯有一定局限性。

目前无人售菜机也在多功能化,在场景连接上越来越丰富,比如也有其他商品的销售,技术也很先进。但零售是围绕人来服务的,而不是基于技术,这个道理这几年在无人零售领域已经再次得到了确认。

另外,如果不具有资本能力,个人建议是慎重考虑。无人售菜机可以作为零售和业态类别的补充,或者是对零售冻藏设备的升级,这样的定位是可以的,如果只是做无人设备,也要依据需求。最后补充,所谓无接触经济模式并不能涵盖所有领域。

我是灵兽山,20年零售践行者,100余家零售咨询项目!关注战略、增长、升维转型、社交裂变、流程再造、供应链管理。欢迎关注!皆是原创!期待互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