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纨,为什么判词中讽刺她不积阴德?

柒月的小站


这一点,很有可能是就李纨面对巧姐被卖的时候袖手旁观而言的。

《红楼梦曲·晚韶华》中说她“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本来,李纨这个人青春丧偶,更兼从小秉持“女子无才便有德”的封建教条,一心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不管别人的事情,所以一直都被人为“活菩萨”,大家也一直认为李纨这个人很有德行,所以管理不了贾府这么大摊子,才把管家权教给了王熙凤的。

但是,这都是表面现象。事实上,李纨这个人对银钱看重得很。

当她带着一帮人问王熙凤要诗社的钱的时候,王熙凤替她算了一笔账,说她如何如何赚钱,说得非常对。但是李纨就是不想出,转而以平儿被打为理由,让王熙凤不得不就范。

按理说,这不太符合王熙凤的风格,她是个霸王似的人物,怎么会被李纨几句不合逻辑的话就驳倒了呢?

唯一可以解释的理由是,她对李纨内心有亏欠。而这种亏欠,源于李纨原本应有的地位。

按理说,贾母打算让王夫人当家,就该把管家权交给王夫人的媳妇儿李纨才是,怎么偏偏交给王熙凤了呢?

一方面是因为王熙凤确实厉害,能够管得了这一大家子的事情;另一方面恐怕是出于平衡两个儿子间的权利的考量。

本来,原先邢夫人也当过家,但是她当得不好,所以贾母就移权到了王夫人这里。可是,为了给贾赦脸面,还是让他儿子贾琏的媳妇来管家。这样的话,两边都可以照顾到,这也就是一开始贾母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贾赦那边不反对的原因。因为他们觉得虽然表面上是王夫人当家,但是掌握实际权力的还是自己这边的人。

但是他们错了,错就错在王熙凤不但是贾琏的媳妇,还是王夫人的侄女,更是一个对权力无比热衷的女人。正因如此,她所有的努力方向,都是当权者也即贾母的方向。贾母喜欢谁,她就更喜欢谁。

在这种情况下,吃亏的就是李纨了,无形中做了贾母平衡术中的牺牲品。

正因如此,贾母才会觉得亏欠她,王熙凤也才会觉得亏欠她,因此不与她一介寡妇纷争。


虽然在钱财上面,贾母没少补偿她们娘俩,可是关爱上,还真的是亏欠得更多。

王熙凤可以在贾琏追打的时候逃到贾母那里,李纨呢?谁知她的冷与热?贾母能像关心王熙凤一样关心李纨吗?

王夫人因为嫌贾兰的奶妈夭乔,就不打声招呼给清退了,何尝顾忌过李纨和贾兰的心情?

某种程度上,是王熙凤顶了李纨的窝。

虽然她从来不说,可不代表心里没有怨言。

除了丈夫,李纨与其他人,始终无法交心,也无人与之交心。

在大观园里,李纨大部分时间是沉默的。除了诗社的时候,能起到一个“社长”的作用。

因为没人敢指望,也没人能指望,所以她必须靠自己。靠自己什么?靠自己的儿子。

所以她要把自己的儿子培养好,不让他在意这些外面的热闹,而是好好学习,将来一朝为母雪耻。

巧不巧?她们母子还真的迎来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日子。贾府败落了,当日风光无限的琏二奶奶也死了。她的孤女巧姐沦落到了烟花柳巷。

在这种情况下,救还是不救?

按理说是该救,但是,如果赎身的银子特别多呢?

就李纨和王熙凤的交情来说,没那么好,更何况或许心里还有怨,在这种情况下,她能不能出一大笔银子去营救王熙凤的女儿?

或许,她的心中有过犹豫。但转念又一想,关她什么事,又不是她害的,凭什么让她出钱去赎?这些钱可是她耗尽青春年华换来的。

于是就“只自吃一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

这其实非常符合她的性格。因为以前,她也这样,而且她这样的时候,总有别人出头把事态平息。现在,能指望她改变吗?

也许,人越老,就越容易执着于金钱,执着于到手的荣华富贵,也更执着于自己拥有的,包括钱财和生命。

正因为她执着于此,所以作者说“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不“积阴骘与儿孙“,自然荣华富贵也更容易消逝,儿子很快就去世了,自己也“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这个所谓的“活菩萨”终究不是真菩萨,而只是一个泥菩萨。


半瓣花上阅乾坤


李纨何许人也,金陵十二钗之一,荣国府长孙贾珠之妻。而在十二钗册子上,她的画页上是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兰自然是她的儿子贾兰,美人当然就是李纨了。



看李纨的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似乎也没有讽刺她不积阴德,而再看《红楼梦曲 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

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

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

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这似乎就有点意思了,而现在所说的贾府败落,贾兰考取功名,在贾府一枝独秀,中兴一时,然李纨却有点太贪了,贾琏凤姐遭难,巧姐要被卖去青楼,平儿也向李纨借钱,可是李纨却都不肯出钱救贾府其他人,因而早早就死了,可能就是从这个曲中琢磨出来的。



曲中说“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需要阴鹫积儿孙”意思就很明显了,说李纨不积阴德会殃及儿孙,这个儿孙基本就是贾兰了,后面四句诗,头戴簪缨、腰悬金印、爵禄高登,一看就是形容贾兰的,然昏惨惨黄泉路近,不积阴德,远报子孙近报身,以致贾兰却无福享受,自己也郁郁而终。

那究竟李纨是如何不积阴德呢,只是贪财吝啬不帮助别人似乎有点说不过去,李纨出场便是寡妇,然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可以看出来是比较中规中矩,就是给立个牌坊也说得过去,那既然是这种得妇化身,为何有说她不积阴德呢,想来就是贾府败落,所有人失事,她贪得银两供贾兰考取功名,但是也可以理解,为何独有贾兰当上高官,考取功名,按清朝例律,凡三代之内倘有人犯重罪,则不许参加科考,贾兰应该不可能有机会科考中举,那另一个就是武举了,而身为当朝犯官之后还能皇上赏识做到高官是否是因为在贾府败落之际出卖贾府呢,以致于李纨在贾府败落之后仍富得流油。



当然《红楼梦》后八十回文丢失,我们也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小编也只是猜测而已,或许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是也就还有这种解释让小编觉得不积阴德这种情况是合理的,如果不然那就是另外一种情况,李纨正是积了阴德才致贾兰高中,但是这就是另一种说辞了,咱们今天只说这个,有什么意见欢迎评论留言额。。


风转了几个弯


李纨出身国子监祭酒之家,清贵异常。在贾家儿媳妇中比她出身好的只有贾母。她少年守寡,守着幼子心如枯槁,“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李纨的表现在古时是非常完美的寡妇儿媳妇,所言所行无可挑剔。不过道德楷模李纨近些年遭遇了质疑。很多人对判词的理解出现偏差,使得李纨吝啬小气甚至不积阴骘的名声传出,对她多有诋毁。李纨真的吝啬小气么?看看原文两处李纨花钱的描写,一看便知。

(原文四十三回)尤氏李纨也笑道:“我们自然又矮一等,每人十二两罢。”贾母忙和李纨道:“你寡妇失业的,那里还拉你出这个钱,我替你出了罢。”

王熙凤过生日,贾母高兴召集大家凑份子给她过生日。贾母出资二十两,到了李纨与尤氏,二人主动出资十二两。十二两银子是王熙凤两个多月工资,不但不少还有点多了,他们与王熙凤不过平辈,五两八两足够。尤其李纨是寡妇,等于没有丈夫赚钱,除了家族收入,没有任何经济来源。

有人说李纨从众出钱并不能看出性格,其实不在钱多少,而是态度。李纨、尤氏尽管是凑趣讨好贾母,也是难得有心。毕竟最终实实在在拿出钱的只有贾母、邢王二夫人、薛姨妈和尤氏以及丫头。李纨的钱王熙凤说替她出,实则并没有。如果贾母不说话,李纨这钱一定会拿出去。十二两银子很多,王熙凤救济刘姥姥也不过八两银子,作者有意写出尤氏李纨笑着表示拿钱,表明她们出钱很坦然,不心疼。

(原文四十九回李纨说)老太太想来未必高兴,况且咱们小顽意儿,单给凤丫头个信儿就是了。你们每人一两银子就够了,送到我这里来。”指着香菱、宝琴、李纹、李绮、岫烟,“五个不算外,咱们里头二丫头病了不算,四丫头告了假也不算,你们四分子送了来,我包总五六两银子也尽够了。”宝钗等一齐应诺。

李纨安排诗社又公正又大气。大观园开诗社新来的姑娘们一个没让掏钱。请假的都刨除。实则就宝黛钗三人加上探春、李纨五人。每人一两,李纨估算五六两包总一定要贴补部分,不可能东西不够用很丢脸。李纨也没有斤斤计较说自己拿了多少出来。

有人认为李纨小气,皆因第四十五回王熙凤给李纨算账,一年收入几百两却不拿出来给小姑子们花。这事不能这么理解的。

第一,贾家不差钱,小叔子、小姑子们每个月都有零花钱,李纨没必要自己拿钱出来给弟妹花。她没有丈夫赚钱养家,家庭收入是不少,可都要为儿子准备,有多少钱也不够。王熙凤看似不如李纨。一旦贾琏袭爵,势必远超李纨,双方那时会彻底易势,不可同日而语。

第二,贾宝玉、三春等人自有父母养育,不可能让嫂子贴补生活。

第三,诗社看似小玩意,实则很费钱。一次活动五六两银子,一年起码五十两左右。刘姥姥一家五口一年不过二十两银子足够,粗略计算购买力起码两万块,李纨也没必要每年拿出来五万块(十分之一收入)给小姑子们花。

王熙凤给李纨算账,不过是她妒忌李纨赚的多,又有儿子命好!李纨说她“真真玻璃心肝水晶人”正影射李纨判词那句“去冰水好空相妒”。至于很多人因【晚韶华】曲子中那句“人生莫受老来贫,也要阴骘积儿孙”,认为是李纨不积阴骘也不对。

李纨是贾家唯一晚年侥幸的人。她老年凤冠霞帔重新富贵,儿子贾兰又科举高中后身披“紫蟒袍”再做高官,光宗耀祖。李纨正是《红楼梦》中最积阴骘的人。试问李纨如果像王熙凤那样坏事做尽不积阴骘,她能得到那样的晚年?至于繁华落尽,很快入了黄泉,还是她命薄所致。【枉与他人作笑谈】也不是嘲笑李纨,就像《三国演义》开篇所说【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样,笑谈代表茶余饭后,而并非对李纨的讽刺。恰相反,曹雪芹对李纨守礼守节很是赞叹,所以给她晚年富贵荣华,让她儿子振兴贾家。这都需要积阴骘才有。像王熙凤那样不积阴骘,早都“黄土一抔土没了”,还谈什么其他。

曹雪芹两次谈及李纨出钱,并不小气。甚至很从容。李纨在贾家抄家后,带着儿子经历了艰苦的“昨怜破袄寒”苦日子,仍然不丧志,最后贾兰科举高中,李纨晚年凤冠霞帔,不受老来穷,是对李纨最大褒扬!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君笺雅侃红楼


很多考证说是贾府被抄家之后,宝玉、宝钗等人穷困潦倒,巧姐沦落入烟花巷。当时只有李纨略有嫁妆剩于,和贾兰过着朴素却衣食无忧的日子。于是李纨拒绝帮助巧姐,任她沦落入最悲惨的境地。而贾兰顺利中举做官,却早亡。李纨虽得了诰封,却落了一场空。

有人评论,正是李纨贪财不积阴德,才害得贾兰早亡。

后四十回散轶不可考,然而李纨对钱看得重,与贾府朝夕相处的姐妹兄弟们感情淡漠,却是前八十回很明显的。

李纨对于姊妹们只是尽职责,感情很淡漠

李纨是带着姑娘们学规矩的孀居嫂子,平日里和宝玉黛玉们一起住在大观园,按道理应该感情深厚。

然而贾母却因为在大观园设置小厨房这件小事情夸了凤姐:实在她是真疼小姑子小叔子,别人不过面子情。

别人,就是李纨。

贾母是很聪明的人,她看似只知享乐吃吃喝喝,却十分通透,看人十分清醒,不轻易表态。能这么说李纨,不得不说这话很重了。

李纨不缺钱,却极其看重钱

书中有几次需要李纨出钱的场景。

一处是凤姐过生日凑份子。

(原文四十三回)尤氏李纨也笑道:“我们自然又矮一等,每人十二两罢。”贾母忙和李纨道:“你寡妇失业的,那里还拉你出这个钱,我替你出了罢。”

从李纨的年龄、身份和性格来看,现场应当是年长的尤氏赞成——她有钱,而且与凤姐关系好,巴不得有个机会示好。年轻的李纨附和。但心中未必赞成。所以贾母拦了一下,她顺水推舟也就不出钱了。

第二次是李纨为社长,安排大家凑钱开诗社。

然而很快,李纨就带着大家去找凤姐,以邀请凤姐做监察御史的名义,让凤姐出钱做诗社的日常开销。

作为一个男人死去,没有外块,只能靠月钱和分红过日子的寡妇,李纨对钱看重本无可厚非。可是把钱放在濒临绝境的亲人之上,确实让人齿冷。


梦舒说


作为为闺阁女儿立传的恢宏巨著,《红楼梦》里但凡关乎女子的文字大多都是饱含柔情的,即便因“淫”而亡的秦可卿,作者也为最后删去“更衣”“遗簪”细节,甚为慈悲。然而对于李纨,作者却一反常态,无论在判词或者《红楼梦曲》,都极尽嘲讽之笔,尖刻中带着些许恶毒。

在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见到众钗的判词无不是挽叹和感伤,而李纨的判词却如此写道: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李纨的判词中有一幅画,画中是一个穿着凤冠霞帔的美人,旁边是一盆兰花。

在这首判词中,前两句暗示了李纨的名字,后面两句就纯粹是揶揄李纨最后被当作笑谈了。

而在象征李纨的红楼梦曲《晚昭华》中,又道: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锈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腰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镜里恩情,就是和贾珠短短的恩爱时光,贾珠去世后,李纨是“别再说什么绣帐鸳衾”,陪伴她的只有冰冷的床被。而在后来好不易戴上凤冠,披上霞帔,谁料好景不长,性命无常,最终没能好好受用苦心追求的荣华富贵,呜咽去了。对此,作者便嘲讽了,虽然都说老了不受贫,但你好歹积点德荫庇儿孙啊。全然没有同情,只有幸灾乐祸。

那么,李纨到底做了什么,让作者一改常态,对她如此极尽刻薄之事呢?

我们根据李纨的《晚昭华》可以得知,贾府败落后,贾兰最后成功考取了功名,李纨则成了诰命夫人,戴上凤冠霞帔。然而,在面对一众落魄甚至需要乞食的家人,李纨母子却选择了忽视,并没有伸出援手,而更多人还认为,贾府败落后,巧姐被狠舅奸兄卖至烟花柳巷,李纨母子知道后还是选择视而不见。所以,才被作者如此咒骂。

无论这种说法是符合原著意思,但根据前八十回的文字,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猜测不无道理。

首先,是李纨母子的独善其身

自从贾珠去世,李纨便失去了任何表现的权利,她只能蜷缩一隅,默默养育她的儿子,王熙凤放印子钱时,她不会不知道,贾府一群贵族太太奶奶小姐们在吃喝玩乐时,她只会冷眼旁观。在众人玩花签一节,李纨抽的是一枝老梅,写得是:

竹篱茅舍自甘心。注:自饮一杯。

李纨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笑道:“你们掷去罢,我只自饮一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

李纨的独善其身,早早露出端倪。

有李纨这样的母亲,生活在贾府这样的环境,贾兰注定不会太跳脱,他常常被人遗忘,譬如大伙制灯谜,贾政左右寻不见他,一问方知,是贾兰觉得贾政没有去叫,便不愿前往。敏感、自尊、倔强的少年跃然于纸上。在第九回,宝玉秦钟等人在闹学堂,贾菌差点被一个砚台砸到,正要回击,贾兰便拦住称:“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这语气,跟乃母如出一辙啊。

可以预见,李纨母子在后来的日子中,会越发的独善其身,越发的冷漠。

其次,便是李纨的悭吝

李纨贪吝,这在文中是能找到蛛丝马迹的,譬如带着众人跟王熙凤讨银子一回,一下子就是五十两,可是短短几个月,到了芦雪庵联句,李纨又再次跟众姐妹要银子。我们暂且考虑是作者省去了期间办了几场诗社,但五十两是什么概念?宝玉生日众丫头凑分子,拢共才几两银子就办了四十多碟果子,试问这几个贵族小姐是饮牛饮骡么?那剩下的银子到底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谁也不敢问。

而在李纨和王熙凤的对话中,我们知道贾府对李纨这位寡妇是怜悯加优待的,事实上也只有物质才能对李纨母子稍作宽慰。而李纨则似乎早就看出贾府的假大空和不长久,暗中敛财,未雨绸缪。

独善其身、冷漠、悭吝,这样的李纨,能在贾府败落后,做出什么善举呢?

可是我们也忘了,李纨虽然不会去接济援助那些家人,但她绝不会害人,而当日纵情声乐,挥霍奢靡的那些贵族小姐公子太太们,又怎么有权力责问李纨?

那么作者为何纠着李纨不放呢?要知道王熙凤这个人,做了一辈子的坏事,却因为偶然施了一个善举,她的女儿就得到善报。可是李纨做错了什么?她没有害过人,仅仅是没有做不在她责任范围内的好事而已。所以只有一个解释,便是现实中作者曾经遇到这样的亲戚。

作者曹雪芹半生潦倒,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日子,在他朋友墩诚的诗《寄怀曹雪芹》中,有一句“劝君莫弹食客鋏,劝君莫叩富儿门,残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我们可以得知曹雪芹应该曾经扣过富贵亲戚的门,但都被冷眼相拒了,为此,作者感到了人情的冷漠,亲情在金钱面前不足一提。故在写到李纨母子时,刺痛了往事,不由加以嘲讽罢了。


微影悼红


后面又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云: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晚韶华〕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以上是与李纨相关的两曲判词。

从判词内容看,似乎包含了两个信息。一是贾兰取得功名,贾珠一脉获得中兴;二是李纨并没有享得多少荣华,似乎刚封诰命夫人不久就一命呜呼了。至于因什么原因离世,尚不得而知。值得注意的是判词中的两个词语——“笑谈”和“虚名”,隐含着作者对这个人物的否定情感。

作者之所以对李纨多有讽刺,估计是李纨发迹后对家族其他成员冷漠无情,或者不救助家人于水火,或者弄权囤积敛财等等,这似乎比较符合李纨的个性发展。从以下两点可以看出。



一、李纨是大观园最明哲保身的人。

从排行来说,李纨是大奶奶,王熙凤是二奶奶。但是,这庞大的家业却让王熙凤做了管家,她在园里做了个陪侍小姑的闲职,每月的份银还与贾母王夫人等一样。在大观园里,李纨给人的感觉是不争不抢不弄权,下人们却都称道她“厚道多恩无罚”,长辈们又体恤她孤儿寡母,其实她得到的照顾反而比其他人更多。

55回,王熙凤患病,王夫人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交与李纨打理,并由探春宝钗协助,但后来慢慢就演变为探春主事,李纨协助了。连赵姨娘哥哥葬礼的礼金,她也想和稀泥打发了事,还是探春以法规办事,和自己的母亲大吵一场。

在大观园里,李纨给人的感觉是老实懦弱,无欲无求,是个无公害的绿色人物。但是从她同姐妹们争夺诗社领导权的时候,却一改往日的退却忍让,无论是起社的流程、规矩、纪律、财务,都安排得头头是道,具有领导风范。因为那些是附庸风雅的事,没有很大的利害冲突。

可见,对于李纨来说,牵扯到人事纠纷的管理,不是不能为,而是不想为。因为她是一个明哲保身的人。



二、除王熙凤外,李纨是大观园里最爱说钱的女子。

大观园里的女儿都是水做的骨肉,自然是清泠泠的不食烟火,唯有王熙凤除外,她是一只凡鸟。除她之外,李纨就是讲钱最多的女子了。

43回,贾母提议众人为王熙凤祝寿,李纨刚说要凑十二两,马上就被贾母自告奋勇地代劳了;45回,为海棠社讨活动经费,李纨极尽能事脸笑带骂讹诈王熙凤,得50两;49回芦雪广赏雪李纨又叫众姐妹每人拿出一两银子。以上诸多情节,基本就没有看见李纨主动拿出银子为公家服务过。

从王熙凤跟李纨的调笑中,我们看到,李纨在大观园中姐妹中工资是最高的。45回,王熙凤调笑李纨说:“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子。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又有个小子,足足的又添了十两银子,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给你园子里的地,各人取租子。年终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你娘儿们主子奴才共总没有十个人,吃的穿的仍旧是大官中的。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银子。”

这样对比,可以想见,李纨平日里对集体个人都还是不够大度的。

由此可见,这样的人在今后的发迹中变得冷漠自私,从而遭受作者诟病,也是极有可能的。


林樰熳倚楼看江湖


人们往往对李紈判词中的“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需要阴鸷儿积儿孙”一句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这么说李紈呢?在书中也看不出她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缺德事啊!在李紈一出场时,书中就交代说李紈是即贾珠之妻,珠虽早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这李紈只以纺织井臼为要,所以所以起名李紈,字宫裁。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

我们还怎么理解李紈呢?让我们从他的判词说起: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第一句一般的解释是隐藏了李紈的名字,其实这一句是解释了李紈名字的由来。在《红楼梦》中,“桃”字作者用诗经句“桃之夭夭”,赋予其妖的寓意。也就是说这一句是“妖李春风结子完”,妖李就是明朝末年的农民军首领李自成,明政府称之为药。结子完的意思是说李自成做了皇帝,更快就完蛋了。这就是李紈名字的由来。所以字“宫裁”者,为宫所裁也。所以丈夫叫贾珠,珠者,诛也,应宫裁二字。判词的第二句“到头谁似一盆兰”,是说李自成就像一盆兰花,到了头上开了花,也即李自成终于做了皇帝,却很快就被满屏打败,命丧荆楚之地。所以,李紈有个儿子叫贾兰。第三句“如冰水好空相妒”,这里的“如冰水好”很好理解,像冰一样的水不就是雪吗!雪就是薛宝钗之薛,作者从诗句“雪满山中高士卧”中,以雪代指满清,也就是说是李自成当了皇帝引起了满清的嫉妒。随机火速进入中原。第四句“枉与他人作笑谈”,是说李自成千辛万苦赶跑了朱明,打下江山,当上了皇帝,却为满清入主中原铺平了道路,落下了千古的笑柄。

介绍完了李紈的判词,再来读关于李紈的《红楼梦十二支曲 . 晚韶华》就好理解了: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

再休提锈帐鸳衾,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儿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在何方,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第一句说的镜里恩情,指的是李自成一次兵败,明政府没有赶净杀绝,却实行怀柔抚恤政策,令其坐以长大。(即书中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故事)所谓梦里功名,指的就是称帝的梦想。

第二句是说李自成刚当上皇帝,就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什么锦衣玉食,锈帐鸳衾都成了空谈。

第三句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题目,人要不想老来受穷,就要积阴功,才能积下儿孙。暗指李自成作孽太多,果报不爽。

第四句就明显的看出时说李自成的。戴簪缨,悬金印,登略禄,不就是皇帝吗?只可惜“昏惨惨黄泉路近”,不久就一命呜呼了。

《红楼梦》是一部明末清初时期南明,满清以及李自成的农民军逐鹿中原的寓言小说,作者用他如椽巨笔,把改朝换代的历史史实隐藏在风花雪月得爱情故事之中,白骨如山的血腥历史用闺阁游戏表现出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部具有正反两面的文学巨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无论过去,现在以及将来都是不可逾越的巅峰。


柴鹏程的航海日记


恰恰相反,文中说的正是因为她为贾兰积下了阴德,贾兰才能从倒下的贾府中脱颖而出,重新成为人上人!

就像凤姐因为无意中对刘姥姥的善举,赢得了刘姥姥的知恩图报,为以后落难的巧姐赢得了一个还算不错的结局。

作为十二钗中另外一个有着还算不错结局的就是李纨。她早年丧夫,平时善待众人,悉心教导儿子。最后贾兰不负所望,通过科举而不是武举重新站了起来。而这一切都是对李纨半生辛苦的回报,更是她为儿孙积下的阴德,所以她才有了个不错的老年。不过,她很快就离开了人世,只留下一个好媳妇、好母亲的美誉,留给后人评说。

就像贞节牌坊虽然是对寡妇的美誉,更是枷锁,所以她的美好名声也只算的上是虚名。毕竟,相比较真正幸福美满的一生,她的人生并不完美,辛苦一生,最后所得只有临死前看到儿子成才和一些虚名。对于一个寡妇来说,青春丧偶,守寡一生还不够残忍吗?连最后的一点虚名,还有人要夺走吗,非得把她骂成一个阴狠的人?就因为她在人生的最后时光,得到了一些人生的安慰?

我想作者的本意,李纨绝对不是一个坏人,作者对她更没有持批判的态度。即使是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的凤姐,作者也没有批判过她,更何况是作者自己下定义为善人的李纨呢?


一棵歪脖树


文本第五回:开生面梦演红楼梦,立新场情传幻境情。

李纨的判词是一盆兰花,傍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第一句是隐含着李纨的名字,以及她短暂的幸福,在她生子之后便戛然而止。

后儿子贾兰独占鳌头,自己亦博得贞洁之名,但纵然如此,亦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


纨:冰纨,纨细密坚如冰者也。寓意她的品行,但也寓意她内心的冷酷。

文本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这一回里怡红院袭人等凑银子为宝玉过生日。夜宴中“占花名儿玩”。

李纨掣了“霜晓寒姿”,签上画一枝老梅。上书:

竹篱茅舍自甘心。

霜晓寒姿是深秋里的清晨之意,有肃杀清寒之意。

“竹篱茅舍自甘心”源自《梅》宋.王淇 。原诗如下: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这都是赞叹她坚贞高洁的品行,但是,霜晓寒姿,孤枝老梅中,这些字画中,却别有肃杀清寒冷酷之气。

红楼曲(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曲中讥讽她不积阴骘,虽有老来的富贵,却因为不积阴骘于儿孙,致使戴簪缨,悬金印,爵禄高登的子孙,在富贵胜极之时,轰然而逝。


那么李纨到底是怎样不积阴骘呢?

李纨第一个不肯施救的人,肯定是史湘云。

为什么这样推论?

在文本六十三回里,李纨自云:

真有趣!你们掷去吧!我只自吃一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

接接着,她的签下一支就是史湘云的:

只恐夜深花睡去

以曹氏一向细腻精巧的安排,这个掣花签的顺序,以及人物的言语,都是经过刻意安排的。

李纨对于宝黛等一干人物,只有应酬与服从贾母等人的差遣,却并无情感可言。

在文本第四十九回里面已初露端倪: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宝玉和湘云要吃鹿肉,李纨连忙出来说:

你们两个要吃生的,我送你们到老太太那里去吃。哪怕吃一只生鹿,撑病了,不与我相干。这大雪天,怪冷的,替我作祸呢?

这句话里,我们看到的李纨对宝玉湘云一干人等,只有贾母等派下来帮助调教的任务而已,而丝毫没有关心的情意,责任是首位。

意思再明白不已:你们要吃鹿肉,去老太太那里吃,病了不干我的事。别连累我挨骂就行。

听听她的语气?虽是谨小慎微,但确实也冷酷寡情。

文本内王熙凤也说她小气,一到用钱的事情就都不管了。也是暗示李纨吝啬无比。

这样一个寡情,又吝啬的人,在后来的湘云大厦倾倒之时,只一心自保,不问宝玉入监,不救湘云,不救巧姐,在她自己的“不问你们的废与兴”里早已言明。


李纨之父曾任国子监祭酒,是出自诗书之家,本应仁义为怀,然而李纨虽能自守清白与寂寞于青春,但却毫无人性的温暖可言。

乃至于可以说,连做人最起码的怜悯之心都没有。

反而是村妇刘姥姥卖尽家产救了巧姐出烟花之地。诗书之族寡恩薄义,乡野之民反而义薄云天。

这两人的对比是“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的真实写照。

与其说是两个人物之间的对比,倒不如是在两个阶层之间作着深刻的对比与暗骂。

当然,也是李纨之为人,备受作者讥讽的原因。


(图源皆自网络,侵删)


书灯幽见


根据红楼梦小说的中心思想,作者是不喜欢人情练达那一套的,这个从贾宝玉去宁国府,住在秦可卿房间里那一段就可以明显看出。因此,作者对于所有遵守封建传统道德的人都是有所不喜的,比如袭人,薛宝钗,李纨。很多人会说,我说的不对,宝玉是喜欢袭人,薛宝钗的啊!我想说,我们需要分清作者喜欢的到底是什么。宝玉喜欢袭人是因为他俩有过性行为,而这种性行为其实是不符合封建传统礼教的,但是宝玉恰恰喜欢。宝玉喜欢薛宝钗是因为她的外貌,这个书里有一段描写,宝玉其实喜欢的是林黛玉的思想和宝钗的外表。

至于李纨之所以会伤了阴德,主要还是因为她后期自保的一些行为让作者看不上。而这些自保的行为在某些人的眼里却是正常的,所以很多人不理解。比如,前八十回,李纨给大家留下的最重要的印象是节俭。比如,那次李纨受邀带领大家起诗社,把王熙凤拉来给大家花钱,这是最典型的一段。这个节俭在很多人眼里是正常的,可是在作者眼里却很不齿。所以,入世的人是看不懂红楼梦的,因为官场那一套,算计那一套并不是作者喜欢的。

再有,通过判词可以推得后期贾府抄家败落的时候,李纨为了自保而做了许多撇清关系的事,这也是作者认为李纨损阴德的行为。树倒猢狲散是作者讨厌的情况,因为作者可能就是树倒猢狲散中的受害者。

总之,作者的思想不符合中国所谓的入世思想,作者更喜欢自由,喜乐,真诚,不虚伪,不自私,有力大家出,有钱大家花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