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对林黛玉说:“你死了我当和尚去”,林黛玉死后他为何没去当和尚,是对林黛玉不忠吗,你怎么看?

用户5818144565


《红楼梦》中,贾宝玉是来红尘历劫的,黛玉是来还债的。

贾宝玉要经历的劫难是情劫。这一生宝玉都不会得到爱。



贾宝玉有两次向林黛玉发誓说“你死了我做和尚”。

第三十回 ,林黛玉与贾宝玉争吵后,各自悲伤,后来贾宝玉过来赔罪,说着说着:

林黛玉道:“我回家去。"宝玉笑道:“我跟了你去。"林黛玉道:“我死了。"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

第三十一回 ,晴雯、袭人和贾宝玉因为晴雯打坏了扇子而小事酿成大事,哭做一团。黛玉刚好进来,问了一句,为了抢粽子恼了不成?一场风波消弭于无形。因为袭人提到了死,林黛玉笑着说袭人死了,她先就哭死了。

宝玉笑道:“你死了,我作和尚去。”林黛玉将两个指头一伸,抿嘴笑道:“作了两个和尚了。我从今以后都记着你作和尚的遭数儿。”

后来黛玉死了。林黛玉死后宝玉没有马上做和尚,而是和宝钗结婚后才做了和尚。这是否意味着宝玉对黛玉不忠呢?

每个人来到人世都是历劫的,都要经历无数劫难。尝尽所有的悲欢离合后又回归原始。

黛玉死了,宝玉历尽情劫,可是还有富贵劫,生命劫,等许多劫难。

黛玉死了,宝玉的心也死了,剩下一副空皮囊,如行尸走肉般在人间看到了一个个如花般的生命要么陨落,要么远行,要么孤寂到老。宝玉经历了一次次生离死别。



宝玉本人从永失我爱到被迫成婚;从厌恶仕途,到被迫参加科举;从温柔富贵乡,走到吃糠咽菜,流落街头。

宝玉经历完所以劫难后,突然大彻大悟,毅然出家当了和尚。

宝玉出家不是为了黛玉殉情,而是对生命的彻悟。宝玉和黛玉之间不必用出家去殉情,只要心去殉情就够了!


润杨阆苑


《红楼梦》中,贾宝玉有两次向林黛玉发誓说“你死了我做和尚”,分别在第三十回和第三十一回,其中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林黛玉与贾宝玉角口后,日夜闷闷,如有所失,贾宝玉过来赔罪,两人说着小儿女之言:

林黛玉道:“我回家去。"宝玉笑道:“我跟了你去。"林黛玉道:“我死了。"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

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晴雯、袭人和贾宝玉因为琐碎事情怄气,正在掉眼泪,林黛玉刚好进来,便劝解大家:

袭人笑道:“林姑娘,你不知道我的心事,除非一口气不来死了倒也罢了。”林黛玉笑道:“你死了,别人不知怎么样,我先就哭死了。”宝玉笑道:“你死了,我作和尚去。”袭人笑道:“你老实些罢,何苦还说这些话。”林黛玉将两个指头一伸,抿嘴笑道:“作了两个和尚了.我从今以后都记着你作和尚的遭数儿。”

此二处贾宝玉说“做和尚”虽看似在情急之下,但说时确实真心实意,林黛玉言语虽不多信,但实则记在心下,所以应算是贾二对林妹妹的承诺,不过曹公的原稿只留下前八十回,后来林黛玉是否死了,死了贾宝玉是否兑现诺言当了和尚,都不得而知,倒是高鹗在后四十回设计了林妹妹病死,最后贾宝玉也当了和尚,不过中间隔了有两年,只能算时间上有先后关系,并不能算因果关系。

之所以说贾宝玉并不是因为林妹妹去世而当了和尚,且看第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当时贾宝玉被骗与薛宝钗结婚,林妹妹知道后,当天伤心泪尽而逝,贾宝玉知道后不禁放声大哭,然后病倒,后来经过大家劝解,“又想黛玉已死,宝钗又是第一等人物,方信金石姻缘有定,自己也解了好些”,“虽不能时常坐起,亦常见宝钗坐在床前,禁不住生来旧病。宝钗每以正言劝解,以‘养身要紧,你我既为夫妇,岂在一时之语’安慰他”,“又见宝钗举动温柔,也就渐渐的将爱慕黛玉的心肠略移在宝钗身上,此是后话。”

这里交代得很清楚,林妹妹死后,贾宝玉一开始心痛欲绝,但有了薛宝钗的陪伴,心结渐解,原本就对薛宝钗有感情,此后更是将分给林妹妹的感情都转移到宝钗身上了。

接着便是探春远嫁,贾府获罪抄家,史湘云出阁,贾母和王熙凤先后病死,妙玉被劫,贾宝玉遭遇贾家大变,在和尚送来通灵宝玉后,梦入真如福地,重阅金陵十二钗判册,终于领悟三世情缘,回魂后听到惜春说她已“断了荤”,从此有了“青灯古佛旁”的念想。

其后贾宝玉用心攻书,如期赶考,终于中了第七名举人,但出场后失踪,贾政后来在常州毗陵驿见到贾宝玉最后一面,当时贾宝玉“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向贾政倒身下拜”。

从高鹗的后四十回来分析,贾宝玉是完成了下凡历劫而来,在十九年的时光里了解夙缘,当和尚是必然结果,并非因为林妹妹等去世的缘故。

关于贾宝玉出家原因,关于他对林妹妹说的“你死了我做和尚”,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六甲番人。


六甲番人


所以说宝玉没有立刻马上兑现出家当和尚,符合他这个公子哥的特征,只有待他山穷水尽后,才有坐看云起时,否则哪来的毅力,十年专为妹妹磨一箭,歌颂巾帼不让须眉。


快乐人生40206654


  《红楼梦》写的是贾宝玉 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但是,他们的爱情是先天不足的。我们都觉得,圆满的爱情应该是可以走向婚姻的。但是,他们的爱情是注定只是一朵美丽的花,而结不成最后的婚姻之果。这是结局是前世注定的。因为绛珠仙子下凡去,就是还泪的。绛珠之所以,爱到神瑛侍者的恩惠,是因为她自己的生命力很弱。如果她是一棵参天大树,把根扎到地底,就不用承神瑛之惠,双方也就不会结缘了。

绛珠的生命力是很弱的,不是长寿之象,这是人人尽知的。不是秘密。他们在人世间的爱情不能走向婚姻。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绛珠的生命力很弱。在许多红学爱好者中,喜欢把贾府成员分成拥林派和拥薛派,以宫斗的理论分析宝黛钗的爱情关系。因为宝黛是真爱。因此,薛被打成心机婊。这样的解读,我是很不认同的。贾府的人员之中,不管和林黛玉多么亲近。在贾宝玉的结婚对象选择中,都不能忽视林黛玉身体不好这一点。

林黛玉是贾宝玉唯一的灵魂伴侣,这是绝无疑问的。他们在真正的两心相知之前,是经过了一系列的相互试探过程的。这就是所谓的恋爱。曹雪芹把宝黛的恋爱过程写的太精彩了,个人觉得,任何小说,都达不到《红楼梦》刻画人物的水平和深度。

在贾宝玉与林黛玉相互试探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误会,闹了许多矛盾,林黛玉多次出现要死要活的情况,多次说过她要“死了”之类的话。在林黛玉,这不是一句意气的话。贾宝玉对她来说,是生命的全部,如果没有贾宝玉,她的生命就没有意义。她是来还泪的,贾宝玉和别人结了婚,她的眼泪还给谁?

林黛玉的身子很弱,先天不足,这是贾宝玉也很清楚的事。如果没有了林黛玉,贾宝玉就失去了灵魂中唯一的伴侣。所以,每当林黛玉说起“死”的时候,他也会很担心。怕失去林黛玉。

“你死了我当和尚”是贾宝玉明白了林黛玉的心事后,对林黛玉的誓言。这个情节发生在《红楼梦》的第三十回。贾宝玉与林黛玉又闹了矛盾。原因是一个道士要给贾宝玉说亲,贾母虽然没有答应,但黛玉又多心了。两个人又闹的不可开交。最后贾宝玉主动来找黛玉和解。书中是这样写的:

那林黛玉本不曾哭,听见宝玉来,由不得伤了心,止不住滚下泪来。宝玉笑着走近床来,道:“妹妹身上可大好了?”林黛玉只顾拭泪,并不答应。宝玉因便挨在床沿上坐了,一面笑道:“我知道妹妹不恼我。但只是我不来,叫旁人看着,倒像是咱们又拌了嘴的似的。若等他们来劝咱们,那时节岂不咱们倒觉生分了?不如这会子,你要打要骂,凭着你怎么样,千万别不理我。”说着,又把“好妹妹”叫了几万声。林黛玉心里原是再不理宝玉的,这会子见宝玉说别叫人知道他们拌了嘴就生分了似的这一句话,又可见得比人原亲近,因又撑不住哭道:“你也不用哄我。从今以后,我也不敢亲近二爷,二爷也全当我去了。”宝玉听了笑道:“你往那去呢?”林黛玉道:“我回家去。”宝玉笑道:“我跟了你去。”林黛玉道:“我死了。”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林黛玉一闻此言,登时将脸放下来,问道:“想是你要死了,胡说的是什么!你家倒有几个亲姐姐亲妹妹呢,明儿都死了,你几个身子去作和尚?明儿我倒把这话告诉别人去评评。”

我之所以把这一大段抄在这里,就是想让大家看看宝玉出家当和尚的誓言是一种什么情况。仅上面这一段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当和尚”可以说是宝玉对黛玉的爱情誓言。但是,这并不是爱情的追求。黛玉去世,宝玉当和尚,是他们双方都怕的结果,都想避免的结果。而不是他们的追求。这一点,双方都明白。因此,当宝玉说:“你死了,我做和尚”时,林黛玉登时放下脸来说:“想是你要死了。胡说什么?……”林黛玉虽然这样说,但是,她也明白了贾宝玉的心意。

你死了,我当和尚去。这句话在书中出现两次。第二次是在三十一回。这一回的前半部分写的是晴雯撕扇。晴雯摔坏了一扇子,被贾宝玉骂了两句,晴雯毛了。和贾宝玉吵了起来。争吵之中,又扯上了袭人。怡红院展开了鸡飞狗跳的争斗。晴雯和袭人之间闹矛盾,与黛玉和宝钗的矛盾很相似。最后黛玉来了,又引出了贾宝玉“当和尚”的话。我们还是欣赏一下原著的描写:

  晴雯在旁哭着,方欲说话,只见林黛玉进来,便出去了。林黛玉笑道:“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宝玉和袭人嗤的一笑。黛玉道:“二哥哥不告诉我,我问你就知道了。”一面说,一面拍着袭人的肩,笑道:“好嫂子,你告诉我。必定是你两个拌了嘴了。告诉妹妹,替你们和劝和劝。”袭人推他道:“林姑娘你闹什么?我们一个丫头,姑娘只是混说。”黛玉笑道:“你说你是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待。”宝玉道:“你何苦来替他招骂名儿。饶这么着,还有人说闲话,还搁的住你来说他。”袭人笑道:“林姑娘,你不知道我的心事,除非一口气不来死了倒也罢了。”林黛玉笑道:“你死了,别人不知怎么样,我先就哭死了。”宝玉笑道:“你死了,我作和尚去。”袭人笑道:“你老实些罢,何苦还说这些话。”林黛玉将两个指头一伸,抿嘴笑道:“作了两个和尚了。我从今以后都记着你作和尚的遭数儿。”宝玉听得,知道是他点前儿的话,自己一笑也就罢了。

三十回宝玉说当和尚,是沉淀淀的誓言。三十一回的当和尚,就是轻松的玩笑话了。林黛玉也很释然了说:“作了两个和尚了。我从今后都记着你做和尚的遭数儿。”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两个相爱的人。他们都希望对方好。贾宝玉当然不希望林黛玉死,林黛玉也不会希望贾宝玉当和尚。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上,谁都不会变心。因此,林黛玉是怎样死的,是《红楼梦》最重要的情节。可惜不是曹雪芹写的。所以,情节的安排上是不尽如人意的。

曹雪芹是明确表示反对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的。可是,宝玉的结婚是被骗,黛玉的去世是因误会而绝望。续书写的虽然也很精彩,但还是把曹雪芹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拉回到误会法的俗套中去了。

黛玉肯定是死了,而且是死在宝玉成亲之前。黛玉死了,宝玉就一定要出家吗?言情小说或者可以这样写,不这样,不足以表达爱情之真挚。但是,《红楼梦》不是一般的言情小说,所以,它只能按生活的逻辑走,不可能按其它的。林黛玉死后,贾宝玉还有奶奶,父亲和母亲。如果其时贾家已经败落了,就算是老太太已经死了,贾宝玉的父母还在,他是不应该出家的。原因有二,其一,贾宝曾经亲口和林黛玉说过,在他心中的亲人排序,先是老太太,再是老爷、太太。林黛玉排在第四位。这个排序林黛玉是认同的,她没有让贾宝玉在她和他妈掉到水里的时候,一定先救她自己。因此,如果家族败落之后,贾宝玉是一定要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的。其二,贾宝玉对仕途经济是否定的,但并没有对家庭进行否定,也就是说,他不爱当官,却并不一定不想承担家庭责任。如果贾宝玉在家族败落的时候,一无所能。那么他不但不值得林黛玉爱,也不值得薛宝钗去爱。那么《红楼梦》就不再是一个爱情悲剧。而是两个拜金女争一个富二代的故事。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续书中贾宝玉参加科考不是没可能,但考中第七名举人是绝不可能的。

贾宝玉最终出家是可能的。也未必一定,因为太虚幻境的神仙们下世为人的途径是一样的,都要投胎之后,才能转世为人。他们回归仙境的路毕竟也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必须是肉身死掉之后,灵魂才能回归仙境。神瑛回去当侍者,石头还回去做石头。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只想说一句:如果两个人是真心相爱的,就一定会希望对方好。



七月流火140400643


贾宝玉对林黛玉曾两次说过你死了我做和尚去。林黛玉为此还给他数了遭数。“做了两个和尚了。”可根据红楼梦八十回前的线索,哪怕续书,贾宝玉在林黛玉死后并没有出家,而是与薛宝钗成亲,过起了日子。要说清这个,主要有一下三个原因。


【一】

贾宝玉对林黛玉说你死了我做和尚去,本就不是誓言,而是年少轻狂的不负责任语言。连续两次做和尚分别发生在三十回和三十一回。此后再没有说过。

宝玉笑道:你死了,我作和尚去。林黛玉将两个指头一伸,抿嘴笑道:作了两个和尚了。我从今以后都记着你作和尚的遭数儿。

林黛玉对贾宝玉“做和尚”的言论并不以为然。戏谑给贾宝玉数着,也表达自己反对的意思。贾宝玉越了解林黛玉,越会清楚自己当和尚言论的不负责任。宝黛二人有情不假,却都不希望对方一生一世捆绑在自己身上。如果有一天,林黛玉不得已和贾宝玉生离死别,相信林黛玉一定会希望贾宝玉能够很好的生活,娶妻生子,而不是随她而去或者出家为僧。


【二】

五十八回,曹雪芹通过一个故事交代了贾宝玉为何在林黛玉死后娶了薛宝钗。

(芳官说)菂官一死,她哭得死去活来,至今不忘,所以每节烧纸。后来补了蕊官,我们见她一般地温柔体贴,也曾问她得新弃旧的。她说:不是忘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死者反不安了,交代出贾宝玉娶薛宝钗的心理。对贾宝玉来说,他爱林黛玉,将之视为今生伴侣。林黛玉死,贾宝玉视为嫡妻早夭。将娶薛宝钗当成续弦。主要有三点原因。

第一,林黛玉希望贾宝玉好好生活,贾宝玉成亲为安林黛玉逝者之心。

第二,贾宝玉为人子,要对父母家族有交代,不可能轻易随林黛玉而去或者当和尚。长大了要有身为人子的责任。

第三,林黛玉是贾宝玉的挚爱不假,却不是他一生的全部。没有任何一个人,因为初恋早逝或者与初恋分手就再也不过了。那样,估计世上一半以上的家庭不存在了。林黛玉死后,哪怕贾宝玉再爱上别人也无可厚非,因为那样的贾宝玉才是个人,也是现实中的你我。而宝玉和薛宝钗结婚后夫妻感情很好,就是新生活开始。

很多人不理解贾宝玉为何会娶薛宝钗,其实将自己代入贾宝玉的角色就会知道,初恋死了,自己生活还要继续。贾宝玉为林黛玉殉情(无论生死),太不符合人性,也非曹雪芹本意。神瑛侍者和通灵宝玉下凡,并非只是为了与林黛玉谈恋爱!体验人生的生老病死,爱恨情仇才是主要。林黛玉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三】

贾宝玉最后还是出家了。脂砚斋批语也证明了此点。二十一回,脂砚斋批语说他最后悬崖撒手留下薛宝钗和麝月等人,出家为僧。不过那时是贾宝玉遭逢剧变,贾家被抄家,贾宝玉寄人篱下还没有养家糊口能力,一系列生活的打击令贾宝玉万念俱灰,抛家舍业出家为僧,绝不是八十回后续书贾宝玉科举高中后离家出走一去不回。

贾宝玉对林黛玉说“你死了我做和尚去”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轻狂之言。人是要长大的,长大后的责任和义务不是少年时一句轻狂语言所能支配。贾宝玉也绝不可能因林黛玉的死就要出家为僧,尽管他做得出。可父母怎么办?家庭怎么办?林黛玉也不同意他的做法。他出家又有何意义?为了人伦大节娶妻过日子才是他应该遵守和践行的人生道路。一如现实中的你我。

宝玉最后选择出家,家破人亡父母不在了,他的人生他可以做主。如果他觉得他的离开能够令薛宝钗更好,他如甄士隐一般抛家而去,也就无可厚非了。即便这样,也不表示他出家是为了林黛玉,也不表示他出家是厌恶薛宝。林黛玉是出家前贾宝玉的过去,薛宝钗才是贾宝玉的现在。与其追忆林黛玉,更多是如何抚平抛下薛宝钗所带来的心理负担。能放下表明贾宝玉有了更多对人生的看法。一如甄士隐!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是一部现实主义批评小说,它的人物和情节在现实中都可以找到,所以在历经了几百年,依然被读者难以释卷。即然是现实主义,男女人物不可能是青山绿水,不可能不食人间烟火,贾宝玉只所以成为一个人物,使人恍惚世间曾经有过这么一个人物,就是他的真实。他不是一个世外人物,他不超凡脱俗,他有普通人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毛病,说他普通,他又不普通,他像所有的男人一样,喜欢美色,却不是占有女性肉体唯一目地的喜欢,他从心里爱戴她们,欣赏她们,认为她们是世间之美是需要珍惜爱护的,他虽然喜欢见到的每一个风情万种的女性,绝不是一种褻渎,一种下作,一种淫乱,他是王府的公子哥,他有这个条件,他从来没有肆意放纵,他对众多女孩子的低三下四,说明他的内心对人的看待是一律平等的,这在社会中是极为罕见的,就是穷人,等级观念也是存在的,而且更严重。现在回答问题,贾宝玉知道林黛玉死了,为什么没有马上出家?这就是人生的一种无奈,人是要屈服于现实的。由其像贾宝玉这种性情懦弱的男子,说【红楼梦】是现实主义作品,贾宝玉代表了无数男人对待人生的选择,他们内心的理想也许是晶莹的,他们生活的方式却是苟且的。他们心中有一个林妹妹,却要接受生活的安排。白雪茫茫中,贾宝玉登舟而去,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走出这一步,我们留在岸上,我们留在尘世间,我们继续向生活屈服。


三木宝宝1


有二十几位都在讨论这个问题。我也说说读后感,来凑一凑闹热。

贾宝玉二次对林黛玉说:你死了,我作和尚去,贾宝玉到底做没有做和尚去?答案是,肯定去做了和尚!

從《柳絮词》可知,贾宝玉和贾探春离家,(也可能接着离家),林黛玉对宝玉情况,“欲讯秋情众莫和”,后来传来的“鸾音鹤信”,宝玉“死”了,“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林黛玉还泪而终。

贾宝玉后,如藕官祭菂官,后“真情揆痴理”,说的,如藕官娶蕊官,最穷困时娶了薛宝钗。

贾宝玉最后怎样了呢?宝玉离家作了和尚!

《红楼梦》前八十回,有关贾宝玉作和尚去有很多伏笔。

第三十回,由于,清虚观张道士“玉”配“金”要替宝玉做媒,宝玉和黛玉两个小“冤家”产生误会,林黛玉说:“从今以后,我也不敢亲近二爷,也全当我去了。”宝玉听了笑说:“你到哪里去呢?”林黛玉说:“我回家去。”宝玉笑说:“我跟了去。”林黛玉说:“我死了”。宝玉说:“你死了,我做和尚”。宝玉此言,何等坚决,此伏笔一。

第三十一回,宝玉,睛雯,袭人,因晴雯跌坏了扇子,而发生口角。黛玉进房,发现三人流泪,说来劝和劝和。袭人笑道:“林姑娘,你不知道我的心事,除非一口气不来死了倒也罢了。”林黛玉笑说:“你死了,别人不知怎么样,我先就哭死了。”宝玉笑道:“你死了,我作和尚去”。这心存此意,言语明达。此伏笔二。

贾宝玉为何做和尚去?

宝玉的悟性是很高的。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贾宝玉听了《点绛唇》“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簑雨笠捲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宝玉听了,拍膝画圈,称赏不已。这表明宝玉已有了悟。后宝玉也写了一首《点绛唇》,宝钗评论说,“这个人悟了。都是我的不是,都是我昨儿一支曲子惹出来的。这些道书禅机,最能移性,明儿认真说起这些疯话来,存了这个意思,都是从我这一支曲子上来,我成了个罪魁了。”贾宝玉听曲文,悟禅机,存意思,待“明儿”。此时宝玉半悟。

“明儿”,林黛玉死了。“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家敗人散,贾宝玉似甄士隐听了《好了歌》,接过包袱作了和尚。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贾宝玉对林妹妹说:“若有心欺侮你,明儿叫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掉在池子里”,池子即陆地,离尘,入佛海,癞头鼋就是“腌臢更有满头疮”的癞头和尚。“吞了去”,携神瑛侍者贾宝玉回“大荒山”,林黛玉“病老归西”時,待到“明儿”,宝玉彻悟。


老猴悟通灵


无论是谁继写红楼,贾宝玉必然会出家。

这不是一个承诺,这更是对当年戏言的践行,尤其在伊人不在的情况下。

贾宝玉由于生活优越,所以自然对经济仕途没有多少兴趣,何况这一生又是“接泪”而生,可是这泪岂是那么容易接的?

林黛玉把泪水还给了他,他怎么会那么随意闲适地接下此生最爱的女人一生的泪水?

贾宝玉做官,不是凭本心行事,只是为了对贾府,对家人有一个交待而已,但在他在心中依然是“玉带林中挂”的无尽遗憾,实际上,我们可以血淋淋地揭开一个现实,黛玉之死,贾宝玉是最大的凶手。

如果没有宝玉,黛玉根本不会死!

这一点,如果贾宝玉当时不明白,事后也会明白的!

宝玉当年说:“你皆因都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的病了。但凡 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了!”是的,林黛玉不改心,可是事实最终证明,林黛玉的不放心是对的,是准的,宝玉所说的和所做的并不一样。

也是在这一回,宝玉第一次控制不住的情况,将那一层纸捅破“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捱着。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小可认为,这一句才是红楼梦里最浪漫的一句话。无奈,苦楚,辛酸,纠结,患得患失,手足无措,任何人都会看出来,这是一个陷入爱情的男孩子。

贾宝玉认为自己付出得很出,却不知林黛玉付出得更多,父亲的托付,林家的财产,一生的幸福,还有前生的姻缘。

贾宝玉以为自己懂,却不知自己其实并不懂。所以直到最后,他才醒悟过来。或许是为了亏欠,或许是为了偿还,或许是为了心安,总之,了无生趣,心心念念,便想起当初的戏言,

哪里是戏言,明明是誓言。若是妹妹泉下有知,请一定明白我。

林妹妹,我的病终于好了,可惜只剩下我孤孤单单的一个人!

正所谓

万念俱灰永不开,潸然般若到灵台。

此身已是无情物,只为卿卿入梦来。


亦有所思


关于黛玉死后,宝玉没有兑现对黛玉的承诺一事,本人有不同的理解,关于黛玉的死,众说纷纭,有理有据,按照黛玉的判词开解,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声名是本人的理解,可惜黛玉满腹的才华,悲月怜秋,确如柔弱的柳絮,无枝可依,任由狂风吹去,有如一条锦绣的丝带,淹没在冷酷无情的命运里。

黛玉心里唯一的希望就是知己宝玉,事情的发展,让聪慧的黛玉没有了一丝希望,上有王夫人借贵妃的势力压迫,外祖母也放弃了自己,宝玉纵然是真心,内心软弱,无力抗拒家庭的势力,黛玉万念俱灰,才泪尽而亡。

宝玉虽对黛玉情深,誓言也是由衷之言,可是内心软弱。无力抗拒家庭的压力,且志向不坚贞,所以在黛玉死后,放不下红尘中事,在看到众女儿们悲惨结局,后又经过家庭的坍塌之后,心灰意冷毅然出家。


王潤璞


笔者认为,贾宝玉未能及时地履行承诺,真实原因是贾宝玉当时正处在病中,身体根本没有精力摆脱任人摆布的局面。更重要原因是他在贾府中的地位尚不具备撑控自已命运的高度。再加上因家族命运的重大变化要东山再起的重任实质上已全部压在他肩上的现实状况,他作为一个主要继承人,不得已也要作出妥协的抉择,既牺牲自已利益而服从家族利益。还有出家原本是一句儿语之言,无论是贾宝玉心中多么愿意虔诚地秉持这一信念,但与现实人生需要的距离拉得太大啦,实际上根本不具有操作性。退一步讲,既使贾宝玉铁了心出家为僧,那也需要有一个准备过程,也不可以一挥而去。是尘缘困扰羁绊着贾宝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