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能量:疫情給了我們,人人平等的理性思考時間

文 / 心智成長專欄作者 文雅


疫情還在等待拐點,有焦躁的人群,也有麻木的人群,有關心國內外各種動態的人群,還有口罩跟吃飯問題都還沒忙好的人。

任何情況下總有樂觀的人們,以為第二天的太陽昇起時,病毒就消失了,有鍾南山大師頂著一定解決這場拉鋸戰。任何情況下也有悲觀的人群,總琢磨著口罩還剩幾個、超市的菜會搶購、疫情有可能大面積蔓延。

可有沒有人想過,企業要建立戰略,孩子要建立人生觀,疫情期間應該打造和調整怎樣的心態和世界觀呢?

“改變人,是這個世界上最難的事情。”

可知其然,沒有人回答所以然——為什麼修改一個心態要如此之難。

我們必須追根溯源,找出問題形成的邏輯才有解決方案。解決方案與問題之間必須具有相通或互補的邏輯構造,才能起到“溶解問題”的作用。

改變思路、重建認知、重塑心態,最首要與最緊迫的,就是了解“心態”與“意識”形成之間的整體系統結構。

人,大部分是由微生物構成的,是一個裂變的、相互依存的生態系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的羅布·奈特教授說:“如果把所有細胞都算在內的話,估計你只能算是43%的人類。人類基因組大約由兩萬個基因組成,但人體中的微生物群的基因大約在200萬-2000萬個。

心理能量:疫情給了我們,人人平等的理性思考時間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微生物學家薩爾基斯更是認為,人類不僅僅有一個基因組,人體中的微生物群應該是人們身體中的第二個基因組。每個人都是由自身DNA再加人體中微生物的DNA結合構成。

這樣看人類的“意識”到底產自微生物與宇宙奇妙的連接通道,還是人體細胞與微生物之間在演化過程中產生了全新基因組合,一直是一個古老而難解的謎,也是一個科學界懸而未決的重大問題。

今天,“人的意識”已經成為心理學和認知神經科學中發展非常迅速的一個領域。很多的醫學難題也試圖從這裡找到突破口。

榮格曾經說過:“沒有痛苦,就沒有意識的覺醒。”

心理能量:疫情給了我們,人人平等的理性思考時間

有的說法是,意識是人唯一可以被個體直接感知到與世界聯繫的部分,意識的整個本質就是辨別、區分主體、客體、肯定、否定等等。它為人格賦予一致性和連續性,人類成長進程正是意識的發展過程,意識是人格結構的最頂層。

科學地解釋,意識是人腦對大腦內外表象的覺察。生理學上,意識腦區指可以獲得其它各腦區信息的意識腦區(在前額葉周邊)。意識腦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辨識真偽,即它可以辨識自己腦區中的表象是來自於外部感官還是來自於想像或回憶。

舉一個比較廣泛的例子,從社會心理學角度,人們通常會被一個具備說服力的“成功案例”“光環”所吸引,而消除了所有的戒備,城門大開推心置腹。但往往忘了社會環境也是不斷在變化的。人們在意識的指引下、經常做出單方面的判斷——自我的判斷。而並不信任對立立場的任何行為與發言。

心理能量:疫情給了我們,人人平等的理性思考時間

人和人的意識,進入一個如此循環的通道,就會形成強固的、封閉的體系。如果執守於個體系統,就形成了成見,個體的“意識”與“判斷”就更難改觀。比如漢城封城時傳出段子:全國都說我們被隔離了,只有這裡的人自己不知道自己被隔離了。

也就是說,真正有成見的人,對方明白,自己並不認為。

所以辯證地看改變,必須從強化內心動力做起,這是一場從內而外的自我蛻變的持久戰,而並不是由外力指導就可以實現的。只要先改變意識,就會改變判斷,再作出各種取捨。

心理能量:疫情給了我們,人人平等的理性思考時間

疫情給了我們這次人人平等的理性思考時間,也擁有了一次重塑良性、包容的心理生態的網絡傳遞空間。

而我們最終都會發現,那些我們所希望見到的所有改變,最終都是由我們自己完成的。

元宵佳節,祝祖國安好,人民無恙,萬家燈火更明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