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疫情衝擊經濟失衡,如何構築新的經濟平衡?

作者:何平(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金融教授)


前言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經快速蔓延到了全國,毋庸置疑將給中國經濟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尤其是部分服務行業和小微企業受到的影響更大。儘管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疫情很快會得到有效控制,但短期的疫情衝擊對經濟的不對稱影響可能會帶來現有經濟金融體系的局部失衡,對經濟可能帶來一些長期負面影響。因此,我們需要儘快恢復經濟金融體系的平衡,同時我們需要在災難面前捕捉機遇,帶領中國經濟進入新的平衡。


疫情衝擊與經濟失衡


經濟週期性的失衡有很多是經濟體內生的,比如經濟活動中的摩擦帶來的市場失效導致的經濟波動,這種波動往往是需求不足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帶來的外生衝擊對需求側和供給側都有負面影響。一方面由於擔心病毒傳染,自動或者被動的限制人員流動,很多的服務需求因此減少了;另一方面,人員流動的限制使得許多勞動者可能無法復工或者被迫在家辦公,許多產品的生產中斷或者產能受到限制。有的行業供給和需求可能同時下降,但有的行業供給和需求可能並不是同比例下降,就會帶來供需失衡。


在供給側,一些商品與服務的供給不足,可能會帶來居民生活的質量下降,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短缺甚至會引起恐慌,帶來市場的紊亂。在需求側,因為需求不足會惡化企業和居民的資產負債表,帶來企業破產和勞動者失業,從而給經濟帶來更為長期的負面影響。實體經濟的失衡也會帶來金融體系的失衡,不管是企業還是居民的資產負債表的惡化都會給金融體系帶來衝擊,銀行貸款壞賬增多,股票價格下跌,這都會惡化企業投融資環境,形成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之間的負向反饋機制,引起經濟衰退。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可能還會加劇區域發展的不平衡。武漢作為內陸地區最繁華都市和區域中心城市,是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戰略支點、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是中部經濟發展的龍頭,正在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疫情對於武漢乃至整個中部地區的發展都可能帶來不利影響,使得全國的區域發展規劃受阻。


九卦 | 何平:疫情衝擊經濟失衡,如何構築新的經濟平衡?

恢復經濟平衡的政策制定


危機中如果所有個體能共同分擔損失,危機帶來的產出下降可能並不可怕,經濟失衡也能很快恢復,因此危機救助的核心是把負面衝擊儘可能地分攤到各個利益主體,避免經濟的某一局部遭受毀滅性的打擊而徹底喪失功能。常見的宏觀經濟政策是一種週期性調節工具,用以應對經濟自發的週期性變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屬於週期性的經濟波動,傳統的宏觀經濟干預政策可能無法完全解決其帶來的嚴重後果,一些總量政策比如貨幣寬鬆或者減稅可能可以幫助到沒有受到衝擊或者受到較小衝擊的利益主體,但可能無法解決巨大外生衝擊帶來的經濟局部失衡問題,精準的非常規結構性手段勢在必行,這種非常規的手段可以包括政治手段、法律手段、經濟手段和技術手段,來確保儘快將負面衝擊在各利益主體之間進行分攤,避免經濟體的局部缺血,從而保障經濟體的整體平衡。制定相關政策時需要關注幾個方面。


1.區分供需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屬於巨大的外生衝擊,會帶來經濟局部失衡問題,這種失衡可能同時來自供給側和需求側。但常見的週期性宏觀經濟調節政策,不管是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都屬於需求調節工具。因此,我們的非常規干預政策可以是需求側的,也可以是供給側的。在需求側,傳統的需求刺激可能無法奏效,拓展新的線上消費渠道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疫情對消費需求的衝擊,政府可以為線上消費提供宣傳、補貼和防護裝備在內的各類支持;在供給側,可以推動線上辦公、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在生產中的應用;同時,也可以積極引導投資向相關領域轉移,這對拉動投資需求並推動供給側改革有積極意義。通過進出口來緩解供需失衡也是重要的手段,當然這對於部分服務行業可能並不一定有效。


更令人擔憂的可能是一些供需失衡無法短期內通過常見的政策手段或技術手段來緩解。在供給側,目前除了少數醫療物資之外並未出現居民生活必需品的短缺,因此可以集中各方面力量專注於醫療物資供給的保障。可能經濟層面更需要關注的是需求不足及其給企業和居民帶來的負面影響。改善受衝擊的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的關鍵是在企業營收下降的時候降低其固定支出,比如銀行貸款利息、管理人員工資、設備折舊和廠房折舊等,銀行貸款利息減免、管理人員降薪、設備折舊和廠房折舊遞延(或相對應的租金減免)可能是比較有效的手段。


在保護中小企業現金流穩定的同時,我們需要鼓勵企業和僱員共度難關,不裁員或少裁員,以避免或緩解居民資產負債表的惡化,政府可以針對性地對於不裁員或者少裁員的企業予以補貼、稅費返還等優惠政策。對於受失業衝擊的居民,需要通過失業保險和失業救濟使得失業者能維持一定的生活水平,對於特殊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帶來的失業可以考慮額外的失業救濟;建立健全國家統一協調、各級政府的勞動保障部門實施專業管理的分層次的失業保障體制,加快中國失業保障法制建設的步伐,是失業保障制度有效運行從而削弱疫情負面影響的重要手段。當然,寬鬆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也會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2.信息引導


危機救助往往需要依賴一些非市場的手段來進行資源配置,因此消除信息不對稱是保證資源配置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一方面我們需要使用現代的大數據以及其它先進的模型技術手段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給經濟各個領域的影響進行全面精準的評估,準確估算供需失衡的程度,並以此作為政策制定的重要參考;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各級相關政府部門、行業協會、企業聯盟等機構的信息優勢和專業優勢,對政策的實施制定可靠的執行方案。


九卦 | 何平:疫情衝擊經濟失衡,如何構築新的經濟平衡?


3.激勵相容


政府在干預經濟時需要儘可能的尊重市場規律,保證資源配置的效率。首先,政府主導的資源配置在短期需要符合激勵相容的原則,使得各利益主體的行為既服從市場規律又滿足政策目標;比如,對小微企業的支持,簡單的疫情補貼政策可能會帶來激勵扭曲,而精心設計的運營補貼可能效果更好。其次,政府的干預政策需要避免或者儘可能降低給經濟帶來長期的負面影響,比如,對小微企業的貸款需要避免成為金融機構未來的壞賬負擔,而應儘可能藉助政府參與或主導的擔保機構或救助基金通過市場化的手段把成本分散化和透明化。當然,政策執行者的道德風險控制也同樣需要通過完善的監督和獎懲機制來保障。


構築新的經濟平衡


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打破了經濟體原有的平衡時,很有可能也是我們構築新的平衡的機會。我們既要通過各種宏觀經濟政策和干預手段使得經濟回到健康的軌道上來,同時我們也要把握機會將經濟推上快速發展的新車道。經歷了疫情的肆虐之後,我們會在一些領域進入新的賽道。


首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推動了線上活動對線下活動的加速替代,這不僅體現在消費領域,而且體現在生產領域,數字經濟將加速襲來,這必將倒逼線下場景的變革,帶來產業結構、生活方式在線上和線下的重構,進而影響到未來中國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方向和房地產行業的創新發展。


其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控制和管理全面提升了社會治理體系的效率,智慧城市的發展將進入新階段,政府管理、交通、物流、醫療等領域都將加速進行數字化、智能化的升級,推進新型城鎮化所倡導的生態資源集約管理和社會保障體系統籌規劃等。


第三,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過程中,全國人民上下一心,齊心協力共度難關,在信息交流、物資調配方面都建立了應急溝通機制,解決了許多新問題,並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尤其在跨區域協調管理方面,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低效到高效,有了長足的進步。這種高效的跨區域協調管理將成為寶貴的財富,相關制度的健全與完善對未來中國經濟的區域合作發展會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四,全球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過程中團結一致、精誠合作,在應對共同危機領域為構築人類命運共同體樹立了榜樣,積累了經驗,也為全球在更廣的範圍內擴大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中國也必將在構築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


這些都需要我們採取積極主動的措施,在把握經濟平衡的同時實現新舊動能的轉換,從而推動中國經濟邁上新的臺階!


教授簡介


九卦 | 何平:疫情衝擊經濟失衡,如何構築新的經濟平衡?


​何平,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系教授,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畢業於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經濟系,2008年加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加入清華大學之前,何教授於2004年至2006年在伊利諾依大學芝加哥校區金融系擔任助理教授,於2006年至2007年在雷曼兄弟公司固定收益部擔任分析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