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汽车厂家瞬间可以变成口罩厂?

2006第一场雪


其实这事儿很简单。汽车产业链非常庞大复杂,消费者能买到的一台车,背后就是几百上千的供应商。长安、比亚迪包括五菱等品牌这次迅速转产做口罩,不是说把他们的整车生产工厂拿出来做口罩,那是不可能的。设备生产线都不是说拆就拆的,而且整车厂的除尘车间不是制造电路板的那种大厂房,实际上是喷漆除静电的独立封闭空间,也是不合适转产做口罩的。

说到底,能做口罩的是哪些?就是长安比亚迪五菱这些大厂下的子公司或者有股份的合作供应商,他们平时是做内饰布料,比如制作车内坐垫、顶棚布料、内饰板覆盖布料等等的工厂。让这些供应商转产做口罩,技术上并不复杂,有现成的操作台和生产线,工人大多也是做针线活的,规定动作都很娴熟了,只要稍加培训,专业设备到位,很快就能上手。



二刷酱


这个说起来其实属于国家紧急状态下,调整工业生产结构,以便满足当前国民生命健康安全的物质生产。

这种情况也叫“战时征用”,只是当前的抗击疫情的情况,主要需求的物质是口罩,防护服,医用设备(制氧机,呼吸机,医疗器械等),毕竟这场战役是同病毒的“战争”。

我们来看曾经最为注明的二战,美国和苏联是怎么进行战时动员,满足庞大的战争消耗的。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罗斯福对日宣战,美国日夜赶工制造了大量的B-29轰炸机。美国累计制造了3970架B-29飞机。据称美国国防部累计订购了5000架飞机,由于二战提前结束,因此只生产了3970架。整个飞机的生产,是以波音,贝尔,马丁三家军工厂为主导,通用汽车等美国国内大量制造业企业参与进来。

1942年,是美国战争生产最快的时间,整个1942年,美国生产飞机飞机4.7万架,坦克3万辆。几乎所有坦克都是在底特律汽车城生产的,包括克莱斯勒汽车,福特汽车都为战争上马坦克产线。

事实上苏联二战中也将拖拉机生产汽车,改造成坦克制造产线。

整个二战消耗量之大难以想象,钢铁用量高达8000万吨,生产了8万辆坦克,光是底特律的克莱斯勒工厂,一家就生产了四万辆坦克,而飞机生产了30万架,各类汽车238万辆,25万门自行火炮。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特殊时期,一切工业生产都将以国家意志为主。


中国抗击疫情也调动了国内的产能,对于传染性这种本身就是属于人类同病毒的战争,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进行所谓的未雨绸缪,为了人民的健康你拥有不可能准备充分。

原材料:

国内中石化紧急调整产能,生产10万吨医卫原料抗疫,2月6日已经生产聚丙烯等医卫原料1.5万吨,用于口罩,注射剂的原材料。还生产了16万吨合成树脂,用于医护原材料的生产。

防护服:

国内包括红豆服装,柒牌服装,都停产了西服产线,紧急生产医用防护服。

从2月5日开始启动项目,仅用2天时间将红豆运动装生产线改成隔离服生产线,并火速引进相关设备,2月7日当天生产防护服1万套。

柒牌7天内上马改组生产线,顺利生产防护服。

口罩生产:

由于疫情增速较快,并且造成了不少区域无法按期复工,因此整个春节期间国内都是在全球买买买,但是一个拥有全球14亿人口的大国需求是无法估量的。

根据睿工业的调研预测,国内市场原本的口罩产能需求仅有53亿只,相当于中国每人3个/年的销量。但是疫情爆发后,你会发现这个需求呈现10倍以上的指数性增加,这对于当前国内的企业来说,肯定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因此为市场需求,也包括国家的战时工作调配,不少企业开始生产口罩满足国内需求。

国内包括长安汽车,比亚迪,富士康,OPPO,哈药集团都纷纷上马口罩生产线,满足国内需求。

那么我们说一下,其实除了长安汽车是汽车厂生产口罩外,其他都是电子厂生产口罩。比亚迪是电子生产9部进行生产口罩。

这些企业生产口罩有没有难度?其实没有难度。

整个口罩生产基本都使用了自动化设备,口罩本体机——耳带焊接机——口罩绑带机。基本上都实现了自动化的生产。

口罩本体机:医用无纺布生产口罩本体

双鼻梁条口罩本体机:生产上下都有内置金属条的口罩

全自动外耳带,点焊包边机:在生产完口罩本体后,进行包边,然后焊接耳带,需要人工将口罩片放入输送带盒子内,口罩两端橡皮筋自动输送剪切,焊接牢固,一次性完成口罩耳带的点焊。

口罩上带机

蚌式口罩机:采用模具一次成型,也是采用的PLC控制的自动化设备。我们常见的3M口罩就是这类口罩。

为什么是一些大厂愿意上口罩生产线?

其实很简单的道理,以口罩的生产来说,即使在和平时期,也是一个低附加值的行业,不少企业之所以生产口罩,一方面是依托于当地优势的原材料供给,例如医用无纺布,这类典型就是河南省长垣市。

而当前的国内汽车厂,电子厂,制药厂进入这一领域,很明显不是奔着挣钱去的。

一方面这三类大厂,自动化人才的储备较多,厂房富裕情况高,因此上马10条,甚至30条产线都可以在10天,甚至20天内从产线设备——设备采购——设备调试——试运行生产都可以完成。

另外一方面:超级大厂,尤其是汽车和电子厂,本身生产管理模式非常成熟,从原材料的采购,以及供应链的管理,人家都知道怎么做到有效的规划,以及合理的资源调配。做到快速产出投放市场。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在这种非常时期肯定是非常关键的。从湖北不少区域处理的干部,也让我们看到专业对口是多么的重要。

下面我们来看口罩生产机实际的生产速度: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4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facf6d926b8a4be9a7de2ae031a7019e\

机器人观察


现在生产口罩跟简单,几乎不需要工人,全自动的一个很小的生产线,只是在装箱的时候才需要几个工人,但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直接就能上岗,而且生产线的图纸到处都有,以富士康或比亚迪的能力,几天就能生产装配和调试出来一条生产线。

富士康几十万员工,仅仅深圳就几万,完全依靠市场购买口罩供应不稳定,自己建生产线也是应该的。


观上灵云


考虑以下几点:1、马上开工后,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大量口罩,当前大批量釆购口罩困难,并且成本高,还不如自己生产;2、做口罩没什特别难的,简单非标自动化设备,实力强点的工厂都能自己做设备,并且设备成本不高;3、口罩原材料大部分是通用材料,材料成本不高,釆购原材料不难;4、这次肺炎后,口罩会变成广大民众的日常必须品,后序不愁销路。目前,富士康,柳汽,比亚迪都开始生产口罩,后序还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口罩生产行列。


AUTO民工


第一产业环节多,有关生产口罩相通的生产经验

第二,有生产口罩用的标准的车间,可以生产质量合格的口罩

第三,有足够的技术人员,可以迅速上马 安装 调试 口罩生产线,并立即生产产品

第四,企业的社会责任,大型的企业都会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比如创造就业岗位,比如慈善,比如社会担当,值此国难时刻,能站出来的,都是具有一定社会担当的的企业,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在他们辛勤的背后,献上我们的致敬,祝福长安,祝福比亚迪 ,祝福中国!![祈祷][祈祷]


风清扬100666391


太好理解了,这些大厂都是几万甚至几十万员工,这段时间光是买口罩每天要花费多少。关键是这么大的用量,现在口罩奇缺,有钱也难买啊。口罩的生产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相比汽车制造来说更是微不足道。不如投入很少的一点资金,改造或者制造一些可以生产口罩的流水线,不仅满足了自己的需求,还能为疫情的防控做些贡献。因为市场需求大,弄不好还能赚点钱,一举几得,何乐不为


孤独ai寂寞


汽车厂摇身一变“口罩厂”?为抗击疫情!响应国家号召!

武汉疫情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安全出行,虽然假期一再延长,但是随着企业陆续复工,始终待在家中也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汽车1


最便宜的一套口罩生产设备不足5000元,只要弄到原材料,即可投入生产,每个口罩成本不足才几分,现在人工贵了,也不会超过几角。


呆瓜搞笑联盟


这又涉及到工厂里最有价值的是什么?

工厂最有价值的是组织严密的员工!

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是二战军火的生产主力,不单是军车,还有飞机、坦克、火炮、枪械等等。

富士康公司核心技术是员工的管理、其次才是质量和供应链管理,技术和工艺排在最后面。

内地很多企业不是死在技术上,多是死在管理上!他们往往忽视管理,注重技术(产品)。


深蓝ME


第一,刚需,现在口罩需求量非常大,供需矛盾也比较明显,需求就是市场,肯定都想借这个市场挣钱。第二,国家鼓励,不管是国家还是地方都需要口罩,需求大没有那么高的产量肯定是鼓励建设生产厂家。能满足地方需求,也能支援其他疫区。第三,名利双收,汽车厂投资口罩,有设备有资金有物流非常简单,平价销售,给企业宣传起到至关重要,比什么广告都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