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宋慈》:不问真相,问公道的探案

爱奇艺网络电影又一部探案片《法医宋慈》上映,于震、许梦圆、潘长江领衔主演,故事起于一夜间悬挂当街的二十七具尸体,仵作宋慈带着助手雨墨,为还死者公道,不断追查事件真相。

人在遭受不公,感到委屈、挫败、恐惧时,特别想探求真相,特别想讨回公道。所以侦探类的小说、电影、电视剧等,能够跨国家、文化而传播,除了悬疑刺激之外,在某种程度上给人很大的代入感,真相大白和公道昭昭,极大缓解人身上的不安。

而这部电影中,宋慈追查到波旬教大BOSS,剧情高潮落幕时,就应该结束的,后面有点“狗尾续貂”的半个小时,引出更真的真相,让大快人心的故事,添上了某种悲伤、纠结与思索。探案的最终目的本该是真相,而真相大白,公道却无从寻回。


01 为什么真相公开,公道反而落空?

导演在开始使用了一个小片段的凶杀案,“嫌犯霸占死者妻女,死者寻嫌犯讨说法,被嫌犯殴打后以短剑刺死。”

盖棺定论的案件,宋慈重新验尸,得出真相:嫌犯是屈打成招的;死者是自杀的;动机是"因为他是员外之子,而你只是一个小小的庶民,所以你报仇无望,就想到了一个办法,用自己的死来嫁祸于他。"

身为仵作,宋慈认为“不还死者真相,那才是对死者的大不敬呢?” 其实这是他追求真相的需要,考虑到了动机,却没有对死者的同理心。一个人用死讨回来的公道,却因为真相公开,嫌犯仅仅罚款释放,公道不在。当他最后质问死者:“这才是真相,你认吗?”死者的灵魂愤怒地扑向他。


《法医宋慈》:不问真相,问公道的探案


员外之子真的不是凶手吗?小小庶民,他的命不值钱吗?他难道不是被迫自杀的吗?

雨墨质问他时,他说“我的职责就是寻找真相”,再次质问他:“那公道呢,死者的公道谁来还?”他无力解释,只能转移话题,这是个他还解答不了的问题。

有点像“情商低的人,就是不停地讲道理”,真相在这一刻不能代表公道,真相更不能代表正义,它一定是客观事实,哪怕不尽人情。而公道既包含真相,还要有感性的东西,就是“好人要有好报,坏人应该遭到报应”。


02 为什么真相大白,公道却永远不能昭昭?

第二个案件,是电影的核心案件,可以说是前一个案件的升级版。

面对二十六人的失踪案,宋慈以“活人的事与我无关,我只管死人的事”推脱出去。结果失踪案还未告破,等来的是随机杀人案,二十七条人命!

“凡探凶案需要弄清凶手作案动机,作案其手法,再寻其铁证,即便最后凶手不认,也可治其杀人之罪。”这句剧中多次重复的话语,每次说出来无比正义,这次案件之后,估计他不会再说了吧。毕竟有些话说出来,自己一定没有真正理解,理解了就不会再说。

10 年前波旬教一案,上千条人命冤枉致死;10 年冤枉人的那群人,遭遇复仇,反噬而死。天道昭昭,报应不爽。


《法医宋慈》:不问真相,问公道的探案


宋慈查到波旬教,查出波旬教幕后大佬竟然是自己的老师耿知年,查明当年的冤假错案:前大理寺治狱少卿耿知年,贼喊捉贼,负责波旬教一案。他问老师,我查的对不对,耿知年回答他:“也对也不对。”对的是10 年前的案件真相,而10 年后的案件,是反噬到耿知年,他不好争辩,所以随机杀人案的真相是不对的。

所以,就有了后面一幕,继续查,查到身边的助手雨墨身上。雨墨自杀抵罪,却还不是真相,继续查,查到雨墨的父亲赵青山,这才是 27 条人命的真凶。赵家就是当年波旬案被冤枉的,赵青山是来复仇的,无关人雨墨,其实姓赵,她是赵青山的遗失的女儿。他不认得长大后的她,她还记得他的模样,所以她掩盖他的罪行,主动销毁真相,自杀顶罪。

一切都真相大白,还是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公道呢?死者的公道谁来还?无论是冤枉人的人,还是被冤枉人的人,对于别人而言,好似无关紧要,但他们谁又真正应该偿命呢?谁来为他们的死,负起责任?

大白的真相,既不能说,还不能伸冤,而且说了也白说,“人死不能复生”。独留下知情人宋慈、赵青山继续在这真相中痛苦。


03 他讨回了公道,为什么除了痛,还有悔恨呢?

赵青山,虽然出场次数不多,却是关键人物,他是复仇者,是杀人者,还是可怜者。10 年了,他大仇得报,结局却永远不会有喜悦。他是哑巴,更不想说话,报完仇只能稍微缓解他内心的痛苦,他麻木的状态既是伪装,也是对生活失去希望。

或许还有点希望吧,毕竟报仇后,他没有在痛苦中自杀,在等待,等待那个可能还活着的女儿出现。他幸运地等来了,宋慈告诉了他真相,可不是他要的结果。复仇在某种程度上,是被人称道的,手刃仇人,甚至还是正义的补偿,但往往忽视了复仇者,也是杀人者。

不管披上多么正义的外套,杀人的人,“凝望着深渊,深渊也凝望着他”。他用极端的方式复仇,命运也就理所当然反噬着他,雨墨的死去,他再也无法复仇了。不知道他的结局会如何,但一定不会好起来,因为除了痛苦,又加上了悔恨。


04 导演用公道质疑真相是为了什么?

导演用两个案件,用公道来质疑真相。这个时候要问,真相不能伸张公道,那还需不需要真相?宋慈还会继续坚持真相吗?早先那个无解的问题“那公道呢,死者的公道谁来还”,他能解答吗?

潘长江扮演的糊涂知县,除了插科打诨,也像是个无关人等。不,他的出现,在第一个案件中屈打成招,掩盖真相,反倒让公道伸张;他的位置,是宋慈让给他的;他的无能,是在嘲讽颠倒的时代。

宋慈虽是个聪明通透的人,也会犯错,喝酒判错过案件,他能够汲取教训,再不喝酒。这次追查真相,公道不能昭昭,他又陷入深深的反思中。那个问题他没有解答,也解答了,只是不再说话。最后一顶乌纱帽带在头上,就是他的回答。


《法医宋慈》:不问真相,问公道的探案


“赵青山,我和你一样,都是自作聪明,又愚蠢至极的人。”

他的自作聪明是远离黑暗官场,追求案件真相;愚蠢至极的是看到问题,解答问题,却没有解决问题,逃避之后,问题会一直在那,不会自动消失。

这大概就是导演要说的吧,有能力的人不去解决问题,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就像作家李尚龙说的:“天使不登台,魔鬼不退场。”

真相在真相之外,用真相可以拆解案件,却解决不了公道。他深知官场的黑暗,但这次主动进入,颇有点“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无畏。躬身入局,除了要问真相,他还要问一个公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