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厂商加大资本开支,数据中心承载数据流量,使得整体产业链受益

云厂商加大资本开支,数据中心承载数据流量,使得整体产业链受益


根据疫情期间诸多专家在接受采访时的表态,如果本次疫情防控到位的话,乐观估计2~3个月防疫战将打赢。考虑到疫情稳定后产业链的恢复需要时间,尤其涉及到海外相关原材料的采购,本次疫情或将对诸多行业相关公司一季度的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但是产业链短的细分行业受到疫情的影响或许较小,这里以IDC行业为代表。从业务类型上来看,IDC行业相关公司,主要提供机柜租赁服务,公司收入来自于存量机柜和增量机柜的贡献,疫情并不会带来收入端的下滑。公司方面,前期备货充分的公司对于疫情带来的供应链端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疫情将在短期内影响交互方式,刺激视频会议、远程办公等相关环节的需求。长期看,传统业态的线上化趋势或使得云计算及流量逻辑得到强化,进一步促进IDC的发展。


IDC产业链基本情况


云厂商加大资本开支,数据中心承载数据流量,使得整体产业链受益

_


IDC即互联网数据中心,是为有互联网需求的用户,提供了集中存放计算、存储以及网络设备的场所。IDC除提供最基本的场地之外,还需要提供互联网基础服务,如稳定高速的互联网接入带宽、稳定充足的电力供应、恒温恒湿的机房环境、实时有效的集中监控等。


IDC的雏形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但由于早期的计算机以大型机为主,数量少,因此发展很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个人PC的逐渐普及,IDC也即数据中心开始快速发挥发展,将服务器单独放在一个房间,并将设备进行布线和链接;而21世纪初互联网的兴起推动了数据中心需求的进一步大幅增加,一些第三方 IDC公司也逐步涌现,产业正式形成。互联网行业在21世纪经历了持续的发展,从1.0时代迈向3.0时代,从桌面端渗透到移动端,催生了无数新的需求和行业,这些发展对相应企业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些企业对于IDC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IDC的重要性因此也在不断增加,现在已成为了信息科技高效稳定运行的最核心场地,是大部分企业不可忽视的基础保障。


云厂商加大资本开支,数据中心承载数据流量,使得整体产业链受益

IDC发展历史


IDC产业链主要由上游基础设施、中游IDC专业服务及相关解决方案(云服务商为主)和下游最终用户构成。上游基础设施:主要为建设数据中心的硬件供应商,包括 IT 设备(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光模块等)、电源设备(UPS、变压器等)、土地、制冷设备、发电设备和基础运营商提供的带宽服务等。


中游IDC服务商:目前国内主要为运营商数据中心和网络中立的第三方数据中心,提供IDC集成和运维服务(7*24h),目前运营商数据中心依然占据较大份额,但随着网络流量的爆发和增值服务需求的提升,第三方数据中心快速发展。


云服务商及相关解决方案:主要为基础电信运营商和云计算厂商,运营商提供互联网带宽资源和机房资源,云计算通过租用或自建(以租用为主)数据中心的方式来提供IaaS/SaaS 等云服务。纵观全球,云计算需求的快速增长成为IDC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下游最终用户:数据中心对互联网流量的增长起到基石作用,随着全球5G商业化进程加速,各行各业的流量增长势不可挡,因此最终用户包括所有需要将内容存储/运行在IDC机房托管服务器的互联网企业、银行等机构单位、政府机关、制造业、传统行业等。


云厂商加大资本开支,数据中心承载数据流量,使得整体产业链受益

IDC产业链图谱


通过对IDC企业Capex支出和Opex运维费用拆分进行IDC产业链上下游进行价值解构。

上游基础设施:①土建及配套设备工程、电源设备、制冷系统、机柜和光纤光缆等由IDC企业承担:占比最大的是土建及配套工程和发电机组等,规模分别为221和176亿元,占比13.6%和10.8%;②ICT设备(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存储器等)的投资一般不由第三方IDC企业承担,主要由下游客户承担,包括云计算厂商、金融等机构客户等,互联网云计算服务厂商对IDC投资的Capex主要包括ICT设备中这几类产品,其中市场价值最大的是服务器,在IDC产业中的规模约为510亿元,总占比达到33.0%;其次是IP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规模约为147亿元,占比9.0%。


云厂商加大资本开支,数据中心承载数据流量,使得整体产业链受益

IDC上游基础设施产业链解构


中游IDC服务(集成与运维):运维费用主要为电费,在整个产业链中价值占比约为9.6%,在IDC中游集成与运维中占比约为50%,其次为房屋租赁及物业费、带宽使用费和人工成本。


云厂商加大资本开支,数据中心承载数据流量,使得整体产业链受益

IDC中游集成/运维等专业服务产业链解构


数据中心整体成本分为固定资产支出和运营支出两部分。


资本支出:柴油发电机、电力用户站和UPS电源设备等基础设施由IDC服务商提供,作为建设IDC机房的基建设施,发电、冷却等设备必不可少同时也是 Capex 支出最大的部分,对于IDC企业来说,Capex为一次性支出,购买的设备后续摊销(以10年为主)影响利润率。


运营支出:1)电力成本是IDC运营成本中占比最高的部分,大约占公司营业成本的60%左右,数据港2016年1-6月电力成本占主营成本的56.6%,2018年占比51.8%,主要取决于数据中心的PUE水平。根据《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工作方案》统计,中国数据中心平均水平2.2,美国数据中心平均PUE为1.9;万国数据平均PUE为1.3-1.4,数据港2018年平均PUE达到1.4。

2)数据中心投资大、资产设备使用寿命周期长(一般折旧年限为十年),数据中心固定资产折旧在整体成本中占据较大的比例,通常占20%以上。因此,数据中心建设资本开支直接影响到该数据中心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投资回报情况。2016年数据港折旧费用占运营成本比例为25.6%,2018年光环新网IDC业务折旧费用占成本比重27.2%,万国数据折旧占比31.4%。


云厂商加大资本开支,数据中心承载数据流量,使得整体产业链受益

数据港Capex支出构成情况


云厂商加大资本开支,数据中心承载数据流量,使得整体产业链受益

数据港Opex支出构成情况

电力成本是IDC企业营业成本中占比最大的部分,计算了电力价格上升1%对IDC业务毛利率的影响,以数据港和光环新网为例,2018年电力价格上升1%对二者影响分别为0.325%和0.203%,因此服务的价格会有所波动,从而对该业务盈利产生一定影响,但从供给端来看,批发型企业合同期限较长,零售型IDC企业为保持较低的客户流失率,整体数据中心业务服务价格波动较小。


云厂商加大资本开支,数据中心承载数据流量,使得整体产业链受益

数据港电力成本敏感性分析


IDC行业空间以及市场格局


云厂商加大资本开支,数据中心承载数据流量,使得整体产业链受益


我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整体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增长潜力十足,随着5G商业化进程加速,云计算和边缘计算需求增加,将产生大量数据中心建设需求。


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整体平稳增长,基本保持10%的速度增长。2018年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近515亿美元(仅包括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租赁收入,不包括云服务等收入),同比增长10.5%,从行业应用来看,仍以互联网、云计算、金融等行业为主。


托管市场是企业IT和云计算的数据中心军火商,全球主机托管市场地区分布以亚太地区和北美为主,分别占比40%和34%,欧洲、中东和非洲占22%,余下的4%的空间在拉丁美洲。亚太地区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经济体,它具有众多中小企业的传统企业数据中心空间,有较大上云和主机托管的需求。


云厂商加大资本开支,数据中心承载数据流量,使得整体产业链受益

2015-2018全球IDC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中国IDC市场规模增速显著高于全球IDC市场增速,增长潜力十足成长空间较大。

2018年中国IDC市场规模达到1228亿元,同比增长29.8%,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主要原因在于:1)中国近几年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政策支持、技术升级及商业模式的创新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数据流量迎来爆发式增长; 2)我国IDC行业发展较美国处于早期, IDC行业供需缺口仍较大,整体来看我国IDC市场增长潜力十足成长空间较大。


云厂商加大资本开支,数据中心承载数据流量,使得整体产业链受益

中国IDC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全球IDC服务市场发展趋势:第三方IDC服务商逐渐崛起,运营商逐步退出IDC市场,企业云化趋势明显,逐步将工作负载转移到云上或使用托管设施,数据中心行业并购数量逐年递增,IDC市场集中度正在进一步提升,马太效应增强。

全球IDC服务市场以第三方IDC服务商为主,美国Equinix公司市场份额第一,占据全球托管市场约15%的份额,其次为Digital Realty,占比约9%,中国电信市场份额位居第五,占比约3%,整体市场格局较为分散,但随着运营商逐步退出IDC市场,同时企业逐步将工作负载转移到云上或使用托管设施,数据中心行业并购数量逐年递增,IDC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马太效应逐步增强。


云厂商加大资本开支,数据中心承载数据流量,使得整体产业链受益

全球IDC服务(场地出租/托管)市场竞争格局


我国IDC市场格局以运营商数据中心为主,凭借其网络带宽和机房资源优势,份额占比约达65%;其次以第三方数据中心为主,近年来逐渐兴起,主要为满足核心城市的IDC需求,弥补供需缺口,具备一定的资源稀缺性壁垒。


基础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市场份额较大,具备资源优势。运营商核心优势在于对带宽资源的垄断,包括拥有大量机房、骨干网络宽带和国际互联网出口宽带资源。就市场规模而言,基础电信运营商占据着中国IDC市场约 65%的份额。但目前的劣势在于 IDC 非主业,专业性不足,市场响应慢,局部供需不平衡,不符合市场微观需要,且只提供各自网络接口,无法满足服务高时效和客户定制化需求。


第三方IDC服务商:依据自身在核心城市的IDC资源和较强的资金实力,建设数据中心机房,弥补该地区数据中心的供需缺口,且凭借自身稳定持续的运维能力和丰富的运营经验拓展云计算等客户,开展数据中心业务。一线城市及周边的土地/电力资源拓展能力和雄厚的资金实力构筑起第三方IDC服务商护城河。


云厂商加大资本开支,数据中心承载数据流量,使得整体产业链受益

中国数据中心市场竞争格局及IDC企业营收概况(2018)(单位:亿元)

IDC服务企业分为批发型和零售型。1)批发型数据中心大客户收入占比高,主要面向云计算互联网客户(万国数据云计算客户占比70%),上架率较高,但是单机柜租金收入较低,导致毛利率整体较低(国内约为 35%-45%);2)零售型数据中心主要面向中小客户群,因上架节奏的不同导致上架率较低,单机柜租金收入高于批发型,整体毛利率较高(国内最高可达55%)。


批发型数据中心收入主要来源于云计算厂商,这符合产业发展大趋势,增长前景广阔;零售型客户结构较为平衡,虽云企业占比少但金融行业、政企和制造业企业的上云趋势明显,参考海外大型第三方IDC的客户结构和发展历程,在稳定客流、提升客户粘性和减少流失率方面具备竞争优势的IDC企业将迎来产业机遇。


云厂商加大资本开支,数据中心承载数据流量,使得整体产业链受益

零售与批发型数据中心基本情况对比


IDC行业供需结构

云厂商加大资本开支,数据中心承载数据流量,使得整体产业链受益

_


根据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联盟的统计,2018年,国内的IDC市场的主要需求方包括云计算企业、互联网公司、金融企业以及政府机构。其中主要云计算厂商(包括阿里、腾讯、亚马逊等)总计的份额达到37%;除去主要云计算公司之后的互联网公司占比依然达到了25%;金融机构的需求份额达到12%;政府机构达到19%。其他类和制造业的份额较小,仅有5%和2%。


云厂商加大资本开支,数据中心承载数据流量,使得整体产业链受益

国内IDC托管服务市场结构(2018)


这个格局分布代表了当前IDC市场的存量需求,其中云计算厂商、中大型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未来对IDC的需求会持续增加。国内公有云将较长期保持 30%以上的增速,IAAS 龙头更加受益云计算可以通过公有和私有两种方式实现,公有云是云计算厂商集中建设对外提供服务,而私有云则是企业自建自用。


公有云近年发展速度非常快,未来也将较长期保持快速增长。信通院公布的《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19)》显示,据统计2018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为437.4亿元,预计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31.3亿元,符合增长率达到41.1%。


在公有云细分市场中,IaaS增长最为迅速,同样据信通院的数据统计,IaaS占公有云的市场比重由2012年的15%大幅提升至62%,未来仍将持续增加。在IaaS市场中具备优势地位的云计算企业未来会具备更多IDC需求。


云厂商加大资本开支,数据中心承载数据流量,使得整体产业链受益

国内公有云市场预测


譬如,金融机构当前在IDC的市场规模占比并不高,但同样是IDC行业非常重要的客户,主要是因为金融企业对系统和数据的安全稳定要求高,因此客户粘性强,客单价高,是IDC企业重要稳定的利润来源。


中数盟同时还针对不同类型的IDC客户进行了访谈和分析,结果表明,金融企业用户是其中对价格最不敏感的,同时对网络和位置的要求适中。同时相比政府以及制造业客户,金融企业的支付能力明显更强。金融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在不断驱动金融企业加大对信息科技的投入,据IDC统计,银行、保险、证券这三大核心领域的市场规模到2020年将达到2500亿元,同时将长期保持两位数的投入增长。


云厂商加大资本开支,数据中心承载数据流量,使得整体产业链受益

金融IT市场规模(银行、保险、证券)


虽然一线城市对IDC的需求十分旺盛,但由于政策、土地、电力、网络等条件的制约,IDC的供给反而相对有限,造成供需缺口突出。


当前四大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中,北京、上海、深圳均于近两年出台明确的数据中心PUE1限制政策,以及部分建设总量的控制政策。业内认为,不久将来,广州或也将从政策层面加强对数据中心建设的限制和管理。


云厂商加大资本开支,数据中心承载数据流量,使得整体产业链受益

一线城市近年IDC政策

相比一线城市,部分电力以及土地资源丰富便宜的中西部地区如贵州、内蒙古、宁夏等,则出台政策大力支持本地数据中心的建设,既可以消化当地充足的电力产能,又可以拉动GDP 的增长。


因此一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形成了产能需求的倒挂,需求旺盛的一线城市反而供给不足;需求不足的中西部地区反而供给旺盛。


工信部发布的《全国数据中心应用发展指引(2018)》对全国主要城市和地区的IDC机架供需情况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表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均存在明显的供不应求,平均缺口率达到了25%;而中西部地区存在一定的产能过剩,其中西部最为明显,供给超出需求达到15%。


云厂商加大资本开支,数据中心承载数据流量,使得整体产业链受益

国内主要城市和地区的IDC机架供需情况(万)


展望未来,由于一线城市的IDC供给将长期有限而需求持续增长,预测供不应求的情况将在一线城市长期持续。而西部地区的产能相对过剩,未来需求的改善将主要依靠云计算厂商的拉动和规划布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