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经验,不仅非常“坑娃”,而且广为流传。


这次,我们把呼声比较高的“坑娃”经验,按照食物、穿衣、其他习惯三类做成了合集。

希望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

这些坑娃的育儿经验包括:

一、食物篇:

1. 宝宝越早吃盐,越能下力气?

2. 产后第一天没有奶,需要给宝宝喂奶粉吗?

3.周岁之后,母乳就没有营养了?

4. 满月后要多喝米糊,营养才能跟得上?

5. 嚼碎食物喂宝宝,可以助消化?

6.小孩子没必要吃补充剂?

二、穿衣篇:

1. 小孩子没有六月天,要多穿点?

2. 纸尿裤太闷,夏季不能穿?

3. 新生儿要绑腿,女孩还要捏乳头?

三、其他习惯篇:

1. 把屎把尿,有助孩子规律排泄?

2.母乳洗眼睛,可以去火气?

3. 睡扁头,头型更好看?

4.“以前都是这样带孩子的,不是照样什么事儿都没有?”

不说废话,直接进入正题。


一、食物篇

1. 宝宝越早吃盐,越能下力气?

这个是我们收到吐槽最多的“坑娃经验”

很多老一辈的家长觉得宝宝要吃盐才能下力气,所以在宝宝吃辅食之后,就早早地在辅食中添加食盐。

但宝宝早吃盐和“下力气”并没有必然联系,母乳(或配方奶)和日常辅食中的钠含量完全可以满足宝宝的需求。

而且,我们非常不建议过早地在宝宝的辅食中主动添加食盐

很多家长对食盐添加量没有把控,如果按自己口味来添加,很有可能会给宝宝吃太多盐。

7-24 月龄宝宝的肾脏、肝脏等各种器官还未发育成熟,过量摄入钠可能会增加宝宝的肾脏负担。

宝宝的肠道功能较弱,高盐的食物进入肠道很有可能造成胃肠道损伤。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淡口味的食物可以减少婴幼儿盐和糖的摄入量,降低儿童期及成人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我们建议:

1 岁以内辅食都不需要加盐。

1 岁-2岁,也不用必须加盐。如果一定要加,可以适当少量添加。

2岁以后可以和家人一起进食,保持清淡饮食即可。


同样,我们也不建议给孩子过早的摄入糖。

过早摄入糖会影响宝宝以后对食物的口味(俗称挑食),以及增加患龋齿的风险

详细内容,可以戳:

2. 产后第一天没有奶,需要给宝宝喂奶粉吗?

大部分健康的新生儿,是不需要喂奶粉的。

其实健康的新生儿在出生时,体内储备了一定的能量,至少可以满足 3 天的代谢需求。

只要宝宝体重下降不超过出生体重的 7%,就没有必要给孩子喂奶粉。

而妈妈的初乳(分娩后 7 天内分泌的乳汁,一般质地粘稠呈淡黄色)含有丰富的营养和免疫活性物质,利于宝宝的肠道功能发展并提供免疫保护,对宝宝来说十分珍贵。

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宝宝最佳的第一口食物还是母乳。

当然,如果宝宝有黄疸或是其他症状,还是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来喂食。

3. 周岁之后,母乳就没有营养了?

这也是提及率非常高的坑娃经验。

很多母乳妈妈都会在母乳喂养满一周岁之后,听到过这种说法:

周岁之后的母乳没有营养啦

孩子长得不好是因为妈妈的奶水不行

还是换成婴幼儿专用的配方乳粉吧


但实际上,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营养成分远远不及母乳,且永远是是无法纯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纯母乳喂养至少

6 个月,继续母乳喂养至 2 岁或更长时间。

除了营养方面的顾虑,母乳喂养还是一种很重要的亲子互动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增进母子感情,使孩子得到安全感和愉快感。

我们建议:

1. 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母乳喂养应该持续到2岁以上。 母乳永远比婴幼儿配方乳粉更满足宝宝营养需求。

2. 如果实际情况不允许,替换成婴幼儿配方乳粉也无妨。

3. 母乳妈妈很伟大,各位长辈在考虑小宝宝营养状况的前提下,也请对母乳妈妈多些包容以及鼓励。

关于母乳&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小知识,我们之前写过很多,戳:

4. 满月后要多喝米糊,营养才能跟得上?

很多长辈都觉得满月后的母乳没有营养了,怕孩子的营养跟不上,于是会早早给孩子添加辅食。

比如米糊。

实际上,就如我们在“周岁之后母乳无营养”中说到的:

纯母乳喂养完全可以持续到孩子6个月之后。

母乳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可以满足 6 月龄以内宝宝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甚至无需额外喂水或配方奶粉。


过早给孩子食用米糊类辅食,不仅没有必要,而且非常不利于孩子健康

6月龄前的宝宝肠道功能较弱,如果过早食用辅食,容易增加其肠道负担,造成消化不良。

此外,该阶段的宝宝肠道通透性较大,且消化酶系统发育不完全,过早摄入辅食会大幅度增加其过敏概率。

我们建议:

宝宝的辅食不宜添加过早, 一般6 个月左右可以酌情添加。

刚开始可添加肉泥或加入强化铁的米粉等含铁丰富的辅食,以防止宝宝出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之后再逐渐多样化辅食。


5. 嚼碎食物喂宝宝,可以助消化?

很多老一辈觉得孩子的咀嚼能力有限,喜欢把食物嚼碎了再喂给孩子,觉得可以可以把食物嚼得更碎,有助于宝宝消化。

我们非常不建议各位长辈这样操作。

大人口腔中的菌种复杂,经由大人咀嚼后的食物很有可能夹带有这些细菌,若给免疫系统尚不完全的孩子食用,很有可能导致孩子的消化道感染

此外,如果长期给孩子食用咀嚼后的食物,会导致孩子失去锻炼咀嚼肌和牙齿咬合的机会,这对其的咀嚼能力的发育没有任何好处

我们建议:

再给孩子添加辅食时,应该先食用一些易于咀嚼吞咽的食物,例如米糊。

对于一些比较坚硬、难咀嚼的食物,可以用干净的绞肉机绞成泥状后,再给孩子食用。


6.小孩子没必要吃补充剂?

要视情况而定。

有很多补充剂,是每个孩子都需要补充的;而有一些补充剂,则要根据孩子身体的实际情况按需补充。

我们在发评测帖时,经常遇到有类似想法的家长。

我们小时候什么也不补,不是照样长的好好的?

这其实是幸存者偏差了,在早年间孩子的夭折率比现在要高出许多,而这些质量稳定、价格合理的补充剂的上市,大大提升了宝宝健康成长的概率。

我们列出一些需要小孩子必需的补充剂,希望可以帮到各位家长。

·大多必需补充

1. VD

维生素D可以有效预防小儿佝偻病,维持宝宝钙、磷正常代谢,对宝宝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而母乳中的维生素D含量非常低,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一定要按量补充维生素D。

而配方乳粉中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D,如果是混合喂养和纯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则需要酌情减少维生素 D 的补充。

我们做过一期维生素D补充剂的横向评测,感兴趣的家长可以看看:

·视情况补充

1. 锌

在现在的生活条件下,孩子一般不会缺锌。

0 - 6 个月的宝宝可从母乳或配方奶中获得足够的锌,6 个月以上的宝宝也可从辅食中摄取足量的锌。

但如果真的出现一些缺锌的症状,还是要及时就医诊断,如果确诊缺锌,需要摄入补锌。

我们做过一期锌补充剂的横向评测,感兴趣的家长可以看看:

2. 铁

足月出生的宝宝,体内的铁储存足够使用 4-6 个月,而且母乳和配方奶粉中也含铁,所以这期间宝宝一般不会缺铁。

6 个月以上的就需要注意铁的摄入了。

我们优先建议宝宝从食物中摄取铁,比如含铁米粉、动物肝脏、虾米等等,如果宝宝不爱吃这类食物,又被诊断为缺铁症状,就要考虑摄入铁补充剂了。

我们做过一期铁补充剂的横向评测,感兴趣的家长可以看看:

3. 钙

正常情况下,刚刚出生的宝宝是无需额外补钙的

这是因为母乳和奶粉中都有充足的钙质,足够满足宝宝的钙质需求。

3 岁以内保证奶量和正常吃辅食,都是可以满足宝宝每天钙需求的。

保证每天奶量 1 岁前 600~800ml,1~3 岁 400~500ml,如果可以做到这些,就不需要额外补充钙剂。

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4-18岁孩子的钙摄入量,根据美国卫生研究院(NIH)调查发现,该年龄区间的孩子更容易钙摄入不足。

我们优先建议孩子通过食补(喝牛奶、吃深色蔬菜)来补充钙质,如果食补还不能满足孩子钙质需求,可以再考虑钙片补充。

我们做过一期钙补充剂的横向评测,感兴趣的家长可以看看:

4. DHA

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建议尽量从食物中摄取DHA。

①母乳

如果妈妈们在怀孕和哺乳期间能够保证每天至少摄入 200mg 的 DHA,那么母乳喂养的足月婴儿不需要再额外补充。

② 配方乳粉

无法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的情况,可选择富含 DHA 的配方奶粉来补充。

③食物摄取

对于幼儿,尽量通过合理的饮食来满足 DHA 的需求,如多吃富含 DHA 的食物,包括海鱼、虾蟹、海藻类及蛋黄等。

④DHA补充剂

如食物摄入不够,再通过 DHA 补充剂来补充。

我们做过一期DHA补充剂的横向评测,感兴趣的家长可以看看:

5.乳铁蛋白

母乳中的乳铁蛋白含量比较丰富,尤其是初乳,但是婴儿配方奶粉中几乎不含乳铁蛋白。

对于非母乳喂养的婴儿来说,将乳铁蛋白应用到婴儿食品中还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做过一期DHA补充剂的横向评测,感兴趣的家长可以看看:


二、穿衣篇

1. 小孩子没有六月天,要多穿点?

很多长辈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细娃没有六月天”,指的就是小孩子不会怕热,感受不到六月天的炎热。

即使是炎热的夏季,他们也会把孩子捂得严严实实,并且不愿意开空调,生怕空调的风会把孩子吹怀。

实际上,对于新生儿而言,他们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健全,在气温较高的室内,穿着衣服,热散不出去的话

容易导致宝宝长痱子,脱水,中暑等,更严重的可能会发生捂热综合征,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至于各位长辈常诟病的,娃在吹空调后就出现了鼻塞、流鼻涕、咳嗽或打喷嚏等症状,大多不是因为吹出了空调病,很有可能是因为空调内部聚集了大量灰尘、细菌。

在这种情况下开空调,别说是小孩子了,就算是大人也很可能会中招。

所以,“细娃也有六月天”,该少穿的还是得少穿,该开的空调也还是得开。

但开之前,一定要先把空调清洗干净

我们建议:

夏季,不用把孩子捂得过于严实,该开的空调也还是该开。

另外,换季后的首次开空调,应该彻底清洗空调内部。


2. 纸尿裤太闷,夏季不能穿?

关于夏季不给孩子穿纸尿裤的吐槽,也着实不少。

长辈不愿意给孩子穿纸尿裤的原因,也并非只是出于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更多的是担心纸尿裤不透气、渗湿性差,夏季穿多了容易捂出痱子,或是担心宝宝容易出现红屁股。

另外,还有一部分长辈担心孩子穿纸尿裤久了容易导致罗圈腿。

关于纸尿裤透气、透湿性能的问题,我们之前做过一期纸尿裤评测。

我们用评测的结果来举例:

市售的纸尿裤的吸湿渗透性都不错,测试的36款样品中,仅有1款性能较差。

干爽状态下的纸尿裤远比想象中的透气,即使是宝宝尿了之后,36款样品中也有8款的透气性数值超过 15mm/s,完全适宜宝宝的日常穿着。

而长辈诟病的红屁股现象,大多是由于纸尿裤中的丙烯酸单体残留过高,选购的时候避开这类牌子即可。


具体每个品牌的评测情况,可以戳我们之前的评测:

至于长辈们担心的另一个问题:罗圈腿,也大可放心。

宝宝在这个阶段,大多会有一些O型腿,这是由于他在学步初期需要用下肢承受全部身体重量,是非常正常的生理现状。

而且纸尿裤穿着在宝宝的髋部位置,根本影响不了罗圈腿的膝盖部位。

反倒是各位长辈都推崇的芥子尿布,是我们非常不推荐的。

尿芥子在反复洗涤的过程中很容易滋生细菌,如果宝宝使用了这样的尿布,很有可能产生各种尿道疾病;另外,尿布的吸湿能力有限,如果更换不及时,反而更容易导致宝宝的屁屁皮肤过敏。

我们建议:

尽量给宝宝使用纸尿裤,摒弃芥子尿布。

在选购时,可根据宝宝情况选择品牌。夜尿多的,避开吸湿渗透性能一般的;在意透气的,避开透气性能一般的;担心红屁股的,避开丙烯酸单体残留较多的(另外,记得及时更换);不喜欢异味的,避开有异味的。(各个品牌的参数指标,可以参照我们之前的评测)


另外,关于孩子红屁屁的护理,可以参考这篇:

3. 新生儿要绑腿,女孩还要捏乳头?

新生儿绑腿可以让宝宝的腿长得更直。

如果宝宝是女孩子,还要多捏捏乳头,防止长大后乳房内陷影响喂奶。

错!!!

之前我们在征集信息的时候,有一位朋友举出了自身例子(抱抱这位朋友):

新生儿在刚刚出生的阶段,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O型腿,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家长不必过多干预。

另外,这个阶段宝宝的骨骼还没有发育完全,强行把腿部绑住,不利于宝宝腿部血液循环,严重可能会影响发育,最极端的情况则像我们上文举的例子,会影响宝宝的髋关节发育,带来的后果是会持续一生的。

至于女孩子要捏乳头,防止乳头内陷的SAO操作,知乎上有很多答主已经讲得很明白了。

我们想从其他的角度来聊聊这个现象:

1. 防止乳头内陷,是为了方便以后的哺乳喂奶?

虽然我们是坚定的母乳喂养党,但这样的目的,我们觉得不可。

女性在成为母亲后,第一身份仍旧是自己,其次才是母亲,完全没有必须牺牲自己来喂奶。

如果身体条件达不到,配方乳粉喂养也是可以的。

2. 这个操作,就像小时候我爸对我说“塌鼻子要多捏捏鼻梁,多加坚持鼻子就能变挺”。

爸......20几年过去了,您看我鼻子变挺了吗......

图片来源SOOGIF



三、其他习惯篇

1. 把屎把尿,有助孩子规律排泄?

直到现在,我们也还是听家长在气愤的时候骂“×××,你可是我一把屎一把尿养大的!!!

......

屎、尿养大的?

图片来源SOOGIF

先别着急无语,这里的一把屎一把尿并非指的喂养,而正是我们这篇要说的“把屎把尿”:

把屎把尿,指的是抱着孩子上厕所,有的家长还会在把尿过程中配上“嘘嘘”声,以促进孩子排尿。


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的脊柱和髋关节还没有发育完全,长时间抱持排便的姿势会导致他们的髋关节发育变形。

还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安稳睡一夜,会在睡前强行给孩子把屎把尿。

如果孩子这个时候没有便意/尿意,他们加长把屎把尿的时候,并配上一些促进排尿的声音,这种行为会影响孩子的自主排泄能力,不利于孩子的膀胱功能成熟,且不利于肛门肌肉的发育,导致孩子对如厕产生排斥心理。

如果长期以往,孩子的括约肌和逼尿肌没有得到锻炼,很难学会自主憋尿,不仅不能解决孩子的尿床问题,甚至会导这一问题变本加厉。

我们建议:

不要强行给孩子把屎把尿。

不建议早于1岁之前对孩子进行排便训练,在此之前,建议还是使用纸尿裤解决孩子的排泄问题。

如果在训练孩子排便过程中,孩子对成人马桶比较抗拒,可以先使用儿童专用的尿盆。


2. 母乳洗眼睛,可以去火气?

如果说前面几条建议还稍微有那么一些有理可寻,那么这一条可就真的有那么一丝玄学的味道了。

新生儿的眼睛容易分泌大量眼屎,老一辈常常认为这是由于“上火”或是“胎毒”导致的,用母乳清洗即可“下火”,从而减少新生儿的眼屎。

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

新生儿的鼻泪管发育尚未完全,且该阶段睫毛向内生长,导致其眼屎分泌较多,是一种正常现象,与上火无关,家长不必过于担心。

而母乳中含有大量的脂肪、蛋白质,非常适宜微生物滋生。将母乳滴入宝宝眼睛内,不仅不能缓解宝宝的眼屎情况,甚至有可能导致宝宝眼睛感染,引起红眼、发炎等症状。

我们建议:

宝宝的眼屎较多时,可用湿润、干净的棉签或是毛巾轻轻擦拭掉眼屎,切忌用母乳洗眼睛。

如果宝宝的除了眼屎较多,还有眼睛发红等症状,则应该尽快就医,寻求医生帮助。


3. 睡扁头,头型更好看?

如果是年轻的新手爸妈,应该有很多是睡扁头的受害者,也因此不愿意再给孩子睡扁头。

但老一辈,还是会追求给宝宝睡扁头,

刚出生的宝宝,颅骨还没有发育完全,比较容易变形,也因此容易睡出枕头。

但是!为了追求扁头而一味给宝宝睡硬枕头,很有不利于宝宝颅骨的发育。

除此之外,我们还想补充一点,那就是:

非常丑啊!!!!

每次看到别人圆滚滚的后脑勺,再摸摸自己平得像雅鲁藏布大峡谷一样的后脑勺(只是一个比喻,我的地理不大好),我真的......好气......

我们建议:

为了下一代的颜值,请珍爱生命,远离扁头。:)


4.“以前都是这样带孩子的,为什么现在就不行?”

这是我们最想吐槽的一条。

每次身边的有人试图反驳类似的陈年老套路时,就会有人出来反驳:

以前都是这样带孩子的,现在为什么不行?

在我们很多婴幼儿/孕妇产品的评测下面,常常会有人说:

古代也没那么多讲究,也没见得孩子生出来有问题/孩子长大有问题。


我们心平气和地来谈谈这个问题。

首先,经过科学统计,随着现代医学大力发展,现在孕妇的流产率以及孩子的夭折率是要远远低于古代的。

遵循医生的建议可以大大提升母子平安的概率,并能有效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其次,之前没有害处,未必代表现在就没有害处。照顾孩子切忌抱持着侥幸心理,一旦发生意外,那就不是万分之一,而是百分之百了。

我们真诚地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也真诚地希望每位家长、长辈能用开放的心态去接受现代科学,放弃所谓的偏方、经验。


以上就是我们现阶段,觉得流传比较广且副作用非常多的育儿经验。

如果大家觉得还有什么“坑娃”的育儿经验,也欢迎分享给我们。

我们会同步更新到回答中,希望可以帮助各位新手爸妈避坑。

又或者可以帮助各位新手爸妈,在遇到别人类似的说教时,能更有底气地回绝。

如果大家觉得我们做的还不错,可以点赞、评论、感谢、分享来支持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