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跨界人才,關公明明是武聖,究竟為什麼會變成財神?

每年除歲之後,大家都是會等待正月初五,從古至今,這是任何一個官場人,生意人,甚至平頭百姓都很熟悉的節日,迎接財神的節日。我們中國人所熟知的財神,總共有九位,其中正財神有五位,分別是中財神

王亥,東財神比干,南財神范蠡,西財神關羽、北財神趙公明。還有四位是偏財神,西南財神端木賜,東北財神李詭祖,東南財神管仲,西北財神白圭。各路財神是根據不同的歷史時期,以及各地的地域文化逐步形成的,傳承至今千年。關公關羽除了位震西方,也被稱為武財神,供奉在各大寺廟道館的迦藍殿內。在民間敬奉的財神中,關公的影響力非常大,流傳範圍也是最廣的。


古代跨界人才,關公明明是武聖,究竟為什麼會變成財神?

五路財神

工於理財,賬目清晰

關羽(?—220年),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人。我們又稱之為美髯公,關公,關二爺。不管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中,關公的形象都是一位驍勇善戰,忠肝義膽,義薄雲天的武將形象。關羽在小說中現身之時在市集賣綠豆,相對理財和對賬是他比較拿手的活兒,“桃園三結義”之後,他跟隨劉備,張飛一直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雖然清苦,但是三人情同手足,感情實為深厚。後曹操攻打下邳,兄弟三年在亂中失散,而後的兩年時間裡,曹操一直不停的想籠絡關羽,贈了很多金銀財寶。開始關羽照單全收,他將曹操賞賜的財寶一樣不少的清點了一遍,按照“原、收、存、出”之法將所有物品記錄在賬冊,但是他最後過五關斬六將離別曹操之時,所有的寶物和賬本一點不差的物歸原主。關羽這種簡單明瞭的記賬方法,一目瞭然,被後世商人爭相效仿,因此關羽也成了“商用薄記法”的設計發明者。到了現代,行業財務會經常用到這種經銷存的概念,繁衍千年。


古代跨界人才,關公明明是武聖,究竟為什麼會變成財神?

桃園三結義

忠肝義膽,尊為神佛

劉備自立為漢中王,一次關羽分荊州之兵攻取樊城,不幸中呂蒙計,痛失荊州,兵敗麥城,不屈而亡。關羽遇難後,始終陰魂不散,盪盪悠悠,直到荊州當陽縣玉泉山上空大呼:“還我頭來,還我頭來!”山上老僧聞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論……今將軍為呂蒙所害,大呼‘還我頭來’,然則顏梁、文丑(皆被關羽所殺)等眾人之頭,又向誰索?”關羽恍然大悟,遂皈依佛門,由於他一生忠肝義膽,終被封神,受“儒,佛,道”三家供養。由此關羽被世人附會成具有司命祿,估科舉,治病除災,驅邪避惡等“全能”法力,民間各行各業對“萬能之神”關帝頂禮膜拜。人們之所以奉關公為財神,是因為關羽不為金銀財寶所動,尤其是商賈們都敬佩關公的忠誠和膽量,覺得關公一定可以作為他們一路經商人身和財產的雙保險。另外,人們希望商賈堅守誠信進行交易,把關公奉為公正人,來維護傳統的道德秩序。實則上是一個從“武神”變成了商人希望關公能保佑自己路途安全,財源廣進的“武財神”。


古代跨界人才,關公明明是武聖,究竟為什麼會變成財神?

武財神

顯神助世,兄弟義氣

關羽去世之後,南北朝以及後世的史書上經常有他顯神的記載,每一次出現,都會保佑世人平安渡過難關。西晉山西鹽商闖蕩江湖的時候,尤其講究兄弟情分,彼此之間需要互相照應,一家有了危難,萬家就出來主動幫忙,好比桃園三結義裡的劉關張一樣。他們盼望著其他商人能夠對待自己像是異性兄弟一樣,當時關公的形象已經是深入人心,所以他們就以關羽的情意為依託,從心裡上感覺祭拜關羽就能給自己帶來好運,逢凶化吉,得到貴人相助。晉商後來富甲一方,全國的商人都覺得是因為拜了關公,紛紛效仿。

此外他們都覺得關公天生面紅如火,做生意的人最希望的也就是吉利的“紅紅火火”呀。


古代跨界人才,關公明明是武聖,究竟為什麼會變成財神?

正義化身

看到這裡大家其實都很明白了,關羽為什麼會被世人當成財神,其實還是因為他天生公正,以及俠肝義膽,不為利益所動的形象一直不斷地讓後世崇拜者。在世之時關羽雖不是一個完美之人,可是後世把他敬為神,可見他在這千年的歷史中,絕對樹立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世代受香火供奉。已經很成功的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好了,今天就講到這裡,喜歡的話請關注小編,每天不定時更文一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