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汉匈之战的第二阶段————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强势出击

经过了西汉初年的各项休养生息政策,西汉中央王朝势力已经渐渐恢复,而且汉景帝时期,西汉王朝已经解决了国内诸侯王尾大不掉的问题,实力大增。

军事自信

内部问题已经解决,汉武帝就开始考虑对外政策了,正当汉武帝踌躇满志的时候,一封来自南方少数民族的求救信送到了汉武帝的伏案上。

在汉武帝接受政权的时候,当时的西汉版图的最南端只到达今天的浙江省北部一带,在浙江省南部还有一个国家叫东瓯国,再南边,大概在今天的福建一代还有一个国家叫闽越国。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即位第3年),闽越国攻击东瓯国,东瓯不敌,向汉朝求救,汉朝出兵成功为东瓯国解围。东瓯国王为长久免受侵扰,于是率领举族内迁汉地。

正是这场战争,极度的增强了汉武帝对军事的信心。

百年汉匈之战的第二阶段————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强势出击

汉武帝初年西汉的版图

马邑设围

聂壹的提议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西汉王朝有派出一个公主去与匈奴和亲。长期以来的和亲政策让西汉王朝整个国全体臣民蒙羞,他们无不希望攻击匈奴,为自己国家出一口气。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马邑有个富商名叫聂壹,他通过大行令(类似于今天的外交部长)王恢向汉武帝献计道:与匈奴初和亲,匈奴必无防备,若伏兵袭击,必能破之。而汉武帝也想毕其功于一役,一举解决匈奴边患问题,于是欣然采纳了这个建议。

单于中计

元光二年,汉武帝在伏兵三十万于马邑,派遣富商聂壹做间谍,对匈奴单于说:我们能杀掉我们马邑的县令,并愿意举城向您投降,这样您就可以得到城中所有的财物了。匈奴相信了聂壹的话,于是聂壹回来,斩了一个死囚的头,拿去给匈奴单于,说是马邑县令的头,匈奴单于于是率领十多万大进大局袭来。

百年汉匈之战的第二阶段————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强势出击

功败垂成

可是,汉武帝的这场埋伏并没有设计得很好。

首先,既然是想让敌人中计,那么戏应该演到位,可是在马邑百里之外的地方,匈奴单于只看到牛羊而看不见放牛羊的人,这让匈奴单于起了疑心;其次,既然是埋伏,就不能让太多人知道这个计划,而当时的情况是连一些不相干的人都知道了这个计划,匈奴单于最后就是抓了武州御史(类似于今天的一个边塞小城的检察长)问明情况才然后立马下令撤兵;最后,计划应该周密,汉武帝只考设想到匈奴中计的场景,而没有设想到匈奴如果不中计,或者中计到一半走了应该如何处理,单于走后,大行令王恢本可追击,但是考虑到自己只有三万兵马,万一匈奴全部力量来攻击自己定然招架不住,于是放弃追逐。

汉武帝动用三十万大军的事情全国皆知,但是这场行动却丝毫没有收获,三十万大军白忙活一场,他需要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于是在战后,汉武帝逼迫王恢自杀。

百年汉匈之战的第二阶段————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强势出击

主动出击

龙城首战

经过了马邑设围,西汉王朝已经与匈奴撕破脸皮,汉匈战争不可避免。

四年后,也就是元光六年,匈奴军队大举入侵上谷郡(今河北张家口市),烧杀抢掠,杀害了当地的官员。为应对匈奴的这次入侵,汉武帝决定主动出击,于是派遣:卫青率领一万骑兵从上谷出兵,公孙敖率领一万骑兵从代郡(今山西大同、河北蔚县一带)出兵,公孙贺率领一万骑兵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出兵,李广率领一万骑兵从雁门出兵,兵分四路,寻找并打击匈奴主力。

《史记》中并没有记载这场战争的具体经过,只知道最后的结果是:李广全军覆没,自己也被俘虏,幸好自己身手好,得以逃脱;公孙敖损兵7000,返回京师;公孙敖在沙漠中迷失道路,无功而返。只有首次出战的卫青,直捣匈奴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杀掉了数百人,得胜归来。

百年汉匈之战的第二阶段————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强势出击

小试卫青

卫青横扫龙城之后,汉武帝看到了卫青的军事天赋,于是大胆试用卫青。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汉武帝派卫青帅兵三万出雁门,俘虏、斩杀数千人。

元朔二年,匈奴为报复汉军,大举入侵辽西郡(郡治在今辽宁义县西),杀死了辽西郡太守;入侵渔阳郡(郡治在今北京密云县西南)、雁门郡(郡治在今山西右玉县南),抢走、杀害了两千余人;击败韩安国驻扎在长城边上的军队。

同年,汉武帝派李息率兵三万从代郡出发,卫青率兵三万从云中郡出发,二人皆斩获了数千匈奴,带回数百万头牛羊得胜而归。其中在卫青的军威下,娄烦王、白烦王被迫离开故土。汉武帝于是在哪里建立了朔方郡(今内蒙古境内),并移民实边。

此战之后,卫青名声大振,卫青也由此成为西汉抗击匈奴的主角之一。

百年汉匈之战的第二阶段————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强势出击

卫霍出战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夏天,匈奴入侵代郡,杀害代郡太守;入侵雁门郡,杀害是一千多人。元朔四年夏天,匈奴又入侵代郡、定襄郡、上郡,杀害数千人。元朔五年秋天,匈奴再一次入侵代郡,杀都尉(当地军事长官)。

元朔五年春天,面对匈奴这几次来势汹汹的进攻,汉武帝果断任用卫青为大将军,率领三万骑兵,带着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四人寻找匈奴主力。这一战,卫青取得了空前的胜利,卫青俘虏一万五千人而归。为此,汉武帝特地遣侍从手持大将军印到边塞迎接卫青,将卫青三个尚未成年的儿子也封为王侯。

同年秋天,匈奴入侵代郡,再一次杀害新立都尉朱英,元朔六年,卫青再次将出击匈奴,带领这一些将军。其中17岁的霍去病跟随公孙敖随同卫青出征,公孙敖在沙漠中迷路了,反倒是霍去病当机立断率八百精骑攻杀了大量匈奴贵族,其中包括匈奴的丞相、当户等高级官员。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两次出击匈奴,取得了灭敌四万人、俘获匈奴贵族多大120人的战绩,匈奴人哀叹:“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浑邪王惨败,害怕单于责备,于是与休屠王一起,率领五万匈奴人投降汉朝。

元狩三年,匈奴人分别在春天和秋天两次入侵中原。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遣卫青和霍去病各率领五万人,进入漠北攻击匈奴,史称漠北决战。此战之中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霍去病更是取得了斩首7万人的战绩,在狼居胥山上举行祭天仪式,史称封狼居胥山。此战之后,匈奴实力大减,其后也曾侵扰中原,但规模与之前大大减小。

百年汉匈之战的第二阶段————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强势出击

漠北决战

和平时期

漠北决战之后,汉朝和匈奴有长达16年的时间是没有发生战争的,当然,这也许跟霍去病在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死亡有一定联系。这件事可能与卫青的夫人平阳长公主有关,所以汉武帝在霍去病死后一直没有再派卫青出征,而且削夺他三个儿子的侯爵。霍去病已死,汉武帝又不派卫青出征,没有足够的信心赢得战争,便不与匈奴打仗了。

直到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一代名将卫青病死。

下一次汉匈之间再开战端就是在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汉武帝派赵破奴出击匈奴,被俘,损失两万骑兵。

此后,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都是以失败告终。

喜欢我就关注我吧,下一篇笔者将讲述汉匈之战的第三阶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