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活着》中的人生哲学:看其人,知其事,晓其后

说到活着一词,你可能会想到臧克家的那首诗中所写的“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

,你可能会想到郝云的那首歌所唱的“我不想这样活着”,但你一定会想到余华的那部代表作--《活着》

德国《柏林日报》对这本书评价道:“此书的价值无法用任何评论的词语来形容,‘伟大’这个词在这本书面前也显得渺小。”如此之高的评价不禁让人好奇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今天,就让我们回到余华笔下的那个时代,去看看那些人,那些事。

活着?

读过这部作品人都知道这个故事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相比于“活着”,作品更多表现的则是“死去”。这部完成于1993年的作品,以“我”的角度讲述了一个人一生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徐福贵,家有良田百亩

,今天看来,是妥妥的“富二代”一枚。像我们刻板印象中的富二代形象一样,福贵年轻时嗜赌成性,放荡不羁,因此他很快就将家财挥霍殆尽。父亲被气死,这是第一个离富贵而去的亲人。

品读《活着》中的人生哲学:看其人,知其事,晓其后

由于土地都输给了一个叫龙二的人,福贵一家也从地主变为了佃农。而讽刺的是那耕种的地还是从龙二手中租借的。人总是这样,拥有的时候不知道珍惜,只有失去了才会后悔莫及。如果故事就此结束,那就不叫故事了。

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福贵并没有与家人安稳的度过余生。

相反亲人们却一个又一个离他而去。母亲在他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期间病故;儿子有庆因给县长夫人献血,被活活抽死在医院;女儿凤霞因为生孩子大出血也死在这所医院;老婆家珍不久后也郁郁而终;女婿二喜因工地事故被压死在两块石板之间;唯一的外孙吃豆子撑死。

最后只剩下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品读《活着》中的人生哲学:看其人,知其事,晓其后

作者余华想要借福贵的活着去表达“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很美好

“你千万别糊涂,死人都还想活过来,你一个大活人可不能去死”。生命的存在无疑是奇妙且美好的,单就从生命的角度来看,生命无疑最为重要。“年到七十古来稀”,生命的脆弱也是不争的事实。

福贵的活着无疑是一种幸运,但是我们换位想一下,我们在面对诸多不幸时能否保持这样的一份坚韧,是否还能像他一样乐观地活着。故事的开始的那个老人,我们看不出他所历经的种种苦难后的悲惨,反而更多的是对待世界的超然。

品读《活着》中的人生哲学:看其人,知其事,晓其后

任何事物在他的眼中没有丝毫意义,战争也好,变革也罢,这位老人只为活着而活着。就连唯一陪伴他那头老牛何时倒下也显得无关紧要。

余华在本书中写道:“我们会来到这个世界,是不得不来;我们最终会离开这个世界是不得不离开。”

在《活着》的世界中,我们看到了活着的本质所在,“如果你的世界,没有痛苦的害怕,没有尊严的担忧,没有富贵的贵贱,没有暖寒的交替,没有外貌的困扰,没有男女的区别,没有你我之分,没有生死顾虑,你才会离‘真正的活着’越来越近”,不用去在乎世俗眼中那种有意义的活着。活着,就是最好的结果。

活着很艰难

贾平凹在其《秦腔》中就曾写的“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事实也确实如此。”

其实一开始余华创作的灵感来源于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黑奴的生活不必多说,从斯托夫人笔下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可见一斑。所以一开始余华就已经将主人公的命运定了基调。

在余华真诚的笔触下,活得的艰难被描绘的淋漓尽致。回看福贵的一生,除了年轻时的那段日子过得无忧无虑,接下来的日子似乎都是在艰难中度过。到底有多艰难?《时代》周刊对此这样评价道:中国过去六十年所发生的一切灾难,都一一发生在福贵和他家庭身上。

品读《活着》中的人生哲学:看其人,知其事,晓其后

不可否认的是,社会变革对福贵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也是其生活艰难的原因之一。与其说这本书是一个人的苦难史,倒不如它是一个人的抗争史。因为在艰难的岁月里,他一次又一次地遭受打击,一次又一次地面对噩耗,他也都挺了过来。

我们也从福贵这一生看到了生活的真面目,有些时候有些事并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本想一改从前的恶习好好生活却被抓去当壮丁;昔日战友的出现却间接导致了儿子的死去;女儿嫁了个老实人却死于难产……

似乎每当事情变得顺利时,悲剧就会降临在他身上,活着确实艰难。年轻时犯的错,总要有还的时候。在我看来,福贵的活着更像是一种惩罚。

结语

活着很美好,当然,活着也很艰难。美好也罢,艰难也罢,这只是活着的属性

。我们在这两种属性的切换中或许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我们为活着而活着,本质地去活着。

品读《活着》中的人生哲学:看其人,知其事,晓其后

你可能会说,这样的活着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毫无意义,确实如此。精神层面的提升可以让我们不仅仅的去追求本质的活着。这也是《活着》的可贵之处,你读到的活着就是纯粹的“活着”,不必再去思考那层精神层面的“活着”。

这个故事很长,这个故事也很短 。长到需要用一生去读,短到一句话就能概括。正如“活着”却不一定真正活着,“福贵”也不一定永远大富大贵,余华想告诉我们的其实很简单,我们活在这世界上,不管遭遇何种境遇,选择活着。这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本能。

参考文献

1] 余华《活着》:感悟生命的脆弱与坚韧.人民网.

[2] 活着的意义 《活着》读后感.凤凰网.

[3] 《活着》中文版自序 海盐 1993年7月27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