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康熙小銅錢,為什麼價格差異那麼大?


同樣是康熙小銅錢,為什麼價格差異那麼大?

康熙通寶為清代錢幣,鑄於清聖祖康熙年間(1662年~1722年)在全國共開設鑄錢局二十四處。由於受當時冶鑄工本和錢幣私鑄等問題的影響,每一文康熙錢曾分別重一錢四分、一錢、七分,這樣一來便產生了我們今天見到的大、中、小三種不同重量的“康熙通寶”錢。

同樣是康熙小銅錢,為什麼價格差異那麼大?


咱們老百姓家留下的小銅錢一般為當時流通貨幣,發行量非常大,所以價格也非常低,那為什麼拍賣會經常有上萬的康熙通寶呢?因為那是母錢。

同樣是康熙小銅錢,為什麼價格差異那麼大?


母錢是古時翻鑄大量錢幣時,中央和地方財政所製作的標準樣板錢。母錢作為樣板的用途,可分為三種,即錢樣、雕母錢和鑄母錢。

錢樣是根據錢幣的設計,用錫、象牙或紅木等材料精心雕制的錢幣實物樣板,它的用途是呈送朝廷,供皇帝審定。從嚴格意義上講,錢樣還不能算作錢幣,因為它只作為送審報批的實物圖樣,不能流通。正因為他的稀缺性所以他的收藏價值會很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