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線日記」曹潔:病房裡七旬老人的一句謝謝,讓我瞬間淚目……

「“疫”線日記」曹潔:病房裡七旬老人的一句謝謝,讓我瞬間淚目……

「“疫”线日记」曹洁:病房里七旬老人的一句谢谢,让我瞬间泪目……

小編的話:2020年的這個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面對疫情,商洛眾多醫護人員紛紛主動請纓,投身救治一線,被廣大網友親切的成為“疫”線逆行者。商州區人民醫院內三科護士曹潔,作為商洛第二批援鄂的護理人員,2月2日告別商洛,逆行武漢,投入到當地緊張的臨床救護工作中。2月7日,曹潔在休息間隙記錄了當日的點點滴滴。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通過她的文字,瞭解一下她那一天都經歷了那些事兒?

2020年2月7號,到武漢已經是第五天了,經過休整、嚴格規範的培訓,接下來就是等待下病房的命令。早上接到組長劉老師的電話,告知中午一點進病房,那股子激動的勁兒湧上心頭。“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終於到我上戰場了。掛了電話,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好去醫院要用的東西,然後就在那兒等時間,看著表一分一秒的走著。要求我們12點出發,我11:40就到了大廳,看到車已經在酒店外等候了,一溜煙的上了車,等坐定後依稀能聽到 “嘭嘭嘭”的心跳聲。

「“疫”线日记」曹洁:病房里七旬老人的一句谢谢,让我瞬间泪目……

到了協和西院,跟著院感老師沿著醫務通道進入我們的更衣區,經過嚴格的防護檢查後,隨著老師進入了病區。可能是心裡作用吧,感覺每一絲空氣都瀰漫著病魔,感覺好冷,以至於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跟著上一班的護士進行了交接班。我所管的區域是靠北邊的病房,六個病人,單人單間。有三個病情平穩,體溫也正常,另外三人,一個是瘦瘦弱弱的三十出頭的女性,貧血。一個是精神異常的中年女性。還有一個七十來歲的老爺爺。交班護士說這老爺爺不配合,不吸氧,不做治療,於是我檢查了全身的皮膚,骶尾部約10*10cm皮膚壓瘡,雙足末梢血運差,呈糖尿病足狀,測了血氧65%,我馬上給他帶上氧氣面罩,告知他不能取下面罩,他執拗的打我的手,不願配合。

由於忙於交接班,疏忽了病人們的午飯,於是我立即拿微波爐熱好給一一送了過去。到老爺爺房間,我問他是吃米飯還是豆漿蛋羹,他說米飯,我搖起床頭,找來餐板把飯盒打開,看他雙手不靈活拿不了筷子,我說我來給你喂,他又執拗不肯,非要自己吃,笨拙的手拿著筷子在飯盒裡一陣亂翻騰,終於吃上了一口飯,但是滿餐板和衣服上到處都是米粒,可能是米飯不合胃口,他把嚼爛的飯菜吐了出來,筷子扔到一邊,我拿起紙巾給他清理。

「“疫”线日记」曹洁:病房里七旬老人的一句谢谢,让我瞬间泪目……

“老爺爺,要不我給你熱蛋羹吧?”老人同意後,我以最快的速度拿來蛋羹,他依然執拗的要自己吃,結果手怎麼都不聽使喚,看著眼前的飯吃不到嘴,他很沮喪。我毅然端起飯盒一勺,兩勺,三勺,試探著給老爺爺喂著,並適時的進行表揚,他才安靜了下來,正想著再“哄著”多吃些呢,他卻一個勁兒的搖頭,嘴巴閉的緊緊的,嚷著說“不吃了,不吃了”,我耐心的跟他講“條件”。

“ 要不我們再吃五口?” “不!不!”他的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那我們再吃最後三口咋樣?”他瞅了我一眼,勉強點了點頭,我以最大限度的勺量給他喂下了最後三口蛋羹,耐心的告訴他:“老爺爺,只有好好吃飯,增強體質,才能早點康復出院啊。”

照顧他吃完飯後,我給他的杯子倒了些水,他又開始執拗了起來,非要自己拿著喝,不靈活的手顫顫悠悠的把水杯搭在了嘴邊,又是一半水在嘴裡一半水灑了出來,於是我拿來吸管讓他用吸管喝,“呲溜”一聲,他滿滿的喝了一口,像是喝到了甘甜的雨露一般,滿褶的臉露出了微笑。

在我收起餐板,清理床上飯粒,搖下床頭,放下水杯,協助老爺爺舒適躺下時,他微弱而和藹的問我:“姑娘,你是哪裡人啊?”“我,是陝西的。”“哦,專門過來救援我們的,辛苦啦,謝謝,謝謝!”他顫顫巍巍的合十雙手,向我作揖致禮。我突然也很感動,跟老爺爺說:“現在吸會氧,好嗎?”此刻,他像個聽話的孩子似的,點了點頭,調節氧流量,戴好面罩,戴好血氧探頭,監護屏顯示“SPO2 95%”,我懸著的心終於落地了。

在我忙完轉身走出房間的時候,身後又傳來了他弱弱的“謝謝”,我瞬間淚目,但感覺暖暖的,不再寒冷,不再害怕,心底有個聲音在吶喊:“病魔!我不怕你!病毒無情人有情,我是戰士,我是千千萬萬的抗疫戰士中的一員,守護病員是我的職責,我會和你奮戰到底,直到徹底打敗你!我有祖國和14億人民做堅強的後盾,我有並肩作戰的同志們,我們必勝!”

邁著堅定的步子,我繼續向另一個病房走去…(文:曹潔 旁白:商洛新聞網 陳研)

【“疫”線日記】孫靜:我們取得了第一個“零死亡”的勝利

編 輯:田 芊

總 編 輯:張永罡

總 監 制:黃 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