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期间,他挑担茶叶上北京

在冠状病毒肺炎肆虐的今天,我们这个小县城,从年底到现在一直很安宁,没有出现一例新型肺炎病例,甚至疑似病例都没有,但是昨天晚上微信群里冒出一条信息,大致内容是:高速路口查到一个在周边县市送面条的,测试体温发烧38度多,送县医院检查已经确诊了,送到市医院去了。然后大家就七嘴八舌,嚷嚷开了,大家都有点怕,我也怕。好在不一会儿,又有人出来说,卖面条人经过核酸检测阴性,已经排除肺炎。也许是特殊时期,大家心里还是有点发毛,没有那种虚惊一场后的轻松,甚至还有人说核酸检测不一定准确,关键时刻,疫情似乎逼得普通人都要成为专家了。算了,还是把心放宽一些,等待政府的信息通报,记住:不要传谣,不要传谣!


“非典”期间,他挑担茶叶上北京

在这个敏感时期,人的神经太脆弱了,稍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如临大敌,想起13年前“非典”期间,我们家乡那个叫金竹的小镇就发生过一件很典型的事,那时我还在金竹工作,是真正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金竹是个江南小镇,山清水秀,民风淳朴。2003年的某一天,镇上的老赵起了个大早,其实老赵并不老,只有三十几岁,也不知人们为什么叫他老赵,挑起一担茶叶准备到北京去,大家千万别想起《挑担茶叶上北京》这首激动人心的歌,人家是幸福的人儿去看毛主席,而我们可怜的老赵是去讨生活。金竹是茶乡,漫山遍野都是茶,茶是人们最主要的生活来源,而这几年茶叶市场不景气,茶价偏低而且不容易卖出去,于是老赵就想到外面去碰碰运气,他有一个表哥在北京,他决定到表哥处落脚,然后摆地摊卖茶叶,不信那么大的北京,没有他的一席之地,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他就翻身了,作为一个上门女婿,没有本事实在有点惭愧。

“非典”期间,他挑担茶叶上北京

就这样,老赵出门了,带着妻儿的殷殷期盼,星夜兼程,四天后到了北京。可是命运与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这时的北京城,“非典”盛行,人人自危,按照信上地址,没出过远门的老赵左转右转,好不容易找到表哥的住处,可是表哥已经不在这里了。那时又没有手机,无法联系上表哥,老赵站在北京街口,忍不住老泪纵横,此时他口袋里又没有几毛钱,也不敢住旅社,就在街上游荡了三天,茶叶一两也没有卖出去,饥寒交迫……这时更不幸的事发生了,北京开始封城,周边的车都不通了。老赵一横心果断摔掉了茶叶,偷偷摸摸也不知用什么办法,反正是出了城,因为周边不通车,他就用脚走了二天的路,终于爬上了回家的火车,老赵死里逃生,那个高兴啊,无法用语言叙说……

然而在他的家乡金竹,人们听说他从北京回来了,整个乡镇都炸锅了,人人都恨不得将他赶出去,最后镇政府出面,让他回到湖边的一个孤岛上的老家隔离。第二天卫生院的医生开船去看他,一测体温,高烧38.5度,吓得温度计都掉到地上。很快消息传回到小镇上,人人都知道老赵得“非典”了。当天下午,老赵在医生的护送下,准备到医院隔离治疗。小镇上的人知道老赵要来了,街道两边,所有的门都紧紧关闭着,就像瘟神到了似的,鸦雀无声。老赵走在街上,望着空无一人的大街,气得破口大骂,站在那里骂了整整十五分钟,然而没有一声回应。医院东北角有个制药的窝棚,老赵就被安排在那个偏僻处隔离治疗,每天三餐由他老婆送饭,他老婆倒是很好,每天精心照顾他,没有嫌弃他。

两天后,消息传出来了,老赵的高烧已经退了,体温正常了,不是“非典”,就是普通感冒,路上太辛苦了,担惊受怕,饥寒交迫,体质下降患感冒了。本来应该是个大好消息,但是还有很多无知的人就是不接受这个好消息,认为老赵去了北京就是个大麻烦,不可能没有问题,甚至更搞笑的是,15天隔离期到了,经过体检,老赵一切正常,要被医院放出来回归正常生活了,老赵出来前一天,有人大为恐惧,惊叫道 :

“怎么办啊,老赵明天就要被放出来了耶?!”

我忍不住说:“总不能好好的将老赵关一辈子吧!”

……


“非典”期间,他挑担茶叶上北京

十七年过去了,而今病毒又重来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似乎还停留在过去,没有一丝一毫的变化,恐惧导致过度敏感,敏感又导致判断力下降,判断力下降又导致智商不在线,一有风吹草动便谣言四起,人心惶惶,这是人性的弱点还是自我保护的本能?

但愿新型肺炎早日过去,人们生活在明朗的阳光下,正常生活,正常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