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這些天,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你曉得麼?

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福建政法幹警舍小家為大家,義無反顧地“逆行”在戰“疫”第一線,以實際行動闡釋著對黨和人民的赤膽忠誠和拳拳愛意。

他們是父母、是夫妻、也是兒女,都有自己的家人在牽掛,但面對兇猛的新冠肺炎“巨浪”,他們卻逆流而上,用自己的身軀直面病毒,只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安全。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戰“疫”這些天,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

一通“失約”電話

往年忙完手中的工作,再給敬老院裡的老人們拜個年,年初三就可以輪休回家與家人相聚了,可是他又失約了。與母親的約定還回蕩在腦中,這通“失約”電話,他不知該如何撥出。

战“疫”这些天,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你晓得么?

放下電話,明溪縣公安局夏坊派出所副教導員李時平帶著輔警開始到各村開展疫情防控宣傳。雖然經過防疫管控,街面變得冷清下來,可畢竟是春節期間,村裡的小賣鋪還是聚集著不少人,有的圍著茶桌“吹牛、拉瓜”、有的甚至直接圍著四方桌上“吞雲吐霧、排山倒海”。這不,剛到龍坑村口,李時平就碰上了昨天剛教育的村民。

小陳,你今天又到處跑,昨天剛跟你講少串門,怎麼就說不聽呢?”

“沒有,李SIR,你昨天跟我說了不要出門瞎逛後,我就老老實實呆在家中沒出門,這會正好是出來買包煙呢”

“沒有?你看看你的微信步數都有一萬多步……”

“啊,你也太’賊’了,不敢了,不敢了,保證不出門了”

战“疫”这些天,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你晓得么?

聽到村民的回答,李時平看著微信步數得意一笑,“我可時刻關注著你們呢。”雖然勸說大家要少走動,可他自己倒是天天佔據他人微信運動榜首。“只要能防住疫情,多累都值!”李時平在心中暗暗鼓了一把勁。

多日來,李時平帶著輔警輪番對村民進行疫情防護宣傳,並登記外地務工返鄉人員,勸說村民少聚集、少外出,少串門,更不能聚集打麻將。對不配合的村民,李時平會用網絡上很火一句話“呵斥”——“你們所謂無聊的‘家’,正是我們想回卻回不去的地方!”

在各級黨委政府強有力的領導下、在民警的多次“嘮叨”下,各家各戶均能理解並積極配合公安機關的工作,有的甚至主動將自己的麻將上交各村委會統一保管,為抵抗新型冠狀病毒出一份力。

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街上少了往日春節的熱鬧,顯得異常冷清,轄區敬老院裡面就顯得更加“孤寂”了。這座孤寂的小院,總是觸動著李時平心中最柔軟的地方。每年春節,無論多忙,他都會去看看這裡的老人們。“小李,老周又跑到街上去瞎晃盪了,你得說說他,我們這一院子的老傢伙,都很自覺,就他……”這是夏坊敬老院的“樓長”打電話向李時平告狀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時平拉住老周,“老周,今天早飯吃了嗎?少出去走動,為了大家的安全,你們大家就到院子裡面活動活動,就不要上街了,外面的人也不要進來,大家都要互相監督,你是老黨員了,一定要起帶頭作用。”老周用力的點了點頭,又對李時平豎起大拇指。

战“疫”这些天,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你晓得么?

接著,李時平習慣性的又給每一位老人測了一遍體溫,又再一次重複一遍每天講的“這次疫情並不可怕,只要大家配合工作,跟往常一樣吃好、喝好、休息好,不要上街走動,疫情我們自然會戰勝它”李時平大聲又和藹的說著。隨後,他天南地北的跟老大爺們扯著盡“不著調”的東西,逗得老人呵呵大笑,讓孤寂的敬老院裡增添了些許樂趣……

“戰疫”夫妻的別樣“團圓”

這個春節,泉州市公安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指揮情報中心民警黃文藝和身為南安市公安局柳城派出所副所長的妻子張莉同時接到命令:“全面投入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夫妻倆義無反顧,雙雙參戰,堅守在各自的崗位全力抗擊疫情。原本計劃的一家團圓,變成了一家四口三地分居。

战“疫”这些天,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你晓得么?

時間倒回到2005年,張莉和黃文藝在入警培訓班裡相識、相知、相戀,收穫了愛情,攜手步入婚姻的殿堂,開始了“跨越”兩座城市的雙警家庭生活。

兩人都是獨生子,上有4位老人、下有2個幼孩。張莉的公公經過兩次手術,身體十分虛弱;婆婆身體也不好,一直受到風溼病的困擾,還要照料公公的日常起居生活;張莉的媽媽的腰間盤突出老毛病一直沒有好轉,為了讓雙警的女兒和女婿心無旁騖地投身工作中,張莉的爸爸、媽媽艱難地擔起照料倆孩子的重任。

战“疫”这些天,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你晓得么?

雙警家庭對張莉夫婦來說,更多的是對子女的“虧欠”。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張莉和黃文藝從大年三十至今,依然雙雙堅守在自己的崗位。平常只能通過視頻通話,讓一家人短暫“團聚”。作為一名女民警,即使再堅強,也有她柔弱的一面,視頻中見到丈夫、兒女、父母的那一刻,張莉總是止不住內心泛起的波瀾,眼裡噙滿了淚水。

“我們一家人能同時出現在疫情防控工作崗位上,應該也算是一種‘團聚’吧。”問起這個春節是否感到遺憾,張莉灑脫地說道。而這只是萬千“雙警”家庭的一個縮影,“小家”的理解和堅守,鑄就了“大家”的安寧和安全。

战“疫”这些天,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你晓得么?

“爸媽,今年情況特殊,沒辦法回去團圓,我在泉州祝你們新年快樂、平安長壽!女兒留給你們照顧,辛苦了……”“親愛的老婆,你自己要注意安全,等戰勝疫情我們再相聚!”1月24日是中國傳統除夕夜,豐澤區公安分局後渚派出所民警吳彬通過微信視頻,向遠在三明市沙縣的岳父母和在莆田的妻子陳薇拜年,過了一個特別的新春佳節。

“想不到,這次計劃已久的家庭團聚又泡湯了。”吳彬帶著笑容的臉上透露出幾分遺憾。春節前一個月,身為莆田市公安局園莊派出所民警的妻子陳薇就跟吳彬約好,倆人一起跟領導協調值班的班次,一家人就在泉州團聚好好過個年,圓結婚3年來的夙願。

“好!這次我一定不再食言。”農曆二十八一大早,吳彬特地從泉州驅車到300公里外的老家三明沙縣,將兩週歲的女兒接到泉州。大年三十早上,妻子也從莆田拎著大包小包的年貨,提著女兒嶄新靚麗的新衣,趕來泉州相聚。“接到上級指令,當前防控疫情工作進入關鍵時期,全體民警取消休假,全員上崗備戰防抗工作。”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剛放下行李,夫妻倆就接到了各自單位取消休假的通知。

战“疫”这些天,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你晓得么?

“去吧!我們是警察,就算請假,我們也沒心思過年了。”看著善解人意的妻子,吳彬再次愧疚地說:“對不起,這次又聚不成了……”“大事重要,我們夫妻相聚有的是時間。”夫妻倆商量由吳彬負責將女兒送回老家由老人照顧,妻子則立即返回單位。“怎麼回事?才帶過去又回來了?”面對老人的嗔怪,吳彬滿是歉意:“任務緊急,情況特殊,得讓你們二老辛苦了!”

望著緊緊抱住他不肯鬆手的女兒和鬢髮半白的父母,吳彬的心裡很不是滋味。這一趟回程的路,吳彬感覺特別漫長,一直開不到頭……

“我們夫妻因為工作關係,分居兩地,想要見個面很不容易。”吳彬所在的後渚派出所執勤安保任務重,加班加點是家常便飯。妻子也在派出所一線,夫妻兩經常處於“我在休假、你卻有任務”的情況,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他們將兩週歲的女兒託付給老家的父母照料,一家人三地分居,少有機會相聚。夫妻之間的互相安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對公安事業的熱愛與忠誠,是他們堅守崗位的精神動力。

“爸爸,怪獸打完了嗎?”

結婚5年多,清流縣法院法警大隊負責人劉清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位“不合格”的丈夫和父親。平時工作強度大,又經常出差、加班,照顧家裡兩個孩子的事情一直落在妻子和老人身上。

過年期間,才3個月大的小女兒生病住院,由於當時正處新冠肺炎疫情擴散期,為了防止交叉感染,家人選擇接回還不符合出院條件的小寶寶。

想趁春節假期,好好陪陪孩子的劉清文,還沒來得及享受父女間的快樂時光,就收到了需要24小時“三班倒”值守鄉鎮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一時間,他心裡忐忑不安,既擔心沒辦法陪家人,也害怕家人的不理解。千言萬語如鯁在喉,但手不自覺打出來的卻是“好!沒問題,我馬上到單位集合!”

战“疫”这些天,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你晓得么?

當劉清文懷著歉意跟家人說,單位抽調他去鄉鎮進行24小時值守疫情防控,馬上就要出發。妻子卻堅定地說:“去吧,單位需要你!注意防護,我給你準備東西!小寶我會照顧好的”,岳父岳母也說:“你是黨員,得去!家裡的事你放心,還有我們!”

家人的理解和鼓勵,讓劉清文很感激,但對孩子他選擇了“欺騙”。鄉鎮24小時“三班倒”的值守,對劉清文來說並不算什麼,而每次接到大女兒的視頻,才是他最害怕的時候,女兒不是問他在哪裡,就是要他講睡前故事,無奈之下,他找了各種理由“欺騙”女兒。

有一天,大女兒哭著要爸爸,剛好又輪到他值班,奶奶無奈,只好告訴她,爸爸去打病毒怪獸了,打完怪獸,你就可以可以回家見到爸爸了。

值守完夜班的劉清文,第一時間回撥視頻給大寶,還沒說話,大女兒就笑著說:“爸爸,怪獸打完了嗎?可以回家了嗎?”“很快了,你要乖乖聽奶奶的話,到時候爸爸就能帶你去遊樂園玩了”。

“我知道是因為有人亂吃東西,現在生病了,需要爸爸還有很多叔叔阿姨照顧他。”女兒嘟嘴的模樣,讓熬了一宿的劉清文瞬間笑出聲來。

在福建法院,還有很多“逆行者”的身影,他們默默無聞,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選擇逆流而上,衝鋒一線,用實際行動踐行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

“話嘮”民警的戰“疫”

近期,在廈門市後江社區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話:“勤洗手,多通風,戴口罩,沒事別出門,有事找潘警”。簡單的19個字,卻是轄區話音界裡的定心丸。

战“疫”这些天,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你晓得么?

因為長期以來紮實的社區工作,開元派出所民警潘登猛跟轄區群眾建立了互動良好的感情基礎,不過他還是不放心,從防控疫情開始,他堅持天天下社區,走街串巷。

從最初的面對面溝通,變成現在少見面。變的是溝通方式,不變的是潘登猛的“嘮叨”。作為社區副書記,潘登猛和戰友們每天都在緊張的電話溝通,確保宣教傳導到位。居民們聽到他的聲音就知道:“潘警官來電話啦!”。

战“疫”这些天,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你晓得么?

潘登猛每天還都會在微信群裡提醒一下商家群眾,作出防控指導,每一位群眾也都積極響應。在無形之中,潘登猛不斷重複的提醒與宣傳,漸漸形成了一道防控網。“認識的要多嘮叨幾句,不認識的更要多嘮叨幾句。”潘登猛把這句話牢牢地記在了心裡。

哆啦A夢有百寶袋,我們的潘蜀黍也有——巡邏時,發現一名遊客沒帶口罩,問及原因,對方說買不到,潘登猛便從口袋掏出自己的備用口罩給遊客。他的口袋裡還有體溫計,在走訪入戶時,做好登記、測體溫也是防控疫情的重要法寶。

战“疫”这些天,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你晓得么?

後江社區老舊小區多,人員流動不好掌握,在這疫情非常時期,潘登猛果斷實行封閉管理措施。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措施,許多群眾表示惶恐:“是不是疫情嚴重了?我們會不會有事啊?”對此,潘登猛每天都會在路口闢謠,做解釋工作。而神奇的是,潘登猛的話就像一張通行證一樣,句句深入群眾的心,讓居民安心。

每天要和許多人打交道,同時也要說很多話,為了防止飛沫傳播,潘登猛需要換許多個口罩,可是現在資源緊缺,他想省點用,於是便戴起了兩層口罩:裡面是一層棉質的口罩,可以反覆清洗,外面是無紡布口罩,這個是防止他人的飛沫,也是保護自己。

战“疫”这些天,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你晓得么?

轄區群眾說,聽了潘警官的“嘮叨”, 就吃了定心丸一樣。 但其實,潘登猛最想說的話卻是——面對面地對老婆孩子說:我想你們了......

潘登猛的愛人也是一名人民警察,雙警家庭註定是聚少離多,他和愛人都忙於一線抗擊疫情,兩個孩子就交給了老人。想孩子了,潘登猛就通過手機視頻,他說後方安全他心才安,才能更好地服務轄區群眾。

疫情面前,我們並肩反擊!加油,堅守在戰“疫”關口的每一位政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