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名錄52——白肩雕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名錄52——白肩雕

白肩雕(學名:Aquila heliaca):又名御雕,是大型猛禽。體長73-84釐米。體羽黑褐色,頭和頸較淡,肩部有明顯的白斑,在黑褐色的體羽上極為醒目,很遠即可看見,這是區別其他雕的主要特徵。滑翔時兩翅平直,滑翔和翱翔時兩翅亦不上舉成‘V’字形;同時飛翔時尾羽收得很緊,不散開,因而尾顯得較窄長。幼鳥頭皮黃褐色,背具黃褐色斑點,飛翔時尾常散開成扇形。

棲息於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森林地帶,尤喜混交林和闊葉林,常單獨活動。或翱翔於空中,或長時間的停息於空曠地區的孤立樹上或岩石和地面上。主要以齧齒類、野兔、雉雞、石雞、鵪鶉、野鴨、斑雞等小型和中型哺乳動物和鳥類為食。繁殖從摩洛哥、西班牙、非洲西部和北部至南歐、東歐往東到貝加爾湖、伊朗東北部、印度北部和中國。越冬於非洲東北部和印度,偶爾到朝鮮和日本。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名錄52——白肩雕

1994年被評為全球性易危物種。不常見的季候鳥,種群數量仍在下降且已瀕危。指名亞種繁殖於中國新疆西北部的天山地區。有時遷徙時見於中國東北部沿海省份,越冬於青海湖的周圍、雲南西北部、甘肅、陝西、長江中游及福建和廣東。每年有少量至香港。見“達賁湖自然保護區”。中國各地發現白肩雕的記錄,顯示1994年調查總共在6個地點發現11只次。白肩雕在深圳灣東側的雙子鯉魚山有7只。2005年興凱湖候鳥遷徙簡報記載,發現白肩雕2只。2013年9月在北京門頭溝區東靈山風景區,發現2只白肩雕,一雌一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