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电影作品三观不正,让你无法直视?

娱乐鑫火


一直以来我都不是一个以所谓“三观”来评价电影作品的人。


因为电影中很多东西仅仅用三观来评价的话太武断了,例如《拯救大兵瑞恩》中运用了大量喷血、断肢的镜头,看起来就像是导演为了宣扬暴力,可是如果你真的看懂这部电影的话,就会知道其实它的核心思想是反战,而导演之所以用这些镜头也不过是为了体现战斗的惨烈。


这就是问题所在,看到一个有悖于常理的情节,我们自然而然的想要以“三观不正”批判它,可是应该结合具体情况,有些情节本身就是导演为了突出人物形象而故意安排的,因此在电影里对这些三观不正的内容也是鄙夷的,如果就因为某个镜头而抨击整部电影的话,就有些太武断了。


但是与此同时也有很多电影是从根子上就歪了,它所宣扬的就是错误的价值观,国产青春题材的电影是这种现象的重灾区,电影中所展示的年轻人的生活,不仅浮夸做作,还不切实际,负能量爆棚,因此被大家鄙夷也是在所难免了。


1.《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大致内容讲了一对父母双亡的青梅竹马。男主患癌命不久矣,就为女主另寻良配,女主假装配合实则为了让男主安心离去。该良配是女主的牙医,收入稳定,待人温和,有个谈了很多年的女朋友,男女主共同策反,终于遂愿女主与牙医结婚。不就之后男主去世,女主紧随其后自刎。


看似纯爱故事,实则残害观众,骗取眼泪。尤其受众年龄小,心智未成熟的青少年,他们对爱情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评判就被这部电影的爱情观带跑偏,觉得可以为了真爱害人害己。


2.《小时代》系列



论三观不正,郭敬明的《小时代》就没有服过谁。


赤裸裸的拜金主义充斥着整部电影,原著一开篇就以林萧的视角,以一种羡慕嫉妒恨的口吻,对奢侈品名牌诉说着自己的渴求。在这之后四娘更是变本加厉,描述一个人物时,完全放弃了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描述,而是用这人身上有多少奢侈品来定义。


另外就是电影中一言不合就开始互撕的塑料姐妹情也令人厌恶,基本上这部电影的所有矛盾冲突都靠误会、争吵来体现,还有闺蜜之间的互相背叛,与对方的恋人暗通曲款,就这种东西还打着友情的名义出来骗钱,真的是令人不忍直视。


3.《嫁给大山的女人》



如果说以上两部电影的毁三观在于不切实际的话,那么这部电影最令人寒心的就是它的真实,撕开了遮羞布下的那血淋淋的现实。


2006年感动中国河北十大年度人物获奖人物,郜艳敏。1994年被人拐卖到河北曲阳下岸村,在逃跑和自杀失败后,接受现实成为了该村唯一的女教师。


这件事被拍成一部名叫《嫁给大山的女人》的电影。影片中最大程度的淡化拐卖的色彩,掩盖了其买卖的本质,不仅让被拐人自愿留下,还美化了拐卖者的形象。不客气的说,这部片子是对所有被拐者的二次伤害。


被拐进大山的女人,接受了自己高龄、残障的丈夫,拥抱了自己的新生活。就差没说人贩子用贩卖人口的手段在大山深处散播爱意、建设文明了。


豆瓣2.1分,是对这种扭曲三观的主旋律电影最好的评价。


好的电影改变你的认知,我是芝士说电影,一个影视领域的创作者。如果你喜欢这个回答的话,请点击关注,以后我会为大家推荐更多精彩的电影。



魔法少女芝士酱


“三观”具体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时代变革的太快了,好多电影刚开始的时候刚好处在那个时代的三观背景下,被批评为三观不正,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也会慢慢的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

《左耳》:许戈一个好好学生,因为一个误会,弄的人家一辈子都堕落了,利用黎吧啦的感情,利用白富美的背景,结果一个恶人结局那么安逸。

《古惑仔》系列。当年此片风靡一时,但也有很多人批评电影三观不正,会教坏小孩。不过多年过去,现在看来《古惑仔》其实是一代人的青春,电影里面的兄弟情也确实感动了很多人。

《大话西游》当年星爷此片上映口碑很差,很多人更是批评其三观不正,孙悟空居然谈起了恋爱,还喜欢上了妖精白骨精和紫霞仙子,真是太不正常了。但是多年后《大话西游》中的爱情却成为很多人念念不忘的经典,风靡了整个时代!

《北京遇到西雅图》我是小三怎么了,我无理取闹怎么了。我美,我就是好女人。虽然我当过小三,但最后还会有一个帅气多金的男人来爱我。

《小时代》矫揉造作、拜金、空洞虚无的价值观是和我们大多数人的价值观相背离的。


大猫撩剧


我电脑里有个文件件 就叫三观不正! 里面全是一些违反常理 三观不正的电影

但三观不正 不见得不是好电影 我推荐给你

《火柴人》

片中饰演金光党的凯奇意外的与自己的女儿相遇而让他规律的人生起了巨大的变化,但他却不知道在和他女儿相处的过程中一步一步陷入了「被陷害」的陷阱,最终发现这一切都只是一个局,一个他搭档筹备许久的计划。《火柴人》的结局虽然安排了反派的巨大胜利,但对整体(以及结局)来看是非常合理的作法

《狙击电话亭》

这部电影所要呈现出来的都会荒谬以及城市人际关系的疏离,真要说片中杀死许多人的狙击人并不算反派,他只是透过极端的方式揭露出像柯林·法瑞尔饰演的史都这种人的假面。

一级恐惧


班尼的录影带



七宗罪!


异瞳视界


我觉得电影《撒娇女人最好命》三观不正,让人无法直视。这部影片改编自罗曼夫的情感书籍《会撒娇的女人最好命》,由彭浩翔执导,周迅、黄晓明、隋棠、谢依霖主演。

电影主要讲述了周迅饰演的撒娇绝缘体苦追黄晓明的故事,因为碰上了深谙撒娇之道的情敌隋棠,周迅决定苦练撒娇技术。影片有夸张诙谐的风格,略带颜色的擦边球,来调侃广大男性同胞色迷心窍的死穴。电影利用青年男女中广泛流传的无解技能,打造出一部笑料和感人并存的爱情电影。

这部电影的剧照中,女汉子苦练撒娇绝技追爱的桥段简直堪称一本女人撒娇教科书,而其中台湾撒娇女勾搭男生的桥段则阐释了绿茶女的真面目。不过这确实是一波年度爆笑的喜剧电影,虽然评分不低,但确实三观不正。

怎么说呢,也就是周迅明知道对方有女朋友还去勾引,就算对方的女朋友喜欢撒娇,喜欢作,但又怎样,这也不能作为她当小三的理由。

果然,之后周迅和黄晓明饰演的角色在一起了,也就被称为渣男渣女,就是原配最可怜了。居然还有很多观众还认为这个小三是对的,确实是莫名其妙,奇怪的三观。大家怎样认为呢?记得给小编点赞点关注哦!


渣渣搞娱乐


我认为《后来的我们》再一次刷新了我的三观。现在中国因为婚外情导致的离婚率太高了,跪求广电总局,不要再放这种打着所谓的“真爱”名义堂而皇之的出轨剧,中国的婚姻经不起这种三观不正的电影摧残。

<strong>

剧情简介:十年前,见清和小晓偶然地相识在归乡过年的火车上。两人怀揣着共同的梦想,一起在北京打拼,并开始了一段相聚相离的情感之路。十年后,见清和小晓在飞机上再次偶然重逢,然后再到酒店一起回忆,谢律师就想不通,能让你们回忆的地方大把,咖啡店,图书馆,饭店。

他们见面的那天晚上如果没有遇见朋友,那么发生什么也不得而知。可是无论与否,他们都做错了,错过了就是错过了,破镜难重圆,或许镜子还能修复,却会留下永久的痕迹;可是爱情这件事却是连修复都是不可能的了

<strong>

结婚就是一种婚姻契约,彼此都要有最基本的契约精神,有了老婆孩子,再爱也是过去时也不要纠缠过往,更不应该和所谓的“真爱”牵手拥抱还在酒店住一个房间吧,出轨就出轨,实在没必要打着“真爱”的名义去亵渎“真爱”。

所谓好的爱情就是能在一起好好说话一起好好吃饭一起好好生活,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10年不见见面后就各种迫不及待那是爱情吗?那是偷情!就是自己平淡的生活活腻了想找点刺激,玩点心跳罢了

最后我们变成 爱了很久的朋友 爱了很久很久,是一个青春,还是最美芳华的那几年。有人说,人最难过的,就是突然听懂了一首歌。当听懂了刘若英的《后来》,明白了那“后来的我们”。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这是我对这部剧的看法,真的很感慨良多。


大毛剪辑


细想了一下,“三观不正”的影视剧还是比较多的,为大家推荐几部:

《道士下山》

当初之所以去影院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冲着志玲姐姐去的。

当然,值回票价是肯定的。

范伟和林志玲“男女单打”,王宝强爬梯子听墙根……

好吧,这个“三观”还是比较正的。



最搞不懂的,是王宝强饰演的道士,每每遇到困惑,都要去寺庙忏悔。这不是砸祖师爷的招牌么?

佛家讲究因果轮回,报应不爽;道家崇尚重人轻物,清净无为。两者之间差距有点大啊,不知道宝强是怎么想的……

而且,影片中郭富城与张震之间“纯洁”的感情,乐哥也是一时没看懂!

这是近几年来,我看过的“三观”最不正的国产影片。

《那个男人来自地球》

某些电影最多是“三观不正”,而这部电影,是“毁三观”。

主角的一番“推论”,让人类学家凌乱、历史学家混乱、心理学家自闭、虔诚的信徒信仰崩塌……

人类的想象力非常神奇,让我们可以相信那些也许并未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无限的想象力,伴随着无穷的可能——万一,有些事情真实发生过呢?



《007》系列。

十几年前,我特别喜欢《007》系列电影,每部必看!

但是今天来看,这一系列电影的“三观”还是比较奇葩的。

该系列中的大部分邦德女郎,只是007的附属物而已。

性感、妩媚、妖娆……,似乎只为和刚刚拯救完世界的邦德度过销魂的一晚。

好吧,原谅我想太多了。难道所有的邦德女郎只是007拯救地球之后的“奖励品”之一?

显然,在如今男女平等的社会大环境之下,《007》系列电影中,把女性当做男性“附属物”这一观念,非常“不正”!



结语

其实呢,有些电影中的“三观不正”,只是为了增强影片的矛盾冲突。当然,还有一些电影,是导演和编剧的水平问题,导致整部电影是“真·三观不正”!


乐之者电影


其实很多人说“三观不正”的时候,只是基于自己所理解的三观做出的判断,那么电影作品究竟三观正与不正,该如何看待呢?

先来普及一下何为“三观”?

“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艺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电影作品也不例外。每部电影作品其实都是对“三观”的重构。

这里就举例说明一下,我觉得“三观不正”的电影作品。

一、武侠片中的侠义。

看武侠片的人都喜欢里面精彩的打打杀杀,都喜武林高手们的江湖侠义。

比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比如劫富济贫,他们看似是做好事,其实在当今社会未必合法,是超出法律范畴的。因为不能因为自己武功高强就可以随便杀人,即使是有所谓的正当理由。这些在我看来,就是“三观不正”,因为不符合现实情况。

电影《七剑下天山》中,隐居天山一带的剑术高手为了百姓免遭涂炭,奋起抗争,其实里面的大肆屠杀场面,都是超越现实三观的。

二、超越现实的暴力和社会准则。

暴力是有些电影乐于展现的,这些场景往往给观众带来肾上腺的刺激,产生惊悚的愉悦,但我觉得是“三观不正”的。

这类情况一般在国外影片见得较多,比如《天生杀人狂》、《魔屋》、《索多玛120天》等。

《天生杀人狂》里就有很多惨无人道的暴力、杀人场景。看得令人无比压抑,甚至恶心。

从以上来看,我觉得“三观不正”就是影视作品超越了现实,甚至有一些只是为了顺应大众的娱乐心理,所以令人觉得和现实不同,其实那是理想化的现实而已。

这就是我的看法,你有何见解?请留言互动,关注视界雄风,祝您好运!


大雄讲电影


很高兴回答问题

说到三观不正的电视剧或者电影,个人觉得还真不少。

从电视剧的里我觉得2019年热播剧中《芝麻胡同》多少还有点三观不正的表现。这部剧主要讲了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沁芳居酱菜老板严振生从小被他爹过继给了舅舅,由于是战乱时期,严振生的哥哥给酱菜馆去进黄豆,路上被国民党士兵给打死了,这就产生了,严振生他爹要让他在取一门小的,给家里传承香火。

作为2019年的热播大剧,现在都是讲究人人平等的社会,而剧中编剧所设想的剧情完全是颠覆了现代人的三观。

剧中表现的封建糟粕很是严重,剧中严振生老婆竟然帮着丈夫找小,而且老爷子完全是大男子主义,可以训斥任何人,剧情中老婆帮丈夫找完小后,还上演了一幕爱恨情长,折腾的死去活来,最后还搞了个姐妹情深,剧中丫鬟胆大放肆,随意结婚恋爱,最让人觉得过分和三观不正的是,严振生的大老婆竟然还跟下人生了一个女儿,都2019年了,这种所谓的剧情真可谓是颠覆三观。存在着严重的三观不正。






麦子小剧场


“三观不正”中的三观,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随着时代变革,曾经一些被认为是“三观不正”的观念,如今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

在电影届,也曾出现过一些“三观不正”的电影,它们大多有着前卫的思想,和超越同时代电影人们的拍摄风格。而在当时的普遍的“三观”下,这些影片大多被扣上了“三观不正”的帽子,但如今,它们却成为了经典。

[日落黄沙] IMDb:8.0 / 豆瓣:8.3

作为好莱坞百年百部经典作品中的第80位,[日落黄沙]可称得上是西部片经典。

故事讲述抢劫失败的绑匪派克,在面对险境时,和赏金猎手桑顿,印第安青年安琪间所发生的利益纠葛。

两个半小时的片长,不仅充斥的抢银行、火车逃亡的重头戏,其百转千回的故事,也让影迷们大呼过瘾。

但在影片刚刚上映时,[日落黄沙]却遭到了影评人的口诛笔伐。

一切只因为,影片和观众看到了传统西部片,差距太大了。

以往的西部片中,主人公往往有着优秀的品德,高尚的情操。他们更像是西部片中的正义英雄,在乱世中捍卫着尊严和正义。

但在[日落黄沙]中,没有一个好人。

影片开场每五分钟,主人公便开始大开杀戒,当时的影评人看到这段镜头时甚至感言,“暴力的无法继续看下去”。

片中,暴力与背叛的桥段频频上演,传统西部片中单纯的正义和邪恶在[日落黄沙]中不复存在。

除此之外,影片中的暴力元素比比皆是,从前文中提到的片头枪战,到主人公们反目为仇,暴力是促使影片发展下去的唯一动因。

虽然被批无数,但[日落黄沙]凌厉的剪辑和超前的影响,早已被公认为西部片中的经典。

其高速剪辑和慢镜的使用,更被成为是“暴力美学”的鼻祖。

吴宇森、昆汀·塔伦蒂诺等大师更是直言,自己的镜头灵感均取材于[日落黄沙]。

于此同时,曾经被批太“阴暗”剧情元素,如今早已成为了西部片的标配。比如《西部世界》和《赴汤蹈火》。

从令人病垢的“毁三观”烂片,到如今的“暴力美学”经典,[日落黄沙]不仅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还得到了应有的影史地位。

帝国的毁灭 IMDb:8.2 / 豆瓣:8.7

一部由德国详细讲述希特勒生命中最后12天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它是德国人拍的。

片中,希特勒被最大的去符号化,全片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呈现了这位暴君的最后人生。

影片一上映,正义不绝于耳。

在颠覆性质的描写背后,观众普遍认为,影片有过于美化纳粹的行为。

面对如此争议,影片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却表示“作为电影人,我们向当年的受害者展示的不是一个魔鬼,而是一个人。我为这部电影感到自豪。”

随着更多正面评论的出现,影片口碑也完成了180度的大反转,不仅获得了当年德国电影届最高奖巴伐利亚电影观众奖,还拿了奥斯卡提名。

时至今日,[帝国的毁灭]仍然是位数不多描写希特勒的作品之一,它在德国电影史的地位,早已成为公认的经典。


富贵险中求O


《我唾弃你的坟墓》为什么选这部电影,有人觉得主角做的对呀没毛病,难道人就要被欺负吗?但是这类影片给人没有尽头的感觉,就是世界坏人不完的,坏人可能是一个念头、一次选择,我们要解决的是哪些不能被渡的人,他们该下地狱。那么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呢被人伤害了怎么办,这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问题,只有提出来一起想办法,对于报复这种手段也许只能是一时爽快,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解决不了被伤害的心灵创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