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辦公,是被疫情陰霾籠罩的企業,避免破產最便捷的方法嗎?

“爽”到沒盡頭的假期,“衰”到破產的企業主。

2月3日開工,到現在已經有兩天,兩天的時間裡,在家裡嘗試了遠程辦公,一點看法,簡單聊聊。

2019年年底,突如其來的這種疫情,蔓延到2020年年初,全國各地紛紛延長假期,延遲上班,延遲上學,延遲···

有些地區延遲到初九,有些地方延遲到2月10日,聽起來,好像很爽的樣子,前段時間微博上有一個熱點話題,“加入給你一個屋子,裡面有手機、電視、Wi-Fi、水、食物、但就是不能出去,你可以待多久?”

好多網友的答覆是一輩子!沒成想,2020開年,就成真了。工作後,從來沒有過這麼長的春節假期,好似回到上學時代。

當然這也都是過去的話題了,到這裡,畢竟還是社畜,還是需要工作,賺錢,養家餬口的,一天不工作,臣妾做不到啊!渾身難受,在家裡待得都快發黴了!

因為疫情還在肆虐,所以各大單位,紛紛出臺了遠程辦公的安排!

喲呵!

很厲害的喲!以前只聽說過遠程辦公,但從未經歷過,多數人想象中的遠程辦公,應該是舒舒服服,想幾點上班幾點上班,想幾點睡覺幾點睡覺的,但事實上真如此麼?

你瞅瞅朋友圈裡,昨兒一開工,各大朋友頭條都是,“今日已開啟線上辦公狀態,歡迎來撩!”···

一片欣欣向榮啊!


遠程辦公,是被疫情陰霾籠罩的企業,避免破產最便捷的方法嗎?


那我的辦公狀態是怎樣的?

我所在的公司,也開啟了遠程辦公模式,我成功的開啟了自己的遠程辦公旅行。

我能想象到的遠程辦公,應該和我每天晚上,回家加班是一樣的狀態,開著電腦,打著電腦,腦袋裡蹦出靈光,一頓編寫,完成工作。

<strong>所以我簡單將自己在家裡的工作臺做了改裝,本來就有一個分屏,作為額外生產力的配置,另外公司的電腦限制比較多,不能登陸微信,有些工具也用不了,沒轍,只能同時開啟我的Mac,連著微信,還有一些必要的工具,開啟遠程辦公模式。

我自己喜歡用的幾個工具,在這段期間,全部開啟了免費使用的特權,比如石墨筆記、日事清、幕布等工具,開啟遠程辦公,在溝通部分事情的時候,非常好用。

遠程辦公的,我不可缺少的工具有以下部分:內部通訊軟件、內部OA網站、微信、日事清、搞定設計、135編輯器、wps文檔、郵箱!

<strong>大多數工作為腦力工作,為了減少腦力負荷,使用一些工具是非常必要的。

兩天下來,我的感受是非常不錯的。原來是真的爽,因為你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自己協調自己的重要事情,用最快的時間,完成當天的任務,剩餘的時間,可以用來做提升自我的事兒。

所以,今兒,我也來聊一聊遠程辦公的看法。


遠程辦公,是被疫情陰霾籠罩的企業,避免破產最便捷的方法嗎?


遠程辦公是新熱點?有啥新鮮的?

遠程辦公,隨時今年的肺炎疫情的蔓延,而逐漸火起來,會有好多媒體,開始吹捧說,“遠程辦公獲獎成為許多人的工作形態!”、“遠程辦公,將是新創業熱點!”···

但究竟是還是不是呢?你說不清楚,我也不能做確認的答覆,畢竟市場和需求,到底怎樣,咱不是諸葛亮,沒那三招!

<strong>那遠程辦公,還有啥新鮮的麼?

時間上在國外,這種工作形態,還真不稀奇,因為人家多數人本身就這個工作狀態。

“外包”實際上就是一種遠程辦公形式,還有一種形式叫數字遊民,聽過嗎?就是揹著包可以到處旅遊,需要工作,只需要找一個咖啡廳或者Wework共享辦公的地方,連上Wi-Fi就可以辦公的狀態。


遠程辦公,是被疫情陰霾籠罩的企業,避免破產最便捷的方法嗎?


Wordpress可能也有不少人知道,這個網站在招募一些工作者的時候,就屬於這種狀態,不需要你到哪裡固定上班,隨時隨地,找地方遠程協作就可以。

另外還有些大牌公司,像Facebook、Google等,都有自己的遠程辦公通道,員工每年都可以有自己的在家辦公時間,有需要只要給公司提交申請就好了,方便的很。

半佛仙人的文章裡,提到的另外一個例子是Automattic公司,不需要通勤,沒有KPI,沒有dress code的遠程辦公。公司的員工分佈在全世界62個國家,說80種以上的語言,但所有的工作全部都是線上溝通完成。

並且還有遠程辦公補助,讓他們可以去全世界任意地方的聯合辦公場地,或者去星巴克或者其他咖啡廳,而咖啡則是由公司買單。

達到這種狀態,那豈不是爽翻天?當然了,這是別人家的公司,瞭解瞭解就好,想要這麼幹,你還不一定能承受得了。

近些年,圍繞遠程辦公的業務,展開創新和創業的公司也不少,大巨頭們也在紛紛參與,社交頭把交椅的騰訊,早在2016年4月,就推出了企業微信,對面的阿里也不甘示弱,在2014年成功以釘釘圓了社交夢,而近兩年發展起來的字節跳動,更是在2019年推出了自己的企業辦公軟件飛書。

各大公司在紛紛開展遠程辦公的計劃時,這些工具不得不說就成為利刃,用好它,可以獲得豐厚的收益!


既然遠程辦公是熱點,我認為有以下優缺點:

遠程辦公,對於工作確實有幫助,但優缺點也是明顯的。

<strong>對企業管理者而言,有這麼三點:

第一:節省辦公費用。

你想啊,如果全部都以遠程辦公的狀態上班,公司首先減少的是一筆辦公場地的租金費用,其次是公司的水電費網費等,另外還可以減少人員構成,費用大大的降下來。

第二:可以有更多人才可選擇,優化人員。

因為不受辦公場地的影響,公司的人才選擇範圍就可以更大,可以優中選優,即便是不在同一城市,也沒問題,遠程辦公,協作辦公就好了。

第三:特殊時期,減少公司損失。

這應該是公司老闆或者管理者最重視的部分,就比如這次疫情的爆發,因為外部環境原因,不能按時開工,工作就要延後,延後的問題就會造成大量成本增加。

看看近期不斷爆出的企業消息,因為無法按時開工,虧損額會隨時間的推移不斷擴大,最終面臨的可能就是破產倒閉了。


遠程辦公,是被疫情陰霾籠罩的企業,避免破產最便捷的方法嗎?


<strong>對個人而言,也有幾點好處:

第一:減少了通勤時間,增加了可利用時間,可以住的更遠,降低生活成本。

住,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輕人,被迫一定要接受的,想要住的離公司近,可成本高,住的遠,但上班來回時間長。如果實現了遠程辦公狀態,就能夠解決上述問題,並且如果能夠充分利用這節省的時間,可以提升不少個人能力。

第二:自由度高,效率也會更高。

當然,這裡是建立在自己有強大的自律能力的基礎之上的,因為遠程辦公的好處在於,你按時按點完成了當天的工作任務,其它的時間,可以拿來做自己的事情,也就是工作靈活度較高,只要不耽誤銜接者的工作進度,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計劃走。

當然了,說的好處再多,對於企業和個人而言,都有劣勢,比如企業管理者會感覺,不方便管理、溝通不方便,不順暢、缺乏控制感,而對個人也容易發生墮落、工作生活分不開的狀態。

即便是在固定場所上下班,也容易發生這些事兒,但發生的幾率總還是要比遠程辦公的形式下要低一些,不然你看,國內數一數二的頭部大公司,都還要必須安排回總部開會呢。

那難道沒有解決之法嗎?

有,肯定是有的,但得看對誰了。


遠程辦公之痛點,工具解決?

對於工具論的工作者而言,他們相信,好的工具在手,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最早期,郵件的推廣使用,就可以視為遠程辦公的工具雛形,為什麼現在用不起來?

郵件,坦白講,在之前小企業裡工作時,用的時候確實少,用不到多少需要發郵件解決的事兒,沒那個習慣,也沒有那個要求,所以還是習慣使用即時通訊軟件,比如常見的QQ、微信、企業微信、釘釘、飛書···等等,又方便,又快捷。

(這裡稍微插一下子,郵件的職場禮儀,還是要認真研究一下,畢竟,郵件是經過深思熟慮後,寫下的內容,作為不可撤銷的備忘存檔,發給相關同事或領導,措辭還是要有研究的。)

當然,也有不少針對管理者使用的工具,像tower、teambition、日事清等,都是不錯的協同辦公工具,適合些項目類型工作規劃和管理,甘特圖、日程進度等,清晰一目瞭然,對管理者而言,是不錯的工具,也能釋放自己的緊張程度,不需要挨個人追問。


遠程辦公,是被疫情陰霾籠罩的企業,避免破產最便捷的方法嗎?


<strong>工具,都有了,但為何還是無法實現遠程辦公?

工具的優勢,肯定是有的,畢竟工具在設計時,一定是充分採納了使用者的需求,分析後給出的產品設計,從某種角度上而言,是完全滿足遠程辦公要求的,之所無法推進下去,是因為多數人懶!

懶得研究新工具使用,懶得更換辦公工具,懶得去熟悉新的管理模式!

這是一種通病,喜歡沿用老東西,不用多說,你品,你細品!

習慣使用老工具,微信、企業微信、QQ等,這些工具,坦白講,用於短期的工作跟進,還是比較方便的,比如有工作安排,直接拉一個群,群裡反饋下任務背景、規劃和待辦事項,然後就去幹了。

但如果是一些長時間要追蹤的項目,比如一個大項目的啟動、策劃、籌備、到落地,群就很尷尬了,因為這期間一定設計非常多的文檔資料、圖片資料,時間一長,群消息自動清理,可能群都沒了,更別說文件過期或者不見了,尷尬的要死!

再比如說開會這件事,多數人可能會想到,遠程開會,一定會有人靜音,然後幹自己的事兒,不認真聽的,但仔細想,線下的會議就沒這個問題了麼?

超過10個人的會議室裡,基本都會存在該講的講話,該在下面玩手機的玩手機,本質上跟遠程會議沒什麼不同,只是所處的狀態不一樣而已。要我說,我就建議,開會不要超過5個人,人越少參與感越強,討論性越高,達成的結論越快。

這就是現在大多數的習慣,不愛研究。

擱我這裡,還不太一樣,我就愛研究新工具,工具越漂亮,越愛研究,當然也有不好,就是研究不透某一個工具!

當然了,喜歡研究是好事,如果你還能有自律能力,那就更好了,遠程辦公這事兒,熟悉起來也不難。


遠程辦公,是被疫情陰霾籠罩的企業,避免破產最便捷的方法嗎?


改如何做好遠程辦公的準備?這三點助你一臂之力!

對於想要開啟遠程辦公的狀態,有幾點,我個人認為有幾個關鍵點:

第一:辦公儀式感。

啥意思?

雖說是在家辦公,或者去星巴克或咖啡店,都是要工作的。雖然跟之前,早起出門,梳洗打扮去公司有一點差別,但不能因為遠程辦公,不見同事了,就少了一些正常的工作習慣。

個人形象。

即便在家裡待著,也得正常給自己梳洗,衣著整齊,才會有工作的感覺,不然穿著睡衣拖鞋,在家裡待著,仍然會給大腦一個錯覺,認為自己還在休息。

工作環境。

既然是自己安排自己工作,又是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辦公,何不給自己安置一個心儀的辦公環境呢。

書房、書桌、電腦、分屏、鼠標、鍵盤、或者放點輕鬆的背景音樂,安排好家人,規定時間不要來打擾···這些基本都是在家辦公的必備部分。

工作作息時間。

早睡早起,應該是常態,跟過往正常上下班的作息時間,應該保持一致,不應該太晚起床,或者熬夜,不然白天在家工作的狀態一定會受影響,工作時間也相應會有影響。


遠程辦公,是被疫情陰霾籠罩的企業,避免破產最便捷的方法嗎?


第二:任務模塊化,時間規劃細緻點。

日程表,最好給自己制定一份,時間起點從原來出門上班的時間到下班回到家的時間。

比如早7:30出門,晚20:00到家,那麼就安排7:30-20:00的時間,正常上班時間之前,屬於自己的個人時間,可以用來做工作以外的事情,比如讀書、寫文、學習英語、聽聽廣播、看看跟工作相關的資訊等,用於個人自我提升。

工作時間之內,按照既定要求,將所承接任務做好劃分,按照SMART原則做好規劃,按時按點,完成既定任務,並做好反饋和驗收。

早晚會,是一定有必要的

早會公佈自己當天要完成的工作內容,晚會來回顧當天的完成情況,並和團隊共享,找出不足之處或者需要改進的部分,提升質量。

驗收和彙報這塊,一定要有計劃

遠程辦公的一個劣勢,在於管理者在遠處,不知道當前團隊成員工作狀態如何,就好似光桿司令一樣,而隊員的持續反饋,會給到管理者安全感,當然本身這也是應該要做的部分。

關鍵是如何做好彙報工作,一般而言,彙報工作,要隨時報告工作進度,即便是有管理者工具,比如teambition、日事清等工具存在,也還是可以增加口頭溝通的頻次。

當你承接的項目有了階段性的成果,及時反饋,說不定在彙報的時候,又發現新的問題,可以繼續改進。

在做整個模塊規劃完成結果的彙報時,要做好主題提煉,按照模塊化的要點去溝通,避免管理者聽的一頭霧水,還不利於自己的成果展示。

遠程辦公,是被疫情陰霾籠罩的企業,避免破產最便捷的方法嗎?


第三:統一所有標準。

統一的背後,就是為了減少溝通成本,避免因部分事項不統一,導致扯皮之事件發生。

有一句話說的非常有意思,你不要把自己的智商拉低到跟傻逼的智商一樣,再來溝通。

話糙理不糙,高效協調的團隊,必備的一個優點就是底層思維一致,在講到某一個觀點是,不需要多解釋背景,就能快速瞭解,這就是統一的優勢。

回到統一,首先要統一的是各項工具。比如要用郵件就全部用郵件,備忘所有工作記錄以及結果;比如要用teambition安排任務和規劃自己的任務,就全部都用,所有的工作細節和相關工作產出,都在同一位置,便於管理和產看。都是為了減少溝通成本和撕逼成本。

(插一句,網絡上的小段子,你去搜一下聊天記錄“年後再說”,看有多少條。)

再有要統一的是彙報時間。前面提到的早晚例會,都是出於這個考慮。

另外就是結果要求要統一,因為遠程辦公,大家都處於分散狀態,對於任務結果的統一認知,額外重要,提前溝通完了,按部就班幹就是了。


遠程辦公,是被疫情陰霾籠罩的企業,避免破產最便捷的方法嗎?


遠程辦公,更有可能是對未來能力的一種能力測驗!

在這次特殊情況的背景下,遠程辦公,也是在特殊情況下,趕鴨子上架,適應遠程工作模式,也算是工作模式的升級。

而各大企業的第一次“危機環境下辦公能力”模擬考試的成績如何,只能在這次危機過去之後,再回過頭來看。

linkedin有篇文章裡提。

在Buffer的一次研究裡發表了題為《遠程辦公現狀》的報告,其結論是:99%的受訪者希望以某種形式,進行遠程辦公,而在年輕一代中,利用遠程辦公的人比老一代高28%。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這也是未來的一種趨勢,至於最終能實現到怎樣的程度,都取決於自己。

公司的形式,以後可能會變成沒有既定工作場所,部分工作外包,無時無刻都可以工作,在哪裡,反而不重要了。

不能適應本次工作模式升級的公司,抱著老的固定場所集體辦公的公司,也許會因為錯失機會,無法適應變革而被淘汰,而對個人而言,無法使用遠程辦公,在未來也許就成為第一批被優化掉的人!

所以,即便不開工,也不讓自己沒事做。

保持自己時刻處於工作狀態,保持腦力勞動頻率,對生活、對你,都是一件好事!

因為只要腦袋活躍,不管怎麼變革,你都能跟上腳步,而不悲淘汰!


-end


文有點長,寫的時間比較久,如有喜歡,能夠幫到您理解,不妨給個紅心,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我是漂叔,專注職場和讀書,喜歡寫文,如有共同志向,不妨加個關注,一起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