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直20能否取代直8?

巨蟹座大王


直20和直8完全是两个量级的直升机何谈取代之说?完全取代是不存在的。


▲网传正在测试的直

20通用直升机

直20是我国正在研发的第一代10吨级通用直升机,在外形设计上参考了美国黑鹰直升机的气动布局。采用并列式驾驶舱布局,机身大量使用复合材料,重量更轻、机体结构强度更高。可搭载13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同时具备较强的外吊能力。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可以改装成武装运输型、搜集型、舰载反潜型等诸多型号,作战使用环境多样、多用途性能更加出众。

直8直升机是我国依据上世纪90年代引进的法国SA321直升机仿制发展而来的13吨级多用途直升机。广泛装备于解放军陆海空三军,衍生出诸多改进型号,已形成直8直升机家族。直8直升机至今是解放军主力机型之一,主要用于机动兵力和作战支援。
▲直8最新改进型已装备部队形成初步作战能力

直20服役可以有效解决解放军航空兵两个方面的迫切需求。目前陆航部队高原作战任务主要由引进俄制米171E直升机承担,米171E高原性能虽有所提升,但与引进美国的S70黑鹰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直20可有效缓解这一问题;其次海军近年来取得井喷发展同时面临着缺乏中型舰载直升机的尴尬场面,国产直9C/D和俄制卡28太小性能不足,直8舰载型又重量过重一般军舰无法携带,急需类似直20这样10吨级舰载直升机。

目前,直8是陆航部队运输主力机型,具有飞行性能好、使用寿命长、飞行安全、操纵简单以及使用维护方便等特点。可以快速向战场投送兵力,其26人的载员数量是直20不能相比的;此外,直8最新改进型进一步将载员人数提升至30多人,续航力达到1000公里,同时装有先进电子设备,具备复杂气象条件下全域飞行能力。
▲直18大型直升机


直20虽然载员人数不及直8系列,但其外挂吊运能力要优于直8系列。其装备的1600千瓦国产涡轴发动机为高原使用和外吊提供可靠保障。

综上所述,直20高原性能、外吊能力和通用性较为突出,直8系列作为大型直升机其运载能力、续航能力和使用性价比更高。两者各有优劣,同时又优劣互补,形成高低搭配是最终的结果,谁也取代不了谁!直8的后续改进还讲将继续,未来直8宽体型号也会加入解放军行列,至少在中俄联合研制的40吨级重型直升机2032年投产以前,直8的家族还会壮大。
▲航空工业直升机总师吴希明接受采访时透露重型直升机相关情况


鹰鸽分析


我国正式发力直升机,在2010年前后,计划论证,因缺乏合适的平台堪用,是以将直-8成功升级做直-18,正式迎来直升机工业大发展,军民两用,走了一条军用融合的路子,这一步走得稳而坚实。打造出直-18,终于可以上马一款真正三军通用的型号,这便是我们面前的这架直-20,它不大不小正合适,陆海空三军通吃,现正在密集地试验当中。有人觉得它长得有一点象“黑鹰”,可是细审之下,差别还是蛮大的。世上十吨级,多型多款,不是这个像那个,便是那个像这个,这事确实难说,大家说像就像吧,我们没有功夫闲扯,成功便是王道。谁要非抬这个杠,那么,美军“黑鹰”装备都快四十年了,谁倒可以仿造一个试试?可见模仿的帽子戴不到我们头上,请我们自己也莫要捡顶帽子就戴到头上,这样未免太低估了自己,也太高看了他人。

★直-18大有用场。2018年,有了直-18宽体,第一次无限接近AW101“灰背隼”,可干更多的活儿,陆军利用身宽身胖的特点,可装载一些特殊装备。海军用于航母和两栖攻击舰,利用三发安全性高的特点,用于反潜、预警和人员运输等,也深自赢得海军喜欢,如图,国产航母海试,它是第一个完成在航母起降的机型,现在装备数量正在扩大,不过,魂舞大漠的看法,还远远不够,少说也得400架,似乎才能满足基本需求。直-18是我们按照四代直升机标准改造而来的,现在的它,可以说完全不同直-8,具有了非常出色的性能表现,开上高原,下了海,一度还参加美国总统专机竞标了呢,这正是我们技术自信的表现,至少世上现在还没有这样一款十吨级能冲上珠穆朗玛的峰巅。

★直-20会装备非常多。见之美军“黑鹰”,四大军种至少有3000架的样子,尤其是陆军,占据了绝大部分。海军上舰,用得也相当得心应手,体积不大不小,非常适合上舰部署。我军要完成陆军飞行化的使命,仅靠300架米-17,可以说完全不够,直-20成熟以后,会拥有一个非常不错的数量,大致当在2000架以上。用于前沿突击运输,通信干扰,特战突击,医疗救护等,具有非常宽阔的使用前景,与直-18任务并不因个别用途重复,而发生冲突,相反二者相辅相成,大有妙用。用于民用,正是急缺的型号,在国际市场最是畅销,搞不好我们还能挣点小钱钱呢。当然这是后话,三军之望直-20,如大旱之望云霓,也多年,一朝实现,投入批量生产,五年之内能满足军方使用,就不错了。

★未来发展。美国抓捕本拉登,现场留下一架坠毁的直升机,尽管被炸得面目全非,经过鉴定,可能是隐身型黑鹰,传唱一时,不过,多年过去,至今没有明确消息.当年美军打造“科曼奇”,投下重金,搞之多年,却戛然而止,原因在于作战半径区区200千米的直升机,搞隐身难说有什么意义。还有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正在装备的MV-22,它的前途也具有不确定性,ch-47“支努干”在阿富汗坠落,教训深刻,重型直升机执行前线运输任务,随着单兵防空导弹的发展,天空正充满危险,何况这种装载几十人的直升机呢?因是现在的美军不为AV-280所动,对隐身也变得漫不经心,在可见的未来,10吨通用型号,还是三军通用主力。中国打造直-20,堪谓生逢其时。


魂舞大漠


不存在直-20取代直-8的问题,因为他们是两种不同级别的直升机。直-20是一款10吨级通用型直升机,是我国未来三军发展的主力型直升机。而直-8是属于我国发展的13吨级的运输直升机,两者之间的级别不同,也意味着它们的用途不同。两者之间不存在着替代的关系,只能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直-20直升机

最近“航空工业直升机所”公众号一篇文章显示,2018年直-20海军舰载型直升机已经成功首飞,直-20向海军型发展已经被落实。那么直-20未来的通用化道路只会是越来越清晰。目前,对于陆军和海军来说,对于通用型直升机的需求是相对迫切的。虽然我们拥有米-8米-171这样的10吨级左右的运输直升机,但是这毕竟是引进俄罗斯的,这些飞机最早是在90年代初引进的,到目前已经有30年以上的服役时间。我们陆军也急需下一代同级别的直升机,用以替换逐渐老旧的直升机。


米-171
直升机

我们的海军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海军目前装备的直九直升机只是4吨级,远洋的弊端显而易见。直-8是,13吨级的直升机,一般的驱逐舰根本无法搭载,只能在两栖登陆舰上起降,严重的限制了使用范围。而我们所引进的卡-28直升机,其高大的机身,和巨大的机库,都存在着众多的弊端。那么海军也急需一款十吨级的通用型直升机,用以执行远洋的作战任务。从,航空工业直升机的公众号上,看到了直-20海军版本的首飞成功,也预示着海军即将接收直-20。



而直-8作为引进法国“超黄蜂”的国内仿制版,在海军的大型战舰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直-8作为一款13吨级的运输直升机,我们国家已经对其进行了多种改进,包括其升级版的直-18预警直升机,目前都已经配备在我们的航空母舰之上,在海上可以执行舰载预警能力。而机体更宽的直-8L也会让直-8拥有更多的用途。
陆航的直-8L


而同样作为13吨以上的直升机,在负担运输任务时,直-20还是无法比拟的。尤其是在航母编队中,通过901综合补给舰上向航母进行垂直补给,还是直-8这样的大型运输直升机更有效率,直-8的作用不是直-20可以替代的。而且我们新型的直-8改进型也在研制和生产之中。而最新改型的直-8G据称已经达到了17吨,几乎很难看到“超黄蜂”的影子了。未来新机型的发展,在以后完全可以替代可以退役的直-8直升机。
直-8宽体飞机

所以,直-20是负责10吨级直升机这块换装任务的,而直-8是执行13吨级运输直升机的任务的。直-20替换的是米-8、米-171、直-9C、卡-28这类的直升机,而直-8被替代的是其升级改进的版本。两者之间没有替换的关系,同时也在执行着不同的职能。


淡然小司


直20是通用直升机,而直8是运输直升机,两者的交集较少。

直升机一直是我国军工较为薄弱的领域,而随着我国陆军现代化的推进,陆航部队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在需求的牵引和充足的投资保障下,我国直升机行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一批先进机型生产服役,包括本文要讨论的直8和直20系列。

上个世纪70年代,为了保障洲际导弹向太平洋方向的试射(718工程),海军从法国购买了14架SA321“超黄蜂”舰载直升机。80年代,国家决定对SA321进行仿制,这就是直8项目。与SA321一样,直8是一款起飞重量为13吨的3发直升机,最大载重量在4吨左右。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经费水平有限,直8项目虽然取得了成功,但是直8的生产量一直不大,20多年来只生产了不足百架,主要在陆航作为运输直升机和海军做远程搜救直升机。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直升机研制水平的提高和部队的需求,我国对直8系列进行了一系列改进,提高国产化率和各型性能指标。

直8G是对直8的深度改进型,外观上来看取消了船型机身,因采用了新型雷达,机头也重新设计。直8G采用了3台加拿大PT6系列涡轴发动机,动力性能大幅改善,提升了在高原地区的性能指标,可以搭载600公斤载荷实现8000米的最大升限。直8G也成为我国新锐组建的陆航旅和空突旅的主力运输直升机。

作为一款以人员和装备运输为主要任务的直升机,直8的性能并不理想,最主要的缺陷就是机舱宽度和高度不高。直8系列的机舱演习SA321,最大宽度只有2.4米,虽然可以运载一个步兵排,但是无法运载车辆都装备。即便是尺寸娇小的“山猫”全地形车,直8G也是只能以外部吊挂的方式进行运输,效率低、安全性差。

直8L宽体机是直8系列的最新改型,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扩大了机舱尺寸,最大宽度由2.4米扩展到2.8米,而且用外部邮箱代替了机舱地板下的内部邮箱,机舱高度也提升了。5米左右。直8L作为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最重要的运输直升机,无论是人员还是装备运输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起码可以在机舱内装进山猫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直8L就是中国缩小版的CH-53。

直20则是我国未来最重要的通用直升机,在陆航和空突旅中负责搭载步兵执行空中突击,在海军中则要装备在驱护舰只上作为反潜/搜救直升机用。

与直8源自SA321一样,直20的渊源也是来自于一款进口的直升机---10吨级的美制UH-60“黑鹰”直升机。黑鹰直升机是世界上性能最好的通用直升机,历经40多年生产了5000多架,还在持续生产、改进中,可见其整体水平之优秀。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为了提高在青藏高原的运输能力,引进了24架黑鹰。一段时间以来,黑鹰是唯一能在青藏高原可靠执行任务的直升机,指标满足3个6---载荷600公斤、航程600公里、最大升限6000米,这也是后来我国高原型直升机的基本性能指标。

黑鹰直升机如此牛X,中国军方爱不释手,早就动了仿制的打算。但是即便是一款诞生于70年代的老飞机,其技术水平也不是孱弱的中国直升机工业能上手,这一拖就拖到了2010年前后,中国才在黑鹰的基础上研制直20。

虽然直20是妥妥的自主研发,但是你要说它没有借鉴甚至抄袭黑鹰,那也不客观。两者的尺寸和整体布局基本一致,但是直20的机舱更肥大一些,这说明中国对直20的要求,除了要执行黑鹰那样的空中突击任务外,最好也能多拉一些---毕竟,中国陆军直升机数量只是美帝的十分之一,直升机最好一专多能,艺多不压身。

除了在陆军中执行空中突击运兵的任务,直20还要上舰作为我国下一代舰载直升机。目前我国的舰载直升机以4吨级的直9为主,在执行反潜任务时,反潜设备、武器的搭载能力太差,有效航程只有几十公里,确实比较弱鸡。

直9C舰载直升机,挂载了鱼雷就不能再挂载声呐浮标,所以在执行反潜任务时一般都是双机配合,一个负责仍浮标搜潜,一个负责扔鱼雷反潜。

这不是直20,而是S-70,直20舰载版还没有图,大家凑合着看吧,反正差不多。10吨级的直20载荷航程能力可以保证其能搭载大型搜索雷达,搭载数量更多的反潜浮标和鱼雷,作战能力与直9相比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综上,13吨级的直8系列更多的是执行人员和装备运输任务,而10吨级的直20则作为一型通用直升机执行空中突击和舰载反潜/搜救任务,正所谓术业有专攻,谁也不戗行。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正在建造的075型两栖攻击舰的主力舰载直升机将是直8L和直20的组合,直8L负责人员和部分装备运输,直20负责由海向陆的空中突击,使得中国海军陆战队的两栖作战能力紧追美帝marine。


从此萧郎是路人甲


在70周年阅兵式上,直20组成编队飞过了天安门广场。在陆航直升机领域,直20是近些年最耀眼的新星。可能很多人奇怪,中国陆航部队此前已经装备了美洲豹和直8,米171等多用途通用直升机,为何还要研发直20,并且如此重视直20。实际上,直20和直8并不是同一类直升机,执行的任务有区别。

根据媒体的报道,在研发直20之前,科研人员曾考虑过两种思路。第一种就是欧洲NH-90通用直升机的思路,第二种是美国黑鹰的设计思路。前者能执行多任务,后者抗坠性能极佳。经过讨论后,从需求来看,直20更符合陆航部队的需要。

直8直升机是参考了法国超黄蜂直升机的相关技术改进而来,吨位是13吨级,在直升机里算是大块头。这种直升机主要是执行战场后方的人员运输任务,不适合执行前线救援和侦查。如果要去前线运输人员,米171要比直8要好一些。但米171也有些大,且成本较高,抗坠落性能一般。

美军经过实战检验,证明黑鹰直升机的构型是最佳抗坠落设计,在实战中保持了90%以上的坠落无人员伤亡记录。所以直20参考了黑鹰的设计理念,经过长时间的研发,总算制造出了直20。

直20的外观虽然不如武装直升机直10那么威武和复杂,但研发程度却高于直10,这也是直20出现很晚的原因之一。有了直20后,战地人员可以直接把飞机开到前线执行救援和补给任务,甚至可以直接把兵力投送到敌人的后方。因此直20不能取代直8,它们其实互补的关系。


兵说


虽然,我国研发成功了10吨级中型通用直升机直20,近期也曝光了大量的清晰照片,显然该飞机已经即将完成测试,投入批量生产,我国海陆空三军都会装备不少这种飞机,毕竟三军对于直20都有需求,但是就现在看来,直8也很难被取代。

直20的出现为我国通用型中型直升机打开了道路。


虽然直8已经很老了,很多人看见这么老的机体都觉得他充满了落后感,可是直8及其最新发展型直18却都是非常有用,而且全球都比较稀缺的13吨级大型直升机。这种直升机可以一次投送20人左右的作战部队,可以在机舱内搭载一辆小型的突击车辆,或者搭载一门结构简单的野战火炮作战,对于两栖作战、垂直打击作战都非常有用。

直20可以和黑鹰一样,实施两侧卸载士兵式的投送,也可以临时吊装火炮和小型车辆,但是这样运输速度和距离都比较小。


而且直8机体空间足,可以改造为其他类型的直升机,比如预警直升机,电子战直升机和大型反潜直升机等。直8改造的反潜直升机,可以搭载更大的鱼雷和更多的主/被动声呐浮标,还能挂载更大的吊放式声呐,反潜巡逻的时间个作战的能力都比直9强很多,由于我国驱逐舰无法搭载直8这么大的反潜直升机,因此目前的直8反潜型都是辽宁舰这样的航空母舰在搭载,作为航母编队特有的反潜利器。

直8直升机可以一次运输一辆这样的全地型突击车及其人员,可以打开后舱门进行重型卸载。


而且直8改造的预警机,也就是直18Y预警直升机,可以搭载一个有源相控阵雷达吊舱,飞行时可以收起在尾部,巡逻中不影响飞行,搜索中不会对飞机的活动造成太大影响,比卡31那种挂载一大扇雷达天线,以至于影响飞行性能的直升机要强很多,而且他可以有6个乘员,其中4个是指挥人员,综合指挥能力比美国的E2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图为直18预警直升机,其飞行性能非常好。


直升机在投送部队中,直8和直20是完全不同的用途,直20属于两侧卸载部队式直升机,可以大量投送突击作战力量快速到位,直接部署到危险作战区域附近,飞机不着陆,乘员跳下飞机,飞机快速离开。而直8不同,他适用于战场间远程调度,基地间运输,属于后部卸载式直升机,可以运输车辆、物资、火炮,卸载时飞机要着陆卸载。也就是说,直20类似于装甲突击车,直8就像是大卡车,两者任务不同。

直8被海军陆战队大量使用,因为其运载能力较强,运输距离较远。


因此,直20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是无论如何不能取代直8。


海事先锋


直20和直8属于两种不同级别的直升机(直20为10吨级,直8为13吨级),两者的功能定位和任务区间都有所不同,并不存在互相替代的关系。事实上直20的问世填补了我国国产直升机的一个空白领域,而直8也有自己专属的更新换代型号,那就是直18多用途直升机。所以真正能够取代直8的并不是直20,而是同级别的直18,直20和直18将在我军作战序列当中并存很长一段时间。

在研制装备直20之前,我军的国产直升机一直存在着“高不成低不就”的问题,特别是在舰载直升机领域。直9平台实在太小,仅为4吨级,作战半径、有效载荷都非常有限,难以满足巡逻警戒、人员物资运输、反潜作战等多样化的任务需求。而直8平台又太大,外形尺寸无法兼容我军现役各型驱逐舰、护卫舰的直升机机库和飞行甲板,只能在航母、船坞登陆舰、坦克登陆舰、综合补给舰等少数大型水面舰艇上起降使用。

为此我国从俄罗斯进口了一定数量的卡28舰载直升机,才暂时缓解了这个燃眉之急。不过卡28综合性能总体来说差强人意,尤其机载搜潜设备相对落后,显然不是提升部队战斗力的长久之计。所以广大中国军迷对于直20早就是翘首以盼、望眼欲穿了,希望能够早日解决中国海军越来越庞大的驱护舰编队“无机可用”的尴尬局面。除了海军舰载机以外,直20在陆军航空兵和空军空降兵也都有庞大的市场。

纵然直20大受欢迎,可是也无法替代直8/直18的价值空间。过去直8由于国产化率低、可靠性不佳,年产量通常不超过个位数,在我军各军种航空兵当中基本上没有什么存在感。然而经过多年的深度技术改造,直18作为直8的魔改版本终于迎来了扬眉吐气的新时代。直18采用国产WZ6C型涡轴发动机替换了直8的进口加拿大PT6型涡轴发动机,彻底摆脱了动力系统受制于人的局面,各项飞行性能也得到了全面提升,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充裕的机体空间使得直18具有良好的任务弹性,除了常规运输型以外,还迅速发展出了一系列用途各异的衍生型号,其中包括预警型、反潜型、医疗救援型、特种作战型、要人专机型等等。预警型的直18J主要配备在辽宁号航母上,承担整个航母战斗群的早期预警任务,其机身尾部有一部长条状的可收放式有源相控阵雷达,采用旋转扫描模式实现全向目标感知,有效探测距离可达300公里,是固定翼舰载预警机服役之前中国海军航母战斗群最重要的空中保护伞。

反潜型的直18F则是我军舰队航空反潜力量的新锐骨干,在机头下方配备了大型对海搜索雷达,可以探测低空低速目标和水面目标,并为水面舰艇发射防空导弹、反舰导弹提供中继引导指示;在机腹部位开设了吊放声呐系统的收纳窗口,配备了最新型的国产可变深阵列声呐;在机体尾部还有32单元的声呐浮标投放器;机身两侧的挂架可以同时挂载4枚反潜鱼雷或者反舰导弹,对海对潜火力相当可观,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欧洲的EH101反潜直升机能够与之媲美。未来直18系列还将在国产航母、国产两栖攻击舰上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晨曦谈兵


我觉得,直20不会取代直8,因为本身就不是一个级别。

直20是10吨级的,属于中型直升机,目前有了直20的加入,我们国家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齐全的直升机系列,2吨级的直11,4吨级的直9,6吨级的直15,13吨级的直8,而直20的加入,刚好填补了10吨级的空缺。

直8是13吨级的重型直升机,性能优越,但机型有点偏大,所以对起降场地也要求比较高。

而直20体型比较适中,用途多样,它不仅仅可以用来执行高原使用任务,满足空军、二炮部队在战场的搜救、运输、侦查、渗透领域等需求,也可以完成海军的巡逻、反潜、反舰、救援、预警、侦察、补给等任务。

在民用领域方面,比如森林消防、救灾、搜救、航测、海上生产(石油钻井台上)等方面,直20也能大有作为。

所以,直8和直20是属于共生的,而不是取代。


小易出品


目前,中国空军/海军部队早已经大批量的装备了国产直-8系列多用途中型直升机。2018年,由中国军事航空工业独立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的国产新型直-20也开始进入军队领先试用的阶段。

显然,还在小批量装备于中国陆航部队的国产中型直-20,并不会彻底取代已经在中国军队之中服役多年的国产直-8中型多用途直升机的。因为,中国军事航空工业在设计研发这款新型直升机-20时,就已经充分考到了这一点,同时也将国产直-20这款先进直升机定位在了多用途以及能够承担特种作战军事任务的方向上,类似于国产直-8系列直升机的战场超强运输能力,国产新型直-20并不是特别要求具备。

而且,国产直-8系列中型直升机一次实际能够搭载的武器弹药/人员物资装备的量,还是要比国产新型直-20多一些的。这也使得,战时在前线需要大量武器装备弹药或者物资时,国产直-8系列中型直升机,还是能发挥出非常大的作用的,也可以很好的承担这一类似的任务。

也据国内相关的新闻媒体称,国产直-8中型直升机的相关升级改进版本国产直-18中型直升机也已经有了强化运输能力的究极版本,这个新型版本一旦定型成功,也将极大的提升中国军队,在战场上的兵力以及武器弹药的投送能力。

未来,这两款国产中型直升机不会互为竞争对手,反而在战场上会成为一对非常好的搭档,一起去前线执行危险度极高的兵力投送或者武器弹药运输的任务。


航空君


替代是不可能的,两者定位不同、配套舰型也不会一致!

直-8源自上世纪70年代的718工程配套子系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后就开始发展远程洲际导弹(代号580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因为实弹试验必须射向远海,需要海上测量船近距离跟踪回收数据,这时就需要配套舰船及舰载直升机。由于国内当时除了直-5没有可用机型,就购入了14架法国“超黄蜂”直升机,最后就成了直-8的原型。

直-8是一款大型多用途直升机,起飞重量13吨、最大载重量4吨,对于中国海军来说其实问题就在这个大型上面。因为小一点的舰艇无法携带,大一些的舰艇携带量又有限,放眼过去舰载直升机就两个选择大型的直-8和小型的直-9,前者太大后者太轻高不成低不就。

不过随着近年我国大型水面舰艇不断服役,包括071型坞登、辽宁号航母等都已装备直-8舰载型。而且随着大量应用还有预警型、运输型、反潜型、救护型的多种改进版本,总体而言这款机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回到新锐直-20通用直升机,这是一款10吨级多用途通用直升机,基本直-8能干的它基本也能做。而且由于体型相对较小可以用于几乎所有中小型水面舰艇,通用性强有了这家伙再也不用考虑直-9的小载重了。

目前055型万吨大驱、002型国产航母以及原来大量水面舰艇都可以批量采用直-20,替换直-8不可能,但是取代直-9的主力地位完全有可能。10月直-20正式面世后,包括舰载型已经披露剩下的只是花点时间等等,期待它的大量生产入役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