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磚家
應該是宋簡宗趙旉(元懿太子)了吧,建炎三年,南宋武官苗傅、劉正彥在臨安府發動兵變,逼迫宋高宗退位,擁立其年僅三歲的兒子趙旉為帝,並計劃改元明受。但很快大將韓世忠、張浚、張俊等人的努力之下,兵變不久就被平息了,高宗復位,趙旉又成為了太子,並且在不久之後就去世了。由於簡宗在位時間極短,並且高宗也復位了,故簡宗在歷史上不被承認,甚至鮮為人知。
這個南宋有意思
宋朝自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宋朝,至公元1279年崖山海戰陸秀夫背幼帝投海自盡,享國祚319年。
(宋朝皇帝列表)
因為宋朝在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都城被金所破,徽欽二帝被俘虜北上,康王趙構於應天府(今南京)再次以宋為國號建國,所以宋朝又分北宋還南宋。
兩宋共有18位帝王,而題主所說的19位,就包含一位不被歷史承認的帝王,他就是宋高宗趙構唯一的親生兒子宋簡宗趙旉 [fū]。那麼為什麼趙旉成為了帝王卻不被史學界所承認呢?這其中有這樣一段故事。
(宋簡宗趙旉像)
趙旉為宋高宗趙構之子,出生于靖康之變一個月後。因為靖康之變發生時趙構正在外地,所以成為宋徽宗兒子中唯一沒有被俘虜的,隨後趙構南下,在宋朝老臣的強烈要求下,趙構於應天府(今南京)登基稱帝,繼續使用宋為國號,史稱南宋。
但是南宋朝廷只是一個偏安一隅的小王朝,實力與當時強盛的金朝難以匹敵,而金在南宋建立後,也是經常派兵入侵騷擾,而宋高宗趙構此時也不再是當年金兵軍營和談的那個英勇無畏的年輕小夥,現在的趙構或許因為趙宋皇族的遭遇而變的膽小怕事,金兵一來進犯,趙構就逃跑,後來趙構也落得一個“逃跑皇帝”的稱號。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兵再次南下,趙構再次逃跑,一路逃到了杭州,而此時負責守衛杭州的南宋將領苗傅和劉正彥發動兵變,因為趙構自建立南宋一來,寵信宦官,而被其寵信的宦官也是作威作福,到處欺壓百姓,搜刮民脂民膏,在宋朝面臨危難之際依然只顧自己享福,置廣大將士於不顧,而王淵就是其中的典型。
目睹這一切的苗傅和劉正彥決定起兵,並且殺死了王淵,而後他們率軍要求宋高宗趙構退位,將皇位禪讓於趙旉,並請求隆佑太后垂簾聽政,後隆佑太后為穩定局勢,決定讓趙構禪位於趙旉,就這樣,年僅2歲的趙旉便被推上了前臺,做了一個傀儡皇帝。史稱“苗劉兵變”。
(苗劉兵變畫像)
趙旉即位後,苗傅和劉正彥把持了朝政,得知此事的劉光世、張浚、韓世忠等人,紛紛勤王,後各路勤王軍大敗苗傅,劉正彥。苗傅和劉正彥也被處以磔刑,“苗劉兵變”以失敗告終。而趙構也再次登上了皇位,在位僅26天趙旉又變成了皇子。
但可憐的趙旉在當年就因為宮女不小心踢倒爐子的響聲而受驚嚇致死,就這麼一個寶貝兒子的趙構和趙旉的生母潘賢妃悲痛欲絕,整整哭了3天,後趙構追封趙旉為“元懿太子”。
那麼,為什麼趙旉這個年幼的小皇帝不被史學界所承認為宋朝的正統皇帝呢?筆者認為,原因有三。
其一,趙旉在位時間短,只有短短的26天。
其二,趙旉是因為兵變才當上皇帝的,而且只是苗傅和劉正彥的傀儡而已,沒有任何實權,況且年齡尚小,在位沒有什麼作為。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宋王朝不承認趙旉為正統皇帝,因為當時只能有一個正統皇帝,如果承認了趙旉,那麼同時也就否認了當時趙構的正統地位,所以趙旉不能為正統皇帝。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趙旉死後也只是被追認為“元懿太子”,而沒有被追為皇帝的稱號,而趙旉宋簡宗的廟號也是元末韓林兒追封的。
我是小明嘮史,嘮歷史,和你嘮嘮古人那些史,喜歡可以點贊關注哦!
小何嘮史
從宋太祖趙匡胤代周稱帝開始,到宋少帝趙昺在崖山投海殉國為止,兩宋共存在319年時間,按照正史的說法則是經歷18位皇帝。然而除此之外,還有一位皇帝卻被正史“抹除”,此人,便是在位僅僅26天的簡宗趙旉。
趙旉是宋高宗的獨生子,生母為潘賢妃,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降生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由於是獨生皇子,所以趙旉極受宋高宗的疼愛,降生3個月後,便被冊封為魏國公。因為宋高宗的嫡妻邢秉懿尚在金國做俘虜,理論上還有回國並生下嫡長子的可能,所以趙旉並未被冊立為太子,但在實際上卻享受著儲君的待遇。
宋高宗登基之初金兵屢屢南下,害得他一聽到風吹草動,便會逃往江南,一度還被驅趕入海。宋高宗之所以如此窩囊,大約是受到父兄被俘受辱的遭遇所刺激,不想步二者的後塵。建炎三年(1129年)初,金兵再次大舉南下,宋高宗再次發揮強項,從南京退往揚州,接著又渡江奔往杭州。等到宋高宗好不容易擺脫金兵後,內部卻發生兵變,讓他一度丟失皇位。
這場兵變的領頭者是扈從統制苗傅、威州刺史劉正彥,他們之所以造反,原因是看不慣御營都統制王淵、大宦官康履的所作所為,並懷有強烈的個人野心。王淵、康履仗著皇帝的恩寵為非作歹,不僅搜刮民脂民膏,還肆意欺凌禁軍將士,讓他們很是憤慨。再加上從揚州撤往杭州時,王淵居然用戰船運送自己的私財,以致數萬宋兵無船過江而被殲滅,如此無恥行徑令留在杭州的宋軍憤慨。
由於此時負責杭州守衛事宜的,只有苗傅、劉正彥率領的兩支禁軍部隊,所以他們便利用士兵們的憤慨情緒,為了實現個人的野心,悍然在當年三月五日發動兵變,捕殺王淵、康履。事後,苗劉二人又攜帶著王淵的首級逼宮,逼迫宋高宗讓位給兒子趙旉,並由隆佑太后孟氏(宋哲宗的皇后,高宗的伯母)垂簾聽政,史稱“苗劉兵變”。
宋高宗起初並不想退位,為此還派宰相朱勝非與苗、劉交涉,但終因後者態度強硬不肯妥協,才無奈答應讓位。同日,年僅3歲的趙旉被扶上帝位(“金人侵淮南,帝幸臨安,會苗傅、劉正彥作亂,逼帝禪位於旉,改元明受。”見《宋史·卷二百四十六》),而宋高宗則以“睿聖仁孝皇帝”身份退居睿聖宮,身邊僅有15名宦官服侍,境遇相當落魄。
孟太后臨朝聽政後,聽從朱勝非的建議,一方面假意籠絡、提拔苗劉二人,但另一方面卻在暗中與大將張浚、呂頤浩等人聯絡,要求他們火速勤王,幫助高宗復位。張浚得到消息後,迅即在平江起兵討逆,並聯絡張俊、韓世忠、劉光世等一起進兵杭州。
當得知大軍壓境的消息後,苗傅、劉正彥自知無力抵禦,為此被迫接受朱勝非的建議,率領百官奏請高宗復辟。趙構還宮後,隆祐太后撤簾歸政,小皇帝趙旉則以太子身份退位,距離他被扶立上臺,才不過26天的時間。為了迷惑苗劉二人,宋高宗賜予他們免死鐵券,並任命苗傅為淮西制置使,劉正彥為淮西制置副使,將他們引出朝廷。
苗傅、劉正彥得到官職和免死鐵券後,迅即離開杭州出逃,一路上燒殺搶掠,禍害了很多的州縣,但很快便相繼被韓世忠捕獲。韓世忠俘獲苗傅、劉正彥後,將他們押赴杭州,經驗明正身後,被高宗下令處以凌遲極刑(“韓世忠軍還,執苗傅、劉正彥、苗翊詣都堂,審驗畢,磔於建康市,梟其首。”見《續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
叛亂被平定後,宋高宗得知金兵已經北返的消息後,便下詔返回行在建康(今南京市)駐蹕,結果到達目的地沒多久,太子趙旉便因舟車勞頓患上了瘧疾,持續高燒不退,令宋高宗、潘賢妃心急如焚。當年七月,在趙旉於行宮治病期間,一個冒失的宮女因為走路時不小心踢到了地上的金香鼎,發出轟天巨響,竟把這個三歲幼兒給活活嚇死。
宋高宗得知獨生子暴死的消息後,如遭五雷轟頂,跟潘賢妃整整哭了三天三夜,直到哭乾眼淚,依舊未能從巨大的悲傷中走出來。事後,宋高宗遷怒於趙旉身邊的侍者,將所有的宮女和保姆都一併處死(“太子病未瘳,有鼎置於地,宮人誤蹴之有聲,太子即驚搐不止,上命斬宮人。少頃,太子薨,年三歲。”引文同上)。
趙旉死後,被追諡為元懿太子,葬於建康的鐵塔寺當中。由於高宗先前因受驚嚇失去生育能力,此後再無生子,所以最終只能將皇位傳給宋太祖的後裔趙昚(宋孝宗)。由於趙旉在位僅26天,且帝位來路不正,所以不被正史承認為真正的皇帝,亦沒有專屬的本紀。不過在元末紅巾軍起義期間,冒充宋朝皇室之後的韓林兒還是把趙旉尊為正式的皇帝,並追尊其廟號為簡宗。
史料來源:《宋史》、《續資治通鑑》、《續資治通鑑長編》
文史磚家
那應該是宋朝最後一個皇帝了,陸秀夫抱著他投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