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多多多米很可愛


<strong> 您好,我是育嬰師睿睿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女性一路從備孕、懷孕、再到分娩結束,經歷了很多艱辛和不適,所謂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產婦聽到寶寶出生後的第一聲啼哭,產婦都會被感動到忘記之前所有的不適和苦楚, 當媽媽是很偉大的事情,也是很值得驕傲的事情,初為人母的那一刻,我相信每位產婦都是幸福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產婦並非生完寶寶就一切OK了,產後還有很多方面需要產婦注意的。

產婦分娩後都會面臨哪些考驗?

1、肚子會出現疼痛

產後子宮會出現收縮,子宮收縮有助於子宮復原,惡露也要靠子宮收縮才能排出,母乳餵養有助於子宮收縮,產婦哺乳時,剛開始會感受到子宮收縮的疼痛感,這些都是正常現象,不需要擔心,還有產後腹部肌肉癒合,也可能會出現不適感,產婦可以使用束腹帶或熱敷幫助緩解,減少產後疼痛。

2、會出現疲憊感

很多產婦剛開始並沒有認知到產後到底有多累,這種疲憊感來自寶寶日夜顛倒的生活,同時也來自產婦身體由於生產所致的傷口疼痛、漲奶導致的乳房疼痛等,這種疲勞感可能維持幾天、幾周……如果有條件,產婦要在寶寶睡著時,也跟著睡一會兒,不要玩手機或者看電視等,讓自己好好睡一覺,以便精神可以更好的恢復!

3、下體有疼痛感

自然生產過程中,陰道因胎兒體型太大、或產程過快而出現撕裂,產婦的會陰會有幾天感覺到疼痛,產婦每次上廁所後,用溫水沖洗會陰部並按壓擦乾,保持傷口乾燥清爽,有助於舒緩下體疼痛的感覺。

4、感覺悲傷或沮喪

產後荷爾蒙變化、哺乳寶寶和疲勞相結合,產婦在分娩後的1-2週會感到悲傷或是抑鬱,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不需要過度擔心和煩躁,等過一段時間就會慢慢恢復。

睿睿媽提醒:如果滿月後或再長一段時間內,產婦仍感到沮喪或煩躁等,可能面臨產後抑鬱症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建議家人及時疏導或是請專業醫生來診斷和治療。

5、產後伴隨著便秘

便秘是孕後常見的後遺症,如果產後有縫合傷口,會因擔心排便用力下體會疼痛,或導致會陰傷口縫合處破裂,而不敢排便,這些都有可能出現便秘的問題,特別提醒:如果產婦在4天以後都沒有排便,要及時去諮詢醫生來處理。

6、有可能出現痔瘡

痔瘡是肛門周圍的靜脈,有不正常的腫脹和突出,懷孕因子宮壓迫,容易導致血液迴流不佳,靜脈會突出來,產婦生產時,用力太久可能會加劇疼痛感,如果產後痔瘡嚴重,攝取富含纖維的飲食,多喝水,以及適當的運動,都有助於改善。

7、會出現漏尿的情況

一般情況下,順產後尿失禁的狀況很常見,當笑或咳嗽時,膀胱可能會有漏尿的問題,不需要過度擔心,產後漏尿會隨著時間而改善,並不會影響產婦的健康。

8、月經不會馬上來但要避孕

產後月經恢復的時間因人而異,母乳餵養的媽媽會需要更久的時間,需要注意:即使產後月經還沒來,仍有可能懷孕,報道中有不少產後剛滿月沒多久又懷孕的案例,所以不要把產後月經還沒來當作不用避孕的藉口,好好愛護自己的身體。

9、不會很快恢復到懷孕前的體重

生產後只會減掉嬰兒體重、羊水和胎盤的總重量,產後一週內,產婦以前手腳水腫的問題會逐漸改善,可以減掉多餘的水分,體重稍微往下降,剩下的體重,可能需要幾周、甚至幾個月的時間慢慢恢復,所以產後不要著急節食減肥等,先注意身體的恢復。

分娩後要注意哪些方面?

1、產婦的護理方面

▶ 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分娩時產婦體力消耗很大,寶寶出生後要哺乳和照看,更容易出現疲勞的現象,如果產後不注意休息和睡眠,會加快衰老,不僅肌肉鬆弛,還會出現黑眼圈,所以產後1-2天要注意休息不能累,3-4天建議在室內做短時間的輕微活動。會陰破裂嚴重的產婦,至少臥床休息一星期,過早的進行運動和疲勞,容易出現子宮脫垂,產婦要特別注意。

▶ 注意臥床姿勢

產後子宮內的血液、脫落的組織及黏液混在一起經陰道流出,產後3-7天最多,如果總是仰臥,不但容易出現子宮後倒,引發腰痛和白帶增多,惡露也不容易排出體外,所以產婦睡姿最好是側臥位和俯臥位。

▶ 居室要通風,產婦要清潔

產婦要科學坐月子,摒棄舊社會的坐月子方式,更加有利於產婦的身體恢復和健康。正確的做法:

  • 勤換內衣內褲和床單,大小便後注意洗手。

  • 要注意對會陰的護養,每天應用溫開水清洗會陰處。

  • 會陰有傷口時,用70%的酒精紗布外敷傷口,每天1-2次。

  • 產婦所在房間要每日通風,保持空氣清新。


  • 產後如果身體恢復不錯,可以在保證安全和保暖的情況下,清洗頭髮和身體。

▶ 注意護髮

有關調查資料顯示:女性在產後出現脫髮的概率約為35-45%。

懷孕期間偏食挑食、食慾不振,很容易造成體內蛋白質、微量元素(特別是鋅)和某些礦物質攝取不足;分娩後體內環境的改變,會導致性激素失衡;分娩時由於失血過多,容易造成營養不良……這些都會使毛囊細胞發育不好,導致毛髮易脫落。

產後應及時補充營養,多吃些補血食物如動物的血、紅糖;軟體動物(如牡蠣)含鋅多,可以相應多吃點,多吃些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產後保持頭髮的乾淨,勤洗頭不僅能使頭髮清潔,還能增加毛囊的呼吸、促進頭髮新生,但要注意在洗頭髮時,千萬不要用鹼性大的產品清洗;經常梳頭(用十指經常揉搓頭皮)能促進頭皮血液循環,利於頭髮新生。

▶ 保護牙齒和眼睛

產後鈣質容易大量丟失,容易導致腰痠背痛關節痛,更易出現牙齒鬆動視力減弱等問題,所以產後要及時補鈣可以減少這些症狀出現,還有經常吃動物的肝、蜂蜜、胡蘿蔔,黃綠色蔬菜,可以能使眼睛明亮,這些食物中都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B2,產婦多吃點有利於身體健康。

▶ 勞逸結合適當鍛鍊

分娩結束後,產婦身體是非常虛弱的,所以剛開始產婦需要好好休息,除正常的洗漱和解大小便外,不要有太多的運動量。如果是順產,24小時候後可以起床走動;如果是剖腹產,最好多休息1-2天后再下床運動,要記得不要覺得虛弱一直在床上,產後只有慢慢恢復運動,身體的狀況才會變的越來越好。

2、產婦的心理方面

寶寶出生後,產婦有了新的身份-媽媽,面對身體和生活上的諸多變化,很多產婦無法第一時間調節好自己的心態,有的產婦很可能一直走不出來還可能患上產後抑鬱症等問題。

產婦在分娩後的首要任務是養好自己的身體,在很多事情上不要太苛責,什麼事沒有及時處理或是寶寶有什麼哭鬧時,自己不要有太多的不安,儘量剋制住脾氣,把心放寬,憂慮的情緒容易讓肝氣失調,非常傷身,月子如果無聊,可以看看書,聽音樂,讓自己心情放空。

丈夫在這段時期要多幫產婦分擔一些事情,給產婦全方位的關心和多方面的照顧,尤其是在生活瑣事和精神需求上,多體貼產婦,幫忙分擔照顧寶寶,做好家庭氣氛的調節劑,讓產婦每天都過的開心,這樣對寶寶的也有好處。

3、產婦的飲食方面

▶ 忌多吃味精

避免寶寶出現缺鋅的問題,產婦要忌吃過量味精。正常情況下,成年人吃味精是沒什麼問題,但哺乳期間媽媽攝入高蛋白飲食的同時,又食用過量味精對寶寶是不好的,因為味精內的穀氨酸鈉會通過乳汁進入寶寶的體內。

過量的穀氨酸鈉對寶寶,尤其是12周內的寶寶發育有嚴重影響,能與寶寶血液中的鋅發生特異性的結合,生成不能被機體吸收的穀氨酸,而鋅隨尿排出,導致寶寶鋅缺乏,這樣寶寶容易出現味覺差、厭食,且還容易造成智力減退,生長髮育遲緩等不良後果。

▶ 忌食寒涼生冷食物

產後身體氣血虧虛,多食用溫補食物,利於氣血恢復。若產後進食生冷或寒涼食物,會不利於氣血的充實,容易導致脾胃消化吸收功能障礙,且不利於惡露的排出和淤血的去除。

▶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

食用辛辣食品,如辣椒,容易傷津、耗氣、損血,加重氣血虛弱,並容易導致便秘,進入乳汁後對寶寶也不利,且產婦氣血虛弱,進食辛辣發散類食物,如辣椒可致發汗,不僅耗氣,並傷津損血,加重產後氣血虛弱甚至發生病症,刺激性食品如濃茶、咖啡酒精,會影響睡眠及腸胃功能,對寶寶也是不好的。

▶ 忌食酸澀收斂食品

分娩後,產婦淤血內阻,不建議進食酸澀收斂類食品,如烏梅、蓮子、柿子、南瓜等,避免阻滯血行,不利於惡露排出。

▶ 忌食冷飲

如雪糕、冰琪琳、冰涼飲料等,產婦不建議食用,不利於消化系統的恢復,還會給產婦的牙齒帶來不良影響。

4、產婦的乳汁(泌乳)方面

▶ 母乳媽媽要自信

媽媽對自己能夠母乳餵養的自信心,是母乳餵養成功的保證,不論產婦乳房的形狀、大小如何,都可以製造出足夠的奶水,可以帶給寶寶豐富的營養。

▶ 注意營養均衡

產婦要保證每天喝牛奶的好習慣(不要分娩後馬上喝,容易胃漲,腸胃好了再開始),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總之吃得好,但注意不是所謂的大補,太多的豬蹄、雞湯、鯽魚湯高脂肪不僅會堵塞乳腺管,不利母乳分泌,還會讓產婦發胖,所以要吃得對,既可以讓奶量充足、又可以修復元氣,營養均衡不發胖。

▶ 兩邊的乳房都要喂

如果哺乳一次只喂一邊,乳房受的刺激減少,自然泌乳也會減少,每次餵奶兩邊的乳房都要讓寶寶吮吸到,有些寶寶食量比較小,吃一隻乳房的奶就夠了,這時要先用吸奶器把另一邊的乳房吸空,避免憋漲導致奶水減少。

▶ 多吮吸

媽媽的奶水越少,越要增加寶寶吮吸的次數;由於寶寶吮吸的力量較大,正好藉助寶寶的嘴巴來按摩乳暈;喂得越多,奶水分泌得就越多。

▶ 保持好心情

母乳是否充足與哺乳媽媽的心理因素及情緒情感關係有關係,所以產婦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不急不躁,用平和、愉快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 補充水分

哺乳媽媽常會在餵奶時感到口渴,這是正常的現象,產婦在餵奶時要注意補充水分,或多喝豆漿、杏仁粉茶(國際母乳會推薦)、果汁、原味蔬菜湯等,水分補充適量就行,不要過度,這樣乳汁供給才會既充足又富營養。

▶ 按摩熱敷刺激

按摩乳房能刺激乳房分泌乳汁,產婦用乾淨的毛巾蘸些溫開水,由乳頭中心往乳暈方向成環形擦拭,兩側輪流熱敷,每側各15分鐘,同時還可配合按摩:

  • 環形按摩雙手置於乳房的上、下方,以環形方向按摩整個乳房。

  • 螺旋形按摩一手托住乳房,另一手食指和中指以螺旋形向乳頭方向按摩。

  • 指壓式按摩雙手張開置於乳房兩側,由乳房向乳頭擠壓。

▶ 避免乳頭受傷

如果產婦的乳頭受傷、破皮、皸裂或流血並導致發炎時,會影響乳汁分泌,為避免乳頭受傷,建議哺乳媽媽用正確的餵奶姿勢,控制好單側的吮吸時間,避免反覆受傷。

產婦在產後要科學的護理和坐月子,調理和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使身體可以更好更快的恢復到孕前的狀態,更好的迎接有寶寶後的幸福生活。

以上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希望我的解答能夠幫助到您。

如果大家喜歡睿睿媽的回答,歡迎關注、點贊和轉發,讓更多有需要的人都可以看到,願每個孩子都健康快樂的成長!(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


育嬰師睿睿媽


雖然回答不夠正能量吧,但是我是親身經歷告訴你,千萬別忘了給紅包,我生孩子時沒給,全程我的主治大夫只露了一面,不到一分鐘,我最後自己生出來的,我的助產大夫在旁邊玩手機,一段時間過來聽個胎心,看我孩子還活著嗎,然後就在旁邊玩手機,連個護士都沒有,最後我自己用力用力在用力,把我兒子生出來了,生產時間太長我產力不夠,造成我兒子雙水腫,生完孩子出來,一看單子,人家直接給我開的是剖腹產的單子,就等著我說剖腹產呢,沒想到我自己生出來了,後來又給我們改的單子,每次想到這些我都忍不住要罵這家醫院的大夫,沒有醫德,簡直是缺德,那些紅包你們拿著不燙手嗎?缺德!


步兒35234061


我兩胎都是剖腹產 一胎疼的那個感覺已經忘記了 現在二胎月子中 只能說 想剖腹產的話 一定做好心裡準備 剖完護士給你按肚子那個感覺 真是生不如死 其實剖腹產不需要準備什麼 產前6-8小時不要進食 喝水就行了 就是產後 一定要有心理準備 因為宮縮 實在是太疼了 特別是母乳的媽媽 宮縮吊瓶打著 寶寶吃著乳頭 都會讓你產生強烈的宮縮感 簡直就是地獄般的難忍受


木子李妞妞兒


你好,非常高興為你解答問題,分娩後要注意的事情很多,首先應該多休息,可以喝一些紅糖水來保持體力。多喝水,產後2--4小時要下床尿尿,儘早恢復膀胱功能;因為膀胱過度充盈會影響子宮收縮,導致產後出血,所以一定要儘快尿尿。

產後新媽媽要注意觀察出血情況,如果在兩小時內出血量大於等於400毫升,就是產後出血了,需要及時報告醫生。

其次應及早進行母乳餵養,在增進母子感情的同時,還能夠有助於子宮的修復;一般主張15—30分鐘以內儘快讓新生兒吸吮乳頭。母乳餵養有利於培養產婦和寶寶的感情,並且母乳特別是初乳中含有豐富的抗體,寶寶吸允後可以提高身體抵抗力,減少上呼吸道感染或其它疾病發生的幾率。

同時也可以進行適當的運動,這有利於宮腔內積血的排出。 產後一定要注意飲食方面以及心理方面的調理,產後媽媽不光是身體上需要護理,心理上也需要護理,產後抑鬱症是常見的疾病,也需要預防。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陳慶華大夫


術後應該多翻身

麻醉藥物可抑制腸蠕動,引起不同程度的腸脹氣,因而發生腹脹。因此,產後宜多做翻身動作,促進麻痺的腸肌蠕動功能及早恢復,使腸道內的氣體儘快排出,術後12小時,可泡一些番瀉葉水喝,以幫助減輕腹脹。

(2)注意做健身鍛鍊

剖腹產術後10天左右,如果身體恢復良好,可開始進行簡單健身鍛鍊。

(3)臥床宜取半臥位

剖腹產術後的產婦身體恢復較慢,不能與陰道自然分娩者一樣,在產後24小時後就可起床活動。因此,剖腹產者容易發生惡露不易排出的情況,但如果採取半臥位,配合多翻身,那麼就會促使惡露排出,避免惡露淤積在子宮腔內,引起感染而影響子宮復位,也利於子宮切口的癒合。

(4)盡力早下床活動

只要體力允許,產後應該儘量早下床活動,並逐漸增加活動量。這樣,不僅可增加腸蠕動的功能,促進子宮復位,而且還可避免發生腸粘連、血栓性靜脈炎。

(5)產後注意排尿

為了手術方便,通常在剖腹產術前要放置導尿管。術後24~48小時,麻醉藥物的影響消失,膀胱肌肉才又恢復排尿功能,這時可以拔掉導尿管,只要一有尿意,就要努力自行解尿,降低導尿管保留時間過長而引起尿路細菌感染的危險性。

(6)保持陰部及腹部切口清潔

術後2周內,避免腹部切口沾溼,全身的清潔宜採用擦浴,在此之後可以淋浴,但惡露未排乾淨之前一定要禁止盆浴;每天沖洗外陰1~2次,注意不要讓髒水進入陰道;如果傷口發生紅、腫、熱、痛,不可自己隨意擠壓敷貼,應該及時就醫,以免傷口感染遷延不愈。

(7)不要進食脹氣食物

剖腹產術後約24小時,胃腸功能才可恢復,待胃腸功能恢復後,給予流食1天,如蛋湯、米湯,忌食牛奶、豆漿、大量蔗糖等脹氣食物。腸道氣體排通後,改用半流質食物1~2天,如稀粥、湯麵、餛飩等,然後再轉為普通飲食。

(8)要少用止痛藥物

剖腹產術後麻醉藥的作用逐漸消失,腹部傷口的痛覺開始恢復,一般在術後數小時,傷口開始劇烈疼痛。為了能夠很好休息,使身體儘快復原,可請醫生在手術當天或當夜給用一些止痛藥物。在此之後,最好不要再過多使用藥物止痛,以免影響腸蠕動功能的恢復。一般來講,傷口的疼痛在3天后便會自行消失。

(9)產褥期絕對禁止房事

剖腹產術後6周,如果陰道不再出血,經醫生檢查傷口癒合情況良好,可以恢復性生活。但是,一定要採取嚴格的避孕措施,避免懷孕。否則,有瘢痕的子宮容易在做刮宮術時而發生穿孔,甚至破裂。



藍色的vlog


寶媽在分娩後需要注意的事項比較多,主要總結以下幾點。

一、產後排便

產後4~6小時之內一定要小便,要當任務完成,即使你沒有感覺。因為在孕期你的寶寶一直頂著膀胱,一旦寶寶出生,膀胱壓力一下減小,它就會毫無知覺地膨脹,等你有感覺想尿尿,卻會因為壓力太大排不出來,如果一直排不出來就要導尿,會給自己增加不必要的麻煩。

二、產後活動

做月子不是躺月子,順產後6~8小時,可以自己小便、走動。注意不要做彎腰的動作,給寶寶換尿布要坐著,否則腰部會有損傷。

三、飲食要均衡全面

  1. 產後頭三天不能吃油膩的東西,一定要清淡,因為這時乳腺管未打開,吃了大補的食物母乳會堵在乳房中出不來,這時寶寶吃的少,吸吮力也小,你就等著受罪吧。要吃是稀飯,或者山芋稀飯、小餛飩,最多吃河蝦、麵條。
  2. 寶媽一定要吃熱的蔬菜、熱的水果(放在熱水裡溫一下)。
  3. 所有熱性的東西:紅棗、桂圓、火腿、老母雞等等要在惡露乾淨後再吃,否則惡露會一直不乾淨。
  4. 紅肉(豬、牛、羊)白肉(雞、鴨、蝦)交替吃,紅肉補鐵,白肉主要是蛋白質,雞蛋一天最多2個。喝湯一定不要忘了吃裡面的肉,湯裡營養最多25%,其餘都在肉裡。

四、洗澡和刷牙

寶媽容易出汗,每天要擦身,分四部分進行,上衣脫去左邊就擦這半邊,擦完後要立即穿上,然後是右半邊,左腿,右腿。不可以一下把衣服全脫掉,否則容易著涼。一定要刷牙,不過因為牙齦的問題要用月子牙刷(軟毛的)。

五、房間通風

月子期間房間要通風,至少每天上午9:00左右,太陽出來的時候,下午3~4點。每天至少2次,每次30分鐘。通風的時候寶媽和嬰兒可以換一個房間待著,或者避風,不要對著風吹。

六、母乳

每一個寶媽在分娩後,一定會分泌母乳,最好在產後的6個月中都能充分授乳,這是最順乎自然的育兒原則。而為了讓母乳快速分泌,可在分娩後第一時間讓剛出生的嬰兒吮吸。

七、合理休息

寶媽應儘量少看電視及書報,如果一定要看,則每十五分鐘要讓眼睛休息十分鐘。最好能多聽聽輕柔的音樂,一方面讓眼睛充分的休息,一方面可調整情緒,消除神經緊張。


米倉育兒百科


您好,我是【淘淘媽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眾所周知,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在生產的過程當中,都會耗費產婦巨大的元氣。所以,剛生完孩子,產婦的身體是十分虛弱的。需要注意很多方面的問題,才能夠讓身體儘快恢復。

分娩當天

  1. 產後及時進食。產婦因分娩時體力消耗太多,所以可能會沒有飢餓感。但即便沒有食慾,也一定要吃飯,因為剛生產完身體疲憊,需要充分的營養。需要注意的是:產婦胃腸功能較虛弱,所以要儘量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還有,吃飯的時候不要筆直地坐著,最好是躺著或斜靠在床上。

  2. 產後注意保暖。產後體力下降,產婦很容易發冷。所以應該提高室內溫度,蓋上被子靜養。

  3. 產後注意清潔惡露。分娩過後,紅色的惡露開始流出。這個時候,需要用熱水浸溼毛巾,每隔兩小時清潔惡露,清理完後墊上護理墊。注意:產婦會陰如有切口,還要定期沖洗會陰,避免切口感染。

  4. 產後及時排尿。為了讓膀胱恢復正常,分娩6小時內要排出小便。因為孩子通過產道時會壓迫膀胱,及時排尿能幫助膀胱儘快恢復。注意:如果產婦尿不出或尿不盡,還應藉助導尿管導尿。

  5. 產後及時餵奶。產後2~3個小時給孩子餵奶,這樣便於開奶和乳汁分泌,也可以促進子宮收縮,預防產後出血。

  6. 產後及時下床活動。為了便於子宮收縮,回病房後24小時內要開始走動,即使你有產後痛。

月子期間

  1. 避免過度活動。不能因為活動容易了,就過度做家務或者抱孩子,尤其不能提重物,不然很容易落下腰疼的毛病。

  2. 避免過度用眼。月子期間長時間用眼,容易造成眼睛疲勞,視力模糊。所以看電視或者玩手機,一定要控制好時間。

  3. 避免碰涼水。月子裡一定不要碰涼水,因為產婦剛生完孩子,全身骨骼鬆弛。這個時候,涼氣很容易侵入骨骼,使產婦落下月子病。

  4. 及時排便。月子期間一定要及時排便,避免膀胱過大,影響子宮收縮恢復。注意:會陰有縫合傷口的產婦,排便不可太用力,可按摩腹部幫助排便。

  5. 及時更換衣物。月子期間衣服如果因排汗量過多而溼了,一定要馬上換上乾淨的衣服。注意:室內也要穿襪子,維持體溫。

總而言之,產後的恢復對女性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恢復好了,可以有效改善自己的身體狀況;恢復不好,也可能造成各種後遺症。所以,該重視的還是得重視起來


淘淘媽媽談育兒


產婦從懷孕到生產都消耗了身體裡不少的營養和體力,分娩分為自然生和剖腹產2種方式。無論是那種方式分娩都要在產後調養好身體儘量做滿42天月子。

月子裡最好不要受風保持室內空氣通暢,後的注意事項主要1.產後最好堅持母乳餵養2.產後要注意合理飲食,每天的食物中要有適量的雞湯或者魚湯,適量的粥類,適量的蔬菜水果。3.產後應當注意保暖,避免使用冷水。
如果想洗澡自然生產7天以後可以洗淋浴,剖腹產最好等傷口癒合好再洗,儘量不要盆浴。洗頭髮要及時吹乾。


佳欣媽育兒


產婦分娩後半小時可以給寶寶早阭吸,早阭吸可以刺激乳汁分泌。促進子宮收縮,預防產後出血。產後2小時回病房後,建議勤解小便,尿瀦留太多容易引起產後出血。如果有尿意,無法直解小便,或者產後3小時無排尿

。需要告知醫生護士,順產後可以正常進食,建議進食溫熱易消化食物,避免生冷食物,夜裡產婦需要充足的休息,所以家屬應幫忙照顧新出生的寶寶,產後可以開始坐月子。產婦需要加強營養,建議下床活動,建議產婦均衡飲食,除了雞鴨魚肉等,還要適當吃些蔬菜,水果,這個時候雖然乳汁分泌少,但是也要勤給寶寶吸阭。一個是促進乳汁分泌,還可以避免寶寶阭吸奶瓶引起的乳頭錯覺,再則媽媽可以和寶寶建立情感。 產婦會陰如果有切口的,建議定期清洗會陰,穿純棉寬鬆的內褲,避免切口感染! 產後前四五天進食不能過於油膩,避免乳汁過於黏稠導致乳汁淤積。 新生兒寶寶應予保暖,次日特別在夏季不宜包裹過多,避免炎熱造成脫水,定時阭吸乳頭,如果乳汁過少,餵養不夠,可以適當添加奶粉補充,餵養後需抱起呈45度拍背排氣,避免溢奶。


上官怡希


孕媽在分娩過程中會失去很多氣血,分娩後身體虛弱,這種虛弱需要很長的時間調養才能恢復,因此分娩後的護理顯得尤為重要。


孕媽的產後護理應以勞逸為基礎,孕媽在分娩過程中身體消耗較大,孕媽應臥床休息,待身體慢慢好轉後在行下床,在身體恢復過程中注意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長時間躺在床上,也不要太累,否則對身體的恢復都不會太好。

  1. 孕媽產後護理應加強飲食營養,產後飲食不宜片面補充,飲食材料的選擇應儘可能多樣化,無論是魚、蛋、奶還是蔬果,都應按適當比例補充,尤其是蔬果的攝入,它不僅能補充豐富的維生素,而且有助於預防產後便秘。

  2. 孕媽分娩後應加強“乳房”護理,產後要讓寶寶儘快吸吮母乳,使母乳提前分泌,也能增加母乳的分泌,同時也有利於“乳房”的健康和子宮的收縮,對惡露的排出有很好的效果。

  3. 很多孕媽產後選擇喝催乳湯或其他油膩的湯水補品,但這樣會導致乳腺導管堵塞,乳房腫脹疼痛加重,不利於餵養,也不利於身體的恢復。

  • 等寶媽食慾逐漸恢復,再開始補充,這樣身體也能吸收,而產後喝清淡魚湯,迅速擠奶,可以幫助寶媽恢復體力。


  • 分娩後半小時內,醫生會將新生兒放在寶媽身邊進行第一次親密接觸,也就是說,讓寶寶儘早吮吸,儘早建立哺乳系統,排乳有反應,還能促進乳汁分泌,有利於子宮收縮。


育兒建議剛分娩的孕媽應該遵循“先驅惡露,後補氣血”的原則,惡露越多,補水就越少,飲食的重點應放在促進新陳代謝和消除體內多餘水分上。


  • 在食物的選擇上最好少吃油湯,因為湯中脂肪較多,牛奶中的脂肪含量也會增加,不利於新生兒的消化吸收,還可能引起腹瀉。



雖然產後飲食是特殊的,但不應避免過多,應以營養均衡為主,品種越豐富,營養越均衡全面,對寶媽產後的身體恢復就越好,但是凡事過優則不及,不論是孕期還是產後護理期都應以適量為原則。

我是育兒,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