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亮离世背后,这些人曾被央视点名


2月7日,武汉市中心医院门口,不断有哀悼者前来致敬,有普通民众,还有穿着防护服的医疗人员。

这是一个自发的祭奠场所,一束紫色康乃馨的卡片上写着:“长夜将至,我从今开始守望,至死方休。”

李文亮离世背后,这些人曾被央视点名

两位救援队队员齐声吹响哨子,然后将其挂在花束上方,献给李文亮医生。“因为他是大家心中的吹哨人。”

人们将那群在漫漫长夜中敢于鸣哨、打破沉默的人,称为「吹哨人」。

李文亮医生此前曾在微信群发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信息,提醒大家注意防护,之后被派出所训诫“在互联网发布不实言论”。

2月1日上午,李文亮医生在微博上发布其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消息。

2月7日凌晨,李文亮医生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去世。全国人民彻夜难眠。

李文亮离世背后,这些人曾被央视点名

他是普通人李文亮,喜欢秋天,爱吃美食也追星,还会转发抽奖...

他也是医生李文亮,拥有医者仁心,以生命为本,尽职尽责,英勇坚守一线。



在这场抗“疫”大战中,同样值得我们铭记的,还有医生张继先,她是第一位发现疫情并坚持上报的人。

12月26日,张继先医生接诊了两位因发烧、咳嗽就医的人。拍完肺部CT,她发现这与其他病毒性肺炎完全不同。之后又有陆续几位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病人,出现同样的症状。

肺炎袭击武汉之初,大家对这种疾病认识有限,张继先凭借自己专业的经验,迅速判断出这次疫情,并上报给医院。

她的坚持上报,为武汉市、湖北省,乃至全国卫健部门都拉响警报。

这次疫情因为自我防护工作到位,张继先所在的科室无一例医护人员感染。

吹哨之后,54岁的她仍在前线战斗。不仅每天要对160位病人查房了解病情,制定诊疗方案;遇到危急重病人,还要带领团队通宵达旦,前一天晚上抢救病人,第二天清晨又开始新一轮工作。

李文亮离世背后,这些人曾被央视点名

病人太多,尽管医护人员已经马不停蹄,张医生的身体也早已透支。她曾在医院崩溃大哭,“我这次把一生的眼泪流光了!”

但哭完立即恢复“战斗”状态奔去前线,因为她知道,还有同僚在并肩作战,有心急如焚的病人在等着她救命。


电影《我不是药神》里,“抗癌药代购第一人”程勇,不惜每月亏下几十万为众人求药治病。

为了什么?因为病人饱含苦楚的一句:“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行吗?”

“我病了三年,四万块一瓶的正版药,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

那个时候,程勇意识到,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在眼睁睁地等死,因为贫穷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生命。

现实中,程勇的原型陆勇,也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他意外发现2.35万元的瑞士“格列卫”,印度版本只需4000元。在自己服用确认无副作用后,他在病友群分享此药的购买渠道。

部分患者不懂英文便找他帮忙代买,后来,人数多达千人,陆勇与印度制药厂谈判,“团购价”甚至降到每盒200元左右。

李文亮离世背后,这些人曾被央视点名

因为帮人买“印度假药”,陆勇被起诉,在冷冰冰的看守所待了一百多天,差点遭遇牢狱之灾。

事后,被人问起,如果再来一次,你还会这么做吗?他坚定地回答还会这么做。

因为他不想再看到更多人放弃生的希望,而且坚信,自己的所作所为,一定能改变某些东西。

他果真如愿了!他拯救和帮助了无数白血病患者,并推动中国抗癌药物列入医保

2017年,23500元/盒的“天价药”格列卫,国内降到11000元至12000元左右/盒。格列卫纳入医保后,可报销比例最高达80%,所以患者购买格列卫只需大概2200元。

前几天,陆勇出现在热搜。

大年初4晚上,陆勇和好友通话,得知国内口罩紧缺,决定去印度采购。1个小时后,他便从家出发,直奔机场。

李文亮离世背后,这些人曾被央视点名

第二天坐着三轮车从印度运回3000个护目镜和3000个N95口罩,送给前线医生。

帮助别人这件事上,5年过去,他一点没变。就像他回复网友留言时说的:“我的力量很小,你们帮了我,我也要帮你们。”他相信只要第一时间去做了,就一定能帮到一些人。

陆勇的微博ID是“药侠陆勇”。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对陆勇来说,以爱渡人就是侠

李文亮离世背后,这些人曾被央视点名

有这样一位医生,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拯救了“2亿人口”的性命。

她就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被英国BBC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李文亮离世背后,这些人曾被央视点名

1967年,疟疾席卷战争,12万份疟疾患病报告中,有5万多人丧命。屠呦呦接到一个代号叫“523”的科研任务。

那是一个艰难的时期,没有通风系统和防护措施,科研人员时常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屠呦呦因长期吸入乙醚,还得了中毒性肝炎。但她一想到被疟疾折磨的无辜人们,一刻也没停下手中的研究。

1972年7月下旬的一天,屠呦呦拿青蒿萃取液进行人体测试,这次的“小白鼠”,是她本人。

她并不是什么金刚不坏之身,16岁时还曾患上肺结核,可她依然选择冒着生命危险来以身试毒。

时间是重要问题。此前190次实验都失败了。在当时还没有关于药物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评估程序的情况下,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是他们用中草药治疗疟疾获得信心的唯一办法。

屠呦呦曾说:我一定要做个像父亲一样的好医生。她做到了。青蒿素的诞生,让传统中医药释放出令世界惊叹的力量。

李文亮离世背后,这些人曾被央视点名

▲BBC记录短片《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40多年后,她的研究被国际认可,而屠呦呦的名字,近两年才为大众熟知。

她没有留洋背景、也没有博士学位、院士头衔,被当时的媒体报道为“三无”科学家,屠呦呦的获奖引发了科学界关于科技奖励和学术评价体制的讨论。

但在屠呦呦眼里,没想得到什么过人的荣誉,只想着尽可能快地救助病人。这便是科学家由一而终的使命感。

像这样的科学先行者还有很多。

见过这样一位赤脚穿旧鞋,乘坐高铁,用着简陋书桌的老爷爷吗?

李文亮离世背后,这些人曾被央视点名

他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刘先林。

刘先林说,人的需要分两种,一种是低级需要,比如吃饭、住房子等等;一种是高级需要,就是「创造」。

他用智慧和双手,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结束了我国先进测绘仪器依赖进口的历史,为国家节省资金近2亿元。

世界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因为救世主,而是因为追光者。世界之所以不黑暗,是因为有人负重前行,不畏点燃那把火炬。


这些“先行者”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社会责任感,第一时间对社会危机采取行动,帮助全国人民共渡劫难。

中国不缺“勇敢的人”,这是属于中国人的幸运。

他们是“时代的吹哨人”,令人敬重的“先驱者”。而这样一群人,必将为社会带来一些改变!

电影《我不是药神》结尾有一幕画面让人泪目:程勇被判刑踏上囚车时,被他救助过的病人,纷纷脱下口罩致意。他们知道,是这个被判刑的男人在不顾一切地拯救自己

看着伤痕累累的背影,我们应该铭记: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可能有人会说,“吹哨人、先驱者”会经历被误解、被忽视、甚至被判刑的风险,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继续坚持?

想起电影《战狼》里的一句台词:“冲上去被打死很容易,难的是背负着内疚和使命感继续活下去!”

李文亮离世背后,这些人曾被央视点名

电影《战狼2》里,吴京饰演的冷锋,只身一人前往非洲打仗的地方执行撤侨任务,途中不仅卷入战乱区域,还感染了拉曼拉病毒。这时人们并没意识到冷锋是来帮大家的,还试图赶走他。

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使命和救援任务。这是一个军人的责任。我相信,换做任何一名军人,都会和冷锋做同样的决定。

回形针paperclip的视频里有这样一句话:人类的赞歌是勇气的赞歌。我们之所以赞颂勇气,是因为我们人类在明知风险的时候,仍然选择做我们该做的事

那些为正义呼喊的人们,不论活着或逝去,大多已被遗忘,他们的无妄之灾,不仅是一场哀悼,更是一次警醒。

我们不是军人,不是医生,也不是科学家,但生活在这世上,都应该履行各自的职责。

前几天看到一句话:如果没有吹哨人,那我们很可能是下一个吹哨人。世界每分每秒都在发生变化,我们能做的,就是时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别让愧疚和后悔轮番上演。

等到你真正肩负起责任的那一刻,肯定会义无反顾地选择成为后人的“抱薪者、先行者”。

我们总是被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也能好好保护他们。

做一个正直又有使命感的人,必要时,吹响自己手中的哨子,同时也是在保护未来的自己。

愿你生而平凡,却也拥有照亮别人的勇气。


*资料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腾讯新闻、央广网


✏️作者:躺糖。行动派DreamList(id:xingdongpai77),敢行动,梦想才生动。关注我们,一起成为行动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