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企業該如何接種“疫苗”?

疫情之下,企業該如何接種“疫苗”?

去年網上有一句話說:2019年可能會是過去十年裡最差的一年,但卻是未來十年裡最好的一年。這句話未必完全準確,但卻說明了當下經濟環境的嚴峻形勢。我們身為這個時代的主人,哪怕形勢再複雜嚴峻,我們也應該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用正向思維的模式去思考——

對於冠狀病毒而言,如果我們能迅速研究出相應的普適性疫苗,或許就能夠在下次疫情發生時更有效地應對。

對於複雜的經濟形勢而言,如果企業能夠及時改變認知、放遠目光,針對即將到來的變化進行變革,或許就能夠在危機到來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就像一些標杆企業,為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提前十年、十五年就在一些核心業務上做好了“備胎計劃”,使企業度過了潛藏的危機。

疫情之下,企業該如何接種“疫苗”?

積極應對、提前預防,如果我們能提前做好“備胎”,提前打好“疫苗”,我相信2020年以及往後的十年,中國企業依然能夠伴隨時代的腳步,昂首向前!


疫情之下,企業該如何接種“疫苗”?

第一,面對疫情,信心是長效的疫苗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宣佈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他對中國控制疫情的能力充滿信心,認為“中國的許多遏制疫情的措施實際上正在成為疫情應對的新標杆”,並且強調,世衛組織不贊成甚至反對對中國採取旅行或貿易禁令。

我們企業應該對國家眾志成城、戰勝疫情充滿信心。面對疫情,信心是長效的疫苗。

我們要緩解自身的恐慌情緒,阻止謠言蔓延,倡導理性、樂觀的積極態度。同時,企業作為國家經濟的中堅力量,不能再給國家造成更大的負擔,也不能期望國家在這時候伸出援手,企業必須要自救!我們必須要堅守崗位、勇於擔當、遵守秩序,讓企業迴歸到正常運行的軌道上,這樣才能維持整個社會運轉,為中國經濟恢復活力注入能量。

疫情之下,企業該如何接種“疫苗”?



第二,聚焦價值客戶,迴歸價值創造的本質

受疫情影響,可能會導致部分需求下降,但是隻要我們充分理解客戶需求,總會找到活下去的道路。這裡的客戶需求不只是客戶的短期需求,企業還要關注客戶的長期價值需求。

企業應該把眼光放長遠。很多需求其實是長期持續的,變化的往往只是滿足需求的手段。例如,對於生物製造企業來說,投入研究預防病毒的疫苗就是一個長期戰略,這關係到的是人類恆久不變的生存需求。現在的疫情之下,企業尤其要潛心找到客戶的真實需求以及未來的發展訴求,增量不足抓存量經營、短期減少看長期變量,原來沒有做好的事情做得更好,抓技術改進、做好新品培育和試點,主動與客戶共創、戰略牽引,做好五年的前瞻性規劃等,不要等疫情過去、需求爆發的時候沒來得及準備。

一句話:

客戶需求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我們每一個企業只有迴歸客戶需求,持續為客戶提供“領先的技術水平、高度穩定可靠的產品、快速響應、高水平的服務和具有長遠生存的可能”,客戶才不會拋棄我們。只要努力找準客戶需求、滿足客戶需求,我相信中國企業一定能夠度過這個疫情下的寒冬,並鍛造出生存與發展的資本。



第三,持續管理改進,與“黑天鵝”共舞

本次疫情必將對部分行業、部分企業造成衝擊,除了疫情之外,企業的外部經營環境還會遭遇許許多多的不確定性,“黑天鵝”成了經濟這個湖泊裡的常態,會大搖大擺地遊動到我們的面前。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未來的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我們的企業不只要直面它們,更要能夠認知它們,抵禦它們。

道德經六十四章的精彩闡述已經給了我們指示:“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在局面安定時容易保持和維護,危機爆發時想要改變就要花費更大的代價。

疫情之下,企業該如何接種“疫苗”?

對於傳染病來說亦是如此,研究疫苗、打疫苗的成本,遠遠低於病毒傳染爆發而付出的代價。就像人需要打疫苗來抵禦可能感染的病毒一樣,企業的“疫苗”就是管理改進,不斷進化和完善管理體系。因為管理改進、打造管理體系的成本,遠遠低於企業面臨風險和挑戰時倉皇失措所要付出的代價。

對於企業來說,只有內部規則的確定才能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在不確定性多發的今天,企業要提前做好與“黑天鵝”共舞的準備,才不至於在波瀾起伏時翻船。

疫情之下,企業該如何接種“疫苗”?

在當前,中國的企業經過10年、20年、甚至30年以上的發展,我們有機會,也必須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讓中國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到達全世界,讓世界重新認知中國製造,這也是一個世界強國應該承擔的責任。

許多世界500強企業在公司治理、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產品研發、市場營銷、企業文化體系等管理領域不惜重金投入,通過持續的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打造,保障企業永續經營和發展。因為他們知道當今市場的競爭已經演變為管理的競爭。要想應對國際競爭,與國際大公司同臺競技,我們在技術與標準上要有共同語言,更需要在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上更上一層。



第四,疫情讓中國企業更加強大,勇於承擔社會責任

疫情之下,企業首先要遵守基本的規則,不發國難財。讓企業照常運作,回到正常的軌道繼續服務客戶、為社會創造價值就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表現。

除此之外,企業還要去思考如何能夠在疫情之中幫助大家、幫助社會。

2003年的非典疫情時,阿里巴巴、京東等企業轉向了網絡零售,讓無法來華的外商轉到了線上交易,不但成全了很多因非典而耽擱的商業合作,還讓這兩個電商企業煥發了更強的生命力。

與大家認為的“非典既是挑戰又是機遇”不同,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的觀點是:“非典時期,誰都不應該想到,這是一個機會,而應該想到,大家碰到什麼麻煩,我們能夠怎麼幫助到大家,這是一種責任。”

疫情之下,企業該如何接種“疫苗”?

我們的企業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之下,企業要找的不是國難下的機遇,而是要想想社會需要什麼?客戶需要什麼?我們怎麼做可以幫助大家解決問題,哪怕這並不能帶來很高的利潤——這就是企業在疫情中應該有的擔當。只要企業抱著這種為他人服務、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心態,企業就能夠走得更遠、做得更大。

疫情讓中國企業更加強大!




啟示:迴歸常識,共同建立信息時代的規則

我們的社會目前正處於工業文明向信息文明跨越的階段,工業科技、信息科技的高速發展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但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的重大疫情無疑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許多災難片上的場景並不只是停留在想象之中,它們是真的有可能發生的。

科技進步再快、社會發展再快、經濟再強盛,我們也不能為所欲為,而恰恰應該回歸常識,例如尊重環境和自然——這種常識是我們的社會發展到什麼階段都不可缺少的,迴歸常識能夠讓我們在不斷創新、不斷創造的過程中避免遇到很大的挫折。

疫情之下,企業該如何接種“疫苗”?

迎接創造“新”的同時必須適當地守“舊”,否則我們必將在各類“新事物”湧現的同時遭受隨之而來的厄難。

信息文明的發展,是建立在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的基礎之上的,三個文明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同步發展的,我們永遠不能脫離農業與工業的保障。尤其是當前初步進入信息社會的階段,我們尚未建立完備的信息社會的文明規則和法治,例如目前的網絡上散播的謠言與謾罵,使得只有“信息”而無法形成“文明”。我們要做工業文明和信息文明的連接者,既要遵守現代社會的文明成果,更要大家攜手共建和推動信息社會的規則制定與生態建設,降低新事物出現而帶來的風險。

疫情之下,企業該如何接種“疫苗”?

莎士比亞說:黑夜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

疫情並不可怕,可貴的是我們仍然對未來充滿信心。

願所有企業充滿信心,理性應對,我們終究會在白晝到來之時,共同迎接朝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