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給大家帶來的“焦慮”,該怎麼辦?

因為新型肺炎疫情的原因,為了限制人員聚集,醫院減少了門診的開放量。

為了減少不開放一些門診帶來的不便,便於大家得到醫學諮詢。醫院開設了網上免費諮詢。

自從參與醫院組織的“網上義診”活動以來,接到了很多有所焦慮的諮詢。

疫情給大家帶來的“焦慮”,該怎麼辦?


焦慮自己患有新型肺炎,

焦慮家人對自己不關心,

焦慮自己孩子不上學,會耽誤很多課程等等。

疫情給大家帶來的“焦慮”,該怎麼辦?

居家隔離,不出門,難免會導致很多人出現“焦慮”的情緒。

疫情期間的居家“焦慮”該怎麼辦?今天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什麼是焦慮情緒?

在上面提到的,擔心自己是否患上新型肺炎,即使得到解答,仍然不放心;擔心疫情期間不開學,孩子的成績會耽誤等等,都屬於焦慮的範疇。

焦慮是一種情緒表現。人們預感到不利情景的出現而產生的一種擔憂、緊張、不安、恐懼、不愉快等的綜合情緒體驗。

疫情給大家帶來的“焦慮”,該怎麼辦?

在內心方面表現出:恐懼、擔憂、不安全感、煩躁。

在生理方面表現出:心悸、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失眠、頭暈頭痛、尿頻、腹瀉、神經衰弱等。

疫情期間,為什麼很多人會感到焦慮?

1、疫情期間,看到有關疫情的新聞,看到被確診新型肺炎人數的不斷劇增,看到很多地方實行出行管控的時候,很多人會擔心,會焦慮。會擔心自己是否安全,擔心自己周邊的人是否患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這種擔心是正常的,但是長時間的擔心會發展成為焦慮。在不少的一線醫務人員也有這樣的擔心,所以他們戰鬥在一線,很多人選擇不回家,擔心會把家人傳染上。

疫情給大家帶來的“焦慮”,該怎麼辦?


2、在延長的春節假期裡,響應管控疫情的號召,在家不出門,不出門在家呆久了,也會導致不少人出現焦慮,缺少了和外界的交流。擔心疫情什麼時候能夠過去,擔心不上班沒有工資拿,擔心孩子不開學會耽誤了成績等等。各種擔心,時間久了,也會變成焦慮。

3、隨著春節延長的假期即將結束,很多單位陸續準備開工。也會引發一些人的焦慮。出門會不會被感染?該怎麼出門上班?公交車上會不會有疑似病人?公共交通安全嗎?等等有關即將上班的一些焦慮。

4、看到新聞引發的焦慮。比如“寧波男子出門買菜,沒戴口罩,15秒被感染”的新聞。比如某某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隱瞞病情參加聚會,感染很多人的新聞。這些新聞會觸發一些人的焦慮,比如怎麼出門買菜?還能不能出門買菜?確實很不少人對外面產生恐懼而不敢出門買菜。

該怎麼對待這些焦慮,我們該怎麼辦?

面對焦慮,我們應該選擇面對、接受、飄然和等待。

疫情給大家帶來的“焦慮”,該怎麼辦?

面對焦慮,我們不選擇迴避和逃避。正視現在存在的問題。正視現在的疫情。可以看新聞和報道,但是不要過過於關注。而是把精力分散一些給自己喜歡的事情,讓自己充實起來。

接受。接受自己焦慮的事實,因為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對人人都需要居家隔離,不出門的現狀,我們選擇接受疫情這個現實,選擇接受自己焦慮的情況。

飄然。關注目前的狀況,但不要過度關注。這個時候可以放緩工作的速度。順其自然地做一些事情,而不是強迫自己如何如何。

等待。要保持耐心,等待事情的解決。耐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和建議,進行自我調整。

疫情給大家帶來的“焦慮”,該怎麼辦?

學會與焦慮共處。與焦慮共處的問題,根本上而言,是一個人如何與自己相處的問題。焦慮者在生活裡總是過度地進行自我抗爭。

當出現焦慮時:

<strong>不要自責,因為很多人都有和你一樣的情況。

<strong>不要自憐,因為我們自己可以調整自己。

<strong>學會調整。可以進行腹式呼吸。嘗試進行冥想。或者聽聽音樂、唱歌來放鬆自己。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去做。

<strong>如果調整不好,嘗試尋求幫助。專業的心理醫生可以幫你解決這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