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防護服的滅菌時間為何能從兩週縮短到一天?

在北京市平谷區的北京邦維特種紡織品有限責任公司,工人們正在低頭丈量醫用防護服面料,5000餘平方米的生產車間內,200名工人正全力投入生產。資料顯示,這是目前北京唯一一家醫用防護服生產廠。

車間裡,工人們清點好防護服數量,開始送往下一道工序。這裡生產完成的防護服,要經過鈷60輻照消毒,達到無菌使用標準後才能正式出廠。公司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公司研發的輻照滅菌技術可以縮短消毒時間,這屬於公司的“商業機密”。但為了疫情防控的需要,公司現在無償把這項技術分享給了同行。

這家公司的“商業機密”,其實就是輻照滅菌技術。

採用輻射滅菌技術,可將時間縮短到1天以內

2月7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物資保障組印發《關於疫情期間執行的通知》(以下簡稱《應急規範》)。目前,我國國標醫用防護服大多采用環氧乙烷滅菌,需要7-14天時間。而依據《應急規範》採用輻射滅菌技術,則可以將這個時間縮短到1天以內。

一件醫用防護服生產出來後的滅菌時間,能夠從兩週縮短到一天,這樣的大幅度週期縮短對當前的疫情防疫的意義無疑是重大的。那麼,相關企業究竟是如何實現的?

近日,一輛載著一批43箱1000多套一次性醫用防護服的廂式貨車,駛入位於北京房山工業園區的中核集團北京原子高科金輝輻射技術應用有限責任公司。這批防護服的輻照滅菌工作當即展開。公司總經理康四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已經是第四批送過來進行輻照滅菌檢測實驗的防護服產品。”

進行輻照滅菌的廠房並不大,而完成整個滅菌過程的區域就是一條100餘米長的傳送帶——這幾乎和機場航站樓內的一條行李傳送帶的長度相當。一箱箱防護服被一個挨一個地並排放置在傳送帶上,15分鐘,跑完一個100米,箱子翻個,再跑一圈……根據箱內產品輻照劑量的要求,大概4~6圈之後,產品的滅菌任務也就完成了。

這條生產線1小時的輻射滅菌能力在一百多箱,按每箱裝載30件防護服計,24小時開工的話,一天可完成10萬件左右的一次性防護服的滅菌任務。

據悉,抗疫期間,北京原子高科金輝輻射技術應用有限責任公司一直在開展醫用防護服等防疫物資的輻照滅菌工作。這家公司所使用的輻照設備,是由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於2007年研製成功的我國第一臺高能大功率電子輻照加速器。這臺加速器已穩定運行了近13年,為我國輻照加工行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為緩解此次疫情防控中出現的資源緊張問題發揮了積極作用。

醫用防護服的滅菌時間為何能從兩週縮短到一天?

圖為高能電子直線輻照加速器。原子能院供圖

醫用防護服的滅菌時間為何能從兩週縮短到一天?

醫用防護服的滅菌時間為何能從兩週縮短到一天?

醫用防護服的滅菌時間為何能從兩週縮短到一天?

上圖均為北京原子高科金輝輻射技術應用有限責任公司輻照滅菌現場。中核集團供圖

輻照滅菌的效果與傳統環氧乙烷滅菌效果相當

據瞭解,輻照滅菌已在食品、醫用手套、樣本採集器、採血器、醫用泵頭、檢驗泵等產品上廣泛應用,安全性已得到充分驗證。綜合測試結果顯示,經鈷60或電子加速器對防護服進行輻照滅菌,按照《應急規範》進行操作,滅菌效果與傳統環氧乙烷滅菌效果相當。

參與本次《應急規範》草擬的輻射滅菌專家、中國同輻輻射事業部總經理尹玉吉表示:“輻射滅菌的方式此前並未列入醫用一次性防護服滅菌的規範中。所以,此前生產的防護服在材料、性能方面並未按照滿足輻射滅菌的要求加以規定。因此,《應急規範》對採用輻照(鈷60或電子加速器)方式對醫用防護服進行滅菌有一些限定,比如,採用輻照滅菌方式生產醫用一次性防護服的企業,應在每件醫用防護服外包裝上粘貼特殊標識,提供符合產品放行要求的檢測報告,並確保每件產品符合《應急規範》及相關質量標準的要求。輻照企業在提供輻照滅菌服務時,應在外包裝箱指定位置粘貼輻照標籤;考慮到輻照滅菌可能會對防護服結構強度有一定影響,為確保應用安全,《應急規範》將輻照滅菌醫用一次性防護服使用有效期限定在1個月以內等。這些都對防護服輻照滅菌的效果起到了有效保障作用。

他認為,在《應急規範》的推動下,本次疫情中一次性防護服短缺的問題,會通過生產廠家和輻射滅菌企業的共同努力得到極大程度的緩解。

國際上已有超60%的醫療器械採用輻照滅菌

輻照離我們很遠嗎?實際上,餐桌上新鮮的水果蔬菜,冰箱裡晶瑩的凍蝦仁,以及冒著熱氣的袋泡茶,都可能是輻照滅菌過的食品。走出家門,醫院裡護士手中的注射器,醫生握著的手術刀,正在用來消毒的酒精棉球,也可能被輻照“洗禮” 過一遍。

曾任蘇州大學衛生與環境技術研究所檢驗檢測中心副主任的張同成告訴本報記者:輻照即用鈷-60等放射性核素照射糧食、蔬果、肉類以及醫療器械等,以達到徹底消滅微生物,防止病蟲害的目的。這就類似於咱們平時曬被子,產品進行輻照滅菌時,並不與放射源直接接觸,只是接受了伽馬射線的能量,就如同被子接受紫外線的能量一樣。同時,滅菌過程連原包裝都不用拆開,還能有效避免二次汙染。

據瞭解,1956年強生公司開創了醫療器械輻照滅菌的先河,首先採用電子束輻照手術衣。1993年,性能更好的伽馬射線開始應用,輻照逐漸成為發達國家一次性醫療器械滅菌的“新寵”。目前,國際上已有超過60%的醫療器械採用輻照滅菌。而我國作為醫療器械消耗大國,80%以上還是採用環氧乙烷滅菌。環氧乙烷有成本低、工藝穩定成熟、滅菌範圍廣的優點,但其負面影響如滅菌殘留、環境汙染等也不容忽視。

我國輻照滅菌之所以佔的比例較小,這其中,輻照成本居高不下是首要原因。據悉,一些輻照企業大多數的醫療器械滅菌產品都是出口到國外。江蘇省蘇州中核華東輻照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曾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食品輻照滅菌由於其所使用的劑量較小,成本相對來說較低。醫療器械考慮到穿透性和滅菌級別等因素,需要的劑量更高,相比於傳統環氧乙烷滅菌,成本大概會高出幾倍甚至十幾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