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和春节是我国两个传统节日,有什么特殊意义?

胡乱对联瞎打油


中国就是传统的农业国,历法是农历,节日是农历。农业就是家庭生产小农经济。大家都盼着风调雨顺,一是收成好,二是家庭成员和睦。除夕和春节,就是这两个原因存在的。收成不好,年都不好过,家庭不和睦,也过不好年。再准确的说,享受上一年的成果,调节家庭内部问题,为来年的生产做好准备。说白了,是生产力的要求。是进化的要求。就好比,以前没有公司,现在有公司,也就有了年会。



跟法官说我想做个好人


我的记忆里,儿时就一个年“年”,春节似乎是城里人的叫法。后来有阳历年,也就是元旦。年和春节其实就是辞旧和迎新的差别,就像半夜里的子时一样。有什么特殊意义?忙乎一年了,休息几天,团圆一下,吃点平时没时间做的食品。


绕两头


一夜连双岁,五更接两春。除夕是一年之终,春节是一年之始。人都盼望顺始善终,善始善终,一路风顺。重头重尾,除夕是终尾,春节头始,尾连头,终连始,所以人们都敬重头尾始终,除夕春节就自然成为人敬重的日子,成为隆重热烈的节日了。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时间是最宝贵的,是生命,足财富,时间常与年月日时表示,更多以年说,年的终始成为人对时间的一个特别重要的节点。所以年的终始也被赋予特别多的重要意义,很值得纪念重视。

人生难过百岁,以天数计,难有四万天。而时间无始终,人生却很有限,人来世界走不回真不容易,时不待人,谁浪费光阴,虚掷空耗时间,谁就犯了大错。时间是生命,人都应方惜时。重除夕春节,也即重年之始终,是珍惜时间生命的表现。天增岁月人添寿,每一次年之终始都值得重视,都要会反省自检,不忘过去,做好现在,展望未来。昨天,今天,明天都好。


树德汉硕


从来还没有听说过除夕和春节是两个节日,除夕就是春节的组成部分。

远古时代人们生活在混沌之中,结绳记事,寒暑纪年。后来逐渐形成完整的历法,有了年月日之时辰的划分,对照天体的运行划分了节气。从而使人类从混沌时代进步为文明时代。

其实春节这个习俗直到汉朝才形成一种隆重的规模,衣食足而礼节兴。年首又称之为正月,冬天又是农闲时,所以农耕时代的百姓们才有机会欢庆一下,吃点好饭,穿上新衣服,搞些文艺活动,走走亲、拜拜年,从除夕到元宵都是春节的范畴。

传说中的年兽,我认为也是有的,你想,在古代人少野兽多,过年过节你家里沌上一锅肉,野兽闻着味道就来了,所以人们笼旺火,放鞭炮驱赶野兽,后来演变成今天喜庆祥和的习俗。

中国是个古老文明的国度,毎个节日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和内涵,尤其是春节更是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直到今天人们说过年的气氛淡了,我认为不然,你看每年的春运,春晚,满大街的奇灯异彩,元宵节的彩车巡游,文艺汇演,这些又加深了年的味道。





泰山124453211


传统意义上的除夕指的是大年三十的夜晚。春节指的是正月初一这一天。有很多人可能把除夕和春节没有分开,甚至把过年也混到一起了。其实这是三个意思。

除夕和春节这两个传统节日,有什么特殊意义呢?下面我简单的说几句。如有不同意见,恳请赐教,我好改正。

除夕有很多层意思,有归家、守岁、清理帐目、查看去年的收成、团聚、年夜饭、祭拜等等,是对繁杂多事的过去一年的整理。而春节呢?意义非常简单,就是新的一年就从初一这天开始了,人们穿上新衣出去拜年,相互问候。一个是针对过往,一个是迎接新禧。

我国的传统节日意义深远,包罗万象,每一个传统节日,都包含有一个美妙的故事,比如正月十五,比如二月二,端午节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祖国流传下来的绚丽瑰宝,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细品一下,真的非常有意思。


记132709960


除夕,春节是两个节日连在一起的,是岁末和岁首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

除夕是岁末的最在一天,这天事情很多,一是打扫除,二是纪祖,三是忙吃,四是账目理清,收,还账总要闸板,五是孝敬父母要给守岁钱,六是过团圆节,边吃边聊一年来的大凡小事,除夕是最忙的一天。

春节是来年岁首的第一天,大家都穿上好衣服,出门送祝福,文艺娱乐,忙好的吃,春节是来年的第一天,也是最轻松的一天,准备万事从头越,

除夕,春节是传统的年节,中国人几千年来传统文化过年节,一直传承至今,


王则纯


除夕是一年最后一天全家人相聚一起庆祝各种收获及排除这一年的各种负累进行总结具有特殊意义的岁末家人团聚鼓励之日;春节则是新的一年第一个阴历月份(正月)开始的特定的时间段让人们准备与感受新年各种庆祝活动的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纪念意义的民族大合欢节日。


方言歌者


除旧迎新就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除夕夜和新春大年初一直至正月十五元宵夜就是春节,题主你明白了吗?还是今晚坐在电视机前看看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吧,看中国人是怎么辞旧迎新过大年的!


张军120126032


除夕的含意是农历的一年的最后一天阅为除夕,这是古时周朝的周易的易经历法最后的一天。春节是以后才发明的,春节是年后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春天的开始。


王永y


春节广义包括正月和除夕,过年、大年三十、大年夜、除夕都是指同一天。而特定意义的春节指的是大年初一,也就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夜、岁除、大晦日,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农历十二月多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称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年三十夜。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农历的正月初一现在定名为春节;节日具体时间最后的确定相信和这个时间对农业劳作影响最小有关。

由于春节与大年紧密连接在一起,再加上时代的需求,所以,慢慢地人们将这两个传统节日合二为一了。过年表示旧一年将过去,新一年将到来。 过年习俗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年节起源于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活动。古人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人深信神灵是万事万物的主宰,认为天地神灵以及祖先神灵左右着人们的生活和命运。 古人重视信仰与祭祀,将黄道中推算出来的立春定为一年之首,在岁首黄道吉日举行祭祝祈年活动,以表达对神灵的崇拜、敬重和敬畏,并祈求丰收。后由于历法变动,新年通常指阴历正月。 年节是中国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农历的正月初一现代定名为春节,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大年三十”。“春”在古代很受人们重视,如有“双春”之年视为大吉的之年。 除夕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年尾最后一顿饭),年夜饭以后有守岁和发压岁钱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春节又称之为过年。在南方大年三十交新岁称为过年,大年初一是新年。过年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才对,表示旧一年将过去,新一年将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