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寫在西遊途中的一首詩,路上只有孤鳥為伴,夢裡才能回到長安


他寫在西遊途中的一首詩,路上只有孤鳥為伴,夢裡才能回到長安


俗話說得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只有當理論與實際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地學以致用。而很多古人也正是通過這種方法來增長見聞,鞏固學識,讓自己成為一代文學巨匠的,其中最著名的當然要算是周遊列國的孔聖人。到了唐代,遊學的風氣益發高漲起來。杜甫20餘歲時就曾漫遊吳越、齊趙等地,並在途中遇到了他的偶像李白;而李白更是一生都處於旅遊的狀態中,足跡遍佈大江南北。

所以之後的唐朝詩人紛紛效法前輩四處遊歷,其中就包括晚唐時期的大詩人溫庭筠。只不過與一般人相比,溫庭筠的遊歷方向似乎有些非比尋常。


他寫在西遊途中的一首詩,路上只有孤鳥為伴,夢裡才能回到長安


西遊書懷

溫庭筠

渭川通野戍,有路上桑乾。

獨鳥青天暮,驚麏赤燒殘。

高秋辭故國,昨日夢長安。

客意自如此,非關行路難。

從長安出發,西北方有一條直通邊關要塞的大河,即渭川,其源頭位於現今的甘肅省,而“野戍”就是指野外的駐防地點。前半句詩點明瞭西遊的目的地,這是實寫,而後半句則是虛寫。隋唐時期的桑乾河,就是現今流經內蒙古、河北、山西三省的永定河。它雖然不在詩人西遊的路線上,卻是唐朝經常發生戰事的邊塞地區,李白就曾留下過“去年戰,桑乾源。今年戰,蔥河道”這樣的詩句。所以後半句詩與上半句中的“野戍”相呼應,表現出詩人遠赴邊塞,為國效力的志向。


他寫在西遊途中的一首詩,路上只有孤鳥為伴,夢裡才能回到長安


在邊塞所能看到的,不僅是殘酷及艱苦的生活環境,還有壯麗和遼闊的景色,所以頷聯中寫到“獨鳥青天暮,驚麏赤燒殘”。一隻孤獨的飛鳥在夕陽下消失在湛藍的天空中,而如火般的晚霞似乎驚擾到了休憩的小鹿,讓它放足狂奔。句中的“驚麏”是指受到驚嚇的鹿,而“赤燒”則是指晚霞夕照。

萬里晴空,一鳥獨翔,這是何等壯闊的景象,又是何其孤寂的氛圍!而小鹿在夕陽下狂奔,既描繪出邊塞地區一望無際的遼闊,又展露出邊塞生活中溫馨、甜美的一面。詩人把自己對邊塞的感受全部濃縮在這十個字中,用優美的文字呈現在讀者的面前,堪稱妙筆生花。


他寫在西遊途中的一首詩,路上只有孤鳥為伴,夢裡才能回到長安


到達邊塞,並欣賞完邊塞的景色後,詩人開始思念起長安的一切,即“高秋辭故國,昨日夢長安”。在秋天的時候,我離開自己的首都,昨天卻在一夜之間又回到了朝思暮想的長安。

本句中的“故國”有家鄉的含義,而“高秋”既可以解釋為秋天,又可以解釋為九月初九的重陽節。在交代時間的同時,詩人也抒發了自己長安的思念之情。一路奔波,剛剛到達目的地,馬上在夢裡回到了故鄉,詩人用時間表達出他對長安的深深思念。


他寫在西遊途中的一首詩,路上只有孤鳥為伴,夢裡才能回到長安


而為了不讓讀者誤會他是因為艱辛的旅程,而思念舒適的長安生活,所以詩人在結尾處又寫到“客意自如此,非關行路難”。我是因為思念才會夢到長安,而不是因為寸步難行的旅途經歷!

古代交通遠沒有現代這麼便利,而從陝西到渭川的源頭——鳥鼠山有將近800公里的路程。秋天從長安出發,只怕直到風雪交加的冬季,詩人才可能到達邊關,而“行路難”三個字正是這段旅程最真實的寫照。但如此艱難的旅程也沒能阻止詩人西行的腳步,阻止他報國的決心!


他寫在西遊途中的一首詩,路上只有孤鳥為伴,夢裡才能回到長安


靜閱閒話

縱觀全詩,這是一首描寫旅途景色兼抒懷的五言律詩。前兩聯是對景緻的描寫,首聯先交代了西遊的大致方位,並營造出一股雄渾壯麗的意境。接下來在頷聯裡,溫庭筠對景色進行了具體的描寫,他抓住夕陽下兩個景象,描繪出邊塞的壯麗之美,令人為大自然的壯闊而深深折服。

而後兩聯則是抒發情懷,頸聯通過對比,表現出溫庭筠對故國,對長安的思念之情。尾聯則用“非關行路難”表達出思念之情是由衷而發,並非畏懼艱難而故作姿態,在抒情的同時,也暗含明志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