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分蜂3-4天放到新箱蜂,為什麼會回舊蜂箱?

用戶8982171693682


我是山娃養蜂,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剛分蜂3到4天,分蜂群為什麼又飛回原箱?這是回蜂現象,在分蜂時操作不當所引起,這種現象不難解決,首先要了解什麼回蜂,以及回蜂的原因?

蜜蜂分蜂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自然分蜂,分蜂群被分出後,需要到野外從新尋找環境築巢生存,因此,出現回蜂現象的幾率的相對較小,另一種是人工分蜂,對養蜂人在技術方面有一定要求,操作不當,會引起蜜蜂出逃或者產生回蜂現象。

什麼是回蜂?

蜜蜂出現回蜂,有兩種情況會導致,都與養蜂人操作有關,首先分蜂,把一箱強群分為兩群或者多群,分好之後,分蜂群又飛回原箱,這是回蜂的其中一種。

另一種是移動蜂箱位置,蜜蜂認巢性強,把蜂箱的位置搬動過之後,大量蜜蜂會飛回原來蜂箱安放的位置,這也是回蜂現象。

蜜蜂為什麼會出現回蜂現象?

不同情況產生的回蜂,原因不一樣,分蜂所引起的回蜂,先來分析自然分蜂,蜜蜂在分蜂期,強勢的蜂群會出現分蜂現象,蜂群中出現自然王臺,蜂王便會帶領一部分蜜蜂離開蜂巢,在這個過程中,蜂王因為某些原因導致死亡,失去蜂王的分蜂群就會群龍無首,分出距離不遠的分蜂群還是會飛回原來的老巢。當然,飛出距離太遠的分蜂群,就算是失王,也不可能在飛回來了。

人工分蜂所引起的回蜂,與養蜂人分蜂操作方式有關,人工分蜂方式多種多樣,每一種方式操作不當都會引起回蜂。

1.王臺分蜂,利用蜂群中的自然王臺分蜂,每箱分蜂群分別介入一個王臺,分蜂程序是比較便捷,對蜂群的資源和質量要求高,但是分蜂的成功率並不高,風險較大,蜜蜂不接受王臺,就容易出現回蜂現象,甚至撕咬王臺。

2.處女王分蜂,自主育王,給分蜂群介入處女王,雖然可以快速恢復分蜂群安靜,但是處女王將面臨交尾的風險,分蜂的時間掌握不好,處女王交尾失敗,失王的蜜蜂有可能產生回蜂現象或者飛逃,甚至竄入其他蜂群引起廝打。

3.產卵王分蜂,同樣採用人工育王分蜂,介入產卵王,能夠快速開產,降低蜜蜂出逃的幾率,也能快速恢復蜜蜂群勢,但是介王的操作不當,蜜蜂不接受新蜂王,那麼蜜蜂同樣會產生回蜂。

蜜蜂認巢性極強,除了以上幾種原因以外,分蜂時蜜子資源分配不當,或者分蜂時機把握不好,蜜蜂同樣會產生回蜂現象。

移動蜂箱位置,在蜂場把蜂箱從A點移動到B點,無論怎樣操作,蜜蜂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回蜂,這是蜜蜂認巢的習性,無法人為改變的。

剛分蜂3到4天,分蜂群為什麼又飛回原箱?

分蜂之後蜜蜂出現回蜂,通常會從分蜂的第2天起一直持續到10幾天,都有回蜂的可能性,與天氣情況和分蜂群變動的時間有關,在晴天,蜜蜂出現回蜂的可能性會比較快,陰雨天氣,出現的回蜂現象相對較慢。分蜂,蜜蜂需要用幾天時間對新環境進行認巢,和對新蜂王進行接受,中途發生的任何變故,都會引發蜜蜂飛回原箱。

蜜蜂之所以飛回原箱,認巢性強是一方面,主要還是與分蜂操作有關,任何一個小細節處理不好,分蜂群都有可能出現回蜂,例如新蜂箱有異味,或者分蜂群蜜子資源缺乏,介入的王臺或者蜂王出現意外,不被蜜蜂接受等等,都會使蜜蜂產生回蜂。

如何避免蜜蜂出現回蜂現象?

細節決定成敗,蜜蜂出現回蜂,通常是細節方面處理不當,養殖蜜蜂,無論是中蜂還是意蜂,根據蜂場地理條件,預設好每箱蜜蜂的擺放位置,擺放好之後,在蜂場內不可隨意移動蜂箱擺放的位置,容易引起回蜂活逃群,所以對蜂場規劃是非常重要的。

分蜂時如何避免回蜂?首先是培育分蜂群,每箱蜜蜂需要培育為蜜子飽滿的強群,在進行分蜂,山娃建議,分蜂最好把老蜂王分出去,在原箱留下王臺或者介入新蜂王,分蜂群在老蜂王帶領下,只需對新環境進行認巢,蜜蜂之間的氣味還是熟悉的,這樣蜜蜂就不容易出現回蜂。若是一群分為多群,在介王方面,產卵王為“優選”,處女王為“良選”,對新蜂王的培育,多一道程序,介王就少一成風險,也能提升分蜂群的發展速度。

總結:蜜蜂產生回蜂,是對新環境不滿意,還能飛回就老巢,這是蜜蜂的認巢習性,是養蜂人掌握的技術不夠全面,操作不當所造成,在分蜂前,必須把分蜂箱的異味處理乾淨,可以塗抹一層蜂蠟,在分蜂之後,即使分蜂群是蜜子充足,在夜間也需要適量獎飼餵養,這樣能穩定蜜蜂的情緒,不爆不燥,蜜蜂就不容易出現回蜂。


山娃養蜂


  • 大家好,就剛分蜂3-4天放到新箱蜂,為什麼會回舊蜂箱談一談我的看法。
  • 一般來講這是人工分蜂操作中常出現的問題。自然分蜂的蜂群基本不會有這種問題,特殊情況除外。下面就從人工分蜂和自然分蜂兩個方面,來分析這個問題。

(一)自然分蜂

  • 自然分蜂是在原蜂群有了王臺或者新蜂王后,老蜂王帶領一部分工蜂出逃,新建一個蜂群。由於蜜蜂間主要靠蜂王信息素,來穩定生產生活。而這個群蜂王還在,所以在蜂王信息素的影響下,不會有工蜂回原群。
  • ①極少量的回原群,可能是由於原箱,仍有蜂王信息素的殘留氣味,導致一些工蜂產生錯覺,而飛回原箱。這種情況很正常,不會對兩個蜂群造成影響。所以不用人為的干預處理。
  • ②如果是飛回量比較大,那可能就是新群失王了,沒有了蜂王信息素的影響,加之原箱殘留的蜂王信息素,可能會使大量的工蜂返回。這種情況就要極時處理了。例如重新合併,介入新王等。

(二)人工分蜂

  • 人工分蜂常因操作不當,會造成工蜂大量返回原箱,常見的原因及處理方法有。
  • ①原箱與新分出的蜂箱距離太近,雖然分出了老王,但原箱有老王殘留的信息素,使工蜂的分辨力受到影響,從而飛回原箱。

解決辦法:原箱與新群的蜂箱儘量加大距離。

  • ②人工分蜂時,分出的是新王或者帶王臺的蜂群。由於新蜂王(成熟王臺)的蜂王信息素不強,而原群老王信息素較強,所以導致大量人工分出的工蜂返回。

解決辦法:儘量分老王出箱,如分新王(王臺)出箱,則需加大分出量。

  • ③人工分蜂分出的蜂群失王,也可造成新蜂群,在原箱蜂王殘留信息素的影響下,返回原箱。

解決辦法:極時介入新王,或者合併後再找時機(出現新王或王臺)重新分群。

  • ④一些特殊原因,如新箱異味太大,影響工蜂對蜂王信息素的判別。新箱食物潰乏,一些工蜂返回盜蜜。新箱有敵蟲害等。

解決辦法:極時對症處理。

總結,剛分蜂3-4天放到新箱的蜂,飛回原蜂箱,是新箱工蜂受到原箱殘留蜂王信息素的影響造成的。當出現這種情況後,我們一定要分明具體原因,再對症處理,才是最好的辦法。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天數茫茫A


天數茫茫A

昨天 15:41

大家好,就剛分蜂3-4天放到新箱蜂,為什麼會回舊蜂箱談一談我的看法。

一般來講這是人工分蜂操作中常出現的問題。自然分蜂的蜂群基本不會有這種問題,特殊情況除外。下面就從人工分蜂和自然分蜂兩個方面,來分析這個問題。

(一)自然分蜂

自然分蜂是在原蜂群有了王臺或者新蜂王后,老蜂王帶領一部分工蜂出逃,新建一個蜂群。由於蜜蜂間主要靠蜂王信息素,來穩定生產生活。而這個群蜂王還在,所以在蜂王信息素的影響下,不會有工蜂回原群。

①極少量的回原群,可能是由於原箱,仍有蜂王信息素的殘留氣味,導致一些工蜂產生錯覺,而飛回原箱。這種情況很正常,不會對兩個蜂群造成影響。所以不用人為的干預處理。

②如果是飛回量比較大,那可能就是新群失王了,沒有了蜂王信息素的影響,加之原箱殘留的蜂王信息素,可能會使大量的工蜂返回。這種情況就要極時處理了。例如重新合併,介入新王等。

(二)人工分蜂

人工分蜂常因操作不當,會造成工蜂大量返回原箱,常見的原因及處理方法有。

①原箱與新分出的蜂箱距離太近,雖然分出了老王,但原箱有老王殘留的信息素,使工蜂的分辨力受到影響,從而飛回原箱。

解決辦法:原箱與新群的蜂箱儘量加大距離。

②人工分蜂時,分出的是新王或者帶王臺的蜂群。由於新蜂王(成熟王臺)的蜂王信息素不強,而原群老王信息素較強,所以導致大量人工分出的工蜂返回。

解決辦法:儘量分老王出箱,如分新王(王臺)出箱,則需加大分出量。

③人工分蜂分出的蜂群失王,也可造成新蜂群,在原箱蜂王殘留信息素的影響下,返回原箱。

解決辦法:極時介入新王,或者合併後再找時機(出現新王或王臺)重新分群。

④一些特殊原因,如新箱異味太大,影響工蜂對蜂王信息素的判別。新箱食物潰乏,一些工蜂返回盜蜜。新箱有敵蟲害等。

解決辦法:極時對症處理。

總結,剛分蜂3-4天放到新箱的蜂,飛回原蜂箱,是新箱工蜂受到原箱殘留蜂王信息素的影響造成的。當出現這種情況後,我們一定要分明具體原因,再對症處理,才是最好的辦法。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天數茫茫A

三農領域創作者

707粉絲 · 2448贊

搜索

最牛誘蜂的訣竅

引蜂入蜂箱方法

在家怎麼誘蜂最快

收蜂口訣

人工分蜂最快方法

引蜂王的絕招


愛我所愛1730866


很高興能與你一起探討蜜蜂。因為我也有一點養蜜蜂的小經驗,希望對你有幫助,以下是我個人經驗 文中可能有字跡不清楚望見諒。

1:對於我們人工分蜂的蜂群來說,一般並不會所有的蜜蜂都逃回蜂群,而是一部分逃回蜂群。主要原因是蜜蜂的分蜂引發了這種現象,一般蜜蜂有內勤蜂和外勤蜂,外勤蜂是經過了認巢試飛的,知道原來蜂巢的位置,所以在分蜂后會憑藉記憶回到原來的蜂巢。由於內勤蜂並沒有經過試飛,對原來的蜂群沒有記憶,所以在人工分蜂后並不會回到原來的蜂巢。

2:原地分蜂

原地分蜂方法是在原群旁放新群,平均分配蜜蜂后調節兩個蜂箱的位置,讓兩個蜂箱中進入的飛行蜂一樣,在這種情況下,由於新的蜂群與舊的蜂群並在一起,工蜂無法辨認,也可以避免回蜂。

3:

對於我們新分的蜂群來說,如果有回蜂,我們就應該注意新分蜂群的管理了。如果新分蜂群產生大量回蜂,那麼最後的結果就是新分蜂群中的蜜蜂數量大量減少,而且剩餘的蜜蜂都有幼蜂,而幼蜂採集能力並不強,所以對於新分蜂群而言,在有回蜂的情況下,要注意新分蜂群中的蜜蜂補充,避免新蜂蜂群由於大量回蜂導致蜂群變弱,在遭受惡劣氣候的情況下飢餓。同時如果蜂群中回蜂過多,需要從其它強群調取封蓋子補充,讓新分蜂群群勢儘快恢復。

這是我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123小黑白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散養蜂的朋友由於條件的限制以及一些選址經驗的不足,在移動蜂箱和分蜂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嚴重回蜂這種頭疼的事情。在前面的文章中對這兩種情況有過具體的介紹。其實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蜜蜂認老路的原因。造成蜜蜂回老巢的主要客觀因素有三點:

①、隔得太近。

②、蜜蜂認老路。

③、操作欠妥,沒做好蜜蜂回老巢的預防工作。

我們平常分蜂和移動蜂箱最好的辦法就是搬到隔原來位置三公里以外的地方,這種回蜂問題並迎刃而解。但是這多少會有點麻煩,誰也不想這麼費勁的搬那麼遠。那麼還有其他什麼辦法嗎?答案在靜姐看來是肯定的。不妨試試“乾坤大挪移”,具體步驟是:

①、將需要分蜂的蜂群搬到離原來兩米以外的地方。

②、原來位置不再留蜂箱。

③、在新位置進行分蜂。

④、分蜂后兩箱為一組,背靠背擺放,這樣巢門就正好對著相反的方向了。每組蜂箱間隔自然是越遠越好。

⑤、在頭幾天原箱舊址需要密切關注,若還有回蜂需要及時驅散,避免結團。

通過這些操作,原地分蜂將會順利的完成,蜜蜂飛回原巢的現象將大大減少。

希望能幫助到你。





鄉下靜姐


如果是自然分蜂3-4天又飛回原箱,那只有一個原因。

那就是剛分出來的蜂已經失王了,剛分出來幾天的蜜蜂還沒有忘記原來的蜂箱位置,在失去蜂王以後,蜜蜂會以為蜂王沒有跟著飛來或者是出來了有飛回去了,所以蜜蜂就會飛回原箱尋找蜂王。

如果是人工分蜂出現飛回原箱的情況,這就是個人的操作不當引起的。

人工分蜂又稱人工分層,就是根據生產需要,並結合蜂群內部具體條件和外界蜜粉源情況,提出部分蜜蜂及子脾,蜜粉脾,有計劃有目的地增加蜂群數量。擴大生產能力,這是擴大蜂場規模,增強綜合實力的重要途徑。實行人工分蜂還可以有效地制止封存發生自然分蜂,並有利於良種的選育和推廣。

原地分蜂:把一群蜜蜂和子脾(蛹、幼蟲和卵)分為大致相等的兩層。具體做法是,將被分蜂群向一邊移動半個蜂箱的位置,在原峰群旁邊放一個空蜂箱,把被分出來的蜂子脾,蜜脾粉脾各提出一半放到空蜂箱裡。由於原群的群味,顏色本要素能夠吸引採集蜂。所以分蜂群提脾時,應該多抖一些蜜蜂給分出群,儘量多提面積較大的蛹脾,少提蟲,卯睥。再把蜂群分好以後,在芸香的位置的基礎上,兩群蜂各移50公分距離,如果出現回蜂不均勻,可以把兩個蜂箱掉換位置。這樣就不會出現蜜大量蜂飛回原巢。之後每天把蜂箱移開10到20公分。這樣就再也不會有蜜蜂飛回原箱的現象了。


山裡人老田


剛分蜂三四天放到新蜂箱,為什麼蜜蜂又回到舊蜂箱?那是蜂群發生回蜂現象了,是分蜂群時容易出現的問題。下面就具體來了解一下。

什麼是回蜂現象?

養蜂時間長了,養蜂人就會發現一個問題,如果蜂箱發生挪動,進出的蜜蜂並不會跟著蜂箱轉移,那些會飛的蜜蜂還是要飛到原來大蜂箱位置,不肯進入新的蜂箱位置。同樣的在進行人工分蜂時,把蜂脾提入到新蜂箱,那些會飛的蜜蜂還是會飛到舊蜂箱的,新蜂箱只會留下少量不會飛的幼蜂。我們把蜜蜂堅持飛到原來蜂巢位置的現象就叫回蜂現象。

回蜂現象在中蜂和意蜂中都會出現,中蜂由於保留著原有的野性,回蜂現象更加嚴重,也更固執。回蜂使新蜂群弱小難以發展,那些固執的回蜂會飛到累死,造成蜂群衰竭,所以在挪動蜂箱時,進行人工分蜂時,就要謹慎一些。

為什麼會出現回蜂現象?

回蜂現象也是養蜂人頭疼的問題,那麼為什麼蜂群會出現回蜂現象呢?這就要了解蜜蜂的特性了。

每隻工蜂都有自己的蜂群,都堅持為自己的蜂群勞動。工蜂出房一兩天後先在蜂巢內進行工作,等到一個星期左右生理功能逐步完善就會出巢試飛。出巢試飛的幼蜂不僅僅是練習飛行,同時還要在飛行時進行第1次排洩,而且還要對自己的蜂巢進行定位。每隻工蜂在出巢試飛時會根據磁場,太陽的角度等確定蜂巢的具體位置,確定好蜂巢的位置,以後就會牢牢的刻在蜜蜂的記憶裡,從此以後就很難忘記。

當蜂箱位置挪動以後,或者人工分蜂提入新的蜂箱,這些已經完成試飛,記住自己蜂巢位置的會飛工蜂,就還是隻認原來的蜂巢位置,不肯接受新的蜂箱位置。這些會飛的工蜂就還會飛到原來的蜂箱處。

只要在工蜂的飛行範圍內,在1公里左右內的地方,蜂箱搬動或者分蜂群時,回蜂就會發生。這是蜜蜂天性決定的,很難改變。

分蜂群怎樣避免回蜂帶來的不利影響?

我們已經明白了,回蜂都是已經出巢完成試飛後的成年蜜蜂。所以在人工分蜂時就要儘量提封蓋子脾多幼蜂多的蜂脾放入新蜂箱,讓新蜂群裡有足夠多的幼蜂和子脾來補充蜂數,這樣哪怕會飛的蜜蜂回到原來的蜂群,新蜂群蜜數足夠,只要保證蜜粉充足,也一樣能發展起來的。

養蜂人一定要明白,在分蜂提脾時,那些會飛的蜜蜂是不會加入新蜂群的,人是無法阻止那些會飛的蜜蜂飛走的。儘量多提幼蜂多提子脾才能讓新蜂群分蜂成功。

挪動蜂箱時怎樣減少回蜂數量?

挪動蜂箱也是平常需要做的事情,但挪動蜂箱也同樣會造成回蜂現象。挪動蜂箱後的回蜂可能會堅持在原蜂箱處飛舞直到累死,看起來就更加令人心疼了。所以養蜂人不敢隨便挪動蜂箱,也不敢隨便合併蜂群。但是如果需要挪動蜂箱,需要合併蜂群也不得不做了。那麼,該怎樣減少回蜂數量,減少損失呢?

,要選擇晚上搬動蜂箱。

白天蜜蜂出巢活動多,如果搬動蜂箱時會引起很大的波動。晚上等到蜜蜂都歸巢後,悄悄地搬走蜂箱,有利於保持蜂群秩序正常。如果是取在蜜粉源期,蜂群因為忙於採集,那些回蜂特性並不強烈的蜂群會受到蜜粉味的吸引,而願意跟隨蜂箱跑,會重新接受新的蜂箱位置,減少回蜂的發生。

如果是意蜂群,只要在晚上搬動蜂箱,如果蜂王優秀蜂群強盛,又有蜜源花可以採集,意蜂會很快投入採集勞動,是很容易接受新蜂箱的位置,哪怕有部分回蜂,不久以後會受到自己蜂巢味的吸引飛回來,基本上不會有回蜂造成的影響。

如果是中蜂,回蜂特性比較強烈,晚上搬動蜂箱可能還會有回蜂發生,但是能避免大量回蜂飛舞干擾其他蜂群造成的混亂狀況,能讓損失減少一些。

二,晚上蜂箱搬走以後,要把蜂箱位置清洗乾淨。

蜜蜂發生回蜂現象,除了是對於自己蜂巢位置的記憶外,自己蜂巢氣味吸引也是一個原因。每個蜂群都有自己的蜂巢氣味,蜂王和蜂巢的氣息對於蜜蜂有致命的誘惑。當憑著記憶飛回到原來的蜂箱位置時,如果還有自己蜂巢的熟悉氣味,那些工蜂是絕不肯回到自己的新蜂箱的,可能會一直飛下去,直到累死。

蜂箱搬走以後一定要認真清掃,把蜂箱裡清理出來的蠟渣花粉垃圾等清掃乾淨,然後用水沖洗,儘量把氣味都洗乾淨。這樣回來的蜜蜂聞不到自己蜂巢的氣息,而搬動後的蜂箱有熟悉的氣味在吸引,就有可能放棄回到新蜂箱位置。

三,搬動蜂箱的距離要合適。

搬動蜂箱的距離長短不一樣,回蜂現象會有不同,不通蜂種搬動蜂箱後的回蜂現象差別也很大。

蜜蜂飛行距離是有限的,如果是中蜂一般是蜂巢附近1公里去左右的距離才是飛行範圍,如果超過1公里的地方,中蜂就認不出來,當然也飛不回來了。所以挪動蜂箱值距離如果超過1公里回蜂就很少了,距離越遠越好。當然挪動蜂箱是很難有這麼遠的距離的,一般都是短距離挪動。

據測算,如果是意蜂,超過200米範圍內的挪動回蜂現象就不多了,如果是中蜂可能得三五百米範圍內才能減少回蜂。如果蜂箱挪動在10米左右回蜂是最多的,但如果只是一兩米的挪動距離,因為蜜蜂能夠密切地感受到自己蜂巢的氣息,就會受到吸引回的蜂箱裡,就比較容易接受蜂箱新的位置。

所以我們在短距離挪動蜂箱時,每次挪動的距離要小一點,一次挪動兩三米左右,回蜂就會慢慢回到蜂箱,損失就會小一些。挪動封箱要麼是幾百米以外的距離,要麼是一兩米的距離,這樣才能避免回蜂損失。

好了,說了這麼多了,應該明白了為什麼分蜂幾天蜜蜂都回到舊蜂箱了,那是因為提入的會飛蜜蜂都指認原來的蜂巢,這樣的回蜂現象是正常的。希望仔細看明白這篇文章,明白怎樣能夠減少回蜂,減少回蜂帶來的損失。


追花精靈


散養蜂的朋友由於條件的限制以及一些選址經驗的不足,在移動蜂箱和分蜂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嚴重回蜂這種頭疼的事情。在前面的文章中對這兩種情況有過具體的介紹。其實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蜜蜂認老路的原因。造成蜜蜂回老巢的主要客觀因素有三點:

①、隔得太近。

②、蜜蜂認老路。

③、操作欠妥,沒做好蜜蜂回老巢的預防工作。

我們平常分蜂和移動蜂箱最好的辦法就是搬到隔原來位置三公里以外的地方,這種回蜂問題並迎刃而解。但是這多少會有點麻煩,誰也不想這麼費勁的搬那麼遠。那麼還有其他什麼辦法嗎?答案在靜姐看來是肯定的。不妨試試“乾坤大挪移”,具體步驟是:

①、將需要分蜂的蜂群搬到離原來兩米以外的地方。

②、原來位置不再留蜂箱。

③、在新位置進行分蜂。

④、分蜂后兩箱為一組,背靠背擺放,這樣巢門就正好對著相反的方向了。每組蜂箱間隔自然是越遠越好。

⑤、在頭幾天原箱舊址需要密切關注,若還有回蜂需要及時驅散,避免結團。

通過這些操作,原地分蜂將會順利的完成,蜜蜂飛回原巢的現象將大大減少。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瑤不錯


你好,我家也養得有蜜蜂,關於你的問題,我個人看法如下:

1、蜜蜂分家以後還回以前的蜂箱,兩個蜂箱距離近了,它們有時候會搞懵了,走錯家。

2、蜜蜂都是有蜂王領頭的,新蜂箱裡要有蜂王,如果沒把蜂王放進去,那其他蜜蜂不會進去,進去也會出來。

3、蜂王不適應新蜂箱,環境溫度不合,跑回去了,導致其他蜜蜂也跟著回去。

4、新蜂箱裡有螞蟻或其他小動物,把蜜蜂攆出來了。


農村讓愛做主


對於蜜蜂來說,我們都知道蜜蜂是母系氏族社會,在蜜蜂分家的時候,蜂群中會有新的蜂王出現,按照我們人的習慣,我們把原來的蜂群叫做“婆家”,分走的蜂群叫就如母親和女兒分家一樣,但是有一點不同,蜜蜂分家的時候並不是“女兒”分走,而是“母親”分走,在蜜蜂養殖業上叫做老王分走,所以留下的舊群雖然屬於“婆家”,但是實際上裡面留下的蜂王是新王。

關於蜜蜂的自然分蜂有一個比較特別的地方,那就是分走的蜂群,蜜蜂似乎會在短時間失憶,哪怕我們把分走的蜂群收捕以後養殖在舊蜂群旁邊,新的蜂群也不會出現蜜蜂回到“婆家”的現象,關於這個問題,曾經引發很多蜜蜂愛好者的好奇,但是至今還是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由於現代化養殖業的發展,人們已經非常清楚蜜蜂的自然分蜂習性,由於蜜蜂自然分蜂會結團飛逃,給我們養蜂帶來一定的麻煩和損失,所以現在養殖蜜蜂,根本沒有養蜂人希望蜜蜂發生自然分蜂,而是在蜜蜂發生自然分蜂以前就對蜂群進行人工分蜂,這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避免了很多麻煩和損失,被現代化的養蜂廣泛使用。

現在我們來看看為什麼剛分蜂3到4天的新蜂群,為什麼會回到舊蜂箱。這裡我們把回到舊蜂箱的蜜蜂叫做回蜂,從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發現,由於是已經分蜂3到4天的蜂群,放進了新的蜂箱中,這相當於是一個過箱的問題,實際上並不是我們進行分蜂。那麼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看這個問題。

1.蜜蜂的記憶方式

2.為什麼分了3到4天的蜂群放到新蜂箱總是回到舊蜂箱

3.解決辦法

蜜蜂的記憶

蜜蜂是擁有記憶的,尤其是對蜂巢位置的記憶能力特別強,而且這種記憶是蜜蜂通過不斷的學習獲得,可以說只要蜜蜂擁有了這種記憶,可以終身不忘。對於蜜蜂的記憶來說,蜜蜂除了對蜂場環境的記憶之外,還對蜂箱的巢門位置記憶能力特別強,所以只要我們蜂箱的巢門位置被移動,蜜蜂就容易找不到原來的蜂群。

為什麼分了3到4天的蜂群放到新蜂箱總是回到舊蜂箱?

對於我們新分蜂群來說,如果我們已經分蜂3到4天,就算是採用人工分蜂的蜂群,實際上該回舊蜂箱的蜜蜂已經回去了,沒有回去的也不會回去,除非我們在分蜂以後遇到特殊時間,比如連續下雨,蜜蜂根本沒有出巢,那麼在雨停了以後蜜蜂憑藉記憶會回到原來的蜂巢,所以對於我們新分蜂群來說,相當於已經是一個穩定的蜂群,這個蜂群對於我們更換蜂箱以後的蜂群來說,就屬於老群,那麼為什麼這些蜜蜂也會回到舊蜂箱呢?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蜜蜂的記憶引發蜜蜂回巢,二是蜜蜂的信息素影響。

①蜜蜂的記憶引發蜜蜂回巢:和上面說的一樣,這些蜜蜂是擁有對原巢的記憶的,當我們把蜂群放進新的蜂箱以後,並沒有把蜂群放在原來舊群的位置,而是在原來舊群的位置放了原來的蜂箱,蜜蜂憑藉記憶回到原來的蜂巢。

②信息素的影響:蜜蜂的交流活動基本上以信息素來控制,我們更換蜂箱的過程,相當於對蜂群的一個嚴重摺磨,這些蜜蜂會暫時的失去有序秩序,發生混亂。當我們更換了蜂箱以後,由於原來的蜂箱沒有撤出,有的蜜蜂憑藉記憶先回到了舊蜂箱,發現蜂群變化過大,於是發出招引信息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蜜蜂發臭,蜜蜂通過把腹部高舉的方式,從背板中釋放信息素,同時扇動翅膀將這種信息素釋放到空氣中,正在尋找原來蜂巢位置的蜜蜂接收到這種信息素就會回到原來的蜂巢。

解決辦法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蜜蜂對我們蜂場位置的環境的記憶是擁有的,所以在這個範圍之內蜜蜂都會對這個位置擁有記憶,所以想要讓我們更換蜂箱以後蜜蜂不會回到原來的蜂箱,主要有兩種解決辦法。

①把蜂群分到蜜蜂的活動範圍之外:這種方法是根據蜜蜂的活動範圍,把蜂群放到蜜蜂的活動範圍之外,這樣就相當於蜜蜂對原群失去記憶,到了一個新的環境,蜜蜂出巢的時候會先熟悉周圍的環境,一旦發現周圍的環境完全變化,蜜蜂會進行新的試飛,重新認識新的環境,以我們新的蜂箱作為蜂巢。所以這是避免蜜蜂回巢的一種方式,就是把更換蜂箱以後的蜂群搬離到蜜蜂的活動範圍之外,一般平原地區5公里,山區3公里。

②不改變新的蜂群的位置:上面已經說了,蜜蜂對原群的記憶,記憶的是原群的位置,巢門的位置,所以我們想要蜜蜂不回原群,還有一種辦法就是將我們更換後的蜂箱直接放在原群的位置,巢門位置不要改變,這樣蜜蜂由於對這個位置是熟悉的,並不會飛到其他地方,對於舊蜂箱,可以放到家裡先暫時保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