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如何征服蒙古的?为何能把蒙古牢牢掌控在手中呢?

hwy123456


当朱元璋将蒙古人赶回草原放羊之后,蒙古就开始分裂。建立元朝的黄金家族回到草原之后,传承了几代大汗之后,被瓦剌部的也先取代。瓦剌的强大就在那场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对蒙古开始采取守势。

瓦剌部失势之后,黄金家族的后代达延汗成为了蒙古人的首领。当达延汗死后,蒙古本部分为漠南和漠北两部分。瓦剌人西迁,进入了今天的新疆北部地区和青海省,构成了漠西厄鲁特蒙古。直至满洲兴起时,整个蒙古分为了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个部族。

这三个部族也不是三个统一的帝国,而是三个部族联盟。

漠南蒙古分为、科尔沁部和喀尔喀部。察哈尔部是黄金家族的嫡系,构成了漠南蒙古的主体。科尔沁部靠近东北地区,而夹在科尔沁部和察哈尔部之间是喀尔喀部。此外东北的一些女真部落也有蒙古的血统,比如:叶赫、哈达、辉发、乌拉等部族。

漠北喀尔喀蒙古先前分为三个部分:车臣汗部、土谢图汗部、扎萨克图汗部,当清朝招降漠北喀尔喀蒙古之后,又增加了三音诺颜部。

在漠西厄鲁特蒙古,瓦剌人分裂成了四个部族: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和硕特部。这四部里面最强的当属准噶尔部,准噶尔部最初在今天的新疆伊犁河流域。随着准噶尔部的扩张,杜尔伯特部被征服,土尔扈特部被赶至伏尔加河流域,和硕特部则被逼往青海。准噶尔部成为了新疆蒙古人的龙头老大,后来准噶尔部还征服了南疆的维吾尔人,有了足够的能力和清朝掰腕子了。

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代,满洲人除了进攻明朝之外,为了能够稳定后方,同时也为了能够找到一条能够绕开山海关进攻关内的道路,大部分精力用来花在征服这些蒙古部族上。本着由近及远的原则,首先被征服的是叶赫、哈达、辉发、乌拉等部族,随后就是漠南蒙古的科尔沁部。

科尔沁部是满洲人最早和最忠实的盟友,这份友谊很大程度上是由察哈尔部的林丹汗促成的。相对于林丹汗,满洲人能够给予科尔沁部人更大的自由度。在此后历次对明朝的战争中,科尔沁部都会派出军队参与。

相对于主动投入怀抱的科尔沁部,满洲人对喀尔喀部的征服的确是花了力气。喀尔喀部在努尔哈赤与明朝的战争中,喀尔喀部是站在明朝一方,并在战争中失败。失败后的喀尔喀部人发现自己处于察哈尔部、满洲与科尔沁部的联盟、明朝三方的中间,相当于是在三个鸡蛋上跳舞,哪个也不能踩破。喀尔喀部此后对于满洲是时降时叛,在最后喀尔喀部投向了满洲。

到此为止,漠南蒙古只有强大的林丹汗能够对抗努尔哈赤了。林丹汗的统治中心在当年元上都开平,林丹汗也以统一蒙古,成为成吉思汗第二为目标。到皇太极时代,满洲联合科尔沁、喀尔喀两部对察哈尔部。暴虐的林丹汗丧失了自己部众的支持,察哈尔部内部出现叛乱。在这种内外夹击之下,察哈尔部也归顺了满洲。

为了能够牢牢地控制漠南蒙古,清政府将蒙古人分成了八旗二十四部,这些旗部互相合作,又互相监督。就这样原本权力分散的漠南蒙古诸部实现了中央集权,再也无力挣脱中央政府的控制。

但是这种蒙八旗的制度在漠北蒙古却未能够被实行。清朝与漠北蒙古未爆发战争,这样也就使得清政府没有理由对漠北蒙古诸部才有硬性兼并,只能才有软性的招抚。

这样就使得漠北蒙古表面上归顺与清朝,但是自身还保留着行政权,具有很大的独立性。清朝只是表面上设立了乌里雅苏台将军管理漠北蒙古,清朝灭亡之后,漠北蒙古也就分裂了出去。


在清政府征服了漠南蒙古与漠北蒙古时,也正是准噶尔大汗噶尔丹扩张的高峰时期。准噶尔部从新 疆进入蒙古西部,横扫了漠北蒙古四部,获得了漠北蒙古的控制权。噶尔丹心里有一个狂妄的征服计划:借道漠北蒙古,从漠北蒙古东部进入中国东北地区,再南下北京进攻清王朝,进而征服整个中国。

公元1690年,准噶尔部开始进入今天的呼伦贝尔地区,进攻察哈尔部。准噶尔军在察哈尔领地击溃了漠南诸部联军,并进一步逼近北京。为了抵御噶尔丹,康熙皇帝派遣大军从喜峰 口和古北口北出长城,与准噶尔军相遇在如今赤峰附近的乌兰布通。

这是蒙古骑兵和满洲骑兵的对决,两者属于强强对抗。同时清军手里还有一张王牌,那就是清军的火力此时已经远远强于准噶尔部。在与明军的交战中,清军已经实现了火器化,在 清军中有了专门的火炮部队,使用的是威力巨大的红衣大炮。

在清军猛烈的火炮轰击之下,准噶尔部骑兵部队损失惨重,被迫向西退去。此时噶尔丹的留在新疆老巢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发动了叛乱,篡夺了新疆的控制权,同时表示了对清王朝的归顺。噶尔丹试图平定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乱,但是遭到了失败,于是盘踞在漠北蒙古西面的科布多城等待机会。为了斩草除根,康熙皇帝决定御驾亲征。双方在如今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南面的昭莫多遭遇,并展开了大战。清军强大的火炮再次帮助清军击败噶尔丹,噶尔丹在此后的流亡过程中死去。策妄阿拉布坦此后又叛乱清朝,清朝再次派遣大军前去平叛,彻底控制了漠西蒙古。

总的来说,清朝在蒙古问题上也是耗资巨大,依靠武力征服漠南蒙古与漠西蒙古,也就将内蒙古地区和新疆地区锁定在中国的版图之中。

<strong>


游在路上的鱼1986


满清为何能征服蒙古?

满清能征服蒙古源于优异的地缘政治优势

明朝设立九镇基本位于北京到嘉峪关的长城一线,属于防守战略态势,不利于转入进攻态势,明朝进攻时蒙古各部北撤逃逸难以深入追击无法消灭控制蒙古有生力量;

满清所处的大明奴儿干都司位于东北白山黑水之间,军队可以直接攻入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控制漠南最肥沃的草场掐住蒙古命门。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自匈奴时代起就是草原民族的生息地,匈奴左贤王部世居此地,漠北大战冠军侯消灭的七万匈奴主力即来自呼伦贝尔,成吉思汗也出生于此,明朝大将蓝玉在此地捕鱼儿海歼灭了北元精锐俘虏了北元皇族;

呼伦贝尔大草原拥有1.49亿亩肥沃草场,是蒙古人赖以生存的家园,蒙古族在此发展壮大后逐步向外开拓,建立了强悍的蒙古帝国,因此呼伦贝尔大草原是蒙古人的根据地大后方;

综上所述,满清强大后向西进军直接进入呼伦贝尔大草原,掐住了蒙古人的命脉,从而征服了蒙古部落!


无忧谷逍遥子


曾经建立过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汗国的蒙古,是如何被看似弱小的清朝征服的呢?

这得从元末明初后逐渐退化和分裂的蒙古说起。

元末明初后的衰退的蒙古

元末明初退出中原回到草原的北元势力,必须重新面对除了草原就是草原的现实,只能发展畜牧业的草原上薄弱的产出,已经不能支撑元朝朝廷这样如此庞大的脱产组织,政治组织只能随着经济退化二退化,到了达延汗的时代,草原上的蒙古汗国重新回到了游牧民族国家的形态。

  • 明朝对蒙古的分化,由于明朝施行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明朝对于疆域扩张的问题,完全基于是否适合发展农业,所以明朝从来就没想过要巧夺蒙古人的土地,所以朱棣在击败蒙古大军后,选择修建长城防御,同时还采取对蒙古各部族采取分化瓦解的手段,不与蒙古的中央掌权派和解,反而与地方势力开展互市,促使统一的蒙古逐渐走向分裂。

  • 蒙古羸弱的经济进而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严重此外由于生产力低下,无法南下抢掠,蒙古经济上非常无力,而军队的装备训练培养都需要钱,这就导致蒙古的军队逐渐式微,战斗力降低严重。

藏传佛教在蒙古草原的传播进一步削弱了蒙古

蒙古人在明代时期就主动接受了藏传佛教,1578年(明神宗万历六年),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和俺达汗的“青海之晤”后,黄教(藏传佛教格鲁派)开始在蒙古草原广泛传播。除此以外红教(藏传佛教宁玛派)也深入草原,进行传播。

就连成吉思汗的嫡传,蒙古汗国的正统可汗林丹汗,也在红教喇嘛沙尔巴呼图个图的影响下,改宗信封了红教。

藏传佛教在蒙古的传播带来了恐怖的危害,大量蒙古人开始出家做喇嘛,改变了他们那种尚武的性格,同时大量男人出家做喇嘛也不传宗接代,导致人口急剧减少。

崛起的满清对蒙古的征伐“三部曲”

(1)蚕食蒙古

此时崛起的满清,先是联合东迁的察哈尔等部蒙古,通过结盟将其置于自己的控制范围,然后通过军事和拉拢手段,征服了漠北蒙古。

(2)灭林丹汗获得蒙古合法汗位

满清还采取掏心战术,追着蒙古的可汗林丹汗追杀,林丹汗兵败远遁到青海,1634年因得了天花死于青海大草滩,其子还有4个福晋投降,皇太极将两个福晋呐为自己的妃子,其他福晋也嫁给了满清皇室,通过联姻手段,满清控制了漠南蒙古,还获得林丹汗的传国玉玺,具有成为蒙古可汗的合法地位。

(3)灭准噶尔蒙古

满清入关后到了清乾隆年间,准噶尔汗王去世,出现动乱,乾隆派兵直捣伊利征讨准噶尔,准噶尔先是投降后又叛乱,清军损兵折将,乾隆皇帝认为他们豺狼成性,命前线将领诛杀准噶尔几十万人,从此准噶尔蒙古灭亡,清朝彻底征服了蒙古。

满清对蒙古控制的“组合拳”

(1)联姻加联盟

一开始,清朝就对蒙古实行和亲政策,清朝每位皇帝都会娶蒙古公主当妃子,清朝的格格也会嫁给蒙古王孙为妻。

此外还优待蒙古王公、蒙古王公的爵位都是世袭。

(2)划分旗地

满清还划分旗地,将各部落固定在一个区域,没有皇帝命令不能随便迁移,消灭了部族崛起扩张的可能,也隔绝了各部落的交流

(3)要点驻军

满清采取要点驻军的手段,对蒙古的经济和交通中心进行掌握,就近监视,保障统治。

(4)最重要的手段,经济控制

满清政府完全控制了草原上的商贸,由政府指定的商号在草原上进行商业活动,用商业交换和高利贷,将所有的草原产业绑在一起,形成真正的经济统治。

清朝用了以上4套组合拳,把蒙古收拾的服服帖帖,反而成为满清统治中国的好帮手。


小油瓶侃历史


清朝如何征服蒙古?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蒙古和清朝的发展历史,以及两个国家的在其中的纷争:(清朝与漠北、漠南、漠西蒙古的纠葛)

1、蒙古族:在宋、辽、金时代,我们把漠北的蒙古部称为黑鞑靼,漠南的蒙古部称为白鞑靼。公元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后,逐渐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也就由原来一个部落的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

2、蒙古分裂:元朝灭亡后,蒙古分裂为许多部,漠北蒙古(外蒙古),漠南蒙古(内蒙古),漠西蒙古。



清征服蒙古三部曲:

1、清灭漠南蒙古(皇太极):为了弥补女真、满洲人数太少的根本弱点,清除北方、东北方向来的威胁,斩断大明帝国右臂,天聪九年初,皇太极命多尔衮等率一万人渡黄河西进,至托里图,统一了漠南蒙古,蒙古科尔沁部首先成为后金的属部,察哈尔、克什克腾部众相继归降,鄂尔多斯部、归化城土默特一并归降。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漠南蒙古各部王公台吉来盛京朝觐,奉皇太极为蒙古大汗。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置蒙古衙门统管蒙古事务,并派员前往归附的蒙古各部"查户口、编牛录、会外藩、审罪犯、颁法律、禁奸盗"。为了笼络蒙古封建上层分子,皇太极用联姻、赏赐、封王封爵、定外藩功臣袭职例、崇奉喇嘛教、与西藏僧俗头领建立联系等手段,取得了蒙古诸部的支持和效忠。




2、漠北蒙古归顺(康熙、雍正):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准噶尔部噶尔丹入侵漠北,喀尔喀三部大败,土谢图汗、车臣汗、札萨克图汗部举族南迁,归附清朝,被安置于漠南边内。三十五年(1696年),清军三路出击噶尔丹,康熙皇帝亲率中路军进至克鲁伦河。噶尔丹西退,在昭莫多被西路清军击溃。三十六年(1697年),漠北平定,喀尔喀三部迁回故地游牧。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和硕特部亲王罗卜藏丹津自号"达赖珲台吉",举兵反清。次年(1724年),清军平定叛乱,将青海蒙古各部编为二十九旗,授以札萨克,不久设置西宁办事大臣管理青海。1733年,漠北蒙古(今蒙古国)由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为省级行政区。1761年,置库伦办事大臣,自此180多万平方公里的漠北纳入清帝国版图。


3、漠西蒙古(渥巴锡东归-乾隆):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汗渥巴锡由俄罗斯迁徙至伊犁,叩关内附,清廷以其部众为旧土尔扈特四路;以叛逃复归的土尔扈特台吉舍棱所属部众为新土尔扈特部。

乾隆时期平定准噶尔之后,土尔扈特汗渥巴锡东归清朝,清朝疆域如下:



感谢大家的阅读,欢迎点评补充,谢谢😌


Alan兰兰


满洲人和蒙古人在古代本就是一丘之貉,都是天生喜欢搞团伙作案的土匪。后来一土匪头子阔了,拿着把刀架在另一个土匪脖子上,威逼利诱商量着一起抢一把,一拍大腿,事就成了!

再来说北方,那里自古以来到清末都一直没有真正消除过隐患。中国灭了匈奴来了鲜卑,灭了鲜卑来了突厥等等,割草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要是那地适合耕种,那地方的人民铁定就变得现在这样都能歌尚舞了!

说到蒙古,确实不太一样,毕竟历史上确实辉煌过一把,凝聚力还是比较历史上那些要强。只是被明朝从诺大帝国打成原始部落社会一样而已,并没能像以前那些那样直接就给团灭或驱赶出老家都不敢呆了。

被明朝整成奄奄一息后,满清上来就给补了一刀也就基本歇菜了。再以极其诱人的伎俩拉拢蒙古人上层精英,通过佛教阉割蒙古下层普通百姓,竟温水煮青蛙般地差点将蒙古人给灭了族。被亲家这么个算计,不知道蒙古人心里是不是还能爱得上他那亲家公。

蒙古是歇着了,但是北方跟历史上一样,并没有因此消停,来了个更加邪恶的沙俄。不仅如此,以往历史上只是北方成威胁,到了满清时,不仅北方了,世界各地东西南北都来干满清,这不可谓不奇葩,真是几千年独一份!


破虏大将


清朝皇帝对付蒙古人无非两手,和亲与宗教信仰来解决蒙古问题,所以康熙帝会对大臣说维修长城实属无意。

满蒙之间称通婚更恰当一些,从皇太极的皇后科尔沁部的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开始到肃亲王的女儿金碧辉(川岛芳子)嫁给蒙古王子甘珠尔扎布。蒙古贵族和满族皇室、贵族一直保持通婚,这不是西汉时的和亲公主外嫁匈奴单于,而是相互嫁娶,这种亲戚关系让双方的上层一直保持信任。清朝皇帝还建立了蒙古八旗制度,以旗制族,几个旗建盟,把原来游牧的人固定在一定的区域。地方上设立旗长(札萨克),对口清廷的理藩院,派驻防将军节制。八旗中每个旗设都统,直接对应军机处,监督旗长。牧民入则为民,战则为兵。

另一个高明手段通过宗教信仰抑制蒙古人口增长。蒙古人原来信奉萨满教,喇嘛教是蒙古征服西藏时通过接触传入蒙古的,忽必烈任命八思巴为国师,仿汉制,建太庙,蒙古皇室及上层皆信奉喇嘛教。蒙古人全民信奉喇嘛教自俺答汗开始,俺答汗能征善战一路打到青海,为了进一步将势力扩大到藏区。俺答汗和藏区的喇嘛黄教首领进行会晤,宣布蒙古人全民信奉喇嘛教。蒙古人信奉喇嘛教开始善武之风消弭,百姓追求来世的虚无缥缈,贵族把大量财富进献佛寺。

清朝统治者经济、文化上限制蒙古和汉人联系,通商口岸只有几个,还需要登记在册。禁止蒙古人学习汉字,与汉族人通婚,使蒙古地区一直处于落后的游牧状态。最绝的是,利用喇嘛教宣传“慈悲为怀”,要求蒙古人生子较多的人,把自己孩子交到喇嘛寺出家。近半的男丁成了出家人,出家人是不能结婚生子的,蒙古的人口基数陷入负增长。出家人修来世,精神麻痹蒙古人,出家人不用干活就能得到供奉,消磨蒙古人的战斗意志,便于清朝对蒙古统治。







爱读历史的大胖子


清朝征服蒙古,有人说是因为统治者利用黄教催眠蒙古人,使蒙古人家家信佛,而且成年男性大量出家,导致蒙人失去斗志,人口锐减,最终沉沦!

还有人说清政府倡导满蒙一家,政府积极拉拢蒙古贵族,和亲通婚,清帝后宫几乎被蒙古族占据,满蒙好的跟一族似的,因此蒙古人放弃了抵抗!

以上两点不能说不对,但爱好历史的人不用细想,就会觉得哪里不符合逻辑!既然这两种办法这么管用,为什么先前的中原王朝不想,或者说想到了不实施呢,难道说汉人对游牧民族天生排斥,只知道靠建长城这种消极方法应对!还是说汉人智商不够,压根就不会利用宗教或和亲?

其实原因很简单,只在两个字,实力!你让宋朝去草原上册封蒙古,人家鸟你吗?让明朝去鞑靼和瓦剌强制推行佛教,建设寺庙,还不让人打的屁滚尿流!

宗教政策咱先不说,和亲其实历朝历代都有,但几乎都是汉人送女人给北狄,史书里鲜见哪个皇帝或宗室娶蛮族女子为嫔妃的,这里当然有汉族统治者的自私心理作怪,但更合理的解释应该是你想娶人家也不嫁,只能你送公主给人家!

说到底,对于草原民族,一切政策和谋略必须有军事实力做后盾,否则就是镜花水月!

这一点,清朝做的最好,八旗入关以前,八旗军几乎就征服了漠南蒙古,统一中国后,喀尔喀和漠南已经完全臣服于清朝,只有漠西的噶尔丹野心勃勃,想要和清朝平起平坐!但时过境迁,此时的战争已经靠的不是快马弯刀,火器时代让游牧民族彻底落伍于世界,覆灭再所难免!

这里要说一点史书没提过的,明朝后期,蒙古草原生态恶化,水源枯竭,沙化严重。自古以来,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但此时辽阔的漠北已经没有大面积牧场了,牧民们只能分散定居在个个碎片化的小牧场,游牧民族不“游”了,就如同一个隐藏的刺客,明晃晃的站在你对面!

古代中原王朝之所以对塞北头疼,就是在这“游”字上,强如强汉盛唐,也无法斩草除根!到了清朝,农耕民族巨大生产力优势终于得以发挥,加上火器的应用,到乾隆时,屠杀准葛尔部数十万人,蒙古人彻底沉寂!





萌宠银河系


满洲兴起后,用武力征服了蒙古。并把八旗制度推广到蒙古,形成了蒙八旗,对蒙古严加控制。随后采取怀柔拉拢政策,采用和亲联姻来巩固满蒙关系。满洲贵族的女子嫁给蒙古贵族,满洲贵族的男子娶蒙古贵族的女孑。这种联姻巩固了满洲关系。在清朝控制中国二百多年中,满蒙通过联姻形成牢固的联盟,控制着中国政权!蒙古贵族也通过满蒙联姻回到了中国政权的中心,找到了被朱氏明朝打丢了的民族自尊。忠诚地维护着清政府。


1968花果山


这个不得不说清朝的政策还是很厉害,那就是宣传佛教思想,在蒙古草原建立中国信仰的佛教,并且还强迫蒙古人学习,还有就是清朝还会将蒙古的男子强迫去当和尚,我们都知道,佛教的推广还有一个作用,当和尚必须要戒掉七情六欲的,所以很多的蒙古男子是不能够结婚生子的,人口数量就开始了锐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