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對象不在畫面中央時,是先調對焦點再對焦,還是先對焦再移動相機構圖?哪種更好?

小k印像


回答這個問題比較複雜,首先要看您的相機有多少十字自動對焦點及分佈列陣,比如佳能5D4或更高級相機分佈覆蓋面比較大,5D2只有一箇中心點,為什麼要十字對焦點,因為絕大部分條件下只有十字對焦點是最可靠的。

如果您的相機十字對焦點多或分佈廣那您就先構圖後對焦,或用最靠近的十字對焦點先對焦再儘量少的移動構圖,成功率非常非常高,如果用類似佳能5D2那就老老實實用中心點對焦即先對焦後構圖的方式。總結一句話就是看您的相機自動對焦點的分佈情況。

我是佳能5D2相機,我拍攝時為提高可靠和成功率,基本是用中心點先對焦後構圖的方法,附圖均為這種方式拍攝。

謝謝!


郭凱攝影


拍攝對象不再畫面中央,這樣的情形會在實際拍攝中經常遇到,甚至天天遇到;反過來,拍攝對象正好在畫面中央,反而是很少的。因為,我們會給主體足夠的視覺餘量空間,因為我們要給畫面以適當的留白,因為我們要給主體之外陪體適當的體現,達到與主體相互呼應的目的,等等。

上面提到的問題,可以理解成——主體對象不在畫面中央時如何實現正確對焦。

我們知道,正確和有個性的實施對焦,對於作品的突出主體、反映主題至關重要,許多好作品、大作片其實就是在對焦手段上高人一步、優人一籌,所以在這個領域裡多下點功夫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現在相機的對焦方式多種、全面,也能達到十分精準的程度。以佳能5Dsr為例,打開對焦方式的選擇,隨著撥輪的轉動,會依次出現61點對焦、9點對焦、8點對焦、4點對焦、1點對焦,而1點對焦有可以分為“點對焦”和“單點對焦”,一共6種選擇。



如果我們再進行一些歸納的話,大致上可以分為全面對焦、重點對焦和精細對焦,比如,61點就是全面對焦,也有的稱之為多點對焦、平均對焦等等;9點、8點、4點就是重點對焦,重點的範圍有所不同;點對焦和單點對焦就是精細對焦,單點對焦又比點對焦來的更為精細。這種對焦方式的排列,實際上就是從全面向重點、向精細的逐步過渡,“照顧”的點由多變少、範圍由大變小,用以適應拍攝創作的具體需求。



這三類對焦方式中,一旦選擇了多點對焦,其他的範圍和重點是不可調整也無法調整的,它就是“全面照顧”“全面均衡”;後面的兩種,都可以在“保證重點”的基礎上,再去精細考量、重點照顧,有點像“照到哪裡哪裡亮”的意思,也有點“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意思。這些個的動作都可以在“機後”不斷地調整和選擇,旁人是看不到的。

對於如何實現正確對焦的問題,我的建議是分三步走,逐步瞭解和掌握。

第一步、初始階段,用好多點對焦。這個用起來很簡單,只要是進入畫面範圍內元素,都能得到全面的照顧,“共同富裕、共同清晰、共同不糊”。

第二步、中級階段,學好重點對焦。重點對焦當中,不管是9點、8點還是4點,都可以選擇範圍大小“由9到4”,選擇了9還是8還是4之後,我們還可以進一步通過“八方鍵”或“四方鍵”向著你需要的方向撥動,以確定你要重點保障的那個重點區域的準確對焦。

第三步、高級階段,用好點對焦和單點對焦。

這三步的走法,建議還是亦步亦趨,逐步解決,不必追求一口吃成大胖子。

如果覺得說的有些道理,請為我的回答點個贊。


拍客張光林


拍攝對象不在畫面中央時,是先調對焦點再對焦,還是先對焦再移動相機構圖?哪種更好?


拍攝對象不在畫面中央時,是先調對焦點再對焦,還是先對焦再移動相機構圖,哪種更好。

分析了一下題主問題的意思,就是兩種拍攝方法,一種是先構圖,然後把對焦點改到主體上,第二種是先用中心點對焦,然後再構圖。


我們來看看兩種拍攝方法優缺點。


一,先構圖,後對焦。

這種拍攝的過程是先考慮構圖,構圖完成以後手動改變對焦點到主體上,然後拍攝。

優點:不容易跑焦。

缺點:主體移動不方便。


二,先對焦,後構圖。

這種拍攝方法一般是先用中心點對焦,然後再移動相機構圖拍攝。

優點:方便快速抓拍運動主體。

缺點:移動相機構圖會產生餘弦誤差,容易跑焦虛焦。


先對焦,再構圖是膠片時代流傳下來的,那時對焦點少,而且大多集中在畫面中心,所以很多前輩都這樣拍攝,也這樣教新手。


在數碼時代相機有了更多的對焦點,更大的覆蓋面積,所以先構圖後對焦也就更實用更方便了。


兩種方法無所謂對錯與好壞,看具體拍攝情況和你相機的對焦點多少來決定就可以了。



我是紫楓,感謝你的閱讀,歡迎你的關注!

關注紫楓,免費查看大量後期教程,免費獲取各種插件 素材 資源!


紫楓攝影后期教學


這個問題實質是對焦和構圖的先後問題,因為通常相機默認的對焦點是在畫面中央。題中提到的這兩種方法都可以,但各有優劣,拍攝者應該依據拍攝題材、類型及時間等條件依需選擇:




一、先構圖再對焦(先調對焦點位置):適合風光、花卉、靜物、人像擺拍等靜態題材或嚴謹題材

先構圖、再移動對焦點對焦,優點是合焦準確、缺點是拍攝效率相對較低。因此適合拍攝靜態主體或相對嚴謹的題材,比如風光、花卉、靜物、靜態人像(擺拍):

使用這種方法時建議配合三腳架,一方面有利於準確選擇焦點位置,另一方面有利於進一步提高拍攝穩定性和對焦精度,獲得清晰銳利的圖像:



二、先對焦再構圖:適合快速抓拍,如運動主體或轉瞬即逝的畫面

先對焦再構圖,最大的優勢是可以提升拍攝效率,畢竟對焦點的選擇需要一定時間。所以這種方式通常用於運動主體等快速抓拍,或者拍攝一些轉瞬即逝的、不可復現的畫面:



但從實際拍攝經驗出發,當用於快速移動主體抓拍時,即使拍攝者經驗豐富,對相機操控熟悉,使用單點對焦模式(默認為中央對焦點)也容易發生脫焦情況,而且移動對象的快速構圖對拍攝手法要求也較高:



如果拍攝快速移動主體,小k建議大家選擇移動追焦模式/動態追焦模式(佳能AI SERVO/尼康),這種模式下相機會自動判斷畫面主體並選擇對應對焦點,拍攝者只要把精力放在構圖上即可。為便於大家掌握,以兩款機型為例,簡單介紹佳能、尼康相機的具體設置方法:

1、佳能5D4動態追焦設置:

(1)設置自動對焦模式為“AI SERVO”(人工智能伺服自動對焦)

如下圖,按下肩屏DRIVE.AF鍵保持不放(位置1),撥動主撥盤(位置2),直至肩屏中出現“AI SERVO”標誌:

(2)設置自動對焦區域模式為“自動選擇自動對焦”

如下圖,按下自動對焦點選擇按鈕(位置1),再按下自動對焦區域選擇按鈕(位置2),在取景器中觀察,每按1次即可切換一種模式,直至切換至自動選擇自動對焦模式:

【說明】:實際拍攝中要注意兩點,一是始終半按快門方可實現焦點追蹤、二是要注意實時移機構圖,避免移動主體脫離畫面,切記。

2、尼康D850動態追焦設置:

(1)設置自動對焦模式為“AF-C”(連續伺服AF)

如圖,按下AF模式按鈕(位置1)保持不放,再按下主撥盤(位置2)進行選擇,直至肩屏或取景器中出現“AF-C”標誌:

(2)設置AF區域模式為“動態區域AF”

如圖,按下AF模式按鈕(位置1)保持不放,再按下副撥盤(位置2)進行選擇,直至肩屏或取景器中出現“d 9”、“d 25”、“d 72”等系列標誌:

【說明】:“d”後的數字代表激活的對焦點數量,數量越多,追蹤速度和精細度越高,但出現誤判的可能性也較大,是一把雙刃劍。

三、提示與建議

1、使用先對焦再構圖的方法拍攝運動主體,如果擔心來不及構圖,可以配合高速連拍功能,一次拍攝多副片子,供後期選擇或二次裁剪。

2、先對焦再構圖要注意餘弦差,要點有二:一是鎖定對焦後相機轉動角度不宜過大,二是焦平面景深不宜過淺,否則會有脫焦可能:




個人經驗,僅供參考。關於攝影的相關問題,朋友們可以關注小k後發送下圖各類關鍵詞,獲取小k為您整理的獨家攝影技巧,祝您攝影愉快🌹:

愛攝影、愛生活,致力打造最具價值的攝影自媒體。歡迎關注“小k印像”,瞭解更多攝影常識和技巧,共同學習進步🙏🙏


小k印像


首先我覺得提問官這樣提問顯然指的是在單點對焦的情況下如何應對這種情況。如果是多點對焦(什麼61點、51點)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單點對焦是非常準確的對焦在主體的某個部位。比如拍人像,如果攝距不遠,一般對眼睛對焦,如果攝距遠,一般對頭部對焦。見下圖

可是我們要拍攝的主體經常不在畫面的正中心位置。此時我們應該先對焦後構圖還是先構圖再撥動對焦點對焦呢?

我的回答是:都可以。如果主體不怎麼移動,比如拍風光,或者人像擺拍,你先構圖再對焦怎麼就不可以?Why not?但如果主體可能隨時會移動,有變化,或者你要抓拍人物表情,你沒有時間先構好圖再用食指撥動轉輪調整對焦點去對焦,那就先對焦再稍稍轉動相機二次構圖唄。先對焦後構圖Why not?所以因地制宜以制夷啊!相機是死的,人腦子是活的。

先對焦後構圖要注意餘弦誤差。如果攝距太近,二次構圖很容易有餘弦誤差。因為對焦點不在一個焦平面上了。見下圖(本來對焦頭部,結果相機稍向下一轉動,焦點跑胸口了。如果你這樣拍姑娘就很可能被當成流氓)


佳能的相機一般是中心點對焦最精準、最快最好,所以佳能相機一般都是先對焦後構圖,你只要聽到嘀嘀一聲,然後再咔嚓一聲的,一般都是佳能。嘀嘀聲就是對焦對上了,咔嚓聲就是按快門的聲音。

為什麼我們不把主體放在正中央呢?因為構圖的需要。有的可以放在中心,有的放在中心不好看。

舉例劇中構圖(上下左右基本對稱,或者主體放大充滿畫面,都可劇中構圖)

舉例三分法構圖(人物放在左1/3處,並利用引導線把視線引向人物)

最後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謝謝。


天使帝國112233445566


因為拍攝構圖的需要,大部分情況下,拍攝主體或選擇的對焦點是不在畫面中心位置的,這樣想要得到心儀的構圖,而且對焦還在主體上,有兩個方式。


就是題主所說的,一、先構圖,調整對焦點到主體,對焦,拍攝。二、先對焦,然後鎖焦,再移動相機構圖,拍攝。

從技術穩定、對焦準確的角度分析,肯定是第一種方式更穩妥。這種方式下的對焦拍攝,是不容易跑焦或操作失誤的。還有先構圖的操作,也給攝影師更充足的構思和考量的時間,做到從容拍攝。

但是,缺點就是太繁瑣,也頻繁的更換對焦方式及對焦點的位置;即使機身上有撥輪快速選擇的話,也不算快捷。而且這個操作,對於習慣使用點對焦的攝影師,往往會出現調整了對焦點,但是仍不符合理想溝通的尷尬。

所以這種拍攝方式,還是適合時間充足的慢拍、新手入門階段的學習、作品品質要求比較的高的拍攝。

第二種,先對焦,再鎖焦,然後移動相機構圖拍攝的方式。是我用的比較多的拍攝方式。最大的優點就是方便、快捷,拍片速度快。

但是給予攝影師思考構圖的時間很短;技術控制要到位,相機移動幅度要小,要穩,否則容易出現跑焦或焦點不實的問題。而且,這種鎖焦後,再移動構圖的拍攝方式,只限於幅度比較小的水平和垂直移動,不能前後移動構圖,前後移動,因為距離景深變化的緣故,很容易造成焦點的跑焦問題。



所以這種拍攝方式,適合拍攝時間短,婚禮跟拍等需求的快拍、抓拍模式。不建議新手入門就先接觸這種拍攝方式,也不推薦用於畫質要求極高的專業拍攝。


綜合考量,兩種拍攝模式各有千秋,總得來講還是第一種拍攝操作更穩妥一些。還有就是相機的操作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改變。這也是為什麼不建議新手攝影師先接觸第二種拍攝模式的原因了。


陌上小麋鹿


題主的問題是關於照相機對焦鎖定的知識。

有很多攝影初學者其實並沒有把這個概念吃透,借貴平臺先解釋清楚概念我們再看答案。

1、焦平面

感光元件在照相機內部所處的位置,會在機身頂部以“圓圈+豎槓”的標識指示出來。

感光元件所處的平面,被稱為焦平面。


2、合焦平面

我們可以想象,在照相機對焦的焦點位置存在一個與感光元件平行且同時與鏡頭軸線垂直的平面。

理論上,而且事實上也確實是,這個平面上的被攝物體在感光元件上的成像是最清晰的。這個平面就叫合焦平面。

對焦就是測距,就是在測量焦平面和合焦平面這兩個平行平面之間的垂直距離。

3、假設前提條件是照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不發生任何位移,這時我們看如下圖示。

合焦平面1-1-1

焦點在孩子身上,孩子是清晰的。孩子所處的與感光元件平行的,我們想象出來的平面就是合焦平面。


合焦平面1-1-2

甚至,假如孩子身邊還有一棵與他平行的樹,按照合焦平面的理論,這棵樹也應該是清晰的。因為焦點所處的合焦平面上的所有物體在成像上都是清晰的。

合焦平面1-2

焦點在老人身上,老人是清晰的。老人所處的與感光元件平行的平面也是個合焦平面。


合焦平面1-3

焦點在飛鳥身上,飛鳥是清晰的。飛鳥所處的與感光元件平行的平面還是個合焦平面。

4、但是,如果我們是手持著照相機在動來動去,發生位移了,那會是什麼情況?

繼續看圖示。

合焦平面2-1

焦點在孩子身上,孩子繼續是清晰的。但是合焦平面已經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合焦平面了。



同樣,合焦平面2-2

焦點在老人身上,老人繼續是清晰的。但是合焦平面已經不再是老人原來的那個合焦平面了。


合焦平面2-3

焦點在飛鳥身上,飛鳥繼續是清晰的。但是合焦平面已經不再是飛鳥原來的那個合焦平面了。

5、由此,我們明白了什麼道理?

原來對焦鎖定是這麼回事:“先對焦再移動相機構圖”,必須做到主體能否精準卡在兩個合焦平面真正的“距離相等”的那條相交直線所處的地方。


佳能、尼康說明書對此概念及“距離”的闡述。


6、吃透對焦鎖定概念

(1) 正確理解“對焦鎖定”

對焦是“測距”!對焦鎖定其實就是距離鎖定。

如果鎖定的距離和真實的照相機與主體間的距離不相等,那麼主體理論上是拍不清晰的。我們依靠目測方法來判斷兩段距離相等很困難,頂多是個“大概”相等。

對焦鎖定後拍攝的照片之所以清晰,原因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確實做到了兩個距離的相等,我們不能否定偶然性的存在。因為兩個距離相等,所以畫面必然清晰,這是真實的對焦清晰。

另一種是雖然兩個距離不相等,但是由於主體恰好處於畫面的景深範圍內,所以我們仍然“感覺”主體看上去清晰,這是景深清晰。

(2)正確看待“對焦鎖定”

對焦鎖定符合焦平面理論,是正確的攝影技巧。在自動對焦技術發展的初期階段,它存在客觀需求。

如下圖,照相機最早只有一個自動對焦點時候,處理圖1情況沒有問題,處理圖2的構圖呢?這就需要我們使用對焦鎖定。

但是,照相機的自動對焦技術從最初的單點自動對焦,發展到9點,乃至現在的61點、153點,甚至更多數量,硬件在逐步升級,時代變了。

如下圖,當照相機發展到九個自動對焦點階段,再處理類似圖2的情況時候使用移動對焦點的操作方法就沒有任何問題了。


(3)正確操作“對焦鎖定”。

對焦鎖定是一種很好的攝影操作技巧。景深清晰雖然不如對焦清晰,但是仍然可以接受。

不過現在的照相機對焦點數量很多,建議攝影初學者還是鍛鍊和加強自己對焦操作的熟練程度。當主體處於自動對焦框覆蓋範圍內時,我們能做快速選擇和啟用該位置的自動對焦點對焦。

7、答案

(1)兩種方法都可以。

(2)建議先構圖後調對焦點。

畢竟我們照相機上的那麼多對焦點都是花銀子買回來的,不用可惜。

(3)碰到著急時候,需要使用對焦鎖定功能,建議慎用大光圈,有可能景深會不夠。

(4)在菜單裡有些對焦操作的快捷設定可以學習並使用。

8、初學攝影,經常會被指導“大光圈虛化背景,然後,對焦對在模特眼睛上,重新構圖”,這個做法經常會導致我們回來後在電腦上看照片,發現經不起放大考驗。

我是“山西古建攝影遊學”,歡迎大家關注!


山西古建攝影遊學


攝影構圖是一種很玄學的東西,在我剛學攝影的時候我也糾結過這樣的問題,到底是先構圖還是先對焦!當你真正拿起相機拍的時候這樣的問題其實不是問題,百分之九十的攝影師都是先對焦。
對焦後移動相機拍攝,方便構圖,拍攝速度比較快。拍照並不是按下快門就可以直接拍下照片,而是先半按快門進行對焦,手不放開,對完焦再按下快門即可完成拍攝!半按快門後就移動相機從取景器裡看到的畫面進行構圖,可以保證拍攝速度以及構圖完整性!


為什麼只有百分之九十的攝影師是先對焦,還有百分之十是哪些攝影師?基本上很少,甚至拍模特的攝影師都很少先構圖的,畢竟先構圖的話再移動對焦點拍攝的話,拍攝速度比較慢。但是這樣的拍攝對焦很精準,很少會有跑焦的存在,除非鏡頭本身跑焦!


婚禮攝影師Tanke


我說一下我的對焦習慣,相機一般默認半按快門就會進行自動對焦和測光,對焦和測光是同時進行的。我一般會將這兩個功能分開控制,將對焦功能設定到相機背面的右上角Fn鍵,這樣做很方便,在拍攝時,將拍攝主體放在畫面中間,按下Fn鍵,相機就開始自動對焦,對焦完成後,鬆開Fn鍵,對焦就被鎖定了,此時,你無論怎樣移動畫面,焦點位置是不會改變的,也不會因為手指鬆開半按的快門,然後再次按下而重新對焦,造成主體失焦。


Jack鋼


構圖的目的是選取視覺美點,對焦的目的是保證視覺美點清晰,如果抓不住視覺美點,即使圖像很清晰,但主題不夠突出,也是沒有用的。所以構圖是通過“視覺語言”來表達攝影創作者的思想主題。

一般情況下,擺拍建議先選擇構圖,再進行對焦。譬如人物擺拍或拍風景照,在構圖完美的情況下,再選擇手動單點對焦,突出主題。



如果是抓拍的話,建議先選擇對焦,再進行構圖。


譬如正在運動的人物或車輛,先選擇自動多點對焦,再合理構圖抓拍或連拍,因為時間不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