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警察故事”90后“突击队员”李彦军

(李思科 通讯员:辛建翔)大年初一的晚上,他接到所里停止休假的命令。初二一大早,他匆匆和家人告别从榆林市靖边县老家开车赶往所里,并第一时间按照部署奔赴抗击疫情的第一线,这一守就是十一天,

他就是榆林市定边县公安局杨井派出所的“90后”民警李彦军。

“疫”线“警察故事”90后“突击队员”李彦军

李彦军是所里最年轻的民警,同时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疫情在前,党员先行。在抗击疫情的初期,他就自愿加入了杨井派出所党支部抗击疫情“党员突击队”。无论是进村入户排查重点关注人员,还是执勤、巡逻,他都是“冲”在最前的那个人。

正月初五,秦湾村有一家人在过白事,还搭起了帐篷准备待客,聚集了一百多人。听到这个消息,李彦军抢在最先上了警车。到了现场,他只戴了一个一次性口罩,迅速冲进人群,找到了主家。他和其他民警向主家和在场群众讲解当前疫情的形势、人员聚集可能带来的危害和当前的相关政策规定,在他们规劝下,在场群众都纷纷回到自己家中,主家也表示在当前这个大形势下,从简过事,不会聚集待客,全力配合公安工作。在李彦军和他的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化解了一次可能因人员聚集带来的“危机”隐患。

“疫”线“警察故事”90后“突击队员”李彦军

一次疫情检查点临时休息的时候,我问他:“你是支部党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为什么你每次都冲在最前头?”,他“憨笑”着对我说:“哥,因为我年龄最小,所以我精力比你们旺盛点,我多跑跑,你们多休息会。虽然我冲在前边,但是我的后背有你们这些大哥们呢”。听完这句话,我的眼睛有些湿润,或许这就是战友情吧!

在他眼中,疫情就是警情、警情就是命令,每一件关系着疫情防控工作的事情都是大事。他每天七点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联系自己责任区的村委干部和重点关注人员,身体是否正常,村里有无异常情况,一件件一桩桩都记录在自己的工作日志里。偶然间看见他在查阅自己的通话记录,在抗疫控疫的这段时间里,他手机里的通话记录,除了同事就是与村干部、政府干部的通话,几乎没有与家人的通话记录。

“疫”线“警察故事”90后“突击队员”李彦军

从早晨一直到夜里,除了一日两餐,其他的时间他都是在走访关注人员、联系政府包村干部、村委干部,确保自己责任区的疫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除了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他还是做好日常接处警工作。十多天里,只有到了晚上,他才能挤出点时间给妻子打个电话报一声平安,和孩子说几句话。大年初七按当地风俗来讲称之为“人齐”,深夜里,看见李彦军拿着手机坐在办公桌旁,手机里传出的稚嫩孩子的声音:“爸爸、爸爸……”简短的几个字,发音不准、吐字不清,但是字字扎心。这条语音对于李彦军而言是莫大的欣慰和鼓舞,还有对家人的愧疚。在家人早已入睡之后,他只能给妻子发一条微信,“今日一切安好,想你!想儿子!晚……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