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体系破裂的根本原因都在威廉二世身上吗?

在现今的德国历史中,谈及俾斯麦体系相关的话题时,我们总是能听到或看到这样的话,即:威廉二世的高冷行为和野心勃勃让俾斯麦辛辛苦苦打造的俾斯麦体系出现裂痕并最终破裂。诚然,的确是威廉二世让俾斯麦体系彻底崩塌,但是在我看来俾斯麦体系从出现裂痕到最终破裂的

根本原因并不在威廉二世一人。那么事实究竟怎样呢?我们来慢慢分析。


首先来简单了解俾斯麦体系从奠基到形成的过程。

虽然俾斯麦体系是在1873年正式建立的,但是这一体系的基础却在俾斯麦于1862年成为首相后就已经开始奠定了。而这个奠定的过程是和德意志的统一并行的。


俾斯麦体系破裂的根本原因都在威廉二世身上吗?

被称为铁血首相的俾斯麦

1863年还处在俄国控制下的波兰发生反对俄国的起义,这吸引了英国和法国的注意力,他们大力支持波兰的起义者并对俄国进行施压。俾斯麦牢牢抓住这一机会站在了俄国人的一边,并在1863年2月与俄国签订了《阿尔文斯勒本协定》。该协定中普鲁士允许俄国军队可以进入普鲁士境内追击波兰起义者。这给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当俄国平息了波兰起义后,俄国在外交上否定了以往与法国联合的必要性,改为与普鲁士保持紧密的联系。这为日后俾斯麦将俄国纳入俾斯麦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后俄国在对待普鲁士在1864年发起的普丹战争、1866年的普奥战争、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都保持了善意的中立。此外,在1866年俾斯麦计划发动普奥战争前后又与意大利结成同盟,并支持意大利同奥地利争夺威尼斯的战争。由于意大利在普鲁士的帮助下得以收复威尼斯而对普鲁士产生好感。


俾斯麦体系破裂的根本原因都在威廉二世身上吗?

三次王朝统一战争中的普鲁士军队

而在同年的普奥战争中普鲁士击败奥地利取得战争的胜利时,俾斯麦为避免日后普鲁士与法国发生战争后出现法奥联盟腹背受敌的窘境,便在处理奥地利的事情上表现出了宽容的态度。而且1867年在奥地利基础上重新组建的奥匈帝国则因多民族等问题而无法与普鲁士进行有效抗衡。后来的奥匈帝国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和与俄国在巴尔干地区的矛盾多次寻求俾斯麦的帮助,这便消除了法奥结盟对抗普鲁士的可能性。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5个月后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普鲁士和北德意志联邦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并在1871年1月建立德意志帝国,简称德国。1871年5月,法国与德国签订《法兰克福和约》结束了战争。此时,俾斯麦不仅帮助普鲁士统一了德意志,还在外交上拥有了俄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这样的伙伴,他们将在后来成为俾斯麦体系中的重要成员。

普法战争后,法国虽然受到了削弱。但是令整个德国惊讶的是,法国在短短两年就还清了赔款,国家机器重新走上正轨。更为严重的是,恢复元气的法国并不甘于现状,从上到下都蔓延着复仇的怒火。面对这一情况,俾斯麦为消除法国对德国复仇成功的可能,开始在欧洲尝试建立一个由德国主导的孤立法国的国际体系。1873年10月,在俾斯麦鼓励下德皇威廉一世加入到俄国与奥匈帝国签订的《兴勃隆协定》,这使《兴勃隆协定》也被称为第一次三皇同盟。三皇同盟的建立标志着俾斯麦体系的正式确立。


俾斯麦体系破裂的根本原因都在威廉二世身上吗?

三皇同盟:从左至右分别为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奥)、威廉一世(德)、亚历山大二世(俄)

此后的德国以仲裁者的身份在国际上积极参与各种事务,在围绕欧洲的巴尔干问题、非洲的殖民地瓜分问题,德国都在中间进行协调。1882年俾斯麦又与意大利、奥匈帝国构成三国同盟,扩大了俾斯麦体系的影响力。可以说俾斯麦所建立的这个体系不仅让德国成功孤立法国,也让德国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仲裁者。


接着我们再看威廉二世继位后对俾斯麦体系做出的不利行为。

1888年6月威廉二世成为德意志帝国的新主人。当时威廉二世与俾斯麦素有不和,双方的矛盾很快放在台面上。1890年3月18日俾斯麦向威廉二世递出辞呈正式下台,威廉二世去掉了俾斯麦这个绊脚石。


俾斯麦体系破裂的根本原因都在威廉二世身上吗?

德皇威廉二世目送俾斯麦离开

而就在俾斯麦下台的前后,俄国驻德国大使向德国提出续订《再保险条约》的建议。当时《再保险条约》已经期满,为此俄国多次向德国提出续订这一条约,但是却被威廉二世和接替俾斯麦担任首相的卡普里维拒绝了。原因是这个条约让德国在处理俄国和奥匈帝国之间的矛盾时摇摆不定。俄国人对此大为失望。

就在德国拒绝同意俄国续订《再保险条约》不久,威廉二世打算与英国结盟共同针对法国,毕竟英法之间的矛盾要大于法俄之间的矛盾。1890年7月,英德双方在德国首都柏林签订《英德条约》,也被称为《赫尔戈兰-桑给巴尔条约》。根据条约,德国将把东非的部分殖民地转交给英国,而英国则把赫尔戈兰岛转交给德国。俄国对威廉二世表现出这种拉拢英国、疏远俄国行为失望透顶,转而与仇视德国的法国讨论法俄结盟的话题。虽然俄国在德国眼中的重要性不如奥匈帝国,但俄国却是俾斯麦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俾斯麦体系破裂的根本原因都在威廉二世身上吗?

德皇威廉二世

1893年秋,德国首相卡普里维又同俄国展开激烈的关税战。这一行为促使俄国和法国在1893年底正式建立法俄同盟。俄国的倒戈让俾斯麦体系彻底瓦解。与此同时,英国在1893年10月对待俄国舰队访问法国土伦时的中立态度引发了威廉二世的反感。威廉二世放弃了和英国结盟的念头,并转变了外交策略。他开始希望重新拉拢俄国并缓和与法国的敌对关系,英德关系开始恶化。此后威廉二世来回转变态度和过激行为,最终导致1907年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站在了德国的对立面。

结合以上的描述,把俾斯麦体系出现破裂的根本原因归于威廉二世,给人的感觉就是正确的。甚至很多人认为如果俾斯麦没有下台,俾斯麦体系将不会破裂。可是仔细去想却发现,虽然威廉二世的所为确实对俾斯麦体系的运作产生了相当恶劣的影响,但是这些都不是俾斯麦体系破裂的根本原因。因为俾斯麦体系破裂的根本原因在威廉二世继位之前就有了。


既然认为俾斯麦体系破裂的根本原因在威廉二世之前就出现了,这又从何谈起呢?我们可以从俾斯麦处理俄国与奥匈帝国矛盾的诸多事件中去看。

事实上,俾斯麦体系是建立在各国之间互相约束下的一种均势体系。当时俾斯麦体系下的成员国都有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以及意大利王国。虽然数量不多,但却都是欧洲的主要强国,同时也都是世界一流大国。可是这些国家之间都存在着各种矛盾。特别是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的矛盾也成为了俾斯麦体系的致命弱点。

奥匈帝国和俄国围绕着巴尔干和近东地区的利益争得不可开交。奥匈则因意大利吞并自己曾经控制的威尼斯而耿耿于怀。起初,俾斯麦通过各种方式来缓和他们之间的矛盾,把他们加入到俾斯麦体系中来。而在1873年后的五年中,俾斯麦在处理盟国之间的关系时可以说是游刃有余。但是随着时间的推逝,俾斯麦已经力不从心。


俾斯麦体系破裂的根本原因都在威廉二世身上吗?

漫画:1877年的欧洲形势

1878年俾斯麦体系第一次出现了危机。当时,巴尔干问题的日益激增引起了欧洲各大国的注意,特别是俾斯麦体系下的俄国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利益划分上互不相让。而1873年3月第十次俄土战争结束后,奥斯曼和俄国签订的《圣斯特法诺和约》让俄国在巴尔干地区获取了颇为可观的利益,这引起了奥匈帝国的愤怒,同时也引起了英国的不满。俾斯麦为了缓和这一问题,遂于1878年6月邀请奥匈帝国、英国、俄国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会议,也就是著名的《柏林会议》。《柏林会议》历时一个月,这段期间谈判几经波折,最终各方做出了妥协。俄国同意放弃在《圣斯特法诺和约》中所获取的部分利益;奥匈帝国获得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等地的占有权;英国则获取了对塞浦路斯岛的有限使用权,以便遏制俄国在周边地区的扩张。当然俄国并不是一味地割舍利益,俾斯麦为了避免惹怒俄国,在会议期间伪装成亲俄的态度,例如让俄国重新得到了在克里米亚战争战败后丢失的土地。但是,俾斯麦的行为还是让俄国在《柏林会议》后对德国产生厌恶,德俄关系开始恶化。


俾斯麦体系破裂的根本原因都在威廉二世身上吗?

1878年柏林会议

1879年10月,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在维也纳签订了《德奥同盟条约》。按理说德国和奥匈帝国加强一下联系也没什么问题,但是这个条约却是直接针对俄国的。因为《德奥同盟条约》中有一条规定:一旦缔约国一方遭到俄国的进攻,另一方将倾全力去支援,而且中间不得与俄国单独媾和。《德奥同盟条约》也彻底暴露出在俾斯麦的心中德奥关系要强于德俄关系。而条约的签订使已经紧张的俄国和德国之间的关系雪上加霜。

与此同时,《德奥同盟条约》后,德国对英国的态度也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1879年6月,俾斯麦派德国驻伦敦大使明斯特伯爵征询英国首相迪斯雷利。期间明斯特伯爵按照俾斯麦的意见提出了当德国顾及奥匈帝国、英国的利益而反对俄国在东方的扩张后引发德国与俄国的战争时,英国会做出怎样反应的话题。但是英国首相迪斯雷利的回答仅仅是承诺德国和俄国发生战争时,英国会让法国和意大利保持中立。俾斯麦对于这样的答复大为失望,好在此时俄国方面向德国表示希望恢复三皇同盟。俾斯麦也同意了俄国方面的建议。

经过长期的谈判,德国、俄国以及奥匈帝国终于在1881年6月达成第二次三皇同盟,同盟有效时间为3年,到期后可以续订。意大利觊觎已久的突尼斯被法国强行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使意大利敢怒不敢言,只好投靠德国与奥匈帝国对抗法国。1882年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在维也纳达成三国同盟。看样子俾斯麦体系得到了稳固和加强。


俾斯麦体系破裂的根本原因都在威廉二世身上吗?

1881年的俾斯麦

但是好景不长,1885年奥斯曼帝国管辖的东鲁美利亚发生起义。起义者赶走了当地的奥斯曼帝国派来的总督且宣布要并入俄国控制下的保加利亚公国。而当时的保加利亚公国的大公则借机希望摆脱俄国的控制,这导致当时刚继位不久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不满。亚历山大三世希望德国能向保加利亚公国施加压力,让保加利亚大公屈服。

随后,德国、英国、奥匈帝国、法国、意大利和俄国在君士坦丁堡举行了大使级会议。期间德国和法国支持俄国人提出的让奥斯曼收复东鲁美利亚的建议,但遭到了英国人的反对,会议出现波折。1885年11月,塞尔维亚进攻保加利亚,但被保加利亚击败,并把战火引入塞尔维亚。这引发了奥匈帝国的出兵干预,迫使保加利亚无条件撤兵。奥匈帝国的行为引起了俄国人的不满,因为在俄国看来奥匈帝国没有按照三皇同盟的规定在出兵之前和俄国进行协商。但让俄国更恼怒的是英国又鼓励奥斯曼和保加利亚达成协议,允许仇视俄国的保加利亚大公管理东鲁美利亚地区。


俾斯麦体系破裂的根本原因都在威廉二世身上吗?

1885年到1887年的保加利亚危机

1886年,俄国扶持亲俄的保加利亚军官赶走了与俄国为敌的保加利亚大公。但是事件并未平息,保加利亚的反俄声音更加强烈。此后俾斯麦与奥匈帝国皇室达成意见,扶持从小在奥匈帝国境内长大的费迪南作为保加利亚国王,保加利亚危机才总算结束。但是,由于费迪南亲近德国和奥匈帝国而对俄国并无好感的行为再次引发了俄国的不满。但在德国的影响下,俄国又不敢与奥匈帝国发生战争。就这样,俄国丧失了第十次俄土战争后在保加利亚所获取的利益,也加剧了俄国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矛盾。

虽然在俾斯麦的协调下保加利亚危机总算解决,也防止了俄国和奥匈帝国之间发生战争。但却使俾斯麦体系处于濒临瓦解的状态。更加严重的是,与德国势不两立的法国抓住了这一时机,在1886年6月开始与俄国密切往来。法国非常希望和俄国结盟与德国和奥匈帝国对抗,但是由于法国在东方问题上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支持俄国等方面的原因而暂时没有结成同盟。

法国与俄国的往来也引起了俾斯麦的重视,1887年2月,俾斯麦为了提防俄国,鼓励英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签订了关于在地中海和近东地区联合抵制法国与俄国的《第一次地中海协定》。而当俄国拒绝续订第二次三皇同盟后,俾斯麦为了避免俄国站在法国一方与德国为敌,1887年6月俾斯麦与俄国签订了一项密约,也就是所谓的《再保险条约》。根据条约中的规定,德国将在巴尔干问题上承认俄国保加利亚等地的利益。而当德国主动与法国爆发战争时,俄国将保持中立。条约的有效期限为3年。这样德国在处理俄奥之间的矛盾时不会再偏袒哪一方。

但是,《再保险条约》签订后,结果并没有俾斯麦想象的那样完美。俄国在此之后针对保加利亚的问题上对德国开始得寸进尺,这也使俾斯麦开始对俄国失去信心。不久,俾斯麦把1879年时所签订的《德奥同盟条约》文本送交至英国伦敦,并在1887年11月下旬给当时的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致信。在信中俾斯麦表示一旦奥匈帝国遭到俄国的战争威胁或者英国与意大利遭到法国的战争威胁时,德国将在军事上支援被俄国和法国威胁的一方。英国方面也很快同意了俾斯麦的想法。1887年12月英国和奥匈帝国及意大利签订了针对俄国的《第二次地中海协定》。这项协定极大地束缚了俄国在巴尔干和近东问题的野心。与此同时,俾斯麦又禁止德国资本市场向俄国贷款,使俄国被迫向法国借贷。而为了给俄国一些面子,俾斯麦又支持俄国要求奥斯曼宣布费迪南一世的保加利亚国王身份不合法。


俾斯麦体系破裂的根本原因都在威廉二世身上吗?

俾斯麦体系下的各大国势力范围

1887年的《再保险条约》和两次《地中海协定》暂时遏制了法国与俄国联合的可能。而经过1878年柏林危机以来接二连三的打击后,德国与俄国之间不再信任,双方都做出最坏的打算。一旦德国给予俄国的利益不如法国高或不再理睬俄国时,俄国将随时与法国组成反对德国与奥匈帝国的同盟。俾斯麦体系的彻底破裂已经成为时间问题。

果然,在1890年当俾斯麦下台后,俄国提出续订《再保险条约》后却被德国方面拒绝了。此后,俄国主动与法国接近,法国与俄国很快在1891年达成默契,并于1893年正式组成法俄同盟。俾斯麦体系宣告瓦解。


综上

<strong>最后,俾斯麦体系严格来说就是一种维护欧洲均势的体系。各大国之间同床异梦与相互之间的矛盾也成为了俾斯麦体系的缺陷。而处理俾斯麦体系下各成员国之间的矛盾成为最关键的课题。当这些矛盾到了无法调和的时候,俾斯麦体系也将无可避免的出现裂痕,进而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使整个体系破裂。至于威廉二世的所作所为只是将俾斯麦体系的弱点进一步放大,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注: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