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时评丨从一封家书中读懂的责任压实

“你所站立的地方,便是你的中国。你怎样,中国便怎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更考验着每一个人能否有这样的觉悟,能否扛起责任,各环节又能否将责任压实。

抗“疫”时评丨从一封家书中读懂的责任压实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

“母亲英灵不远,不孝儿丁华泣陈纸上,希望您能听到并原谅儿女们的不孝。”这是一封发往天堂的家书!1月28日(正月初四),正在抗疫一线值守的资兴市委第一巡察组组长扶丁华接到电话,向来身体康健的母亲猝然离世。1月30日上午,扶丁华在安葬母亲后即刻重返抗疫岗位。2月5日凌晨,他满怀悲痛和愧疚,写下了这封给母亲家书。

不论是从风俗的角度,还是从情理的角度,写信人的那种自责与愧疚完全属于人之常情的情感表达。母亲辞世之际,自己没能陪在身边,在她离世后又当即决定不吊丧、不宴客、不开追悼会,一切简办,连老人娘家的几个外甥赶来吊孝,也只让他们上一炷香就劝返……若撇开非常时期这一因素,或者说若放在平常,这些做法在别人看来的确有些费解。

可是,当前属于非常时期,非常时期就有不一样的要求。换句话说,就考验着特殊应对,考验着责任落实与规定执行。写信人不是普通群众,他不仅是党员,还是巡察干部,在非常时期更要有非常担当,而这种非常担当既体现于疫情防控一线的冲锋在前,也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也许有人会说,对一位巡察干部来说,自然知道吊丧、宴客、开追悼会连着聚会,自然知道聚会容易造成病毒传播甚至加剧疫情蔓延,自然知道非常时期更不能心存侥幸、麻痹大意。这些话也没错,但具体到应对中还要看能否过得了情感关,毕竟痛失的可是自己的母亲,要知道一个人最难迈过的就是情感关、亲情关。这个时候稍有犹豫,所有的“自然知道”也就成零。说到底,是担当意识、责任意识、落实意识说服了自己。

更难得的是,在处理母亲丧事上一家人意见出奇统一。试想,在兄弟姐妹众多的家庭,若有的兄弟姐妹坚持要宴客、要吊丧,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大家的意见为什么一致?某种意义上,可以折射出当地政府针对疫情的宣传到位、责任传导到位。因为只有宣传到位,认识才有可能一致,只有责任传导到位,尤其是压实责任,才能彰显责任。“现在正是疫情防控的紧要时间,我和二哥都是共产党员,二嫂也是抗疫一线的医生,大姐夫是乡司法所聘请的调解员。疫情就是命令,防控是我们必须扛在肩上的责任,我们不能因为您的丧事导致人员聚集,造成疫情扩散的隐患。”从这些话语中,我们能感受到每个人身上的那种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

从这一封家书中,我们读懂了责任的压实,而有了责任压实,层层抓落实,每一个环节都能把工作做细做实,就不愁凝聚不起疫情防控的强大合力,就不愁打不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