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爾塔會議中,斯大林為何一定要外蒙獨立?

蒙古問題一直是一個具有爭議的問題,早在明朝時,蒙古就已被劃分為漠南和漠北,朱元璋在漠南設置了衛所40多處 ,而廣大戈壁的漠北則成了北元的勢力範圍。 清朝時,整個蒙古雖然重新迴歸了華夏版圖,但漠南漠北之分依然存在,以至於清朝一倒臺,漠北就勾結沙俄鬧獨立最終成了現在的蒙古國,而漠南則留在了民國的中央政府成了現在的內蒙古自治區。但其實在抗日戰爭即將結束時,蒙古是有希望再次統一為中華版圖的,那就是雅爾塔會議,下面就把歷史啦回到1945年。

雅爾塔會議中,斯大林為何一定要外蒙獨立?


1945年二月,德國和日本的投降已是遲早的問題了,此時需要一場會議來討論下世界戰後的格局,此時同盟國的三巨頭,丘吉爾,羅斯福和斯大林最終決定把地點放在克里米亞的雅爾塔皇宮,由此拉開了這場決定未來無數國家命運的會議,下面就來看一下其中有關遠東問題的最後決議以及與中國密切相關的蒙古問題。

雅爾塔會議中,斯大林為何一定要外蒙獨立?


會議通過的《三大國關於遠東問題協定》,美英同意了蘇聯提出的參加同盟國方面對日作戰(歐洲戰事結束後兩到三個月內對關東軍發起進攻)的條件,維持外蒙古的現狀,庫頁島南部及鄰近島嶼交還蘇聯,大連商港國際化,蘇聯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蘇、中共同經營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千島群島交予蘇聯;其中我們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地理名詞,如庫頁島,千島群島,不過這些可以看做是蘇聯在行沙俄式的掠奪,只不過是文明些罷了,但是問題在於蒙古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斯大林為何如此看中要蒙古維持現狀,其中的玄機又在哪?

雅爾塔會議中,斯大林為何一定要外蒙獨立?


我們先把時間往回倒,1919年,曾被袁世凱評價 “一臉的書生氣” 徐樹錚率軍進入外蒙古,恢復了真正意義上的領土主權,但不久後國內戰亂又起,大軍又調了回去,也為蒙古獨立留下了空隙。1920年,牧民出身的蘇赫-巴托爾和喬巴山組建了創立了蒙古人民黨,明確表示了效忠剛成立不久的蘇維埃政權的誠意,但這種吃裡爬外的舉動勢必會在當時遊移不定要不要徹底獨立的蒙古內部形成分歧,最終蘇俄只好動手了,1921年5月,蘇聯紅軍進入外蒙古。7月10日,蒙古上層王公與蒙古人民黨共同組建了“蒙古人民革命政府”,宣佈外蒙古宣佈“獨立”。此舉引起了蒙古內部和當時北洋曹錕吳佩孚政府的譴責,但基於內亂未平,中國不可能再有第二個左宗棠,此時只能作罷, 最後雅爾塔會議裡這項決定被蔣介石政府以暗示蘇聯不援助中共為由默許,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雖然不確定這是不是國民政府的權宜之計,未來還會另做打算,但蒙古徹底成了邊外之地,以至於現在在對待蒙古的一些歷史上顯得很是無奈。

雅爾塔會議中,斯大林為何一定要外蒙獨立?


斯大林之所以要蒙古獨立,其實原因並不複雜,一個親蘇的政權能在北面制約住中國,同時也能作為西伯利亞與遠東的緩衝區,然而後來的歷史也證明了,蒙古的獨立絕對是一個無比錯誤的決定,親蘇的它們不但沒有得到實惠,反而倒貼了很多,蘇聯解體後 ,蒙古國不光語言、文字、連風俗都向斯拉夫人靠齊,甚至蒙古人已經很久都沒有紀念過成吉思汗了。現在的蒙古依舊是窮困潦倒,其中自然地理的成分很大,但是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當初那一批以“民族主義”起家的蒙古人民黨人和上層的王公貴族已經很難放棄既得利益來真正帶動這個蹣跚而行的地區了。

雅爾塔會議中,斯大林為何一定要外蒙獨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