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诸葛瑾为何能够深得主公孙权的多年宠信?

冷知识:诸葛瑾为何能够深得主公孙权的多年宠信?

诸葛瑾,字子瑜,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人(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历任东吴政权的长史、中司马、绥南将军、南郡太守、左将军、大将军、左都护等职务。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诸葛瑾所历任的职务,就不难发现,诸葛瑾在东吴政权内部算得上是位高权重的重臣了,尤其是东吴黄龙元年(229年),孙权刚刚登基称帝,便任命诸葛瑾为大将军兼左都护了。要知道,在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在那段战争频繁的时期,大将军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啊。

冷知识:诸葛瑾为何能够深得主公孙权的多年宠信?

东吴黄龙元年,孙权刚刚登基称帝,便任命诸葛瑾为大将军兼左都护了!

早在东汉王朝中后期,大将军就已经成为外戚首领或执政权臣的专属职务了,例如窦宪、梁冀、何进等外戚权臣当年都曾凭借大将军的身份而把持朝政。

除此以外,当时并存的魏蜀吴三国的大将军无一不是其君主的心腹大臣。例如魏国曹丕称帝后,就先后任命夏侯惇、曹仁为大将军(夏侯惇担任数月大将军职务就病逝了,曹仁接任大将军职务);蜀国刘备称帝后,虽然没有直接任命大将军,但还是任命关羽为前将军以代行大将军职权(刘备很有可能是想彻底安定局势后,在正式任命关羽为大将军吧);而吴国孙权称帝后,就率先任命诸葛瑾为大将军了,此足可见诸葛瑾在当时是多么深得孙权的宠信。

冷知识:诸葛瑾为何能够深得主公孙权的多年宠信?

孙权刚刚称帝便任命诸葛瑾为大将军,此足可见诸葛瑾多么深得孙权的宠信!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诸葛瑾的身世,就不难发现,诸葛瑾其实算不上是江东地区的本地士族,甚至可以说诸葛瑾的家族在东汉末年已经没落到不算是世家大族了。因为诸葛瑾的父亲诸葛珪虽然做过泰山郡丞级别的官职,但可惜英年早逝了,其叔父诸葛玄虽做过豫章太守级别的高官,但可惜没过多久就被驱逐下野了

(当然,此处说诸葛家族没落,并不是说诸葛瑾就要一落千丈以至于沦为布衣百姓了。事实上,对于诸葛瑾而言,他的家族出身或许可以保障他衣食无忧,但却对他的仕途帮助已经不大了。诸葛瑾将来的仕途肯定要靠他自己打拼了。)

为什么并非江东地区本地士族出身的诸葛瑾能够独得主公孙权的宠信,以至于高居大将军职务呢?诸葛瑾的身上又有哪些过人之处呢?这其中又有哪些少有人知的原因呢?这一切的问题或许都值得我们细细探究一番。

冷知识:诸葛瑾为何能够深得主公孙权的多年宠信?

并非江东地区本地士族出身的诸葛瑾为什么能够独得主公孙权的宠信?

一、诸葛瑾凭借谦卑恭敬的劝谏态度而深得君主孙权的亲近和信任

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在君主专制时代,君主个人的好恶往往对大臣的仕途至关重要,而诸葛瑾作为东吴大臣恰恰就深得东吴君主孙权的亲近和信任。

诸葛瑾深得孙权信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诸葛瑾既有正直敢言的品质,也有圆滑变通的语言技巧。也就是说,诸葛瑾是个情商极高的人物,他非常善于在明哲保身的同时达到劝谏君主的目的。

冷知识:诸葛瑾为何能够深得主公孙权的多年宠信?

诸葛瑾是个情商极高的人物,他非常善于在明哲保身!的同时达到劝谏君主的目的!

《三国志·诸葛瑾列传》就曾记载道:"(诸葛瑾)与权谈说谏喻,未尝切愕,微见风彩,粗陈指归。如有未合,则舍而及他,徐复托事造端,以物类相求,于是权意往往而释。"

这段话的意思是:"诸葛瑾与孙权谈话或劝谏孙权时,从来都不激烈地争辩,他每次都只是稍微地表达出自己的态度,大略地道出自己的意图而已。如果碰上与孙权心意不合时,诸葛瑾便会立即放弃正在进行的谈话内容并转向其他的话题,然后再假借其他类似的事情来劝谏孙权,以此求得孙权最终的赞同和理解。而孙权的思想也往往会因此得到开解。"

冷知识:诸葛瑾为何能够深得主公孙权的多年宠信?

诸葛瑾与孙权交谈或劝谏孙权时,从来都是温言巧语,从不与之争辩!

例如东吴重臣之一、吴郡太守、安国将军朱治当年曾先后跟随孙坚、孙策南征北战、开疆拓土;孙策意外身死后,朱治作为执掌军权的重要将军,他和张昭、周瑜等人又一起尊奉孙权为主公;之后的朱治常年领军征战、攻城略地、立下了赫赫战功。故而朱治堪称是东吴政权的三朝元老和肱股之臣。

而孙权初继主公大位时,他对老臣朱治也是极度尊敬的。史载"治每进见,权常亲迎。执版交拜,飨宴赠赐,恩敬特隆,至从行吏,皆得奉贽私觌,其见异如此。"

这段话的意思是"朱治每次入宫觐见时,孙权常常亲自出门迎接,并持笏板行礼。孙权还常常设宴款待、赠赐礼物给朱治,以至于朱治的随从官吏,都能得到一些礼品。朱治所受到特殊礼遇就是如此隆重啊。"

冷知识:诸葛瑾为何能够深得主公孙权的多年宠信?

吴郡太守朱治是东吴政权的三朝老臣,曾经深得孙权的礼遇和尊敬!

或许是因为朱治被过分礼遇而显得有些倚老卖老、居功自傲吧;也或许是因为孙权后来位高权重后,不想在如此谦卑地招待朱治吧。总而言之,孙权后来有段时间虽然表面上依旧很尊重朱治,但心里却越来越厌恶朱治。史载:"吴郡太守朱治,权曾有以望之,而素加敬,难自诘让,忿忿不解。"意思是:

"吴郡太守朱治,孙权当年曾对他有怨愤之情,只因平时对他很敬重,难于亲自开口责备他,故而心生怨忿而无法排解。"

可以预想,如果长期没有人来排解孙权对朱治的怨愤之情,那么将来东吴政权内部肯定少不了会发生一起重臣冤死事件。

冷知识:诸葛瑾为何能够深得主公孙权的多年宠信?

孙权后来有段时间虽然表面上依旧很尊重朱治,但心里却越来越厌恶朱治!

所幸聪慧睿智的诸葛瑾知晓了孙权的这份小心思。为了君臣和睦、上下一心,诸葛瑾就决定旁敲侧击地开解孙权的心结。史载:"瑾揣知其故,而不敢显陈,乃乞以意私自问,遂于权前为书,泛论物理,因以己心遥往忖度之。毕,以呈权,权喜,笑曰:'孤意解矣。颜氏之德,使人加亲,岂谓此耶?'"

这段话的意思是:"诸葛瑾揣摩到其中的缘故,但他又不敢公开地说这件事,于是诸葛瑾就私下里给孙权写了一封信。在这封信里,诸葛瑾广泛地阐明事物的常理,并借机迂回地开解孙权对朱治的怨愤之情。孙权看后这封信后,笑着说道:'我的心结被你解开了。颜渊的美德就是能让人更加亲近,难道就是这样做的吗?’"

冷知识:诸葛瑾为何能够深得主公孙权的多年宠信?

经过诸葛瑾的宽慰,孙权对朱治的怨愤之情解开了!

事实上,孙权一直都十分赞赏诸葛瑾这种谦卑恭敬的劝谏态度,他曾不止一次地在群臣面前宣扬自己与诸葛瑾的深厚感情。史载孙权曾说过:"子瑜与孤从事积年,恩如骨肉。"意思是"诸葛子瑜和我相交多年,已经如同骨肉一般亲近了(此处的"骨肉"并不是指父子亲情,而是形容两人的感情如同骨头和肉体一样亲密无间)";"孤与子瑜,可谓神交,非外言所间也。"意思是"我与诸葛子瑜的交情堪称神交,并非外人所能挑拨离间!";"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意思是"我与诸葛子瑜有生死不改的誓言,子瑜不会背叛我,就像我不会背叛子瑜一样。"

冷知识:诸葛瑾为何能够深得主公孙权的多年宠信?

孙权曾不止一次地在群臣面前宣扬自己与诸葛瑾的深厚感情!

要知道,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在君主专制时代,负责劝谏君主过失的谏臣往往很难做,很难活。因为谏臣一旦言语过激,往往就会引起君主的厌烦之情,其后果是轻则君主不再信任自己,不再听从自己的计策;重则可能会血洒当场,因为君主极有可能会恼羞成怒地下令处斩谏臣。所谓"伴君如伴虎"就是这个意思啊。

而诸葛瑾每次与孙权交谈或劝谏孙权时,他往往就很会把握分寸。或许"如沐春风"这个词就可以用来形容诸葛瑾的言语技巧吧!

冷知识:诸葛瑾为何能够深得主公孙权的多年宠信?

诸葛瑾每次与孙权交谈或劝谏孙权时,他往往就很会把握分寸!

二、诸葛瑾凭借宽厚仁义的性格而深得同僚的钦佩与赞赏

诸葛瑾出身诗书之家,自幼博览群书,个性温良,待至入朝为官后,其个人品德也几乎没有什么值得指责的地方。陈寿在《三国志·鲁肃列传》中就曾高度赞誉诸葛瑾道:"瑾为人有容貌思度,于时服其弘雅。"意思是"诸葛瑾为人容貌俊美,宽宏大度,当时人都很钦佩他的雅量";"瑾才略不及其弟(指诸葛亮),而德行尤纯。"意思是"诸葛瑾的才略虽然不如他弟弟诸葛亮,但是德行却很高尚。"

事实上,在推崇儒学、推崇德行的两汉时期,一个品德高尚、个性温厚的人物往往更容易得到当时士大夫群体的钦佩和尊敬。而诸葛瑾在朝堂之上对待同僚往往也十分宽厚仁义,这使得他一向深得同僚的尊重与赞赏。

冷知识:诸葛瑾为何能够深得主公孙权的多年宠信?

诸葛瑾出身诗书之家,自幼博览群书,个性温良!

例如宽厚仁义的诸葛瑾就常常为得罪孙权的同僚们求情。诸如朱治、殷模、虞翻等人当年都是幸得诸葛瑾求情才得以幸免于难了。尤其是虞翻,他因为刚烈不屈、宁折不弯的个性而屡屡惹怒孙权,甚至于孙权有一次都想亲自动手杀掉他了。史载"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于是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

这段话的意思是:"孙权受封为吴王时,曾大摆宴席以款待群臣,在宴会即将结束时,意气风发的孙权就亲自起身为群臣斟酒,虞翻却趴在地上故意装醉而不端酒杯。孙权一离开,他就又坐了起来。孙权对虞翻这种做法感到愤怒,当即拔剑要杀掉他,陪坐的大臣无不惶恐惊惧。"

对于诸葛瑾屡屡为自己求情的事情,生性刚烈的虞翻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却也心知肚明。他曾经在给朋友的书信中赞誉诸葛瑾道:"诸葛敦仁,则天活物,比蒙清论,有以保分。"意思是:"诸葛瑾敦厚仁义,常常效法上天救活生灵一样地拯救我,近年来,我曾多次承蒙他仗义执言,保全名分啊。"

冷知识:诸葛瑾为何能够深得主公孙权的多年宠信?

刚烈不屈、宁折不弯的虞翻曾屡屡惹怒孙权,甚至于孙权有一次都想亲自动手杀掉他了!

再例如东吴校尉殷模当年曾因为小事而惹怒了孙权,为此孙权不惜罗织罪名想要除掉殷模。在即将判决的时候,孙权又询问了诸葛瑾的意见。诸葛瑾当即离开坐席,跪拜着说道:"瑾与殷模等遭本州倾覆,生类殄尽。弃坟墓,携老弱,披草莱,归圣化,在流隶之中,蒙生成之福。不能躬相督厉,陈答万一,至令模孤负恩惠,自陷罪戾。臣谢过不暇,诚不敢有言。权闻之怆然,乃曰:'特为君赦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臣诸葛瑾与殷模因为故土沦陷,生灵灭绝而不得不背井离乡,携老带幼地前来归顺主公您(诸葛瑾当年因为曹操屠戮徐州而背井离乡)。我们当时身处流亡奴隶的行列中,幸蒙主公的恩赐才得以保全性命啊。如今我们不能互相监督、彼此砥砺以报答主公万分之一的恩德,还发生了殷模辜负圣上的恩惠,陷入罪恶之中的事情。

为臣认罪还来不及,实在不敢再说什么了。'孙权听后很伤感,于是说道:'那我就为您而赦免他吧。'"

冷知识:诸葛瑾为何能够深得主公孙权的多年宠信?

殷模得罪了孙权,幸得诸葛瑾求情才得以幸免于难!

三、诸葛瑾凭借外来户的身份而深得孙权的信任

或许大家会觉得奇怪,在世家大族把持社会资源的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不是应该本地士族更有优势吗?

为什么外来户的诸葛瑾能够独得孙权的信任呢?实际上,要想真正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理解孙权在江东地区的统治基础。

对于江东地区本地的世家大族而言,孙权及其孙氏家族其实和诸葛瑾的情况差不多,都是外来户。孙权的家乡是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与江东地区本地士族的关系并不密切。

冷知识:诸葛瑾为何能够深得主公孙权的多年宠信?

孙权及其孙氏家族其实和诸葛瑾的情况差不多,都是外来户!

另外,孙权虽然是江东之主,但他出身的孙氏家族却算不上是世家大族。孙氏家族在东汉时期只是普通百姓而已,在孙权之父孙坚进入仕途之前,孙氏家族不仅没有出现过担任中央高官的人物,就连担任郡守、县令一类的地方长官的人物都没有。(虽然《三国志》记载说孙坚乃孙武后人,但我觉得这种记载极有可能只是孙氏家族为自己贴金而已。)

孙权之父孙坚的家境也不算优越。实际上,作为寒门子弟的孙坚其实是靠平定黄巾之乱、镇压地方叛乱等军功才得以进入仕途的。像孙坚这种以军功起家的人物虽然听起来热血澎湃,但实际上,这种人物并不得东汉末年地方豪族的人心。这是因为一方面,以诗书传家的地方豪族其实都看不起这种只懂杀伐的武夫;另一方面,这种以杀伐起家的诸侯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常常会得罪太多士族,其统治秩序往往纯粹是靠武力维系的,极度不稳固。

冷知识:诸葛瑾为何能够深得主公孙权的多年宠信?

作为寒门子弟的孙坚是靠平定黄巾之乱、镇压地方叛乱等军功才得以进入仕途!

虽然孙策当年以铁血杀伐的政策,成功夺取了对江东地区的统治。但是孙策意外身死后,继承其基业的孙权却不能再继续实行铁血杀伐政策了。因为孙权执政时期已经过了打天下的阶段,而应该着重考虑坐天下的问题了。

致力于维系江东统治的孙权最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避免自己被江东地区本地的士族架空,即孙权要积极地掌控实权、避免沦为傀儡君主。这使得初继大位的孙权必须另辟蹊径地巩固自身的实权。

冷知识:诸葛瑾为何能够深得主公孙权的多年宠信?

初继大位的孙权必须另辟蹊径地巩固自身的实权!

而孙权巩固自身实权的主要方式就是刻意提拔同为外来户的文臣武将。

这是因为外来户性质的文臣武将在江东地区并无半点根基,他们要想在江东地区发展壮大,就必须紧紧地依附在孙权身边,必须紧紧地依靠在孙氏家族身边,如此一来,孙权与这些外来户性质的文臣武将就成为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了。诸如鲁肃、诸葛瑾、甘宁、吕蒙等东吴名臣皆是外来户性质的文臣武将的代表人物。

(孙权在重用外来户性质的文臣武将的同时,为了安抚江东地区本地的世家大族,他也必须采用一大批江东地区本地的士族子弟。诸如张昭、陆逊等人皆是出身江东地区本地士族)。

诸葛瑾作为外来户性质的文臣,他一方面因为外来户的身份而不太可能架空孙权,另一方面,诸葛瑾因为品德高尚、宽厚仁义、善于劝谏等过人之处也得以迅速地脱颖而出,这内外两方面的原因或许才使得诸葛瑾深受孙权宠信吧!

冷知识:诸葛瑾为何能够深得主公孙权的多年宠信?

孙权巩固自身实权的主要方式就是刻意提拔同为外来户的文臣武将!

结语

总而言之,东吴重臣诸葛瑾之所以能够深得其主公孙权的宠信,其原因或许就是因为以下三点:

第一、作为谏臣的诸葛瑾在与孙权交谈或劝谏孙权时,其态度往往十分谦卑恭敬,这使得孙权与诸葛瑾商议军国大事时,往往有种如沐春风的美好感觉。也就是说,诸葛瑾凭借谦卑恭敬的劝谏态度得到了君主孙权的亲近和信任。

第二、诸葛瑾饱读诗书,个性温良,这使得他在东吴朝堂之上往往进退有度。另外,宽厚仁义的诸葛瑾还常常为得罪了孙权的同僚求情,这使得诸葛瑾的口碑和声望极佳。也就是说,诸葛瑾凭借宽厚仁义的性格得到了同僚的钦佩与赞赏。

三、孙权虽然是江东地区的君主,但细究其家族出身却并不算高,而且孙氏家族也不是江东地区的本地士族,这种诸侯的统治地位在东汉末年其实是十分危险的、十分容易被地方士族架空而沦为傀儡君主的。

作为外来户的孙权要想维持自己在江东地区的统治和维系自身的实权,他往往需要扶持一批同为外来户的文臣武将来加强自己的权力。而诸葛瑾作为外来户性质的文臣武将的代表人物,自然会受到孙权的格外青睐了。也就是说,诸葛瑾因祸得福地凭借外来户的身份而得到了孙权的格外信任。

参考文献

(西晋)陈寿著:《三国志》,中华书局2011年点校本。

(南朝宋)范晔著:《后汉书》,中华书局2012年点校本。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会定期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类文章,恳请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关注账号,欢迎点赞、评论、转发,感谢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