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服裝企業轉產,只為築起疫情防控的“長城”

購置新設備、簽訂生產原料、申請備案、協調復工培訓……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防護服、口罩等成為各地嚴重緊缺的醫療物資,江蘇紡織服裝企業也因此異常忙碌。在這關鍵時刻,紅豆、波司登、陽光、卡思迪萊、雙龍健、華陵等眾多江蘇紡織服裝企業挺身而出,及時轉產加入防疫物資生產大軍,合力共築疫情防控的 “長城”。

龍頭服裝企業轉產,只為築起疫情防控的“長城”

多年的經驗使他們快速反應

大年初三,當不少家庭還在籬門緊閉謝客訪、閤家團坐樂融融時,江蘇雙龍健製衣有限公司的生產廠房裡,幾十名一線生產工人已開始緊張地工作。他們或整理生產原料,或在進行防護服的打板工序。公司董事長邵海建介紹,雙龍健是一家從事男女休閒裝及工裝生產銷售的企業。由於企業長期與上海瑞金醫院保持合作,提供醫院配套醫護人員、後勤職工和入院患者所需床品,已積累了一定的醫用產品製造的經驗。所以當疫情發生後,他們快速轉產,投入到防護服的生產製造中。

“對於企業的轉產,大家都積極配合。”邵海建告訴記者,當了解到企業轉產,需要製作送往抗疫前線的防護服,當地員工幾乎都趕回企業復工。在大家的努力下,雙龍健每天可製造防護服4000至5000件。目前,已有20000件防護服順利發出。

當然,在江蘇作出快速反應的並非只有雙龍健一家企業。1月29日,江蘇卡思迪萊服飾有限公司接到南京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的批文,緊急生產一批防護服支援一線人員。作為南京第一批恢復生產的企業之一,大年初五,卡思迪萊公司走村串戶緊急接回500名員工,最終實現了日產防護服3000件的產能。

龍頭服裝企業轉產,只為築起疫情防控的“長城”

“大年初二,瞭解到整個南京地區沒有一家生產防護服的企業,我真是內心焦灼!一夜未眠後,我下定決心,自己幹!畢竟2003年非典時,我就曾帶著工人生產隔離服。”卡思迪萊總裁李志明坦言,最初下轉產的決定,除了依仗著自己有抗擊非典經驗外,還有多年從事服裝製造的優勢。

然而,轉產後不得不面對人和物資這兩大核心要素。卡思迪萊的工人來自江蘇、安徽、山東等省份,年前放假剛派出十幾路大巴送他們回家,特殊時期,該如何召集人員?在梳理了員工名單後,他們計劃先動員南京周邊地區的員工返崗。僅一天時間,有近300名工人願意返回復工。面對各地長途汽車已停運的局面,企業決定組織公車接送,車輛不夠,不少員工貢獻出私家車,來保障大家出行順利。而員工家人也積極配合,當不少員工所在村禁止外來車輛進入時,家人們紛紛騎摩托車把人送出村口。令李志明意外的是,大年初五企業到崗人數已達500人。

由於是臨時轉產,企業原本並沒有備足生產原料。當了解到上海的杜邦公司有庫存,卡思迪萊立即出動,然而,原料已被別人捷足先登,只剩能夠生產1萬套一次性防護服的原料。面對為數不多的原料,李志明在惋惜之餘繼續苦苦覓尋。當了解到吳江有相關物資的供應商無法復工時,卡思迪萊除了請求對方向主管部門申請,還願以成本價為當地提供1萬套防護服,最終,原料難題迎刃而解。面對交通封堵,大家手提肩扛,如螞蟻搬家般把材料運回南京。李志明介紹,伴隨著工人熟練程度的提高及設備的增加,卡思迪萊的日產已從1000件增至3000件,後期或將達8000件。

克服萬難,只為全力以赴

“2月8日清晨我們接到通知,復工手續獲得上級批覆。當天上午 10點40分,我們準時開工,轉產加工製造防護服。”提起轉產的過程,江蘇華陵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鄭靜嘶啞的聲音中略顯疲憊。他告訴記者,華陵是一家從事行業制式服裝及民品服裝的高級定製企業,當了解到防護服相當緊缺、供需矛盾得不到根本緩解時,他決定帶領企業加入到防疫物資生產大軍中。

然而,作出這樣的決定需要十足的勇氣。鄭靜坦言:“服裝企業轉產防護服難度不小。”與雙龍健、卡思迪萊兩家企業不同,華陵在此之前並未涉足過防護服制造領域,他們不僅缺人員、原料、生產資料,更缺技術。為此,他們與政府協商,找來專家進行專業技能培訓。鄭靜介紹,2月5日,企業先組織班組長進行產前培訓。隨後,再安排工人在家進行產前視頻培訓。

鄭靜介紹,在解決技術問題的同時,他第一時間在朋友圈發起“救急通知”召集人員。他原本作了最壞打算,在這特殊時間裡,恐怕沒有人會響應。令他意外的是,居然一呼百應,本地的80名員工全部要求復工,不僅如此,企業副廠的40名員工也積極要求加入。之後,他又在價格上漲了3倍的情況下,訂購了400噸原料,購入了新設備。

如今,自第一件工業級防護服樣本送相關單位檢驗合格後,公司立即啟動24條生產線,投入大批量生產,現日產能已達到1000件,預計到月底,可生產防護服40萬件。當記者問起付出如此的代價會不會心痛時,鄭靜表示:“我只是憑良心做事,在國家利益和金錢面前,我選擇了前者。雖然已有企業轉產,但畢竟一家企業的力量是有限的,眾人拾柴才能火焰高。”

龍頭企業火速轉產齊心抗疫

記者從省工商聯瞭解到,除上述企業正在積極轉產,省內的紡織服裝龍頭企業也在第一時間響應國家需要,全力支援疫情防控。

龍頭服裝企業轉產,只為築起疫情防控的“長城”

紅豆是家喻戶曉的男裝名企,2 月1日 紅豆股份決定停工西服生產,改為轉產防護服。當晚,紅豆股份連夜協調面料採購、設備改造、員工召集等工作,與疫情搶時間。2 月 3 日17點15分,紅豆股份第一件一般防護服順利下線。2 月 5 日,第一批 1000 件一般防護服發貨。伴隨著技術的成熟,量產後預計一般防護服產能約為20萬件/月。此外,公司紅豆股份的運動服車間目前也改造生產隔離衣,而醫用防護服的生產資質正在申請當中。

波司登也加入到防疫物資生產大軍中。在接到生產防護服需求之後,波司登僅用 兩 天時間,就籌集了防護服生產所需面輔料、設備及員工,並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了開工生產。企業副總裁王晨華介紹,壓膠機是生產防護服必須的設備,為聚集這一設備,企業將原本分散在各區域的 35 臺壓膠機集中到一個車間,與此同時,與符合要求的本地員工逐個聯繫溝通,並向政府提交復工申請。2 月 6 日起,波司登防護服生產線正式開工,目前防護服日產能已近2000件。

龍頭服裝企業轉產,只為築起疫情防控的“長城”

2月8日,江蘇陽光服飾有限公司也開啟轉產模式。江蘇陽光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趙維強介紹,按照規定,陽光集團原定的返工日期是2月10日,在響應疫情防護物資需求後,企業果斷決定拿出三條生產線,近八分之一的產能,實施技術改造,快速形成針對本次疫情的防護服有效產能。國際市場對防護服需求激增,壓膠機貨源緊俏,公司相關部門通過成熟的採購渠道“搶”到了10臺,計劃每天生產2000件一般防護服,一切順利的話月產量能達到60000件。

其實,為更好地為一線醫護人員提供有效的防護保障,江蘇紡織服裝產業轉產的企業遠不止這6家,仍有不少企業正在申請轉產資質,併為正式轉產默默準備著……

江蘇經濟報記者 張韓虹 杜穎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