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超过韩系?走出国门后才发现,韩系才是最大拦路虎

这几天,长城汽车又火了!继1月17日拿下通用在印度的塔里冈工厂后,2月7日又在印度参加德里车展,并吸引了当地50多家经销商的目光。2019年,长城在俄罗斯的图拉工厂落地后,立即成了销量最好的中国品牌,年销量达到了12,284辆。

而这次又进军印度,同样是以建厂的方式,可谓下了血本。在国内市场进入下降通道的背景下,自主品牌走出国门已经是“华山一条路”。然而,要想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成为世界汽车的一极,最大的拦路虎恰恰是在国内似乎被打败了的韩系车。

自主超过韩系?走出国门后才发现,韩系才是最大拦路虎

国内竞争的延续

中国汽车出口,并不算什么新鲜事儿,但是主要是以贸易或CKD的形式,所以规模一直做不大,每年在100万辆左右徘徊。根据中汽协统计,2019年汽车出口102.4万辆,同比下降1.6%,其中乘用车出口72.5万辆,同比下降4.3%。

众所周知,汽车产业链很长,每个国家都很重视,如果不深耕市场,进行重资产投入,很难有太大的作为。目前出口表现好的,都是在国外设厂的企业,比如长城在俄罗斯靠图拉工厂,上汽在印度也是靠收购通用的一个工厂。

自主超过韩系?走出国门后才发现,韩系才是最大拦路虎

在国内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国际巨头都参与其中,所以自主品牌走出国门,并不存在蓝海,面临的是和国内一样的竞争,而且由于国外没有保护,竞争还会更激烈。比如在国内市场,目前韩系车处于不断下滑的阶段,2019年北京现代的销量是70多万辆,而2016年的巅峰是114万辆,现在已经退回到10年前的水平。而2019年东风悦达起亚的销量大约是29万辆,其中还有海外的3万多辆,同样不景气。

自主超过韩系?走出国门后才发现,韩系才是最大拦路虎

这给人一种错觉。目前,自主品牌的头部企业已经超过100万辆,是不是可以打败韩系车了?但是,当自主品牌走出国门的时候,发现无论在俄罗斯还是印度,韩系车都是最直接的竞争对手,而且非常强大。更别说韩系车已经能在欧美站稳脚跟,同世界一流品牌同台竞技,而中国品牌还很难立足。

韩系是直接对手

目前,韩系车已经是世界汽车的重要力量,2019年,韩系车全球销量达到720万,其中现代品牌约420万,基本上和本田,日产等日系品牌相当,超过法系的PSA集团的350万辆。

而自主品牌,表现最好的吉利汽车集团销量是217.8万辆,其中吉利汽车(含领克)销量为136.16万辆,无论怎么算都与韩系车差距巨大。况且,2019年韩系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5.0%降到4.7%,相对于美系、法系和自主品牌,其实份额降幅不算大,基本上是稳住下滑了局面。

自主超过韩系?走出国门后才发现,韩系才是最大拦路虎

当然,目前自主品牌在国内销量不错,一方面是靠更高的性价比,另一方面也是产品品质和技术实力进步很快,挤压了同样靠性价比的韩系车的空间。这和手机行业一个道理,三星在国内没有空间,但在国外仍然卖得很好,变量就是中国品牌在走出国门之后,能否打败韩国品牌。

目前看,汽车很难短期内复制手机的成绩。因为手机行业供应链是开放的,而汽车行业相对封闭,而自主品牌在核心技术上还较弱。韩国汽车可以说是全产业链,虽然核心技术不算顶尖,但是也都合格。

比如变速箱,就是最难的AT,韩系车也有摩比斯可用(隶属现代集团),它出产的6AT变速箱可以绕开爱信和采埃孚的垄断,而中国品牌的一些车型也在采购,比如吉利定位高端的轿车博瑞。相反中国汽车供应链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实力,山东盛瑞这样的供应链企业仍在不断完善之中,尚没有走出国门的实力。

自主超过韩系?走出国门后才发现,韩系才是最大拦路虎

在印度市场,卖得最好的是日本的铃木,其次就是韩国现代,目前铃木的市场份额更是超过43%,现代约占18.3%,再加上本土的塔塔,占到了80%的份额,留给中国品牌的空间并不大。

而在俄罗斯市场,2019年现代销量为17.88万辆,起亚销量为22.59万辆,两者加起来超过本土品牌拉达的36.24万辆。而中国品牌在俄罗斯,表现最好的长城和吉利,目前也只有1万辆左右,虽然发展空间很大,但暂时仍是边缘品牌。

还得靠错位竞争

更重要的是,韩系车在俄罗斯和印度这些市场已经耕耘多年,而且走的就是性价比路线,在已经有了存量基数的情况下,成本可以做到最低。而中国汽车在国内的性价比优势,在这些市场没有空间,因为量还太小。

自主超过韩系?走出国门后才发现,韩系才是最大拦路虎

并且,无论俄罗斯还是印度市场,都不可能出现中国市场这种28年持续高速增长的红利,总量也非常有限,可谓僧多粥少。根据印度汽车网站Autopunditz统计,2019年印度乘用车总销量为2,936,214辆,同比下跌12.4%。(数据为批发量,且不含豪华品牌。)而来自欧洲商业协会的信息显示,2019年俄罗斯狭义乘用车销售176万辆,同比下滑2.3%。

可见,现在世界经济不景气,汽车销量也都在下滑,不只是中国市场。而且,除了中美两个大市场,其他市场规模都不大,像印度的300万已经可以排在日本和德国之后,位居第五了,这更提升了中国品牌汽车走出国门的难度。

自主超过韩系?走出国门后才发现,韩系才是最大拦路虎

所以,目前中国汽车的策略仍然是寻找细分市场的空缺,然后在小众市场形成局部优势,与在国内一样,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SUV。

比如在印度市场,虽然整体销量下滑,但是SUV市场仍在增长,2019年增长了5个百分点,属于印度的蓝海市场。2017年上汽买下通用在印度的一个工厂,生产MG品牌旗下的第一款SUV——MG Hector,在2019年6月底正式交付后,半年时间卖了15930辆。

单凭这一款车型半年的销量,MG在印度2019年累计销量就排在了第12位。所以,以SUV见长的长城也选择了进军印度,毕竟在SUV领域中国品牌汽车更容易形成性价比优势,对于印度的改善型消费者有一定的吸引力。

而在俄罗斯市场,长城主推的是哈弗F7,吉利主推的是ATLAS(即国内的博越),都是SUV车型。还有一个机会就是未来的新能源和智能互联汽车,比如印度也在搞“绿色印度”、“数字印度”等,目前上汽、长城、长安都在提前布局,只是离落地还有多远还很难说。

自主超过韩系?走出国门后才发现,韩系才是最大拦路虎

总的来说,目前是中国品牌汽车升级的关键阶段,而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能否在国外立足,而不管进入哪个市场,韩系车都会是最大的拦路虎,因为都是主打性价比,而且韩系车整体技术实力更强一些,并且已经先下手为强。所以,中国汽车走出国门能否成功,考验的是硬实力,虽然存在机遇,但可以肯定地说,挑战将远远大于国内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