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軍為什麼打到東歐就停止了?為什麼不打下全歐洲?

於無聲處34


成吉思汗、窩闊臺、蒙哥祖孫三代蒙古大汗都曾經發動過大規模的西征。其中以窩闊臺汗發動的那次西征聲勢最浩大,殺戮、破壞最慘烈,差點征服了整個歐洲,歷史影響也極為深遠。

拔都西征

公元1235年,窩闊臺繼揮軍滅金、侵宋後,威望與日俱增,遂開始策劃又一次大規模的西征軍事行動。這次西征,被《蒙古秘史》稱為“長子西征”。據記載,窩闊臺汗本想率軍親征,但察合臺建議,命各支宗室的長子替汗西征,各萬戶、千戶、百戶那顏(蒙語“官員”之意)以及公主、駙馬的長子都要隨軍出征。窩闊臺採納了察合臺的建議 。決定派遣諸王以及官員們的長子率軍西征。但參加這次西征的並不僅限於長子。

此次西征的參加者與領導者大都是成吉思汗的孫輩 。拉施特·哀丁在《史集》中列出了他們的名字:朮赤子拔都、斡兒答、別兒哥、昔班,察合臺子拜答兒、孫子不裡,窩闊臺子貴由、合丹,託雷子蒙哥、拔綽兒等等。大軍出征前,窩闊臺汗明確指示:“這次遠征的皇子和大臣們以拔都為首”,因而各種史籍都習慣性的把這次西征稱為“拔都西征”。拔都雖為西征統帥,但這支遠征軍的靈魂人物是驍勇善戰的大將速不臺,他曾經參與過成吉思汗西征,在滅金之戰中又屢建奇功,足可做諸王的指導者。

征服欽察

《蒙古秘史》記載,1236年春,速不臺和諸王率十餘萬大軍誓師西行。秋天,大軍抵達不裡阿兒境內(今俄羅斯維亞特卡——伯利亞納以東地區),與先期到達的拔都兄弟會師。

蒙古軍開始圍攻不裡阿爾城,這是一座用木料構築的大木城,早在此前的1223年成吉思汗西征時哲別與速不臺曾經攻打過這座城池,但未攻克。此次一舉攻破,遂大肆擄掠,還縱火將木城焚燬。冬天來臨後,蒙古軍沿伏爾加河而下,向欽察草原腹心深入,居住在玉里博山中的欽察首領之子班都察見蒙軍勢大,自知不敵,遂率部眾歸附。另一位欽察首領八赤蠻不肯投降,聚眾抵抗,被蒙軍一舉擊潰,八赤蠻落荒而逃,藏匿到裡海的一個小島上。蒙哥率軍銜枚急追,泅渡登島,擒殺八赤蠻,將其殘餘部眾盡數誅滅。蒙軍隨後又攻擊了欽察附近的阿速人。後來,蒙古軍將欽察忽坦汗的軍隊徹底擊潰,忽坦汗率殘部逃往馬扎爾(今匈牙利)境內。

至此,成吉思汗、朮赤父子生前都很喜歡的欽察大草原成了蒙古人的駐牧地。

攻伐羅斯

《史集》記載,公元1237年秋季,拔都與諸王商議後準備征伐羅斯(13世紀的羅斯並非今日的的俄羅斯,它很小,只包括今日歐洲部分的第聶伯河中游地區,其首都是今日烏克蘭的基輔)。蒙古軍首先擊服摩爾多瓦,隨後開至梁贊國。

拔都向梁贊公國大公玉里吉(尤里·伊戈列維奇)提出全體居民按年繳納稅賦,被大公拒絕。伊戈列維奇大公一面派人向附近各公國求助,一面派兒子率使團攜帶禮品去拜見拔都請和,拔都不許。史載,1237年12月16日,蒙古軍將梁贊城圍得水洩不通,隨後開始攻城。城中軍民浴血抵抗,激戰六天六夜,蒙古軍破城,伊戈列維奇大公被執殺;守城軍民們大部分慘遭屠戮,一部分被燒死。拉施特寫道:“一切都蕩然無存,只剩硝煙、焦土與灰燼”。

搗毀梁贊城後,蒙古軍隊經科洛姆納、莫斯科轉向弗拉基米爾公國,一舉擊潰弗拉基米爾大公弗謝沃洛多維奇的軍隊。彼時的莫斯科城很小,居民也沒進行抵抗,仍被蒙古軍燒殺搶掠,守城大公也被蒙軍俘虜。1238年2月3日,蒙古軍兵臨弗拉基米爾城下,隨即展開圍攻,四天後城陷,蒙軍大肆擄掠,還縱火焚城。不久,整個弗拉基米爾公國全部被蒙軍佔領。3月4日,西齊河之戰爆發。拔都大軍擊潰前來增援的羅斯軍隊,弗拉基米爾大公弗謝沃洛多維奇戰死。蒙古軍分兵四出,先後攻取羅斯托夫、戈洛傑茨、雅羅斯拉夫、德米特里耶夫、尤里耶夫、沃洛科等城市。

三月,蒙古軍向諾夫哥羅德方向進發,不久因天氣轉暖,河水解凍,道路泥濘難行,被迫回撤。拔都率軍後撤時轉向東南方,順道攻擊柯基爾斯克城,該城很小,但守城軍民頑強抵抗,蒙軍苦戰四十餘天方才攻克,拔都大怒,下令屠城。拔都率軍返回欽察草原休整了一段時間,接著又返回羅斯境內,朝著第聶伯河流域開進,攻滅了比列亞斯拉夫爾公國。冬天,蒙哥、貴由率軍進攻定居庫班河流域的阿速人,圍攻阿速都城蔑切斯,因守城軍民拼死堅守,三個月後才陷落。阿速貴胄杭忽思率部投降,蒙哥命其子阿塔赤率千名阿速軍人隨徵,並做先鋒。

1240年夏季,蒙軍包圍基輔,蒙哥派人進城招降。基輔人殺掉蒙古使者,基輔大公乘夜逃往馬扎爾(匈牙利)。不久,拔都率蒙軍主力開至,隨即展開攻城。蒙古軍徵調漢人工匠用攻城機械投石擊破城牆,從豁口衝進城去,在教堂附近與守軍進行了激烈的巷戰。負責指揮守城的德米特爾千戶受傷被擒,因表現英勇被拔都赦免。佔領基輔後,蒙哥、貴由被窩闊臺汗召回了蒙古。

連滅波、匈

1241年春,蒙古大軍征服羅斯公國後繼續西進。蒙古軍兵分兩路,一路由拜答兒與速不臺子兀良合臺率領侵入孛烈兒(今波蘭),另一路由拔都、速不臺率領搗入馬扎爾(今匈牙利)。當時的波蘭內訌不斷、四分五裂,其國王無力組織抵抗。2月,拜答兒、兀良合臺率軍橫渡維斯瓦河,連破桑多梅日和克拉科夫(彼時波蘭的首都)二城,所經無不殘破灰滅。蒙軍隨後進入西里西亞,強渡奧德河,進攻西里西亞都城弗洛茨拉夫。西里西亞大公亨利在利格尼茨城集結了孛烈兒(波蘭)軍、日耳曼重甲騎兵、條頓騎士團共三萬大軍,準備迎擊蒙古人。蒙古軍在數量上佔優勢,裝備則各有所長。4月9日,在利格尼茨附近的尼斯河畔,兩軍展開了廝殺。蒙軍並不與敵正面接觸,而是利用速度優勢從兩翼包抄過來,重盔重甲的波蘭、日耳曼、條頓聯軍在蒙古軍密如飛蝗的箭雨下紛紛人仰馬翻,蒙軍乘勢遮殺過來,聯軍被殺的大敗虧輸,尼斯平原上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亨利大公被殺。據記載,蒙古士卒為計算殲敵人數,打掃戰場時從每具敵屍上割下一隻耳朵,整整裝了9大麻袋。當月蒙軍又侵入摩拉維亞,一路燒殺搶掠,如入無人之境,一直打到今天的德國、捷克、波蘭三國交界處。

進軍途中,拜答兒又率軍圍攻摩拉維亞公國的奧洛穆茨城,城中軍民精血守城,死戰不降,蒙軍久攻不克。6月24日夜,奧洛穆茨城守軍夜襲蒙古軍營,蒙軍酣睡不備,傷亡慘重,主將拜答兒被殺。蒙軍殺戰俘祭祀拜答兒,三天後撤圍南下,進入匈牙利境內,與拔都大軍會合。

彼時的匈牙利,因與入境的欽察忽坦汗所率領的數萬殘兵混戰不休,加上內訌不止,早已率弱不堪。國王貝拉二世本指望與欽察人聯手對付蒙古軍,但願望落空,只得調集各路援軍來守衛國都佩斯城。4月初,蒙軍發動試探性進攻,與匈軍稍一接觸即主動後退至撒嶽河東。貝拉二世將大營設在撒嶽河以西。撒嶽河有橋,可連通東西,貝拉命千人守橋。4月10日夜,蒙軍悍將速不臺在下游命軍士用皮筏偷渡,偷偷繞到貝拉大營背後,拔都則率大軍從上游涉淺灘而過,架起“回回炮”攻橋。黎明時分,匈牙利軍發現自己已被包圍,士兵頓時喪失鬥志,競相抱頭逃竄,陣腳大亂。蒙古軍緊追不捨,大砍大殺,隨後速不臺指揮蒙軍一舉攻克佩斯城,拔都下令屠城,並縱火焚燒,隨後離去。

公元1241年,蒙古西征大軍仍然在多瑙河東面的匈牙利平原駐紮 ,牧放戰馬,休養士卒,時不時外出搶掠,還順帶滅掉了保加爾(今保加利亞)。這年8月,一支蒙古偵察部隊抵近奧地利維也納新城附近窺視,當時城中僅有50名守軍、二十位弓弩手,危若累卵。奧地利大公聯合波西米亞(吉普賽)王的軍隊入援,蒙古軍主動退走。年底,多瑙河結冰,速不臺率軍踏冰而過,在聖誕夜一舉攻克匈牙利第二大城格蘭。1242年初,速不臺派合丹率軍追擊匈牙利王貝拉,一直追到今天克羅地亞的薩格勒布,貝拉最後逃入亞得里亞海邊的一個島上。合丹率軍一面追趕,一面抄掠,擾動很大,3月間來到亞得里亞海濱,但無法登島捉拿貝拉,只得遙相守望。不久,合丹進兵達爾馬提高原,再經塞爾維亞,與拔都大軍會合。蒙古軍準備休整一段時間,再向歐洲更遠的西部腹地進軍。

蒙軍東歸

恰在此時,傳來了窩闊臺汗去世的消息,於是拔都放棄了西進計劃,準備率軍東返。蒙古大軍在高加索山以北駐紮了數月,因被征服的欽察人又起兵反抗蒙古人的統治,攻打拔都之弟升豁兒,需出兵救援、鎮壓。1243年初,拔都大軍輾轉回到了伏爾加河下游的欽察草原。

拔都因故東歸,歐洲因此逃過一劫。假如窩闊臺不死,拔都沒有率軍東歸,以蒙古軍隊勢如卷席的兇悍戰力與咄咄逼人的征服慾望,那麼整個歐洲很可能都會成為蒙古人的牧場......拔都西征的結果,是在欽察草原以及鄰近地區廣袤無垠的土地上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遊牧帝國,中亞史料中將它稱作朮赤兀魯思汗國(因拔都是朮赤嫡子),也有叫青帳汗國的,俄羅斯編年史將它稱為朮赤金帳汗國。

【插圖源自網絡】

【寫作不易 請勿搬運】


鐵馬冰河wu


13世紀,蒙古人橫掃了亞歐大陸,成為當時世界上實力首屈一指的大帝國,也是人類歷史上疆域面積最為龐大的帝國。但是在此時,蒙古鐵騎卻停下了攻伐的腳步,近在咫尺的歐洲大部分地區倖免於難。

對於當年為何蒙古人會停止進攻,比較一致的看法是蒙古內部出現了問題。

1252年7月,成吉思汗的孫子蒙哥汗發動了蒙古帝國的第三次西征,在各宗王部眾中每十人抽出二人,組成十二萬大軍,交由胞弟旭烈兀統率西進。蒙古鐵騎如狂飆一樣掃過中東大地,1258年,旭烈兀攻陷巴格達並處死哈里發,立國五百餘年的阿拔斯王朝最終滅亡。1260年初,蒙古軍又攻克了今天依舊戰火頻燃的敘利亞重鎮阿勒頗與大馬士革。這年夏天,蒙古軍的先鋒已經抵達加沙,距離非洲只有一步之遙。

然而,正當蒙古大軍準備朝歐洲和非洲全境進發的時候,蒙古人後方出現了大問題。

在後方,窩闊臺突然去世,而後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開始爭奪帝位。這導致在前線的旭烈兀等皇子們再也無心留戀戰場,轉而班師回朝,也開始加入各自的陣營進行皇權的爭奪。

這種情況很容易理解。畢竟和爭奪汗位相比,攻城略地就成了小事。而當時蒙古帝國的版圖已經龐大到了三千多平方公里。

一來一回就要花上太久的時間。另外,這些回到中央的王子們,幾乎都參加了激烈的權利爭奪鬥爭中去。這直接導致後來的蒙古帝國分裂成了四塊。

分裂後的蒙古帝國實力上被嚴重削弱,除此之外,他們最大的敵人也從歐亞大陸的各國,變成了兄弟們的國度。相較於其他國家的兵力,他們更加忌憚自己兄弟。

所以,基於這個原因,分裂後的蒙古各個帝國也就失去了進取的決心,轉而開始經營自己的既得地盤。

結語:從蒙古國的發展來看,十三世紀可以說是蒙古人最為輝煌的世紀。蒙古部落在黃進家族的帶領下,從亞洲腹地開始,通過連年的戰爭逐步建立了東到東海,北到北冰洋,南至南海,西至東歐的龐大帝國。在世界歷史上抹下了極為濃厚的一筆,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然而可惜的是,窩闊臺的去世讓本來一致對外的蒙古人轉而將全部的精力用在內部的紛爭上。對可汗位置的爭奪極大的削弱了蒙古帝國的實力。最終龐大的帝國被肢解成四個部分。相互之間的征伐不斷,再也無心無力延續成吉思汗的遺志。


Crazy歷史


蒙古帝國時期的蒙古軍隊著實厲害。所到之處,都如秋風掃落葉的陣勢。當時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和民族,能夠抵擋得住蒙古軍的窮追猛打。當時最厲害的也就是南宋,雖然蒙古人打南宋,先後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戰役,但好歹把南宋拿下來了。而西亞的國家和歐洲的國家,在和蒙古人對陣中,基本上沒有勝績。

既然如此,當年蒙古人為什麼不一鼓作氣把整個歐洲拿下來呢?他們本來沒有遇到任何阻礙,為什麼只打到東歐就停止了呢?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他們沒能繼續向前推進呢?

(蒙古軍隊)

蒙古人對歐洲的打擊,前後經過了兩次。

第一次是成吉思汗親自領導的。不過,他只打了歐洲的少許部分。他打擊的重心是放在西亞。當時西亞有一個非常強大的花剌子模,本來,成吉思汗是想和花剌子模做生意,但是花剌子模侮辱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一怒之下,就率軍西征。

花剌子模主要是西亞的國家,也包括一小部分歐洲的土地。當然了成吉思汗也沒有停止征伐的腳步,他還在繼續往前打。包括現在的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等地,都被成吉思汗打了下來。

蒙古人攻打歐洲,主要發生在第二次西征期間。第二次西征,也被稱為“長子西征”,是由蒙古帝國的第三代擔任的統帥。蒙古帝國的第三代統帥中,主要有拔都、貴由、蒙哥等人。拔都是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次子,由於性格豪邁,能征善戰,他被大汗窩闊臺任命為全軍統帥。貴由是大汗窩闊臺的長子。但是他卻要歸拔都指揮,也就因此,兩人有矛盾。

蒙古人的第二次西征打得也比較順利,在歐洲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強力的抗擊。就順利地打到了奧地利匈牙利一帶。如果說繼續往前打的話,把整個西亞拿下來都是沒有問題的。因為當時相對強一些的,還是東歐的俄羅斯。西歐處在教皇統治之下,整個社會都是死氣沉沉,他們根本抵擋不住蒙古人的強弓利箭。

(成吉思汗)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他們一下就停止了進攻的腳步了?

我們說了,在第二次西征中,拔都是整個軍隊的統帥,但是貴由是大汗的長子。照一般的情況下,窩闊臺是應該讓他的長子擔任整個軍隊統帥的。但是,窩闊臺這個人在政治上不太清醒。他特別喜歡貴由的娘脫列哥那,但就是不喜歡作為脫列哥那生的兒子貴由,基本上什麼好事,都不會給貴由,當然更不會讓貴由擔任軍隊統帥了。

貴由沒有擔任軍隊的統帥,本來就是因為他的爹對他不信任。不過,他把怨氣發在拔都身上,不服從拔都的指揮,和拔都大吵大鬧起來。這就使得整個蒙古軍隊產生了極大的分裂。

蒙古軍能夠打勝,最重要的就是有統一的意志。這樣產生分歧,顯然就沒辦法再打下去了。這個事件之後,拔都打道回府,只剩下貴由還在高加索一帶活動。

不過貴由在高加索一帶也沒有打太長時間,後來又遇到了一件大事情。這件大事情就是窩闊臺去世了。

窩闊臺死得很離奇。但是不管怎樣,最終蒙古由窩闊臺的遺孀,也就是貴由的母親脫列哥那攝政。而當時,由於窩闊臺突然去世,很多人正在覬覦窩闊臺的汗位。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脫列哥那就把她的兒子貴由喊回來了。

(窩闊臺)

貴由回來以後,在脫列哥那的幫助下,繼承了汗位。

貴由繼承汗位以後,由於不滿拔都,就以發動西征為名,舉兵攻打拔都。但出征不久,又離奇去世了。

貴由去世後,整個蒙古帝國,又涉及到汗位更迭的問題。本來汗位一直在窩闊臺的後人中傳遞。但是由於拔都不滿貴由曾試圖打他,所以,他仗著兵強馬壯,擁戴蒙哥,取代窩闊臺的後人當了大汗。

蒙哥當了大汗以後,戰略思想發生了轉移。他沒有繼續進攻西歐,而是開啟了對南宋的征伐。

蒙哥不進攻西歐,主要是因為迪歐在拔都地盤的西邊。他為了感激拔都,對拔都勢力範圍的事情,完全不聞不問。拔都呢,也沒有進攻西歐的打算。畢竟他只是偏師。

所以,最終在這些機緣巧合之下,西歐得以保全,沒有落入蒙古人手裡。

(參考資料:《蒙古秘史》《蒙古黃金史》)


張生全精彩歷史


蒙古帝國西征共有三次,即成吉思汗時期的第一次西征、窩闊臺時期的長子西征和蒙哥時期的旭烈兀西征。其中前兩次西征,蒙古大軍均打到了東歐地區。

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的主要軍事目標是消滅中亞的花剌子模國。在追擊花剌子模殘部的過程中,蒙古大軍在烏克蘭東部重創基輔羅斯,教訓了斯拉夫人。

長子西征時,蒙古大軍的主要戰略任務是征服伏爾加河以西諸國,東歐是蒙古騎兵蹂躪的主要戰場。旭烈兀西征主要是征服西亞諸國,一度打到非洲埃及。

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的重點不在歐洲,僅在追擊殘敵時順帶毆打斯拉夫。長子西征的主戰場才是歐洲,蒙古在這次西征中,一度摸到了神聖羅馬帝國核心。

成吉思汗在達到戰略目標後,停止了第一次西征。第二次西征停止的原因是窩闊臺大汗的病逝,第三次停止的原因則是蒙哥大汗的病逝,都是被迫撤軍的。

以至於有人戲說,窩闊臺的死拯救了歐洲,蒙哥的死拯救了非洲。這雖然有些誇張成分,但也說明了蒙古騎兵在十三世紀的所向披靡,征服力不可忽視。

下面來介紹一下蒙古帝國西征歐洲的情況。

蒙古大軍在歐洲的征服情況

眾所周知,蒙古西征的路線主要有兩條,一是從伊朗高原向西進攻美索不達米亞以西的廣大地區,二是從中亞經裡海北部橫掃伏爾加河流域並侵襲烏克蘭。

第二條線路地勢平坦,給了蒙古騎兵大肆發揮的空間。在第一次西征時,大將哲別和速不臺在追打殘敵時由波斯入格魯吉亞,一路洗劫哈馬丹和大不里士。

在打敗格魯吉亞人後,哲別率軍從裡海西岸越過高加索山入東歐平原。哲別和速不臺在烏克蘭東部與斯拉夫軍隊遭遇,在一番血戰之後,斯拉夫人被擊退。

這一戰使得羅斯人和魯塞尼亞人一路狂奔到第聶伯河以西,燒燬了所有渡河船隻。但這時哲別和速不臺已完成戰略任務,在東撤時,順帶襲擊了保加爾人。

這時東歐人第一次領教了蒙古騎兵的威力,一度讓威尼斯人膽戰心驚。真正讓歐洲人感到恐懼的是蒙古第二次西征,窩闊臺派出了朮赤之子拔都率軍西征。

拔都率領下的蒙古大軍,想要征服歐洲的願望更強烈。在首次西征結束十二年後,拔都和速不臺率領兩萬多蒙古騎兵開始西征,伏爾加保加爾首先被吞併。

聽到風聲的庫曼人主動選擇了投降。第二年,蒙古大軍用六天時間血洗了梁贊,這是拔都攻陷基輔羅斯的第一個城池。隨後,基輔羅斯的莫斯科也被血洗。

接著,弗拉基米爾大公國被攻陷,弗拉基米爾公爵一家死於大火。拔都隨後大軍指向烏克蘭,很快征服魯塞尼亞。蒙古騎兵的犀利,使匈牙利人倍感緊張。

就連羅馬教皇也倍感震驚。蹂躪了基輔羅斯之後,拔都兵分三路,分別進攻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這四地突破之後,歐洲核心將暴露無遺。

在萊格尼察戰役中,察合臺之子拜答兒和窩闊臺之子合丹率領一萬蒙古騎兵打敗波蘭軍隊,波蘭王亨裡克二世陣亡。在南部,拔都主力抵達布達佩斯外圍。

匈牙利王室認為蒙古人不堪一擊,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親自率軍抗擊。國王親征,使得匈牙利軍隊士氣大漲,一度在蒂薩河東突襲了蒙古大軍個措手不及。

拔都改變以往策略,派遣一支精銳迂迴突襲,最後蒙軍主力使用突火槍等火器,給了馬扎爾人沉重一擊。隨後蒙古大軍對匈牙利的城池進行了掠奪和蹂躪。

蒙古軍停止征服歐洲的原因

高傲的匈牙利王室逃到了神聖羅馬帝國,整個歐洲陷入恐慌之中。正當蒙古大軍軍威正盛之時,窩闊臺汗的死訊傳到軍營,拔都隨即召回合丹,率軍東還。

合丹在攻下克羅地亞和黑山二城後,經塞爾維亞與拔都會合。窩闊臺死後,蒙古大汗之位爭奪激烈,當時正值蒙宋戰爭時期,第二次西征不得不就此終止。

蒙古汗位的空缺,使得諸王紛紛率軍東歸。拔都也被召回鎮守欽察,這便是欽察汗國的前身。窩闊臺在位時,汗位繼承人是其第三子闊出,後來闊出戰死。

汗位繼承人又改定為闊出之子失烈門。窩闊臺去世時,失烈門年紀尚幼,出現了汗位爭奪的現象。蒙古對外的戰爭全部停止,第二次西征也因此而終止了。

窩闊臺死後,拔都和貴由的矛盾激化,速不臺也被召回。隨後拔都將歐洲主力撤出,以鞏固他在基輔羅斯和中亞的統治。他的統治區域被稱為“欽察汗國”。

蒙古大軍是否能征服全歐洲?

不可否認,蒙古騎兵確實是十三世紀世界最具攻擊力的軍隊之一。在西征歐洲時,的確是勢不可擋,但並非是保持全勝戰績,在波蘭和匈牙利就吃到敗仗。

蒙古軍隊的長處是騎兵突襲,但面對東歐的森林和沼澤,就表現的束手無策。還有一個令蒙古人頭疼的地方,就是歐洲的各種城堡,蒙古軍也是難以拿下。

蒙古軍在維也納附近的諾伊斯塔特城下,就被不足百人的軍隊打退。如果蒙古軍越過匈牙利向西進發,則會遇到更多的黑森林及城堡,蒙古大軍肯定受阻。

再加上戰線太長、兵力不足、財政吃緊、內部分裂等因素,蒙古大軍打下全歐洲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還有蒙古軍自成吉思汗以後,整體戰鬥力呈下降趨勢。

所以說,打下歐洲的難度非常大。蒙古大軍打到東歐停止的原因,就是窩闊臺大汗的病逝,引起了諸王的激烈爭奪,對外戰爭皆被叫停。


野史也是史


趣談答案:蒙古軍差一點點就打下來了,但是為了權力的爭奪不得放棄。

成吉思汗的友好外交

成吉思汗這個人非常特殊,特殊就特殊在:他對於除亞洲之外的其他地方都是非常友好的。

為了表現出自己的友好,成吉思汗甚至一改之前的風格,派遣大量的使臣主動和西方的一些小國家進行友好的接觸。

只不過在一次接觸的過程中遇到了並不友好的人,成吉思汗派去的使臣被花剌子模給幹掉了。

當時成吉思汗傻不呆呆的認為花拉子模可能是誤會了自己,於是再一次派遣使臣前往中亞和花剌子模進行友好協商。

而花拉子模也深刻詮釋了:作死究竟是怎樣做的,再一次把人家的使臣給幹掉了。

直到這個時候成吉思汗才明白,原來友好外交僅僅是自己的所思所想罷了,人家不一定希望咱們友好外交。

於是成吉思汗率領部隊開始了第一次西征,而這一次犧牲僅僅是入主中亞。

為什麼折騰了這麼長時間僅僅入住中亞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成吉思汗出現了問題,這個問題就是西夏國家的背叛,導致成吉思汗部隊的損失頗大。

然後成吉思汗調動所有的軍隊攻擊西夏,只不過攻擊還沒有多長時間呢,自己就患病了,並且直接給病死了。

窩闊臺的殘忍進攻

緊隨其後,成吉思汗的三兒子窩闊臺繼任蒙古大汗,而窩闊臺成為蒙古大汗之後,進一步進攻中亞、進攻西夏,簡而言之,窩闊臺幾乎把周邊的能打的人都打完了。

突然之間有一些臣子說:在歐洲還有大量的土地,我們可以繼續征服。

於是窩闊臺準備了幾日,收拾出15萬的士兵來,一度向歐洲進攻。

這一次進攻已經先後把波蘭,匈牙利,奧地利等國家佔領,並且佔領了絕大多數城市。

東歐在即將被完全佔領的時候出現問題了,所有的蒙古士兵都原地不動了。

為什麼呢?因為窩闊臺死掉了,而且死掉一年多了,這個時候又涉及到了蒙古帝國的另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叫做權力的爭奪。

蒙古帝國必然想著趕緊把軍隊收攏收攏過來之後再進行權力的分封,就這樣一來給耽擱下去了。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曾經發動過三次西征,分別是成吉思汗的西征,長子西征,以及最後的蒙哥時期的西征,蒙古軍隊所到之處,到處是殺戮,哀鴻遍地。

擁有席捲整個歐亞大陸實力的蒙古大軍,最後止步於東歐,沒有飲馬巴黎,這是為什麼呢?


造成這種情況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蒙古帝國在繼承權上的不清晰,蒙古人沒有立儲君的制度,他們在老一代強人去世之後,需要召開庫裡臺大會,以此來決定新的大汗人選,這可不是什麼和平的和諧的盛會,這種關係到自己部族今後幾十年發展的事情,對於參加會議的每一方勢力來說都很重要,所以戰爭和流血是必不可少的。

在13世紀,蒙哥發動了蒙古帝國第三次西征,他的老弟旭烈兀率領12萬大軍,如同草原上的沙塵暴一樣,狂飆疾進,整個中東地區在蒙古人的鐵蹄之下瑟瑟發抖,整個中東最重要的城市巴格達,被蒙古人攻陷,阿拉伯人的精神領袖哈里發被處死,已經傳承了500年的阿拔斯王朝,壽終正寢,蒙古人此時的軍威,已經到達了頂峰。


不久之後,蒙古大軍又攻陷了,另外一座歷史名城大馬士革,敘利亞地區淪陷,如果蒙古人能夠守住巴格達和大馬士革,說不準當代世界的很多問題都不會發生了,就不會有兩伊戰爭,不會有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也不會有後來的海灣戰爭,以及伊拉克戰爭,還有就是現在的敘利亞內戰。

只可惜,當蒙古大軍已經推進到加沙,正準備向歐洲發動進攻的時候,在世界的東方發生的一件事情,挽救了蒙古人槍口之下的歐洲。

在中國四川,蒙古人的大汗蒙哥被打死,整個蒙古帝國的最高權力,出現了真空,整個帝國形成了兩大派系,一個是支持忽必烈的,另一個支持阿里不哥,展開了對最高權力的爭奪。


在西征前線的那些高級將領們,原本就是身處權利中心的貴族,尤其是統帥旭烈兀,這個哥們和阿里不哥以及忽必烈一樣,都是蒙哥的弟弟,我想如果不是他因為出征海外,很有可能在蒙哥死後形成三國爭霸的局面,三位好弟弟,都想繼承大哥的遺產,而打得不可開交。

既然由於自己出徵在外,已經失去了先手,那麼只能退而求其次轉而支持一個對自己最為有利的候選人,以達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所以旭烈兀果斷的放棄了繼續打下去的念頭,毫不猶豫的掉頭東返,回到世界的東方,加入各自支持的陣營,為了自己的利益,展開血腥的屠戮。


其實這件事情也很好理解,比起再奪下多少座城池來,擁立一個擁有3000萬平方公里版圖的帝國的皇帝,所獲得的利益遠遠高於一城一地,甚至一國的得失。

正是因為蒙古人的私心,所以使得已經暴露在蒙古人槍口下的歐洲,奇蹟般的得以了保全,西歐的文化沒有因為蒙古人入侵,而出現中斷。

而且由於忽必烈的上臺,並沒有獲得所有宗王的認可,他所召開的庫裡臺大會並不是一次全體性的大會,所以蒙古大汗的合法性地位受到了質疑。


從此蒙古不再作為一個統一的集團力量出現,逐漸被分裂成為了四大汗國加上元朝五部分,蒙古帝國皇帝兼任元朝皇帝在整個蒙古帝國中的地位就相當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周天子,是一個大號的周天子。

雖然有很強的實力,但是他已經無法指揮的動四大汗國,而且隨著四大汗國統治者之間親緣關係的疏遠,他們之間的爭權奪利與戰爭成為了四大汗國之間的主流,勢分而力弱,當這些蒙古大汗們都把大量的精力投放到了對付與自己同根同源的兄弟上,誰還會想到繼續西征開疆拓土呢?

其實第三次西征還不是最可惜的,真正可惜的是長子西征,這次西征的幾位統帥都是成吉思汗的汗三代,拔都,貴由,蒙哥這幾個人指揮的。


當時的蒙古人的大汗是窩闊臺,貴由是窩闊臺的長子,按照一般情況來說,皇長子很有可能就是將來的天子,必然是主帥,其他人能力再強,也只能屈居副帥,這在唐朝時討伐安史之亂中,就用過這一招,唐德宗就曾經擔任過天下兵馬元帥,而郭子儀僅僅是二把手。

可是這個事情到了蒙古人手裡就變了味了,皇長子居然要受拔都指揮,這讓皇長子殿下非常的不爽。

但是儘管如此,蒙古軍隊的實力實在是太厲害了,就好比現在足球界巴西三隊都能秒殺中國國家隊,這隻蒙古軍隊一路輕輕鬆鬆的殺到了奧地利和匈牙利這一塊。


眼見得飲馬巴黎不是夢,可是在這時候貴由和拔都之間的矛盾再也沒有辦法掩飾了,皇長子貴由不聽從主帥的指揮,甚至和主帥吵了起來,這個時候的蒙古軍隊已經不是成吉思汗時期,他們已經分屬到了各個宗王手下,他們之所以能夠聯合作戰,是因為有共同的利益,如今這個共同利益體被破壞,自然就打不下去了。

隨即作為主帥的拔都撤兵,貴由繼續堅持,在高加索一帶遊蕩。可是沒過多久,他的好老爹窩闊臺去世,蒙古人又陷入了爭奪大汗位置的紛爭,他立即率軍回到本部,他的撤退,使得蒙古人最有希望打到巴黎的一次西征就此夭折。


畢竟只要他們堅持下去,只要踏上法蘭西的領土,巴黎這座歷史名城有80%以上的概率會投降,畢竟沒有人能在法國投降之前佔領巴黎。

可以說窩闊臺和蒙哥的死,拯救了非洲和西歐!

  


策神歷史


蒙古軍採取多路進攻,多路挺進的模式開展戰爭,當時亞洲戰場已經攻下了大馬士革,馬上準備進攻埃及,而歐洲戰場在歐洲部隊已經越過了波蘭,正進攻普魯士。

由於蒙古太子在進攻重慶的釣魚城時被打死了,恰巧正逢成吉思汗去世,沒有太子了,各路王子們為了爭奪汗位,就把所有部隊都帶回去了,這樣說話比較有底氣,之前所有佔領的土地都放棄了。後來蒙古出現了兩個朝廷,一個在今天的烏蘭巴托,一個在今天的呼和浩特。蒙古內耗開始了,後來在呼和浩特的元世祖忽必烈徹底消滅了烏蘭巴托的朝廷才重新統一了蒙古。現在還有一些歐洲的歷史學家在研究釣魚城對世界的貢獻



經史百味


樓主的提問有些偏差,其實13世紀的蒙古騎兵不是打到東歐就停止了,而是打到了中歐的西里西亞與多瑙河才停止的。

13世紀來自東方蒙古高原上的蒙古騎兵一路向西橫掃歐亞大陸,第二次蒙古軍西征最遠至歐洲的多瑙河流域,1235-1242年由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為統帥,王子蒙哥與貴由也參加了西征,軍隊實際指揮權在大將速不臺手中。

1236 年秋季滅不裡阿耳,1237 年春滅欽察;1237年秋天進兵斡羅思,攻取也烈贊(梁贊)城。1238年連破莫斯科、羅斯托夫等十餘城,合兵圍攻弗拉基米爾大公國首府並將其陷之。1239年滅高加索山北麓之阿速國,攻入斡羅思南境;1240 年,拔都親統大軍圍困乞瓦,乞瓦城破後基埔名將德米特爾受傷被捕,乞瓦軍民則遭到殘酷屠掠。蒙古軍攻陷乞瓦後,繼續西進,攻佔伽裡赤,其王逃入馬札兒(匈牙利)。1241年拔都與速不臺率軍攻至匈牙利,另一路由諸王拜答兒、大將兀良合臺率領蒙古騎兵進攻孛烈兒(波蘭),在波蘭破散多米爾城,波蘭王向西逃跑,蒙古騎兵追擊至西里西亞,在西里西亞蒙古騎兵在裡格尼茨擊敗西里西亞與日耳曼聯軍,整個歐洲為之震驚。另一路蒙古騎兵在拔都率領在撒嶽河擊潰匈牙利軍隊,其中有一支部隊進至維也納附近的諾依斯達,1241年冬季蒙古騎兵渡過多瑙河攻陷了格蘭城。1242年窩闊臺去世,拔都率軍東歸,至此蒙古第二次西征結束。

至於蒙古騎兵為什麼沒有攻入西歐與南歐、甚至是北歐。原因有以下幾點:

1,1242年蒙古大汗窩闊臺去世,拔都等王子無心戀戰欲東歸,當然拔都並沒有回到東方,而是在伏爾加河流域建立了欽察汗國。

2,東歐大多數都是平原地帶,特別是伏爾加河流域是遼闊的草原地帶,利於蒙古騎兵野戰;中歐與西歐相對來說山地、林地與沼澤地會多些,對騎兵機動作戰不是很有利。

3,在13世紀初時東歐的基輔羅斯公國已經衰落,分裂為莫斯科、特維爾等十多個公國,當然各個公國的家族中最長者為弗拉基米爾大公。13世紀的中西歐進行了第4-8次十字軍東侵。13世紀時西歐的軍力比東歐強大。

4,人口數量方面。在冷兵器時代一個國家的人口數量是一個國家強大的標誌之一,人口是賦稅和兵源的基石。在11世紀,匈牙利的人口是50萬。到16世紀才有125萬。波蘭稍微大一點,在11世紀有120萬人口,到16世紀有400萬人口,在歐洲算得上一個中上游水平。  再看看西歐,在11世紀,法國的人口就達到了650萬。到16世紀,法國人口已經暴漲到1500萬。英國在11世紀有200萬人口,到16世紀達到394萬人口。神聖羅馬帝國最核心的奧地利和德意志,在11世紀也有450萬人口。到了16世紀,則有1400萬人口(由於神聖羅馬帝國常年分裂因此只算奧地利和德意志)。 以整個東西歐進行計算,11世紀西歐人口為2151萬,東歐為650萬。到16世紀,西歐人口為5726萬,東歐則有1350萬。由此不難看出,東西歐人口差距在蒙古入侵前是巨大的。

5,13世紀中西歐經濟比東歐發達,西歐修建的城堡比東歐多很多,當時中西歐各個國家的城堡林立,不利於以騎兵為主的蒙古軍隊攻城。後來歐洲國家摸透了蒙古騎兵長於野戰不善於攻城的特點就以打城堡防禦戰,蒙古軍隊沒有更多的辦法在攻克過多的城堡。

6,中國有一句古話:強駑之末不能穿魯縞也。以騎兵為主的蒙古軍隊從東亞打到中歐,已經形成了強駑之末,蒙古軍隊的數量不到20萬,長年的征戰會造成人丁損耗,中歐西歐沒有什麼草原又遠離蒙古本土,戰線拉的過長,以掠奪為主要目標的蒙古軍隊沒有必要去付出過多的代價去征服整個歐亞大陸。何況西歐還有強大的法國,南歐有拜占庭帝國。

下圖為中世紀的歐洲城堡。






雄鷹展翅長空


我是津城沐雨,我來回答。

蒙古軍為什麼打到東歐就停止了?而不是打下全歐洲?

用東方的話說就是內部出現了問題,無力繼續西征;用西方的話說,就是上帝折鞭,停止了懲罰。

蒙古人在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後,對西方進行了三次西征。



第一次西征

第一次西征的由頭是花剌子模殺死了和平的蒙古商人,成吉思汗派人去交涉,結果正使再次被殺。

至此,成吉思汗徹底大怒,把徵金事宜全權委託給木華黎,親率大軍西征花剌子模。此次西征,被稱為蒙古第一次西征,強大一時的花剌子模被消滅。



第二次蒙古西征

元太宗八年春,成吉思汗長子朮赤長子拔都、次子察合臺長子拜答兒、三子窩闊臺長子貴由、四子拖雷長子蒙哥各統本王室軍,萬戶以下各級那顏亦分遣長子從徵,以拔都為統帥,速不臺副之,共15萬大軍,自各地出發,秋季抵伏爾加河東岸集中。諸王商定後,各率本部兵前進,這次西征又稱長子西征,最遠達到了歐洲多瑙河畔。

蒙古軍在征服歐洲諸國的戰爭中,因不斷戰爭軍力削弱,已無力繼續維持歐洲戰事;窩闊臺死後,成吉思汗諸子孫關注汗位繼承人;蒙、宋戰爭還在繼續。因上述諸原因,使蒙古統治集團無暇顧及歐洲戰爭。拔都率軍經瓦刺吉亞(今羅馬尼亞西部克里瓦納)、摩爾達維亞(今摩爾達瓦),於乃馬真後二年初到達伏爾加河下游拔都營地。拔都留鎮欽察。其它諸王將帥率軍東還。此戰爭,為金帳汗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蒙古第三次西征

元憲宗元年(1251年),蒙哥即汗繼位後,遵奉祖父成吉思汗遺訓,拓展疆土,開藩建汗。

元憲宗二年至世祖中統元年(1252年一1260年),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率領10萬大軍攻波斯的戰爭。即蒙古第三次西征。

此次西征,主要是針對亞洲西南部阿拉伯世界,在旭烈兀進至亞洲西南端之地後,準備進攻埃及。此時,蒙哥大汗去世,旭烈兀命怯的不花,鎮守敘利亞,自率部東歸。蒙古軍第三次西征至此結束。



蒙古三次西征以後,停止了繼續西征,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其一,軍力削弱

在連續不斷的西征和對金朝、南宋的戰爭中,蒙古軍隊被不斷的消耗。蒙古在第三次西征之後,亞洲中高緯度地區幾乎全部被蒙古帝國統治,戰線已經非常長。

軍力被不斷消耗後,蒙古逐漸沒有能力繼續發動大規模的持續戰爭。

其二,內部分裂

蒙古的蒙哥汗在釣魚城戰死後,蒙古為了大汗的位置互相爭鬥,內部的幾次大戰消耗巨大,更主要的是經過汗位爭奪,蒙古內部分成不同的派別,諸王選擇站隊。

最後,雖然忽必烈成功成為汗位,但是卻失去了對整個蒙古的管控,在汗位爭奪過程中忽必烈為了得到支持,默許了四大汗國的相對獨立性,蒙古基本上分為忽必烈的元朝,和四大汗國。



內部的分裂,使蒙古力量被大大的削弱,再也難以組織強大的力量西征。

因此,蒙哥汗釣魚城之死,使蒙古徹底停止了大規模西征,釣魚城被歐洲人稱為上帝的折鞭之處。

知歷史興衰,明古今興替,懂人事得失,本文由津城沐雨原創,歡迎大家隨手關注,您的支持是我不斷創作的動力。


津城沐雨


蒙古打到東歐就停手了,並不是害怕自己打不過,而是因為蒙古大汗死了,停手回老家奪權去了。

蒙古人作為傳統的草原遊牧民族,一直有著武裝掠奪人口和財富的傳統,是一個由軍事遊牧貴族構成的,旨在征服世界的封建君主專制帝國,與古代中原王朝和西方封建王國有著根本區別。

最初幾代蒙古大汗,也秉持著征服世界的理念連續發動三次大規模的西征,進而建立起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封建帝國。

第一次西征,入主中亞

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後,率先發起了對曾經奴役自己的金國的戰事。為了集中力量對付金國,成吉思汗遣使向西邊的花刺子模,表達和平共處的願望,希望締結貿易協定。

然而,花刺子模自恃為中亞霸主,不僅決絕了成吉思汗和平共處的請求,還將蒙古的使者和商隊全部屠殺。成吉思汗為了滅金大局,不願意與花刺子模發生衝突,於是再派使者,希望花刺子模對之前殺使者的事情給個交代,然而花刺子模作大死的,又一次將蒙古使者殺害,並將副使的頭髮鬍鬚剃光,驅逐出境,以作羞辱。

兩國交戰尚不斬來使,況且蒙古和花刺子模無冤無仇,遭到巨大羞辱的成吉思汗,將攻滅金國的事情交給了木華黎,決定親自帥軍滅了花刺子模,開啟了第一次蒙古西征。

過程就不贅述了,總之,成吉思汗僅用了十多萬的兵力,在兩年多的時間內就橫掃了花刺子模,共消滅40萬花刺子模軍隊,順道還把苟延殘喘的西遼給滅了。

滅亡花刺子模後,蒙古帝國控制了從額爾齊斯河以西到烏蘭爾河以東整個中亞地區,成吉思汗將中亞地區交給長子木赤管理,自己則回到蒙古本部,繼續主持滅金戰爭。但金國的戰事遠沒有中亞那麼簡單,西夏的背盟導致蒙古軍大敗,主將木華黎戰死,再次受到挑釁的成吉思汗,再次親征西夏,但卻在途中打獵的時候受傷染病,在西夏亡國後,自己也病死在六盤山,並留下了“拓展疆土,開藩建汗”的遺訓。

第二次西征,征服東歐

成吉思汗死後,三子窩闊臺繼任蒙古大汗。窩闊臺上臺後,終於在1234年攻滅金國,消滅了蒙古族的宿敵。繼承了成吉思汗意志的窩闊臺,一方面繼續南下攻宋,另一方面開啟了第二次蒙古西征,這次的目標就是東歐,征服伏爾加河流域的欽察(伏爾加河下游地區)、斡羅斯(東歐平原上的斯拉夫人國家)等國。

1236年,窩闊臺派成吉思汗長子朮赤長子拔都、次子察合臺長子拜答兒、三子窩闊臺長子貴由、四子拖雷長子蒙哥各統本王室軍共15萬,有拔都率領開始西征,因為大軍有四大宗室長子統領,也稱“長子西征”。

當時的東歐處於後基輔羅斯時期,統一的東斯拉夫國家已不復存在,處於封建割據時期。當蒙古帝國四大王子率領大軍攻打過來時,分散在東歐的各個諸侯國完全沒有招架之力,象徵性的抵抗了三年便全部被納入蒙古帝國的統治之下。

雖然完成了征服欽察和斡羅斯的戰略目標,但拔都、貴由、蒙哥等人並不滿足,分四路大軍繼續向多瑙河流域進攻。先後擊敗波蘭、匈牙利、波西米亞、奧地利等國軍隊,攻佔了大量城市。

在拔都等人意猶未盡之時,突然接到了蒙古大汗窩闊臺的死訊,又因為他們遠在歐洲,此時的窩闊臺都死了一年多了。蒙古帝國大漢暴斃,而擁有繼承權的貴由又在歐洲,如此微妙的政治形勢,使得拔都等人紛紛停止西征,趕回蒙古本部,爭奪政治利益,第二次西征也由此結束。

第三次西征,征服中東

貴由緊趕慢趕從歐洲跑回蒙古本部,終於在窩闊臺死後的第五年當上了蒙古大汗,不過貴由的命並不好,在大汗的位置上做了一年便病死了,蒙古大汗的位子落在了託雷長子蒙哥的手中。

蒙古軍第一次西征滅花刺子模,第二次西征征服保加爾、欽察、斡羅斯、波蘭、匈牙利後,蒙古帝國的實力已經擴展至中亞和歐洲。但蒙古大汗的夢想是征服世界,因此蒙哥即位之後,開始籌劃第三次西征,這次的目標是中東。

1252年,蒙哥派自己的弟弟旭烈兀率領10萬大軍攻波斯。這個時候的波斯同東歐一樣,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而曾經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國早已經瓦解。當蒙古大軍西征之時,波斯地區較小的國家和部落紛紛投降,較為強大的木剌夷國和黑衣大食王國也在旭烈兀的進攻下覆滅。

旭烈兀征服伊朗高原和兩河流域後,又繼續西征,進入阿拉伯,滅亡阿拉伯帝國最後的遺種,隨後又攻滅了最後一個強國敘利亞,徹底控制了中東地區。

正當旭烈兀準備進攻埃及,將蒙古帝國的勢力滲透進非洲之時,蒙古大汗蒙哥卻在與南宋的戰爭中,意外死在了釣魚城。一場汗位爭奪戰即將到來,旭烈兀放下了西征埃及的計劃,趕回蒙古本部。

四分五裂的蒙古帝國

蒙哥死後,他的四弟忽必烈和七弟阿里不哥為爭奪蒙古大汗汗位爆發了兄弟大戰,而木赤系(欽察)的拔都,窩闊臺系的海都、察合臺系阿魯忽站在了阿里不哥這邊,而旭烈兀則站在了忽必烈這邊。

雖然忽必烈贏得了最後的勝利,成為蒙古大汗,但拔都、海都等人並不認可忽必烈的汗位,巨大的內部矛盾使蒙古帝國一分為五,形成了欽察汗國(金帳汗國)、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伊爾汗國和元朝。

分裂的帝國陷入了長期的內鬥,再也沒能發起如以往那樣規模巨大的對外征戰,僅僅走向衰落和滅亡。

綜上所述,並不是蒙古人不想整個歐洲,而是幾乎每一次西征都因為蒙古大汗死亡而中斷。經歷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激烈的汗位爭奪站後,蒙古帝國瓦解,這個時候即便有心征服歐洲,也沒有了以往的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